中国式现代化对财税税收体制改革革的要求包括

  杨志勇  党的二十大报告在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上,提出“优化税制结构”;在完善分配制度上,提出“加大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的调节力度”“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在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上,提出“完善支持绿色发展的财税、金融、投资、价格政策和标准体系”。  十年来,税收现代化成绩斐然,效果清晰显现。这不仅表现在税收制度、税收征管等方面的现代化上,更突出地表现在以税收的现代化服务国家治理现代化。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应更好更快地推进税收现代化,服务中国式现代化。  必须继续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按照中国式现代化的要求,不断完善税收法治体系,更加充分地体现税收法治精神;不断通过完善税费服务体系提高税费服务效率;不断完善税费征管体系促进税费制度的严格落实;不断参与全球税收治理促进合作共赢的国际税收体系的形成;不断加强高效清廉的队伍组织体系建设为中国税收现代化提供人才保障。  形成与现代化经济体系相适应的税收制度  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税制改革应按照经济结构优化的要求,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形成与现代化经济体系相适应的税收制度。  十年来,税收制度的现代化成就有目共睹。税制改革稳扎稳打,不断深化。营改增全面实施,形成更加适应现代服务业发展需要的增值税制。税制改革与税收征管的现代化紧密相连,税收征管现代化促进了税制改革。在全员全额申报的基础上,在税收征管信息系统的支撑下,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确立起来,专项附加扣除和汇算清缴工作顺利进行。税制改革与减税降费政策相互协调,在助力宏观经济稳定的同时推进了税制改革。其中,增值税税率的简并与降低,值得大书特书。税制改革适应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要求,推动了科技创新。企业所得税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对集成电路企业实施更加优惠的税收政策,企业投入基础研究可税前扣除等,是税收促进创新的重要手段。税制改革适应绿色发展需要,资源税完成立法,环境保护税开征,都是税制绿化的重要表现。中国积极参与全球税收治理,从被动地接受国际税收规则到更加主动地参与国际税收规则制定,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优化税制结构”,税收现代化需要有现代化的税制。税制结构应按照中国式现代化的要求不断优化。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大背景下,适应数字经济发展的需要,税收制度应该在筹集财政收入,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上更有作为。  建设有利于提高国家治理能力的税收征管体制  好的税收征管体制,必须有利于提高国家治理能力,以促进中国式现代化。  我国税收征管体制改革历程,体现出中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的优势。1994年分税制改革在当时起到了保障国家税收利益、提高中央财政调控能力的重要作用。此后,为更好适应纳税服务和税收征管的新形势,选择推进对纳税人缴费人最便利、对国家治理最有利的税收征管体制改革——国地税先合作后合并,以降低税收征管和遵从成本。这样的税收征管体制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税务部门在筹集财政收入上的规模经济优势和专业服务优势,是集中力量办大事制度优势在税收征管体制上的集中表现。同时,这一征管体制与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相配合,更好地体现了中国制度的独特优势。  税收征管改革体现了征管理念的重大转变。税务部门通过收集、整理涉税信息,形成税收大数据。税收大数据的应用,保障了税收征管的正常进行,提高了税收征管效率,促进了税收征管的现代化。2021年3月,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的意见》提出,着力建设以服务纳税人缴费人为中心、以发票电子化改革为突破口、以税收大数据为驱动力的具有高集成功能、高安全性能、高应用效能的智慧税务。从“以票管税”到“以数治税”的理念转变,让税收大数据的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让税务部门能够更好地应对数字经济、平台经济等兴起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对新兴业态实施有效税收征管。  按照中国式现代化的要求,下一步,应在税收征管现代化建设上继续狠下苦功,加快智慧税务建设。智慧税务建设不仅要加强科技攻关,让税收科技的进步更好地服务税收征管的现代化,而且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以更接地气的征管现代化,为中国式现代化保驾护航。  同时,中国税收现代化需要以能力建设为核心,进一步加强人才培养工作。自2013年全国税务领军人才培养工程启动以来,一支能打硬仗,善打胜仗的领军人才队伍已经逐步形成。人才是第一资源,税务人才是税务部门的第一资源,人才资源建设任重道远。下一步,应更有针对性地围绕政治引领能力、谋划创新能力、科技驱动能力、制度执行能力、协同共治能力和风险防范能力六大能力建设的要求,不断地锻造税务铁军。  税收经济分析要更好服务党和国家经济决策  税收现代化服务党和国家经济决策部署,突出反映在税收大数据的应用上。  十年来,税务部门通过税收经济分析,以税咨政,更好地发挥税收职能作用。税收大数据具有覆盖经济活动全、反映经济动态快、数据颗粒度细、反映经济活动准的独特优势。以税收数据及相关数据为基础开展的税收经济分析,能够应用于经济运行研判和社会管理等领域,从而服务微观市场主体、经济社会发展和宏观经济决策。  税务部门创新运用发票等税收大数据和其他部门相关数据,构建经济运行监测指标,更好服务宏观经济治理。例如,税务部门创新运用税收大数据和电力大数据构建税电指数,用于经济运行监测和分析;税务部门还结合制造业转型的实际情况,构建更加细化的制造业税电指数指标、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税收指数等,为地方推动制造业发展提供参考。税收大数据的真实性和独特性,决定了这些参考指标在很大程度上具有不可替代性。  为党和国家经济决策服务的各类税收经济指数的构建、税收优惠等经济政策效应评估、大宗商品价格监测等,都有必要用好税收大数据。税收大数据的应用要结合现实问题变化不断优化,不断提高税收大数据的应用能力,增加税收大数据的应用场景。进一步掌握税收大数据的形成机理,科学分析大数据的构成,将税收大数据与其他数据更有效地结合,以更好地服务决策。通过税收大数据的科学应用,推进税收现代化并进而为中国式现代化作出贡献。  税收法治化要有力助推法治中国建设  税收法治化是法治中国建设成就在税收领域的缩影,同时,税收法治化有力助推法治中国建设。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国家建设必须包含税收法治建设的内容。十年来,税收立法进程加快。18个税种中已有12个税种完成立法任务,其他税种的立法也在进行当中。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车船税在党的十八大之前已经完成立法,此后结合实际情况作了修改。党的十八大后,环境保护税、船舶吨税、烟叶税、车辆购置税、耕地占用税、资源税、契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印花税完成立法。增值税、消费税等大税种立法也取得积极进展。2/3的税种完成立法,是很不容易的事。  税收立法是税收制度完善的过程,从实质上体现了税收制度的稳定性。2015年修正的立法法落实税收法定原则,明确“税种的设立、税率的确定和税收征收管理等税收基本制度”只能由法律规定。这是从上位法对具体税种立法和税收征管立法给出的限定。税收立法意味着市场主体的税负更具有确定性,税收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同时,税收立法中广泛征求意见,充分体现了民主精神。  税收的法治化还表现在预算法的修订上。2014年修订的预算法规定“政府的全部收入和支出都应当纳入预算”,并在第三十二条规定:“各级预算应当根据年度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国家宏观调控总体要求和跨年度预算平衡的需要,参考上一年预算执行情况、有关支出绩效评价结果和本年度收支预测,按照规定程序征求各方面意见后,进行编制。”按此,预算收入体现的是财政收入预测数据。增强预算的约束力,有利于税法的执行,以及税收征管的依法进行,从而促进税收法治化建设。  新征程上,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税收法治化不仅需要全面完成各税种的立法,而且要求税法在实质上符合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的要求,更有效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税收立法更需要高质量立法。新的税法应该是能够经得住经济社会发展考验的税法,而不是随时需要打补丁的税法。税收立法专业性强,需要专业人士的充分参与。同时,税收立法关系市场主体,特别是与自然人利益直接相关的税种立法,更需要公众的参与。要遵循法律的精神和程序,通过严谨、细致的工作,完成税收立法,确保以高质量、高水平的现代化税收法律服务好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
打开APP阅读全文
}
新闻网讯(通讯员 庄佳强)10月20日下午,财政税务学院税务系党支部在文泉楼北五楼税务系会议室开展了以“学习二十大精神 税收视角看中国式现代化”为主题的圆桌讨论暨主题党日活动,税务系党支部书记庄佳强同志主持了本次活动。庄佳强同志首先介绍了开展此次活动的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新征程中的中心任务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建设道路上,税收教研活动也应着眼与积极回应其中的关键性重点、难点问题。长期以来,税务系党支部教师党员在教研工作中形成了一系列研究成果,举办本次活动,大家从税收视角来看中国式现代化,既能互相交流各自的教研成果,又能更好地提炼出中国式现代化下税收研究的重要问题,更有效地推进下一阶段的教研工作。人口规模巨大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典型特征,这要求税制改革坚持稳定性、可持续性。庞凤喜同志根据我国税制结构的现状,针对主体税种和种类选择这两个研究重点介绍了自己的研究结果,强调了税制改革的根源、观念、制度、行动和技术基础。李波同志围绕人口规模巨大这一特征,从保持“双主体”税制结构,提升税收对实体经济的激励,维护税收公平、提升税收效率等方面对中国特色税收发展道路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面对人口老龄化不断加深的现实背景,刘庆同志对现行状态下养老保险现收现付制存在的合理性进行了解析,提出了基于人口素质提高下的养老保险转型路径。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然要求,要求税制改革必须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侯石安同志就税收制度与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关系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着重探讨了如何更好地发挥所得税和财产税在促进公平收入分配、推进共同富裕方面的作用,对个别难点问题谈了自己的看法。王宝顺同志就增值税属地分配研究做了分享,他指出现行增值税制度适应了工业化时代经济运行的特点,符合税收的收入原则和公平原则,但在数字经济时代,冲击了增值税的存在基础,并对此提出自己的解决思路。陈思霞同志就我国增值税征管制度改革做了报告。她认为在数字中国的进程中,推动增值税征管方式向“以数治税”转变正当其时。以全要素、全环节电子化的电子发票改革为基础,大力提高税收征管的数字化水平,以较低的征管成本准确掌握纳税人的真实交易信息,能够进一步提高增值税征管效率。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志,要求税制改革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薛钢同志对绿色税收体系谈了体会,他认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之一,不仅需要通过资源税等税制优化,还应通过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主要税种的税收优惠政策,积极引导企业实现低碳环保生产、引领社会消费结构,从而为建设“美丽中国”、贯彻“绿色”发展理念提供税收力量。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取向,要求税制改革既要关注经济发展又要注重文化教育事业进步。艾华同志对税收道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了介绍,通过将核心价值观的12个方面与传统税收文化相结合,提出了新时代加强税收文化建设的建议。针对数字经济等新兴业态,解洪涛同志分析了新产品、新市场、新生产要素、新生产模式和新收入分配格局的特点,阐述了对税制结构、征管方式和税收收入分配的冲击,提出了完善税收规则、优化税收分配机制的建议。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客观前提,要求必须积极主动地融入国际税收治理和改革中。庄佳强同志介绍了支柱二规则的实施和国内对于双支柱的研究和关注情况,并就支柱二规则对我国外资吸引力、创新激励、走出去企业税收负担的影响,进而提出企业所得税通过税率优惠调整、加速折旧、参股豁免等方式进行应对的可能性和实施步骤。俞杰同志就个人所得税的累进性进行了国际比较,通过仅个人所得税的累进性区分为依靠税制本身的名义累进与非税因素影响的实际累进,对主要经济体的个人所得税累进性差异进行分析,进而提出更好发挥个人所得税的分配功能的方式和手段。李琼同志对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相关问题做了介绍。她指出在自贸港建设过程中,需综合考虑地价的影响、财税制度的优化、营商环境的建设;并就如何处理好与国内税制的关系、与国际税收协定和反避税条款的关系,以及如何探索实现自贸港的长期长足发展等关键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赋予税收征管工作新的使命和要求。深化税收征管制度改革,建设智慧税务,更好地发挥税收在国家治理中的基础性、支柱性、保障性作用,田彬彬同志介绍了税务机关在发票管理、税收征管方式等税收治理方面的政策选择,并对不同政策的实施环境、实施成效进行了说明,进而总结和提炼了我国税收治理的制度优势。近年来,税务系支部党员围绕税制改革,税收治理等方向开展教学研究,形成了一系列突出的教学、科研成果。目前,税务系党支部有中国税务学会常务理事1人,中国税务学会青年研究会学术理事1人,国家级青年人才1人,省部级人才4人。以税务系支部党员为主要参与人的税收学专业一流课程群建设实践获第九届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税务系党支部全体党员将继续撸起袖子加油干、风雨无阻向前行,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贡献自己的力量。}
税务研究 2023年 第3期
作者:储德银
下一篇
内容提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实现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财税体制改革对于破解桎梏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举足轻重。立足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了进一步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重点,提出健全现代预算制度、优化税制结构、完善财政转移支付体系的战略要求。这为我们在新征程上探索财税体制改革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机理提供了逻辑线索。进入新发展阶段,坚持问题导向,探索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财税体制改革和政策优化方向,将有助于发挥科学财税体制在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中的制度保障作用。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发展,财税体制,税制结构,转移支付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实现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财税体制改革对于破解桎梏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举足轻重。立足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了进一步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重点,提出健全现代预算制度、优化税制结构、完善财政转移支付体系的战略要求。这为我们在新征程上探索财税体制改革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机理提供了逻辑线索。进入新发展阶段,坚持问题导向,探索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财税体制改革和政策优化方向,将有助于发挥科学财税体制在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中的制度保障作用。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