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问,2024年新能源项目有哪些投资小的没有值得投资的?

最近的大盘忽上忽下,主要以震荡为主,市场主线也并不明显,似乎总在白酒、医疗、信创、Ai、新能源之间来回穿梭。这个时候对于投资者来说投资难度往往会加大,到底投资什么板块的基金比较好呢?或者说到底什么板块的基金未来发展空间比较大?其实我们都清楚巴菲特有句至理名言:别人贪婪我恐惧,别人恐惧我贪婪!对于目前的大盘基本已经处于底部了,到处都有不错的便宜货检。那么什么基金又便宜又有潜力呢?怡心认为还是新能源。这个最近两年比较火爆的板块,那么新能源基金又哪只比较有潜力呢?怡心觉得还是华夏家的新能源基金比较有潜力。新能源见底了吗?能不能抄底?比如怡心关注比较久的华夏新能源车龙头混合,这只基金怡心自己也开始准备慢慢定投起来了。先买入200小额试水,然后慢慢在每一次下跌的时候又买入一些,毕竟基金经理杨宇自购了100万,并且还每周坚持定投1000元,目前已经累计持仓超过200万了,真正的做到与我们普通投资者同进退。有基金经理自购分担风险的基金,对于我们投资者来说自然又多了一份信心。那么为什么目前怡心比较看好新能源车呢?第一,新能源基本已经见底了新能源车目前的估值是非常低的了,从估值来看,当前的估值比3年前99%的时间还要低。从对比上来看,它比其他制造业板块的一些优质龙头新能源股目前都处于明显低估区。我们都知道估值低,不一定就会大涨起来,但是估值低安全边际肯定比较高。有了不错的安全边际,现在慢慢定投下去,盈利肯定是没有问题。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低估区买入等到高估区卖出,必然就是收获满满啦!第二,政策扶持、龙头业绩增长快任何一个板块只要有政策扶持,必然就不会太差了。大家应该清楚最近两年新能源车的政策暖风频吹。尤其是去年新能源车可谓一枝独秀,今年虽然回调,但目前已经有了筑底反弹的迹象了。比如最近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表示:要加快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更好的支持新能源汽车下乡和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另外有消息称: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将于本周访华,并且还会参观特斯拉上海工厂。这个消息一出,对于新能源的市场肯定是大大的利好。毕竟特斯拉作为全球新能源龙头品牌,如果未来有更多的建厂规划,对于整个新能源产业链的带动将会起着非常大的作用。另外宁德时代的业绩增长整体不错,一季度报利润近100亿!根据相关数据统计4月国内新能源乘用车销量达60.7万辆同比增长115.6%,渗透率为33.9%,同比提升了5.9%。有业绩支撑,有政策扶持,加上马斯克来华,这些都将大大的提振了新能源车的信心,新能源车有望快速反转起来了。第三,基金经理给力华夏新能源车龙头混合基金经理杨宇,来头可不小,双重学历背景,分别拥有清华航天和北大光华学历。清华大学高材生,光这个背景就已经很牛了,再加上北大的背景,更是牛上加牛,这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学历呢?目前是新能源投研组组长,多年工程实践经验,科研型基金经理,优选业绩高增长且持续超预期的个股。华夏新能源车龙头混合的股票仓位高达93.24%,但是最近一个月在其它基金都跌跌不休的情况下。该基金还可以保持1.79%的正增长,这也足以看得出来基金经理确实为基金付出了不少。他的投资思路比较简单:自上而下研究行业,深耕产业趋势,综合比较新能源车产业链各个细分子板块,并且努力在板块中自下而强选择产品、技术、成本等方面明显领先对手的优势公司,争取获得超额收益。关键是他自己做表率自购了100万,并且每周坚持定投1000元。下跌的时候敢加仓,波动的时候拿的住,这才是基金经理非常厉害之处。所以,整体来说华夏这家基金公司属于老牌基金公司,公司投研技术、师资团队都是非常优秀的。投资基金主要看的就是基金公司以及打理基金的基金经理,基金经理就是一只基金的灵魂,基金经理敢资购100万。对于投资者来说,自然更加有信心跟着基金经理走,肯定有肉吃!}
新能源今年是一个分歧非常大的一个方向。因为新能源其实它整个板块已经走了近两年的高景气,新能源这几年完成了一个什么壮举,完成了渗透率从0到30,整个板块它已经度过了渗透率上涨最快速的0到1的一个阶段。从市场来讲,赚年效应最好的一段时间,基本上也就是渗透率的初期,所以说今年的新能源它的景气度还可以,但是相比往年肯定是要差一些。如果说还是想做的话,那只能找结构性的机会,就比如说新能源配套、充电桩、光伏里面的一些新技术,之前炒的什么钙钛矿,覆铜箔,深海海风这一些比较细分的狭隘的高景性一个方向。由于投资这东西本身有时候就是同源的,β可能是一个比较重要的一个赚钱的一个逻辑,所以说当今年整个新能源板块大的β已经在弱化的时候,在里面追求小的阿尔法,这肯定是有难度的,当然也要看你的选择了,细分精度其实是可以的。}
序言:新能源行业很难有机会成为2023年投资主线,除非有超预期的政策和市场业绩高增长的双重驱动。2021年是新能源行业的巅峰时期,不论是光伏、风电也好,电车也罢,在没有出现新的技术革新之前,很难再恢复巅峰时期的盛景了。其实,这一切都和行业的渗透率和景气度有关系,下面我们来细说一下二者的关系。一、渗透率和景气度一个行业的渗透率和景气度通常划分为5个阶段。0-1,从无到有,这个时候是最早期的炒作概念的时候,也是妖股横行的时候,我们普通人很难在众多公司里面选中行业黑马。1%-5%,虽然这些行业未来增长空间非常广阔,但还没形成产业趋势,所以此时行业的增速并不高,但估值往往很高,百倍估值是常态,行业什么时候开始加速也有不确定性,因此这时并不是最佳投资时机,但如果你有这个能力,这个时候是最容易投资10倍大牛股的时候。5%-25%,这时候是产业发展最快的一段时间,这段时间行业不只是增长,而且是加速增长,即明年比今年增速还要快,景气度加速向上,这是我们投资的最佳时机,甚至选股都不太用费心思,因为几乎所有股票都是跟随板块上涨。譬如2021年的光伏和电车,只要沾边的都会疯涨。25%-35%,行业的增长速度会再次出现一个拐点,在这个时点我们会发现,尽管行业现阶段仍然保持着较高增长水平,但展望未来,行业增速即将边际递减。而且经历了行业爆发期之后,可能有更多资本进入,行业面临竞争加剧的风险。此时我们投资会非常慎重的看待估值,并更加重视企业的竞争格局,始终提防着那个时间临界点的来到,整个行业的估值会再次下滑。35%-50%,行业可能已经来到或者过了巅峰时刻,虽然行业整体还是增长的,但增速已经开始下降了,此时行业的估值中枢会下调,成长股过了最佳投资时机,这期间在行业细分领域还存在投资机会,譬如光伏细分领域的POE胶膜,HJT/TOPcon、钙钛矿等新技术的突破,电动车智能驾驶、汽车压铸一体化等渗透率较低的细分领域还存在着大好的投资机会。这就是为什么明明公司业绩大幅增长,但是股价却萎靡不振,这就是渗透率和景气度的关联,下面我们详细解说一下电车和光伏。二、电车电动汽车的产业逻辑:2018年以前是0-1的突破,那些年国内大量车企骗补现象屡禁不止,电车技术并未出现质的突破,直到2018年特斯拉和上海签订协议,鲶鱼效应凸显,国内车企才真正的走上了自主创新的道路上来。2019-2020年是1%-5%的成长阶段,由于引进了特斯拉倒逼这些国内车企走上了自主创新的道路,电池技术和续航里程才有了质的飞跃,整个电车行业也迎来了真正的成长时期。2021-2022年是5%-25%的加速阶段,整个电车行业经过前面的技术积累,在特斯拉鲶鱼效应的带动下,国内开始涌现一大堆杰出的企业,譬如整车的比亚迪、电池的宁德时代、正负极材料的德方纳米、璞泰来、贝特瑞、杉杉股份、厦门钨业等、电解液的天赐材料、隔膜的恩捷股份等等,在这期间10倍大牛股辈出,这时候是整个行业的巅峰时期。这里我们看一下电车的行业渗透率就能清晰的看出来2020年以前电车的销量渗透率一直在5%以下,直到2021年电车的渗透率进入加速阶段,由5%上升到了最高的20%附近,这也就能理解为何2021年是新能源汽车的盛宴,只要和锂电池沾边的公司股价就是无脑上涨。2022年初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俄乌战争+疫情大面积封控导致了电车销量下滑,但随着逐步解封,电车又恢复到了正常的快速增长阶段,截止2022年三季度的统计数据,渗透率已经接近30%了。这就是我为何说2023年新能源汽车很难会成为主线行情了,现在的渗透率已经过了高速增长的阶段了,会短暂的陷入一个发展瓶颈,等待下一个技术革新的到来,会再次开展新一轮上行。目前,我国在新能源产业链上的基础硬件材料上已经是全球龙头了,譬如锂电池的各个环节,电解液、隔膜、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等等,而且这时候已经有更多资本进入,行业面临竞争加剧的风险。但是在软件方面,还有诸多欠缺,譬如车规级的功率半导体、高端车载芯片、智能驾驶、激光雷达等诸多领域还存在着低渗透的情况。下面是我在网上看到了一则关于负极材料的行业信息供大家参考。其他的锂电池行业的数据我就不一一列举了,大致情况相差不多,格局稍微好点的隔膜由于技术要求相对较高,产能扩产周期长,竞争格局相对其他的要慢一点;但不论怎样,整个电车领域的锂电池细分行业,已经进入红海市场无疑,未来会厮杀惨烈,正所谓“一将成万骨枯”,未来会有一大批企业倒在这场征战中,只有真正的强者才会生存下来。当然,并不是说电动车就没有投资机会了,只是中国市场的电动车行业已经过了高速发展的时期了;但是站在全球的视角来看,2021年全球电动车渗透率才8.3%,预计2025年全球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将达到25%。所以,对于整个电动车行业,大家也不必过于担忧,还是存在一定的投资机会的,只是过了“随地捡钱”的时期了。2023年开年第一战:特斯拉大幅降价登顶热搜,已经拉开了整车环节的大战,作为投资者看到这些信息应该有敏锐的警惕意识;这则消息也从侧面验证了未来一段时间,电动车的各个环节将会进入一片红海市场,一大批中小型企业将会被淘汰。对我们投资者而言,整个电车行业的投资也会越发的艰难,再也不是有“锂”走天下的时刻了。当前整个锂电池产业链我认为都没有回调到位,等这些企业打价格战的时候才会进入到真正的底部区域,当前的每一轮反弹,都是你减持的机会。我个人认为电动车未来的投资机会在于低渗透领域,具体如下:1、关注新技术的投资机会,譬如钠离子电池、芳纶涂覆隔膜、4680、PET等方向,公司太多就不一一列举了。2、智能驾驶:德赛西威、华阳集团、中科创达、四维图新等;3、空气悬挂:中鼎股份、拓普集团、保隆科技等。4、一体化压铸:立中集团、广东鸿图、拓普集团、文灿股份等。从行业格局来看,一体化压铸材料端格局好于压铸端。具体来看主要涉及的上市公司有:材料供应商:立中集团;设备制造商:力劲科技(港股)、伊之密;一体化压铸厂和零部件厂商:广东鸿图、拓普集团、文灿股份、爱柯迪、泉峰汽车、旭升股份等。其他的譬如车规级功率半导体的斯达半导,智能电控、线控底盘的伯特利等等;电动车是一个涉及众多领域的行业,里面有很多细分领域值得大家细细挖掘投资机会。未来,随着技术的突破,电动车更广阔的的市场空间在于智能驾驶领域的投资机会;我认为,这个赛道未来至少会诞生一家万亿级别的巨无霸,就像现在动力电池的宁德时代一样,至于究竟谁会脱颖而出,我不得而知,拭目以待吧。三、光伏光伏硅料的持续降价,利好整个中下游产业链。1、一体化组件龙头:隆基股份、天合光能、晶澳科技、晶科能源、通威股份、 TCL中环等以及一些没有硅片但有海外渠道的组件厂商。2、辅材环节:福斯特、赛伍技术、海优新材、鹿山新材、明冠新材、天洋新材、苏州固锝、聚和材料、帝科股份、联泓新科、福莱特、鑫铂股份等;3、设备厂商:奥特维、迈为股份、高测股份、捷佳伟创等;4、电镀铜领先设备商(芯綦微装)、钙钛矿核心材料TCO玻璃供应商(金晶科技);5、储能逆变器+移动支架:派能科技、阳光电源、科华数据、上能电气、德业股份、固德威、锦浪科技、中信博等;5、电站方面,组件价格进入下行区间,EPC和运营商盈利能力有望修复,EPC龙头能辉科技,光伏电站运营商芯能科技等。但目前上述板块部分领域估值过高,不宜过早介入,我个人观点整个光伏板块还有一次探底的机会,即便错过,也不建议追高。四、小结目前,碳酸锂价格一路下跌,从60万元/吨跌到50万附近,所以,上游的锂矿企业以及直接下游的电池厂商再走光伏硅料/硅片的老路。机构对于2023年的锂价也普遍看空,新能源车赛道可能会和光伏一样,上游吃肉,下游喝汤的日子结束了;产业链下游的电池、整车环节今年的利润应该会修复,光伏也是一样的道理,整个光伏的中下游都会有利润修复的机会。再来看一张机构对未来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光伏利润增速的预测,不论准不准,至少有参考价值;虽然未来还是有高达20%-40%的增速,但是明显相比2022年增速已经大幅下降了,这个也契合我文章开头提到的渗透率和景气度的观点。故而,我认为2023年不论是电车也好,还是光伏也罢,难以成为主线行情,只会有波段行情。所以,大家投资新能源行业一定要谨慎,选择低渗透率和有利润修复预期的细分领域;同时,也要特别关注估值情况,过了高增速时期,市场是很难给高估值,大家注意一下自己持仓的个股。总之,2023年我个人对于新能源行业(电车+光伏)仓位配比会控制在3成以下的仓位,只会做波段的行情,不要对于新能源板块再抱有价值投资的心态了,只剩下投机的机会了。总结就一句话,见好就收,别贪心。网页链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新能源项目有哪些投资小的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