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在旅游业中的角色贯彻旅游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政策时,应当实施下列哪些举措?


以下为报告详细内容(节选):
  第一章 项目总论  第一节 项目概况  一、项目名称  某森林康养旅游项目  二、项目性质  新建  三、项目建设单位  四、项目建设地址  五、项目主要建设内容  六、项目建设周期  七、项目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  具体如下表所示:  第二节 项目主要研究结论  一、项目经济效益  ……  二、项目社会效益  第三节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原则及研究范围  一、编制依据  二、编制原则  三、研究范围  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必要性及可行性  第一节 项目建设背景  一、政策背景  1、政策持续推动旅游行业的发展  从2021年以来的旅游行业的政策来看,主要表现在继续支持旅游行业企业解难纾困发展,规范旅游行业发展,旅游各领域“十四五”规划。  《关于抓好促进旅游业恢复发展纾困扶持政策贯彻落实工作的通知》办产业发〔2022〕55号  2022年3月,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印发《关于抓好促进旅游业恢复发展纾困扶持政策贯彻落实工作的通知》。《通知》提出,做好普惠性减税降费政策在旅游业领域的落地服务、推动普惠金融政策在旅游业领域加快落实、落实阶段性缓缴失业保险费和工伤保险费政策“免申即享”、完善旅游企业承接机关企事业单位相关活动实施细则、用好旅游服务质量保证金扶持政策、加快推进保险替代保证金试点工作、认真落实严格、科学、精准的疫情防控措施、加大政策宣传解读力度和精准度、加强政策创新和行业引导、强化组织实施和跟踪评估十项重点工作任务。  《“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国发〔2021〕32号  2022年1月,国务院印发《“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规划》明确,到2025年,旅游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现代旅游业体系更加健全,旅游有效供给、优质供给、弹性供给更为丰富,大众旅游消费需求得到更好满足。国内旅游蓬勃发展,出入境旅游有序推进,旅游业国际影响力、竞争力明显增强,旅游强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建设一批富有文化底蕴的世界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打造一批文化特色鲜明的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和街区,红色旅游、乡村旅游等加快发展。  《规划》提出七项重点任务:一是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深化“互联网+旅游”,推进智慧旅游发展;二是优化旅游空间布局,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建设一批旅游城市和特色旅游目的地;三是构建科学保护利用体系,保护传承好人文资源,保护利用好自然资源;四是完善旅游产品供给体系,激发旅游市场主体活力,推动“旅游+”和“+旅游”,形成多产业融合发展新局面;五是拓展大众旅游消费体系,提升旅游消费服务,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需求;六是建立现代旅游治理体系,加强旅游信用体系建设,推进文明旅游;七是完善旅游开放合作体系,加强政策储备,持续推进旅游交流合作。  ……  2、国家发文鼓励森林康养产业发展  我国的森林康养发端于2014年,国家林草局将引导森林康养、森林养生发展作为提高森林多功能利用水平、扩大森林旅游生态产品供给的重要举措,开展了一系列工作。近年来,国家及地方相继出台了关于推进森林康养产业的指导性意见,为大力推动森林康养产业融合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为林业产业转型升级明确了具体方向。  《林草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林规发〔2022〕14号  2022年1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印发《林草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根据《规划》,到2025年,全国林草产业总产值达9万亿元。森林康养方面,《规划》提出,构建内涵丰富、特色鲜明、布局合理的森林康养产业体系,重点发展森林保健养生、康复疗养、健康养老、健康教育等业态。优化森林康养生态环境,加强森林康养环境监测,推进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创建一批森林康养基地,推广一批森林康养品牌。到2025年,森林康养服务总人数超过6亿人次。  《“十四五”林业草原保护发展规划纲要》  2021年12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发布《“十四五”林业草原保护发展规划纲要》。《纲要》提出,推进产业升级,发展林草中药材产业推动产业标准化绿色化发展。加强药用野生植物资源人工培埴。培育森林康养、自然教育等新业态新产品。  ……  3、森林康养用地政策支持体系日渐完善  近年来,国家出台多项土地支持政策,推动生态旅游、森林康养等产业的开发和发展。  《关于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保护修复的意见》国办发〔2021〕40号  2021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保护修复的意见》。《意见》提出,对集中连片开展生态修复达到一定规模和预期目标的生态保护修复主体,允许依法依规取得一定份额的自然资源资产使用权,从事旅游、康养、体育、设施农业等相关产业开发。  《关于科学绿化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21〕19号  2021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科学绿化的指导意见》。《意见》提出,要完善土地支持政策,对集中连片开展国土绿化、生态修复达到一定规模和预期目标的经营主体,可在符合国土空间规划的前提下,在依法办理用地审批和供地手续后,将一定的治理面积用于生态旅游、森林康养等相关产业开发。  ……  4、多项政策出台鼓励发展林下经济  发展林下经济产业是丰富农产品供给结构、促进林区山区群众稳定增收、实现资源永续利用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多项政策发布,推动科学高效利用林地资源,促进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  《关于科学利用林地资源 促进木本粮油和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发改农经﹝2020﹞1753号  2022年4月,国家林草局、国家发改委等十部委联合印发《关于科学利用林地资源
促进木本粮油和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意见》提出,到2025年,促进木本粮油和林下经济产业发展的资源管理制度体系基本建立,有关标准体系基本涵盖主要产品类别,木本粮油和林下经济的产业布局和品种结构进一步完善,产业规模化、特色化水平全面提升,新增或改造木本粮油经济林5000万亩,总面积保持在3亿亩以上,年初级产品产量达2500万吨,木本食用油年产量达250万吨,林下经济年产值达1万亿元。  到2030年,形成全国木本粮油和林下经济产业发展的良好格局,木本粮油和林下经济产品生产、流通、加工体系更加健全,产品供给能力、质量安全水平、市场竞争能力全面提升,机械化智能化水平大幅提高,特色产品竞争力、知名度、美誉度得到国内外市场充分认可。  《意见》提出,积极发展林下种养殖及相关产业。充分利用林下空间,深入挖掘鸡、牛、猪、兔、蜂等优良地方品种资源潜力,将林下养殖统筹纳入畜禽良种培育推广、动物防疫、加工流通和绿色循环发展体系,促进林禽、林畜、林蜂等林下养殖业向规模化、标准化方向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畜禽产品消费需求。在保障森林生态系统质量前提下,紧密结合市场需求,积极探索林果、林药、林菌、林苗、林花等多种森林复合经营模式,有序发展林下种植业。统筹推进林下产品采集、经营加工、森林游憩、森林康养等多种森林资源利用方式,推动产业规范发展。全面提高优质生态产品供给能力,促进形成各具特色的、可持续的绿色产业体系。  ……  5、特色农业及农业深加工发展促进乡村振兴  农业全产业链是农业研发、生产、加工、储运、销售、品牌、体验、消费、服务等环节和主体紧密关联、有效衔接、耦合配套、协同发展的有机整体,近年来,我国出台一系列政策,推动特色农业及农业深加工发展,加快培育发展农业全产业链。  《关于加快农业全产业链培育发展的指导意见》农产发〔2021〕2号  2021年5月,农业农村部发布《关于加快农业全产业链培育发展的指导意见》。《意见》提出,到2025年,农业全产业链标准体系更加健全,农业全产业链价值占县域生产总值的比重实现较大幅度提高,乡村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基本形成。粮棉油糖、肉禽蛋奶等重要农产品全产业链基本建成,国内生产供应体系安全可控。果菜菌茶、水产品、特色农产品全产业链不断健全。培育一批年产值超百亿的农业“链主”企业,打造一批全产业链价值超百亿的典型县,发展一批省域全产业链价值超千亿的重点链。  ……  二、经济背景  1、国民经济总值持续提升  初步核算,2021年,全国国内生产总值1143670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1%,完成了全年6%以上的经济发展预期目标。分产业来看,第一产业增加值83086亿元,增长7.1%,拉动经济增长0.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450904亿元,增长8.2%,拉动经济增长3.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609680亿元,增长8.2%,拉动经济增长4.5个百分点。三次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分别为7.3%、39.4%和53.3%。与上年相比,第二产业比重提高1.6个百分点,第一、三产业比重分别下降0.4、1.2个百分点。  2、……省经济总量跃上新台阶  ……  3、……市经济实现恢复性增长  三、社会背景  1、生态旅游的需求日益增长  从生产的层面看,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林业发展农民增收都面临一定的下行压力,传统林业发展模式固化,在土地、科技、服务、管理等方面存在瓶颈,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受到制约,转型升级遇到较大压力,迫切需要寻求推进林业发展的新抓手,打造三产融合的新平台,启动新旧动能转换的新引擎,充分释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创新活力。  从生活的层面看,城市化和工业化加速了农村空心化、老龄化,乡村社会功能退化,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缺位,城乡差距不断拉大,农村成为城乡一体化和“新四化”发展中的突出短板。同时,城乡居民已具备了为休闲观光、生态产品付费的能力,对生态旅游、领略森林文化、体验森林文明等方面的需求与日俱增,培育和开发林业多功能性的需求和意识不断强化,迫切需要搭建新的业态平台来迎合需求、释放功能、满足新的城乡居民需要。  从生态的层面看,林业在承担农民增收农村繁荣职能的同时,还要承担生态保护的功能,不仅要使农村成为“金山银山”的基础和源泉,更要成为“绿水青山”的保护区和栖居地,要使农村不仅享受城市文明的发展成果,更要保持林业文明的田园风光和独有魅力。  2、森林康养愈加受到欢迎  3、居民收入增加,消费升级  四、企业背景  第二节 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  一、项目建设是通过森林康养产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措施  森林康养是以森林生态环境为基础,以促进大众健康为目的,利用森林生态资源、景观资源、食药资源和文化资源并与医学、养生学有机融合,开展保健养生、康复疗养、健康养老的服务活动。发展森林康养产业,是科学、合理利用林草资源,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有效途径,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措施,是林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然要求,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战略选择,意义十分重大。  本项目将深度挖掘当地森林康养资源、生态农业资源和文化旅游资源,把森林康养的养生理念贯彻到吃、住、行、游、购、娱各个环节,提升地区森林康养品牌形象和服务标准,塑造森林康养度假旅游基地形象,建设省内森林康养旅游的拳头产品和全省全域旅游的新标杆,有利于当地城镇化建设和乡村振兴发展,建设具有良好国内知名度、市场竞争力、示范带动力的生态农林康养项目。  二、项目建设是满足日益增加的森林康养需求的需要  三、项目建设是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需要  四、项目建设是调整区域产业结构和改善经济生态环境的需要  五、项目建设是带动相关产业,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六、项目建设是提高当地居民就业收入水平的需要  第三章 项目市场分析  第一节 旅游市场分析  一、旅游行业概述  1、旅游行业定义  “旅”是旅行,外出,即为了实现某一目的而在空间上从甲地到乙地的行进过程;“游”是外出游览、观光、娱乐,即为达到这些目的所作的旅行。二者合起来即旅游,所以,旅行偏重于行,旅游不但有“行”,且有观光、娱乐含义。  2、旅游行业发展历程  ……  3、旅游行业发展路径  ……  二、全国旅游行业发展现状  2020年以来,由于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我国旅游产业受到巨大冲击,国内旅游在经受巨大冲击后仍仅呈现缓慢恢复的态势。截至2021年底,我国国内旅游市场游客总量及收入虽较2020年有所恢复,仍与2019年水平保持较大的差距。  1、旅游市场企稳复苏  ……  2、游客数量逐步恢复  ……  3、旅游收入恢复速度较快  4、国内节假日旅游统计  (1)2021年清明、五一小长假旅游热度攀升  (2)2021年国庆小长假旅游热度较上半年有所下降  5、旅游产业发展特点  (1)周边游持续火热  (2)都市休闲游、乡村游成为出游热点之一  (3)夜间文旅成为新增长点  (4)线上线下文旅融合  三、区域旅游行业发展现状  1、省旅游行业发展分析  (1)全省旅游业快速恢复  ……  (2)文旅消费示范单位创建  (3)乡村旅游和休闲街区创建  (4)公共服务和文明旅游  (5)文旅科技和智慧旅游  2、市旅游行业发展分析  (1)文化旅游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2)清明小长假期间全市旅游市场全面复苏、显著回暖  (3)“五一”黄金周期间全市旅游市场强势复苏  (4)中秋假期文旅市场保持平稳有序发展  (5)国庆  (6)2022年春节假期全市接待游客445.63万人次  3、县旅游行业发展分析  (1)旅游业快速发展  (2)清明假日期间旅游市场全面复苏  (3)五一期间旅游市场井喷发展  (4)端午假日期间文旅市场稳定运行  (5)中秋节假日期间呈现出一派和谐旅游的新景象  (6)国庆假日旅游市场安全有序开展  (7)虎年春节接待游客25.49万人次  四、旅游行业发展前景  第二节 森林康养市场分析  一、森林康养产业概述  1、森林康养概念  森林康养指的是以丰富多彩的森林景观、优质高含量的负氧离子清新空气,绿色环保的森林食品、亲近自然的多样化生态文化为主要资源和依托,结合医学理念,配备现代化的养生休闲和康体服务设备,在森林中开展以调养身体,恢复身体机能,修养性情,塑造良好精神状态为目的森林游憩、度假疗养、身心保健等一系列有利于人类身心健康的活动。  森林康养的着眼点在于以人为本的身体健康服务和天人合一的自然养生活动。以青山绿水美景景致来让人们感受山川之秀丽,让情操得到陶冶;以风和日丽安安静静的森林浴来让人远离片刻城市的喧嚣,缓解身心压力;以现代化医疗配合的健康机能恢复训练来让人们精神焕发,延缓容颜衰老。可以说,森林康养是多样化的体验式休闲旅游形态,是社会健康服务业态的高级阶段,是促进健康养老、科学养老、生态养老的有效方法之一。  2、森林康养产业发展历程  3、森林康养类型  4、森林康养开发模式及营销策略  二、全国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现状  1、森林康养产业需求规模快速增长  2、国家级森林康养试点建设基地工作稳步推进  3、国内首批森林康养师诞生  4、森林康养产业发展存在问题  当前,森林康养产业在我国还未形成一个系统、全面的理论体系,基于森林康养产业的实践及挖掘还存在概念混淆及分歧,产业政策、行业规范及相应激励机制还未推进做实,产业所依托资源有待进一步开发。基于安吉县、洪雅县等国内森林康养试点地区的调查研究,认为我国森林康养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  (1)产业理念及政策支撑不足  (2)资源利用及产业布局不佳  (3)发展模式及产品类型单一  (4)人力资源及后勤服务不足  三、区域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现状  1、省森林旅游业快速发展  2、2021年全省3家国有林场荣获“中国森林康养林场”称号  四、森林康养产业发展前景  第四章 项目选址分析  第一节 项目选址要求  一、选址要求  二、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分析  第二节 项目选址区位分析  一、项目选址地点  二、项目区位分析  第三节 项目选址合理性评价  本项目所处位置具备优良的自然资源、气候环境和交通条件,旅游资源丰富,基础设施完备,有助于森林康复疗养度假旅游产业链的发展。与此同时,本项目周边无明显污染源,距工业区、矿山、城镇等人为活动密集区域至少3km以上或有良好阻隔。综上所述,项目选址具备合理性。  第五章 项目规划设计方案  第一节 项目建设指导思想及目标  一、项目建设指导思想及原则  1、指导思想  2、建设原则  (1)坚持生态优先,综合示范  (2)坚持科技引领,示范推广  (3)坚持市场导向,突出特色  (4)坚持统一规划,分类突破  二、项目建设目标及总体思路  1、建设目标  2、总体思路  (1)推进区域生态经济协调发展  (2)延伸康养产业链,拓展生态产业  第二节 项目愿景及定位  一、项目愿景  二、项目定位  1、目标定位  2、产业定位  3、功能定位  4、客群定位  第三节 项目发展策略  一、文化发展策略  二、产业发展策略  三、旅游发展策略  第四节 空间结构规划  一、基本原则及设计原则  二、规划体系  1、公共服务中心  2、中草药种植区  3、生态康养核心区  4、休闲康养区  5、森林体验区  第六章 项目工程建设方案  第一节 项目建设原则  第二节 项目建设内容与规模  第三节 总图布置  第四节 建筑设计方案  一、设计依据  二、设计原则  三、建筑设计方案  第五节 公辅工程方案  一、设计依据  二、给排水系统  三、电气系统  四、暖通系统  第七章 环境保护评价  第一节 评价依据、标准与规范  第二节 环境保护总则  积极开展环境保护与资源保护,是建设森林康养基地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要坚持以发展促环境,以环境利发展,实行经济建设、环境与资源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的方针,确保区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维持区域环境的良好状态,保障环境的安全与稳定,达到经济效益与环境资源效益相统一的发展目标。  第三节 项目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  一、水环境  施工期间的废水主要是施工用水排放和施工机械产生的含油废水,以及施工人员生活污水,污染物包括BOD5,CODcr、油类等。  防治措施:  施工场地应设置沉淀池处理所排污水,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经隔油、沉淀后排放;科学评价地下水资源,建立监测、评价、开发利用保护、监督管理相对协调的水资源综合管理体系,形成科学规划、合理分配的水资源协调机制;排水实施清污分流系统,对污水实施集中处理,达标排放;建立污水资源再利用系统,节约水资源,杜绝污染外排量,保护环境。  二、大气环境  三、声环境  四、固废  五、其他  1、旅游资源  2、植被资源  第四节 项目运营期环境影响分析  一、环境影响分析及防治措施  本项目建成后运营期间,不存在严重污染源排放的问题,但随着观光、旅游人数的增加,生活垃圾为主要污染源,如果不注意配套设施的建设,垃圾将进一步加大对环境的污染,并将直接危及当地居民的健康。本项目在设计中,根据《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范》的要求,严格按照“三同时”的原则,使本项目的各项指标达到环保方面的有关要求。  1、废水  2、废气  3、噪声  4、固废  二、其他环保措施  1、积极宣传引导  2、增加环保投入  3、生物资源的保护  4、景观资源保护  5、护林防火  6、环卫工作  第五节 环境影响综合评价  第八章 能源节约评价  第一节 用能标准和节能规范  第二节 编制原则和目标  第三节 节能措施  一、建筑节能措施  二、给排水节能  三、电气节能  四、暖通节能  第四节 项目能耗分析  ……  第五节 项目节能效果分析  第九章 职业安全与卫生及消防设施方案  第一节 职业安全方案  一、设计依据  二、劳动安全与卫生  1、建筑布置安全  2、旅游安全措施  3、电气安全  4、防疫措施  第二节 消防设施及方案  一、设计标准及规程  二、消防方案  三、消防安全  第十章 项目组织机构和劳动定员  第一节 项目建设及运行管理  一、工程项目管理  二、组织机构与职能划分  三、经营管理措施  第二节 劳动定员和人员培训  一、公司用人原则  二、劳动定员  三、管理制度  四、培训计划  第十一章 项目实施进度与招投标  第一节 基本要求  第二节 项目施工组织措施  第三节 工程招投标方案  第十二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第一节 估算范围  本项目建设投资估算范围包括:工程费用、工程建设其他费用、预备费用和流动资金。  第二节 估算依据和说明  一、估算依据  二、估算说明  第三节 项目总投资估算  一、工程费用  二、工程建设其他费用  三、预备费  四、流动资金  五、项目总投资估算  ……  具体如下表所示:  第四节 项目资金筹措  第十三章 项目经济效益分析  第一节 评价依据  一、遵循的有关法规  二、基础数据和说明  第二节 营业收入测算  ……。具体如下:  一、康养服务收入  二、旅游住宿收入  三、门票收入  四、农副产品销售收入  五、餐饮服务收入  六、娱乐项目收入  第三节 成本费用测算  一、基础成本费用  二、工资及福利费用  三、维修费用  四、其他费用  五、折旧及摊销费  六、动力费用  七、总成本费用  第四节 利润及税金测算  一、利润估算  二、税金估算  第五节 财务效益分析  一、财务净现值FNPV  财务净现值系指按设定的折现率(一般采用基准收益率ic)计算的项目计算期内净现金流量的现值之和,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ic——设定的折现率(同基准收益率),本项目为6%。  经计算,……  二、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  三、项目投资回收期Pt  第六节 项目敏感性分析  第七节 项目经济效益评价  ……  第十四章 项目社会效益分析  第一节 社会效益分析  一、对当地居民就业、收入的影响  二、旅游兴市、改善投资环境  三、对所在区域居民生活质量的影响  四、对当地社会服务容量、基础设施的影响  五、项目能够促进区域内经济发展  六、增加当地政府税收  第二节 社会互适性分析  第十五章 项目风险评估  第一节 项目开发过程中潜在的风险  一、居民生活影响风险分析  二、工程建设风险及防范  第二节 项目本身潜在的风险  一、财务风险及防范  二、政策风险及防范  三、市场风险分析  四、环境风险及防范  第三节 综合风险评价  第十六章 可行性研究报告结论与建议  第一节 可行性研究结论  一、建设背景的可行性研究结论  以林地资源和生态农业经济为依托的森林康养度假旅游,是具有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和一定社区功能的发展平台。提升旅游服务能力,拓展旅游产业服务链条,是近年来国家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一项重大决策。国家近年也出台大量政策支持和引导森林康养和文化旅游相关产业的发展。本项目建设响应了国家在旅游基地建设和产业发展领域的号召,具备建设环境的可行性。  二、拟建方案建设条件的可行性研究结论  三、资金安排合理性的可行性研究结论  四、环境影响的可行性研究结论  五、经济效益的可行性研究结论  六、社会效益的可行性研究结论  七、研究结论总述  综上所述,本项目建设的条件成熟,通过经济、环境保护、经济效益等方面预测分析,项目在建设条件、盈利能力方面基本可行,并且通过风险分析和不确定性分析,项目财务具有一定的抗风险能力。同时,项目在宏观背景、市场环境、资金筹措、环境保护、社会效益方面完全可行,能够合理保护自然环境,故本项目是基本可行的。  第二节 建议  1、本项目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较多,如何更好的协调项目规划设计将是本项目的难点。因此,后续工作中,应该加强对本项目规划进行深入分析。  2、……完整版附件请点击下载:某森林康养旅游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案例.pdf}
  近日,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就贯彻实施旅游法相关话题接受了本报记者采访。
  改革开放30多年旅游法应运而生
  记者:旅游法于4月25日出台了,有人说是“三十年磨一剑”,这应该是一个艰难的过程。请问您如何看待旅游法出台的背景?国家旅游局在其中做了哪些推动工作?
  邵琪伟:大家都很关心这个问题。改革开放之初,旅游业界、法律界就开始酝酿旅游法,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这部法律迟迟没有出台。关键问题是,当时中国旅游业在世界上的发展水平还不是很高,无论从产业、从业者以及从旅游者来讲,都需要一个发展的过程。确如刚才所说,旅游法从动议到出台将近30年,凝结了几代旅游和法律工作者的辛劳,也备受全国1350万旅游从业者和广大旅游者的关注。
  我们认为,旅游法能够在今日得以颁布实施,与我们国家不断提升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不断完善法制体系紧密相关,与当前旅游业地位、与旅游业发展繁荣以及旅游法制建设的进程紧密相关,也反映了多年以来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呼声。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和高度重视下,经过30多年发展,我国旅游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与此同时,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我国的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人均GDP已达6000美元。老百姓都富裕起来了,出游意愿大为增强,出游人数越来越多。2012年,我国国内旅游总量达29.6亿人次,旅游业发展进入了大众化、产业化发展新阶段。面对如此庞大的旅游市场,迫切需要有一部法律来保护旅游者和旅游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促进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
  此外,旅游法制建设也为旅游立法奠定了坚实基础。在旅游业30多年发展历程中,国务院相继出台了《旅行社条例》等3部行政法规,2009年下发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也就是业内常说的国发41号文件;国家旅游局出台了一系列规章制度,特别是31个省区市都分别出台了《旅游条例》或《旅游管理条例》等地方法规,其中,有的地方法规已经突破了行业管理的模式,从规划、保护与开发、产业促进以及市场监管的大格局上,为旅游产业化发展制定了各项制度。这为作为上位法的旅游法的出台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旅游法起草过程中,全国人大财经委牵头的起草小组由23个部门组成,国家旅游局参与了旅游法推动立项、起草修改的全过程,可以说是集全局之力配合全国人大财经委、法工委、法律委完成各阶段工作,参与了30余次境内、境外的立法调研,搜集汇编了百万余字的境内外旅游立法资料,对重点难点问题进行了反复研讨和沟通协调。局班子成员也多次与相关部门领导同志进行沟通,与人大常委会有关负责同志交换意见,主动争取人大、政协领导同志的支持。特别要说的是我们从一开始就表态不谋求所谓部门利益,只要有利于大旅游业发展,我们就坚持,就接受。
  特别要提到的是,各个部门虽然各自主管业务不一样,但在旅游法起草和出台过程中,都给予了积极的支持。没有那么多部门的支持,旅游法出不来,没有他们的共同努力,旅游法也落实不好。所以,我向国际旅游业界介绍中国旅游法的时候,各国旅游业界很羡慕我们国家对旅游工作的综合协调推动的组织力。
  奠定了实现两大战略目标的制度基石
  记者:汪洋副总理在贯彻实施旅游法电视电话会议上要求,要全面提高依法兴旅、依法治旅的水平。您认为旅游法出台会对中国旅游业发展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邵琪伟:汪洋副总理的讲话针对性很强。旅游法的颁布实施,标志着中国旅游业进入了全面依法兴旅、依法治旅的新阶段,是中国旅游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是实现旅游业发展“两大战略目标”的制度基石,是维护旅游者和旅游经营者权益、规范旅游市场的法律保证,其影响是多方面的。
  一是有利于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使我国从旅游大国发展成为旅游强国。到2020年基本建成世界旅游强国,实现两大既定的战略目标,是千百万旅游从业者的梦想。当前,我国旅游业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但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综合效益不高、产业内部结构不够合理。解决上述影响和制约旅游业发展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加快旅游业发展方式的转变,提升旅游业产业素质,提升旅游业质量和效益,提升旅游市场竞争力。旅游法不仅着力完善了旅游市场规则,而且从强化综合协调和完善支撑体系入手,将形成综合协调发展的旅游管理模式,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旅游生产力,推进旅游业产业化、市场化、现代化的进程,提升旅游市场主体的竞争力和活力,进而提高旅游业发展效益,加快中国实现旅游强国目标的进程。
  二是有利于规范旅游市场秩序,保护旅游者和旅游经营者合法权益。旅游市场中存在的某些乱象,侵害了游客的合法权益,影响了中国旅游业的形象,影响了骨干企业做大做强,制约了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法律法规不健全。旅游法综合运用行政法、经济法和民事法的基本原则和手段,按照市场经济和法治政府的要求,对政府公共服务和监管、行业组织自律、企业依法自主经营及旅游者守法都做出了较为明确的规定,为逐步形成良好、有序的旅游市场环境提供了法律保障。
  三是有利于协调行业管理关系、促进旅游业及相关行业发展。旅游法通盘整合旅游产业各要素和旅游活动全链条,确定由各级人民政府建立旅游综合协调机制,履行公共服务职责,综合监管市场,统一受理投诉,这有利于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
  总之,旅游法总结了改革开放和科学发展的成果和经验,规范了旅游活动和经营的方方面面,在促进发展、统筹管理、资源保护、安全保障和投诉处理等体制机制方面做出了制度性安排,对提升旅游品质和文明旅游也提出了引导性的要求,这些内容对促进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影响。
  经营者、旅游者都要有契约意识
  记者:在解决广大人民群众反映较为强烈的旅游市场秩序问题上,旅游法如何实现标本兼治?
  邵琪伟:解决旅游市场秩序问题,需要标本兼治,民事规范和行政规范并重。旅游法既坚持了通过民事关系调整的治本之策,也考虑到当前我国部分旅游者合同意识不强,通过民事手段维权的能力不足等阶段性特征,需辅之以行政手段治标。
  比如零负团费问题产生的原因比较复杂,既有社会发展阶段的特征,也有行业发展的特殊性,特别还涉及境内境外,但最关键的是缺少有强制力的市场规则和行为规范。
  为此,旅游法对于低价招徕、强迫购物消费这样的经营模式做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规定,如对旅行社经营提出五个“不得”:不得出租、出借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不得进行虚假宣传,误导旅游者;不得安排参观或者参与违反我国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的项目或者活动;不得以不合理的低价组织旅游活动诱骗旅游者,并通过安排购物或者另行付费旅游项目获取回扣等不正当利益,不得指定具体购物场所,不得安排另行付费旅游项目;不得要求导游垫付或者向导游收取任何费用。对导游和领队提出“三不得”:即不得擅自变更旅游行程或者中止服务活动;不得向旅游者索取小费;不得诱导、欺骗、强迫或者变相强迫旅游者购物或者参加另行付费旅游项目。对其他经营者提出了一个“不得”,即旅游经营者销售、购买商品或者服务,不得给予或者收受贿赂,明确禁止了低价招徕及通过强迫购物获取利益的经营行为。今后企业的经营行为和经营模式要按照旅游法和其他法律的明确要求进行调整。
  同时,旅游法专设“旅游服务合同”一章,清晰划定了旅行社、消费者等各方的权利和义务。我曾专门做过调查,有些旅游者在与旅行签订合同时,对合同的文本看得不够仔细。这如果不碰到问题,就是一次顺利的旅行;但碰到问题时,怎么调解纠纷、处理问题,还是应该依据合同。因此,我们认为在旅游业发展过程中要逐步把合同规范搞好,包括国内旅游和出国出境旅游都要履行好合同,按合同办事。一句话,就是经营者要有契约意识,旅游者也要有契约的意识。
  另外,在导游问题上,旅游法对导游管理各个重点内容已经做了统一规定,也为下一步加强和改善导游管理指明了方向。我们将落实旅游法的要求,同时充分发挥行业机构在导游管理方面的职责。
  需要相关部门形成合力
  记者:加快旅游发展、解决旅游纠纷、维护市场秩序、保障旅游安全等方面,往往涉及多部门职责,有时会出现相互推诿的现象,旅游法对此是否有针对性的规定?
  邵琪伟:旅游法对这个问题有明确的规定。与旅游业相关的综合主管部门多,其他法律法规也对旅游相关要素作出了规定,因此,现实中存在部门职能交叉和需要协调管理的问题。按照专家测算,和旅游相关联的行业部门110个,其中关联密切的有29个,促进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需要相关部门形成合力。旅游法明确规定各级政府要建立旅游综合协调机制,建立旅游市场综合监管机制,建立旅游投诉统一受理机制、旅游安全综合保障机制等,这些都需要认真贯彻落实。
  实践证明,单靠一个部门,难以解决旅游业发展中的所有问题。为此,历史上国务院曾3次建立旅游综合协调机构,目前也有全国假日旅游部际协调会议机制和红色旅游协调小组,这对统筹旅游业发展和管理发挥了很好的作用。旅游法从我国国情出发,借鉴以前的经验和其他旅游大国的做法,确立了政府统筹、部门各负其责的管理机制。具体而言,确立了国务院旅游综合协调机制和地方政府统筹协调旅游业发展和管理的职能。政府负总责,牵头建立旅游联合执法、统一投诉受理、违法行为信息共享和跨部门、跨地区督办机制;各职能部门根据各自既有的监管职责,按照旅游法和现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分工负责,加强对旅游市场秩序的规范和监管。
  旅游业是综合性产业,旅游监管过程中碰到问题的类型是不一样的,为此往往需要采取联合执法的机制。过去我们各级旅游部门已经这样做了,和相关部门联合执法的效果也比较好。同时,在推进产业发展的时候也需要多部门的配合和支持,在政府的统一领导和指挥下推动这个产业发展。
  要倡导健康、文明、环保的旅游方式
  记者: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特别是在出境旅游过程中的一些不文明行为,引起了社会和舆论的广泛关注,有时甚至影响了中国的对外形象。旅游法在这方面是否有具体的规定?
  邵琪伟:这是有明确规定的。现在出国出境的人数大大增加了,去年已经超过了8000万人次,再过两年左右就会超过1亿人次。一方面我们公民出国出境之后开阔了眼界、增加了知识,这是非常好的一件事情。但同时由于游客文明程度参差不齐,也确实有一部分游客出去之后有些不文明的表现,比如随地吐痰、大声喧哗等等,境外、国内的媒体也有报道。这就提醒我们,本来出去旅游可以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把中国改革开放、文明古国的形象带出去,但是你出去没做到这一点,造成了不好的影响,就影响了中国人和国家的形象。旅游部门要按照旅游法的规定,倡导健康、文明、环保的旅游方式。比如到一个国家、一个地方去,要尊重当地的法律法规,要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行为要文明等等。
  汪洋副总理在国务院贯彻实施旅游法电视电话会议上特别强调,要通过贯彻实施旅游法,倡导健康文明旅游方式,提高公民的文明素质,树立中国游客的良好形象。旅游法在旅游者一章中作了相应规定,提出了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应当遵守社会公共秩序和社会公德,尊重旅游目的地当地的风俗习惯、文化传统和宗教信仰,爱护旅游资源,保护生态环境,遵守旅游文明行为规范。不得损害当地居民的合法权益,不得干扰他人的旅游活动,不得损害旅游经营者和旅游从业人员的合法权益。
  公民文明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引导公民纠正旅游过程中的不文明行为,也必然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的、细致的工作。而旅游系统应该发挥积极的作用。为此,旅游部门要加大对旅游经营服务单位和广大游客的宣传引导,借助电视、广播、网络等各种媒体宣传文明旅游,倡导文明旅游。我们还将强化旅行社行前说明会制度,要求旅行社和导游、领队加强对游客旅游知识、礼仪礼貌的宣传引导,引导全社会逐步形成文明健康的旅游新风尚。
  切实贯彻实施好旅游法
  记者:现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比较普遍,您认为如何抓好旅游法贯彻实施工作,确保依法兴旅、依法治旅?
  邵琪伟:要维护旅游法的严肃性,真正实现旅游法的立法目的,必须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抓好旅游法宣传、贯彻、实施工作是旅游全行业长期的重点工作。当前要抓紧做好几项工作:
  一是要认真组织宣传培训。旅游法将于今年10月1日正式实施,这部法律涉及面广,宣传培训是当前的重要大事。我们要通过宣传培训,让全社会、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和行业熟悉、掌握旅游法。同时运用各种方式让老百姓了解作为旅游者有什么权利、义务和责任,真正做到知法、用法,依法维权,为旅游法贯彻实施营造一个比较好的社会环境、舆论环境和执法环境。
  二是要抓紧法规制度配套建设。旅游法颁布到实施前是推进制度落地的黄金期,旅游部门要配合各级人大和政府法制部门,尽快启动《旅行社条例》、《导游人员管理条例》、《中国公民出国旅游管理办法》及地方旅游法规的修订,推进相关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立改废工作,确保法律得到有效实施。
  三是要加快旅游法所要求的相关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各级政府要按照旅游法和汪洋副总理在电视电话会议上的明确要求,抓紧建立健全完善旅游综合协调机制、旅游市场联合执法监管机制、旅游投诉统一受理机制和旅游安全综合管理机制,统筹旅游业发展和管理。
  四是要加强执法监督。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切实履行旅游法确定的各项职责,加强市场监管,加大执法力度。旅游经营者要按照旅游法的要求调整不规范的经营思路和经营模式,完善企业经营管理制度,严格履行法定义务,诚信经营、守法经营、有序竞争。旅游从业人员要依法、合法从业。
  四是旅游行业组织要加强自身建设。行业组织要依法完善组织构架和章程,制定行业经营规范和服务标准,对会员的经营行为和服务质量进行自律管理,充分发挥行业自律作用。
  总之,旅游法的出台为旅游业发展奠定了法律基础,可以说我们中国旅游业今后产业发展的一部基本法诞生了。全国旅游业界、广大旅游者非常关注,我们也感到非常高兴。现在我们的主要工作就是要把它贯彻好、落实好,当然,首先是要学习好、宣传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政府在旅游业中的角色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