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英中国华融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对地方企业金融帮扶力度大吗?

当然是ACCA真的很有用啊!!因为考了ACCA证书,就能在毕业求职的时候找到一份薪资高的好工作!作为一个来自双非本科毕业,并且通过ACCA全部科目考试的过来人,可以很确定的告诉正在观望和犹豫的学弟学妹们——备考时间长、考试周期灵活,边备考还能强化自己的专业能力,你不卷别人也会卷死你,而且大专学历也能备考,大一大二是备考ACCA的最佳时机!!仅代表个人收益这是我之前备考上岸资料总结出来的ACCA资料包,我知道很多小伙伴面对众多的ACCA课程,不知道该选择那一个,东拼西凑了一堆过时的课程资料,没有用处不说,还把自己搞得很焦虑!!!小伙伴们,不要再到处去找那些东拼西凑,多年前的老资料了,用处不大。在现在这个背景下,有点跟不上考情要求了!!!我把我ACCA考证上岸的资料和考情咨询,全部整理好了,全干货,现在直接分享给大家,超全、超系统、超实用!!涵盖了95%的重难点,看了就过!!感兴趣的可以直接领走(之前的网盘被和谐了,戳卡片自取即可哈↓)说实话,我自己当初就是因为高考考的不理想,上了一个普通的学校,起跑线就已经比别人低了一截,学校的资源也不足以让我得到什么很好的发展机会。于是我在网上查找了很多资料,也去看了很多的公司招聘要求,综合比对下觉得ACCA证书是我这样普通学历逆袭的最好机会了!为了让自己能够更加快的到达自己的目标,我在毕业之前拿到了ACCA证书!凭借ACCA的含金量,大四时,我竞争过了985,211的应届毕业生,获得了四大之一实习offer,并且成功的转正得到了这份工作!!可以说,考ACCA不仅可以增加了我竞争的资本和能力,更是一条让我能和那些身份背景优异的人站在一起共事的捷径!在上大学之前就对会计专业有了很多的了解,因为很喜欢会计这个专业,所以知道财会行业相较于学历而言,看重的是一些硬实力,如专业资质认证,也就是证书。所以我自然而然也就了解到ACCA这个证书,在开始学习之前,我只知道ACCA与其他证书相比,含金量更高,而且具有国际化。但是它却是全英的,对于本身英语不是很好的我来说是一个很大的障碍,所以我迟迟没有下定决心开始学习,担心自己考不下来。直到在学校里临近寒假时的一场本校的优秀学长分享,改变了我的看法,结合了学长的成功案例,我也发现身边的好多同学在刚上大学的时候就已经在开始学习ACCA了,相比而下,我晚了一点点,但是我认为“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只要我肯付出努力,就一定可以。说实话,从决定要考ACCA到加入机构正式学习我只用了两天的时间,我认为多学一点肯定是没有坏处的,何况ACCA也算是位于财经证书第一梯队的选择啦。与其一直纠结自己到底要不要考,还不如早点开始学习,早点成功。所以在自己深思熟虑了两天后,就决定加入ACCA的学习中。虽然我的英语不好,那我就付出比别人更多的时间来学习,总而言之我不能放弃、不能落后,这是我步入社会、步入工作岗位前的最后一次逆袭的机会!想要报考到宝子门,这是我之前学ACCA时候用的课程和资料,我是觉得既然我已经整理好了,就给到需要的朋友,大家直接领就可以了 别的就不多说了,大家抓紧时间点击卡片领取,免得被和谐了,建议点赞收藏,后面有需要的时候可以方便找到!! 卡片还在就是没有失效,先到先得,大家拼拼手速及时领取!!↓↓↓↓↓↓↓↓↓假如说你现在是刚步入大学,或者是正处于一个迷茫的阶段,那我强烈建议你不要再浪费自己的时间了,可以直接考虑准备ACCA证书,其实原因很简单——1、大一备考ACCA的优势首先,ACCA完成第一课程就可备考,大学期间有更多时间集中学习ACCA;其次,大一开始备考,毕业即上岸,可以为大四论文/考研/申请实习留出充足的时间余地,同时ACCA对申请留学有非常大的帮助。同时,ACCA每通过一个阶段即可获得证书,让你在大学期间申请各类实习/深造中更有竞争优势。2、假如你是金融财会专业的学生,这个证书可以为你带来——首先,ACCA证书是国际公认的专业会计师资格认证,具有很高的含金量和权威性。提高你在这个专业出来后对口的核心竞争力,这是你能够在就业中能够提升你被录用的机会。其次,对于进入会计师事务所、银行、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和外企工作非常有帮助。最后,金融行业几乎是认证不认人,对于学历门槛不是特别优秀的同学来说,ACCA直接就是逆袭大厂的机会!3、非财会专业的学生能报考吗?非财会专业也能考ACCA。考生只需要大专以上学历,即可报名成为ACCA正式学员,所以对自己未来有规划有想法的同学也不用担心,是可以考的。ACCA历年真题、考纲解析、知识图谱、新手资料、F1-F4机考重点整理,涵盖95%以上的重点,看完就门儿清!现在我把实时更新的版本给大家找来了,点击卡片就能领走↓↓↓ ————9月26日更新:看到很多朋友私信问我ACCA能够有什么用?频繁了有点回复不过来,接下来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ACCA的就业前景:1、ACCA持证人是四大要找的人 四大一般更青睐考过ACCA的应届毕业生。ACCA几乎还被视为四大工作的硬性指标,也一直被四大视为求职者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的体现,所以能有“一证在手”多一分胜算。八大HR招聘时明确向学姐透露,ACCA过6门同学进八大机会非常大。 2.想进外企、知名跨国公司或海外工作持有ACCA证书更合适 ACCA也称为“国际注册会计师”,如果你的目标致力求职于跨国公司或在海外发展,财会、金融方向的大学生在大学期间考ACCA更加适合。《人民日报》推荐的最值得考的十大证书之一,ACCA持证人被列为金融领域“十三五”紧缺人才!
3、ACCA对于出国留学优势大通过ACCA指定科目考试,可申请ACCA牛津布鲁克斯大学学士学位、英国伦敦大学专业会计硕士学位,同时ACCA会员可通过网络课程及论文提交,获得牛津布鲁克斯大学MBA硕士学位。ACCA协会和世界上顶尖的40多所高校都有密切的合作,ACCA证书持证者,拥有留学签证率高,海外就业及移民可获得技术加分的优势。总之,如果在大学期间就通过了ACCA,那么对于想到英美、澳洲等发达国家留学,是很有帮助。祝福每一个看到这篇文章的小伙伴们都都能顺利上岸!资料我最后再放一次在下面了,没领到的同学可以去看一下链接,都是无偿的,有需要的朋友直接领,有什么问题也都可以在评论区问我。俗话说日行一善,迟早上岸! 给我点个赞接好运吧,下一个上岸的就是你!!}

一场彻头彻尾的金融交易!
––––美债是个宝,你好我也好。(本文让你一次性搞懂困扰多年的金融知识。提示:请拿出足够时间阅读并建议收藏,可能很长但绝对不虚此行)美债就是美国国债,是全球最安全的金融投资产品。我们常听说抛美债,很多人都被一个“抛”字给误导了,以为抛是一个很潇洒、很主动、很牛逼的一个动作。实则不然,我们在考虑金融问题的时候,切忌用民间思维:我借你钱是帮助你、施舍你、同情你。在金融领域,这是一场彻头彻尾的交易行为。双方完全平等自愿,一个要花利息借钱办事,一个想投资赚收益。谈不上谁高高在上,谁低低在下。「1.何为外汇储备?如何形成外汇储备?」中国用什么买美国国债?用外汇储备。外汇储备咋来的?以下几个途径:第一,贸易顺差。中国出口额减去进口额。第二,FDI投资。也就是外商直接投资,所谓直接投资就是自带资金建厂、买地、或收购中企股份。第三,外债。中国的政府、企业、个人向外国银行申请贷款或发行债券,向外国金融机构借钱并拿到中国使用。第四,资本流入,主要是外国资本对中国金融市场投资,不买货不建厂纯玩钱,钱来钱走,短期的就叫热钱。以上四条渠道,进来的都是外币,由于是在中国境内使用,所以都会按汇率兑换成等值人民币,拿到了人民币各自去搞事情。而那些外币,就留在了央行的金库里和账面上,类似于质押,这些外币就形成了外汇储备。「2.美国国债究竟是什么?」美国国债是联邦政府发行的债券,即美国财政部代表联邦政府向市场上借钱。注意,是借钱,不是人们嘴上常说的印钱。财政部和美联储,财政部负责借钱,美联储负责印钱,这是完全独立的两个机构。财政部完全对行政当局白宫负责,美联储大体上对国会负责(准确的说仅是汇报工作)。借钱和印钱是完全不同的金融概念,联邦政府无权发行货币所以只能是借钱。联邦政府没有权力命令美联储做任何事。至于美联储是很复杂的央行系统,和大众的一般认知是完全不同的,有机会需单独来谈。这里涉及到“央行独立性”的问题,政府天然具备印钞解决当下问题的冲动,必须依靠制度设计予以规避,让央行独立于政府体系之外,上帝和凯撒必须各管各的,不能统一领导。总之,联邦政府无权发行货币,只能依靠发行债券向市场借钱。美联储才是独立于行政系统的货币发行机构。这二者在功能上、结构上、利益上完全不同。除非是真实的共识,否则无法“勾结”起来搞阴谋,此处不展开。央行是否具备制度上的真实独立性,是判断一国货币管理能力和市场经济水平的重要标志。再说美国国债,联邦政府发行主权债券,是借款人。购买了这只债券并享受收益的,就是出借人。美联储及各商业银行就是债券的超级大买家和承销人。在国际金融领域,买美债代表着:手上有很多美元现金无处安放,握着现金担心贬值,为了产生稳定可靠的收益去投资,美债就是最重要选项。外汇储备是天文数字的资金,不是个人理财,所以,绝对安全第一、可靠流动性第二、相对收益第三。本金安全可靠,每年的利息就又是一笔相当可观的美元收入。中国政府投资美国国债,大体等于普通老百姓把钱存银行。你把钱存银行,银行付你利息,道理等同于你买银行债券,我们可以简称它「银债」,「银债」就是银行在公开借钱,银债的收益率就是银行利息。为啥买银债或存银行?老百姓认为银行刚性兑付、认为银行不会倒。同理,中国政府认为美债刚性兑付、美国政府不会倒。中国政府眼里的美国,就是你眼里的工商银行(号称宇宙第一行)。既然美债如此好,为什么要抛了呢?是啊,为什么要抛呢?是不是抛字显得很牛逼?很潇洒?很有催债收租的感觉?都不是。所谓抛美债,只有一种情况:缺现金!需要变卖债券资产换取现金资产。这道理很简单,人在什么情况下会去银行取钱?就是缺现金的时候,存折也是一种金融资产形式,你去银行取钱等同于抛售存折。抛售存折是很潇洒、很牛逼、很荣耀的一件事情吗?并不是,对吧。我们把美国联邦政府想象成一家超级稳定不会破产的银行,就会更加清晰。所以笼统上来说:「买美债」这个动作背后更代表着好事。比如美元现金太多、外贸出口繁荣、经济向上、外资踊跃进入……所以需要经常去“银行”存钱。恰恰是「抛美债」这个动作背后更多的是消极意义和坏事:比如美元现金紧张,外贸企业收入减少,外资企业将跑路回国,中国人换美元移民了,进口企业海量采购外国货等等诸多。对于贸易大国而言,抛美债的动作证明:可能外贸顺差在萎缩,可能外资在流出,可能本币在贬值,也可能三者兼而有之……因为流动性紧张,所以需要经常去“银行”取钱。总之,无论是「贸易项下」还是「资本项下」的国际收支账户,外汇增加是百利无一害的。此处白话科普:所谓贸易项下,就是来回买货卖货的钱。所谓资本项下,就是来回搞金融投资的钱。「3.外汇储备怎样进行投资?」贸易项下和资本项下算总账,入大于出的差额形成储备,储备就是投资的本钱,中国的巅峰是2014年,彼时外汇储备4万亿美元,现在是3.2万亿美元。很多人会问,这么多外汇储备,非要买美国的国库券,难道黄金不好吗?难道股票不好吗?难道买房地产不好吗?难道买石油不好吗?难道发给老百姓扶贫不好吗?回答是:不好。首先要明白:外汇储备不是简单的政府的钱,而是千万个中外企业或个人的钱,只不过暂时汇集在本国央行。来源:比如外国企业拿1亿美金来中国建厂,带着美金按照1比7换成人民币,拿着7亿人民币去租房、雇人、买地……而交给央行的1亿美元形成外汇储备。再比如,中国企业出口美国商品赚到的是美元,企业要结汇换成人民币才能在国内组织研发和生产,以上是贸易项下。在资本项下也是一样,某外国基金带着10亿美元来投资A股,换成70亿人民币去买各种股票。从权属关系的角度看,我们可以大体上可以把央行理解为典当行,把外汇理解为质押物,别人押了外汇,换了人民币做事。只不过这个过程是100%的质押率,且零利息。在上述过程中我们看到,进来的钱央行都按汇率印刷等值的人民币给对方便于他们在中国搞各种事情。此时印的钱,叫外汇占款。央行此时手里掐着美元,也不能乱动瞎动,因为高官富商子女留学要换美元、二奶国外买豪宅生孩子要换美元、说正能量的比如进口企业要换美元采购外国货,中国企业走出去投资还是需要美元。别忘了上文提到的资本项下的那些金融巨头,炒了两波赚钱了随时随地要换回美元。简单说:央行外管局就是个平台,一手疯狂收美元,一手疯狂出美元。俗话说的是个过路财神。外汇储备,就是收进来的多、付出去的少。现在可以确定:第一,外汇储备不是国家的、不是央行的。第二,外汇储备必须保持高流动性。第三,外汇储备具有刚性兑付的属性。第四,外汇储备存在慢性贬值的风险。第五,外汇储备管理人(外管局)是过路财神。第六,过路财神也是财神,在保证刚性汇兑的前提下,利用差额可以做投资赚私房钱。这下问题就比较好解释了,外汇储备能分给中国老百姓吗?不能。因为钱是别人的;外汇储备能买房地产吗?基本不能。因为变现能力太差;能买股票吗?不能。因为风险太高。能买石油吗?不能,庄家控盘,矿石、能源、粮食等大宗商品都是一个道理。「4.人们对黄金的误解」那,能买黄金吗?可以,但只能少买一部分,太多影响流动性,真着急用现金时候,谁有能力接盘几十上百吨黄金?况且,黄金市场价格是浮动的,没有一个超强大、超稳定的主体承诺刚性兑付本息。很多外行人用老百姓思维,死认黄金、觉得看得见摸得着,很实在,但这个并不适合外汇储备投资。这里要重点说一下,黄金已丧失支付功能,请注意各国规定的法定货币是什么,法定就是法律规定。黄金作为贵金属因为还有市场共识,只能作为价值衡量单位,黄金已沦为一个普通投资品,并无特殊价值。储备价值不大,流通价值(几乎)没有。当前国际金融秩序下大量投资黄金很尴尬,此处注意是国际金融、国家级投资,不是个人理财。尴尬一是市场浮动价格。尴尬二是缺乏背书主体。尴尬三是难以承载天量资金。举个例子:面对天文数字级别的资金,哪个金店有能力、有勇气承诺你保本保息?周大福?中国黄金集团呀?这就是黄金的尴尬。优点是大家公认有共识的贵金属实物,缺点是价格浮动、没人承诺你保本保息、流动性不好。假设一个场景,官方储备若重仓黄金,中石油说要兑换300亿美元去沙特买一批原油,银行说:现在没美元,你要着急有9999的金条行不?中石油醉了……银行说:要不你等几个月,我把200吨黄金抛了再换成美元,然后我再换给你美元,行不?中石油哭了……所以说,对于巨额资金来说,黄金流动性是比较差的。不像个人投资,个人哪怕是一箱金条,也很容易在商业银行变现,因为钱太少了。这是个人投资和国家投资的区别,不能混为一谈,很多人就是被这个错觉限制住了思路。说回外汇储备,全球的总外汇储备中,美元占比60%,欧元20%,其他货币均为个位数。这是储备比例,不是支付比例(此为40%),为何储备如此之高?因为如果外汇流动性无法保障,遇到市场波动时无法快速变现,就会引发挤兑,人们在银行里换不到美元,物以稀为贵,美元就涨价,也就是本币贬值。当然,这是在市场经济自由兑换的条件下,行政管制嘛,另当别论。「5.国债+外储是国际投资的绝配」说完黄金,那外储能买债券吗?能,但要分什么债券。信用是这样的:个人<企业<国家。个人债券(个人借条)等级最低,企业债券要更高一些,国家债券最高。国家发行并承诺兑付的债券就是国债,老话叫国库券(纸质凭证)。国债可以在债券市场流通,被各种机构互相买来买去,并形成一个巨大且活跃的交易市场。国债与黄金相比明显不一样了。不但流动性好,而且多了一个背书主体,中央政府或联邦政府就是超强超稳的刚性兑付主体。所以外储投资到国债是必然的,全世界央行的外汇储备,都是大比例投资国债,因为二者金融属性非常匹配,所以:外储+国债=绝配锁定国债这个品种之后,问题来了,买哪国的国债?美国>法国>韩国>阿富汗,这个顺序我想没人会反对。在地球上评估了一圈,美债最好需要重仓。美国联邦政府就是超强超稳的刚性兑付主体,它喊话了:借我100,年底还你102,三年期还你109!而且还你美元,绝对不差事!二百多年老店,至今零违约,信誉杠杠滴。你信了,这笔交易就达成了。所以你可以说,中国把钱借给了美国,换种表述就是:中国用外储投资了美债。外储+美债,二者性格互补、八字吻合,所以形成了天然的高匹配度。将外汇储备大比例投资美国国债,这是全球主要经济体绝对主流的方式,除俄罗斯近年的极限操作外,全球外储大国概莫能外,请参看下表:插入一段:朋友们在这里可以琢磨一下,为什么中国的外储不能买投资本国国债呢?提示:①外储是美元票子;②国债是财政部出面借钱打欠条;③财政部借来的美元还要兑换成人民币流通……想明白了吗?换来换去,还是央行拿着美元,财政部手上拿着人民币。记得外储的来源吗?央行手上的美元是被兑换过之后的,是质押品,等比例人民币已在流通中,再去买财政部的国债,等于把钱再借给中国政府,妥妥的凭空印钱,所以外储无法内投。既然国债是第一选择,根据风险评估按比例买美债、日债、德债、英债、至于阿富汗国债干脆就不考虑。中国有价值3.2万亿美元的外汇,去了流通的、去了买黄金的、去了极少量超优质不动产的,去了买其他国债的……剩下最大头有1万亿买了美国国债。要说明:外储在保证刚性兑付的前提下,额外投资赚的收益,这个“私房钱”是完全属于政府的。这部分利润政府可以自由支配。内投、外投、发钱、搞福利均可,看心情。再强调一遍,外储不能直接发给老百姓!因为:和外储等值的人民币,已经兑换完成并在国内流通中,如把外储第二次投入国内市场,等于一房二卖、一钱二花、一水二放,一女二夫,结果就是本币大贬值。「6.战略投资的现实感;金融的冷酷与理性;美元贬值与对冲;收益率的涨与跌」很多人有斗争思维,要跟美国斗,倒也不是说不可以,但斗争是为了胜利这是一个基本原则。无论是黄金、房地产、石油、矿产、稀土、股票等等的一切……这些金融品类美国都有能力、有意愿做空,具有市场主导权,假如撕破脸,你会发现投什么亏什么。不但不能赚钱反倒亏钱加剧了美元紧张,适得其反。唯独美国国债,美国人没能力更没意愿主动做空,为了打击中国区区1万亿美元的美债,美国主动做空美债的几率为零。美债总规模30万亿,美债75%的持有人是美国本土金融机构和投资者,外国投资者总计持有25%。绝对大股东是美国自己,做空美债等于自杀,没人会自杀,所以美债最安全。这也是国际投资最重要的避险策略,没有之一。有人说,这个美元在贬值,持有美债已无法对冲。是的,但只说对了一半,美元贬值不假,但是,越是美元现金贬值时,越要换成美债吃利息对冲啊!再者,任何资产增值贬值都在一个区间浮动,不是一涨到头或一跌到底,贬值之时恰恰就是逢低买入。另外,国际金融市场是复杂且成熟的,市场早对美元贬值时的美债进行了再定价。现在让我们进入技术环节:债券这个品类收益率由两部分构成,面值价格+固定利率。也就是说面值100元的国库券,上面标着固定利率为3%,这3%是发行者承诺固定不变的,100元+3%共同组成了债券收益率。到期拿着这张纸,就给你103元。那么请注意,市场交易时,3%利率恒定不变,市场定价体现在哪里?债券交易价格!对,就是那张纸的价格。面值虽然是100元,但市场流通时价格随着市场走,有人愿意出101元,有人愿意出99元。发行时是100+3%没错,但到了二级市场上,究竟是98、99、101加上3%。那就由市场决定了,只和债权人换手有关系,和债务人已没有关系了!若你不看好美债了想跑路,你要降价处理没到期的债券,当初100元买的那张纸,98元就卖。此时,接盘你美债的交易对手就是98元买入并享受年化3%的固定收益,看明白了吗?理想化的粗算收益(实际很专业不展开),发行者承诺的3%即3元,面值100的债券实际花了98,合计5元的利润,这5元就是他的美债「收益率」,注意看清楚,是收益率不是价格!债券市场不用价格做标识而用收益率,千万要看仔细了。所以,价格跌了,总收益率反倒涨了。金融市场很公平,接盘者承担风险也享受收益。我们在国际金融领域看到的是,每当国债被大量出售时,看到的是“收益率暴涨”。至于说美元贬值,如何对冲?两种:第一,投资其他高风险高收益品种,前提是你有胆;第二,低吸新美债摊薄总成本。就目前情况来看,除非外汇紧张,否则多数国家选择第二种方式。中国之前就是这么坐上第一债权国的,现在的日本也是如此。好的,现在明白债券收益率的涨跌背后的逻辑了吗?收益率涨,说明此时价格在下跌,有人在抛抛抛。收益率跌,说明此时价格在上升,有人在买买买。国债别看带个国字,本质还是个金融产品。关于收益率涨跌、价格、利率,买入和出售的问题想不明白,咱不用专业公式和专业术语,我给你一个傻瓜式的参考公式,想不明白就套用我这个土办法:总体收益率=债券价格+票面利率总体收益率=
100元

3% (在脑海里想象100元上下变动导致的利润空间)上下对应,看准收益率和利率容易混淆,3%恒定不动,100元是面值,但买卖的时候债券交易价格是变化的,可能99元,也可能101元。把这个土办法公式记在脑袋里,稍微一想绝对不懵逼。一个知识点:国债发行经过第一手买家认购后,在二级市场流通时产生的价格差和收益,与发行人再无关系。债权人互相倒手玩的是另一个游戏。债券发行人只需要按照约定在到期时见券还本付息即可。「7.股债双杀的金融逻辑」中国老百姓最近几年常听到一些词:金融市场股债双杀,股债汇三杀,股债汇楼四杀。这就是宏观金融市场的大类资产配置,你真的明白这是什么意思吗?挑最简单的股债双杀咱来解释,这都是资本大鳄的游戏,至少十亿级别的上不封顶。不是个人理财的那几十万几百万,理解时需要转换思维。股债双杀背后的金融逻辑是这样的:资本市场遭遇风险事件后,资金抛售股票引发股市暴跌,这是一杀。同时,债券市场也进行着大量的抛售,抛售导致债券价格大幅度下降(收益率暴涨),这是又一杀。一般在遭遇到全面性、系统性、结构性的重大风险事件时,才会出现股债双杀的局面。甚至可以说是一种市场情绪崩溃的表现。一般比较常见的是温和一点的形式:抛掉风险资产,资金出股市进债市,形成的局面是股市跌、债市价格涨(收益率跌)。股债汇三杀呢?抛股票、抛国债、抛本币。国债也不放心,再买一些美元吧,毕竟绿票子心里有底全球通用啊,抢购(换)美元引发美元紧张,导致人民币对美元贬值,人民币暴跌。股市跌、债市跌、汇市跌,这就是股债汇三杀。再加个楼市,就是四杀。我见过最惨的是疫情最严重时,全球市场有个小阶段,股、债、汇、楼、金、油六杀的,场面极其混乱,感觉像是世界大战开打一般。另外,国际上真正的跨国资本巨头,管理资金规模几千亿、几万亿美元的,主流的配置是6股4债,也有4股6债的。他们在调配仓位进行再平衡的时候,常常引起股债联动效应,很多时候被视为市场的风向标。以上就是股债双杀的金融逻辑了,在此基础上3456杀的道理也大同小异。「8.神秘债市,金融压舱石,国债锚效应」说说债市。对于某一国的债市来说,比股市更加重要。一方面是债市规模更大,二是债市参与者多为机构,三是产品运作机制更稳健。股票炒来炒略显轻浮,但债券可谓一诺千金。看看债市的发行人:中央政府发国债,地方政府发地方债,大型企业发企业债。再看看债市的交易人:银行、券商、基金、保险……所以,低风险、稳健、专业、审慎成了债券和债券市场的代名词。债市是大金融市场的根本和基石,代表着社会信用系统的走向,是金融市场真正的稳定器。老百姓接触不到债市,因为不同于股市,债市的主要直接参与者是机构投资者,各大银行、券商、基金等。老百姓只能通过购买债券基金、券商银行代售等方式间接参与。另外普通百姓个人理财追求高收益,对债市的收益率颇为不屑。从产品属性上看,由于债券「固定收益」和「承诺兑付」这两个特点,决定了债市成为大资金避险理想场所,市场里交易企业债、地方债,均属于低风险产品,国债则是无风险产品。大家都明白一个道理,风险与收益成正比,因为债市的低风险性,所以债市的收益率也比较低,企业债6-8%,政府债3-5%,国债更保险所以收益率更低。债市虽然没有股市里几倍的收益率神话,但债券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债券锁住固定收益,债券承诺兑付本息。其他的如股票、黄金、外汇、房地产、期货等谁会承诺你兑付本息?如果你买了企业债,就是发行企业承诺你。如果你买的是国债,就是中央政府承诺你兑付本息。此主体比中国工商银行还要牛逼,稳定且可靠。所以,号称宇宙第一行的工行为了稳妥的挣钱也去买国债,大量的买。大资金一般都喜欢在债市里打转。在股市中个股涨跌稀松平常。但是若在债市中,债券到期违约无法兑付,一般都会成为当日财经头条,如惊天炸雷,老百姓可能无感,但是持有这只债券的各大机构心里早就毛了,在机构间市场大家盘算着收益率和风险,抛售的、接盘的各自进行着博弈。恒大地产的债务危机是典型的企业债兑付危机。以上说的是企业债,国债也是同样道理。一国中央政府是最高最强信用主体,远大于商业银行。所以,国债是零风险收益。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一般都是本国资产定价之锚,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是全球资产定价之锚。国债收益率是2%、是3%还是4%,深刻影响着全社会资产的定价。比如一个场景:你这收益太一般了,才6%,我还不如买国债了,4%稳稳当当的多好!不行不行。再一个场景:哎呀,我这产品年化6%不错啦,你看现在国债才1.5%,顶个屁啊,连J8通胀都跑不赢对不对?呃……是这道理哈,买了买了。这就是国债的锚效应,同样是6%的产品,与国债收益率做对比会有不同结论。所以正规金融产品定价必参考国债收益率。哪怕在银行业内部评估,默认国债风险权重为零,即永远不会损失。有住房抵押的贷款风险权重是45%,对于小微企业贷款风险权重则是100%。说白了就是压根信不过你,早做好了100%损失的底线准备,即风险拨备覆盖率的概念。现在明白国债风险权重为零代表什么吗?银行认为,把钱贷给国家,绝对不会损失。对于不同角色,从资金安全、专业审慎角度说,是如下基础逻辑:本国老百姓的终极依赖:别乱花!把钱存银行!存工行!存死期!本国银行的终极依赖:把钱贷给优质户!贷给政府!贷给中央政府!国际资本的终极依赖:稳当滴!多买债券!买国债!买美国的国债!所以,债市是整个金融体系的压舱石,国债是债市的压舱石,十年期国债收益率更是其他资产定价参照物。这个数字一有大变化,全社会所有资产的定价都会随之调整,进行资产再定价。划重点,注意:必须分清国债「票面固定利率」和「国债总收益率」。票面利率只是总收益率的一部分,是固定承诺的那一部分。而买卖债券的价格是变动,这构成了总收益的另一部分,是市场浮动的那一部分。为了加深理解,还是拿出土办法、老公式:债券收益率=100元+3%总收益率=100元(浮动)+3%(固定)由于债市的低风险性质,决定了债市成为大资本避险的理想场所,时进时出成为整个资本市场的海绵。我们以股市债市的联动效应角度,来看一下:起始点100元,收益率暴涨,此刻98元+3%,说明债券价格大跌,人们在抛债券,资金很乐观,不满足低风险低收益,要到股市改变命运去,股市价格大涨。市场表现:债市收益率涨、股市价格涨,双涨。起始点100元,收益率暴跌,此刻102元+3%,说明资金在抢购债券,大家很恐慌来买债券避险。股市肯定是跌了,资金杀进债市保值。这就是之前说的股债双杀,股市价格暴跌、债市收益率暴跌。市场表现:双杀。美国国债作为一个公开市场的流通品,也一样的是被全球上万家金融机构买来买去。有买卖就有杀害,就有价格变动,但任何事情都有度,过犹不及。举个极端的例子:还记得希腊债务危机吗?国债收益率暴涨300%,利率不变,假定还是3%,但是市场传闻希腊这国家的快破产了,其他国家也不救助,这要破产了的话,他发行的借条岂不是要变废纸?还J8谈什么信用啊?于是,当初100元买的希腊国库券,95、80,人们慌了,还是没人敢买,50、30元,有人铤而走险认为触底了,可以一拼。此时30元买了面值100元的国库券,再加上可怜的3%票面利率,合计约等于300%多的希腊国债收益率。「对技术问题不感兴趣请直接跳至第11节」「9.全球国债,负收益率?国债会赔钱?」我们先来看一张全球各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图表:我们看到了超高收益率,俄罗斯年化7%,居然还有负收益率?德国和法国,是的你没看错,是负收益率。国债居然还有负收益率!!什么情况?别慌,我们还是回到那个傻瓜公式:100元+3%=收益率分析负收益率:债券的利率3%是固定不变的,面值也不变,但市场价格不同。当我们103元买到国债,收益率即为0。103买了面值100的券,券到期可兑换103。那么,当券104元买到手呢?就是负收益率,也就是到期就赔1块钱。赔钱的买卖也有人做吗?是的。回到技术分析:收益率暴跌说明人们在抢购,把面值100元的债券抢到103元,此时是0收益率。但资金抢购没有停止,你在104抢到手,此时到期收益率是赔钱的,但人们还在抢购国债趋势还在一路看跌,价格涨到105时你卖了就赚1元钱。简单说,不在乎不计算3%的固定利率了,也未必会持有到期,纯粹就看买卖债券的价格差。所以,负收益率在理论上依然有赚钱的可能。国债负收益率总体上来说不是好事,至少是不健康。大体说明三点:第一,资金非常消极,对经济、对资本市场不看好,宁可持有到期赔1块钱,也不去进行其他投资,可以说是资金避险的极端体现。第二,政府债务规模比较小,不依赖借债发展经济,政府信用比较高,成为资金的终极依赖。第三点,对于短期的炒家而言,收益率正负无所谓,都有赚钱的可能。事实也大体验证了,我们看到德法作为欧盟的大国,这几年的经济确实死气沉沉,不见热火朝天的景象。同时,德国作为欧盟老大,政府没有赤字,是盈余的政府。比如每年税收1.5万亿欧元,每年支出1.4万亿欧元,这就叫财政保守主义,反之就是财政激进主义。简单说,就看你敢不敢借钱加杠杆发展经济。上图中,俄罗斯国债收益率7%,情况大体就是反过来的。资金从国债市场出逃,原因可能很多,比如其他更高收益产品的吸引、实体经济过热、政府债务规模过大、社会高通胀等等,都有可能导致极高的收益率。国债收益率过高、过低都不是好事情。过低则可能代表资金保守、经济不振、通货紧缩。过高则可能代表资金激进、经济过热、通货膨胀。我们这里谈的都是一般性的道理,实际情况很复杂,要个案分析。「10.收益率和倒挂?市场超级警报!」有人要问:国债收益率怎么算高?怎么算低?标准是什么?不同国家、不同货币、不同国情、不同经济结构能比较吗?答案是很难衡量,但并不是完全两眼一抹黑,经过几十年的金融实践,美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就成为了一个具有全球共识的标准,也就是全球资产定价之锚。国债收益率是本国的资产锚,美债收益率是全球的资产锚。一般而言,美债收益率变动,其他同类国债的也会有所变动。变动的方向和程度,取决于双方政策对冲的结果。政策一变,万亿国际资本巨头必闻风而动。所以,凡是有经验的金融从业者和研究机构,通过观察国债收益率来窥见金融市场的动向和经济走势。国债期限有月份的,年的还分1、2、3、5、7、10、20、30年期,不同期限的收益率变化,也分别代表了不同的含义。举个例子:其他年份收益率较为稳定,只有1年期收益率暴跌,资金都来避险,但只是买入一年期,说明什么?这可能是一波游资,只是短期避险,要不了多久还要出逃。可能代表市场遭遇利空,但整体经济无大碍,只是碰到了一只小黑天鹅,基本面问题不大。这是最简单的解读,但如果能够深挖其经济逻辑不断增加经验,对判断市场则大有裨益。我们用案例分析,看图:我们看到,从1年期到30年期,收益分布呈上升态势,这是比较正常的。再看涨跌,3-30年的收益率都在涨,说明这些资金(至少当天)都在卖债,说明比较乐观,资金正在从债市释放出来,至于释放出来的资金流向哪里,要结合大量市场表现来分析。另外我们看到1、2年期跌,说明同时有资金在买债券避险,特别是2年期的资金。结合市场现实,(当天的)大资本可能认为,经济彻底复苏要3年,对最近这两年持比较悲观的态度。当然,不能用一天的情况分析,要连续多日,我只是拿当日举例。对国债一般而言,期限越长收益率越高,这是常态。但在某些情况下,1年期的比3年的收益率还高,出现长短期收益率倒挂,而且是长时间频繁倒挂,这就是市场的超级警报,收益率偶尔的、短期的倒挂可能是偶然因素,但是持续的倒挂,则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比如:资金连续的、大量的买入3年期国债,债券成交价格飙升、压缩了收益率暴跌,3年期的收益率跌到比1年期收益率还低,这就形成了倒挂。这可能代表:大资本连续多日看空未来三年。市场上一定有大事将要发生、正在发生、悄悄地发生、甚至是堂而皇之的发生。你还别不信邪,中美贸易战、疫情全球爆发这两个重大事件之前,美债市场频繁的出现收益率倒挂,过了半年左右的光景,警报全部兑现。其实说穿了也不神秘,大资本集体异动必然引起倒挂,频繁倒挂就是资本界取得了共识。资本最敏感、可通天。资本异动意味着金融市场、实体经济可能要出现重大变化。从以往的经验看,美债收益率倒挂,这个领先指标比GDP、CPI、非农、PMI、VIX恐慌指数等都要更早,而且准确率更高。美债收益率倒挂,资本市场异动,实体经济受牵连,美国经济感冒,全球跟着打喷嚏。站在全球宏观策略的角度看,一般而言,美股、欧债、中房。这三个地区的人比较热衷这种投资,也是三个地区金融稳定的核心所在。这三个市,要死保,否则会出大乱子。「11.中文圈有一群人叫:国际金融战略家」近些年,清空美债和脱钩美元之声甚嚣尘上,喜欢把美元和美债武器化并应用于国际政治领域。各种混沌、反智、错误的论述颇受市场欢迎。有句话:外行谈战略,内行谈战术。战略空泛广大容易上手,像极了烧烤:找几个专业名词用大众逻辑串起来,再鼓噪一些情绪当佐料,在热点事件上翻腾两下,这就够了、熟了。至于战术可行性和结果,谁会去管呢?要识破其实也不难,这事说白了:如果切实可行,还需要这些民间战略家来指点江山吗?自然有人会去做,专业部门的专业人士大把。民间兼职战略家,梦想仗剑走天涯。可是,这种脱离现实的观点和论述除了挑动情绪骗流量外,我看不到任何建设性的意见。他们总说美国金融资本不爱国,可以利用进行中美博弈如何如何。是的,但难道中国资本就“爱国”了?如你那般“爱国”了?资本是没有祖国,但资本有主人啊!此时,中美关系跌入冰点,你看中国外的美债从1.1万亿降到了1.05万亿,几乎纹丝不动。美元从疫情前高点至今贬值大约10%,美债规模还是纹丝不动。请问,为什么?知乎国际战略家们,应该深刻反思,应该更具现实感。还没明白吗?说明你想的全是错的!这不是靠散碎的错误金融知识点拼凑的,这不是靠热血膨胀能玩得转的,这是一门学科和专业,要学会敬畏。知乎国际战略家一会嘶吼脱钩美元、一会叫喊抛售美债、一会要重塑国际金融秩序、一会要GDP超美,一会又要芯片大跃进,一会要自产EUV光刻机、一会要与美军决战大洋……请洗洗睡吧,梦里啥都有!说回金融本身,美元和美债二者是两个金融品种,不能简单混为一谈,很多人概念就搞混了,谈着美债说着就说到美元而不自知了。抛美债≠做空美元,这里面的因素和逻辑很多很复杂,我给一个核心参考:你持有什么就是做多什么,掀起多大风浪取决于持有量,反之亦然。所以,特别讽刺的是:抛美债持有美元=做多美元;抛美元持有美债=做多美债;抛美元持有其他资产=美元短缺=美元升值=人民币贬值=做空人民币之所以逃不开这个圈,根源就是:SWIFT全球结算体系是美国建立的,同时美元长期位列全球第一支付货币,占比超过40%。还是第一储备货币,占比60%。人民币国际化通过多年努力,已位列全球第五大货币,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支付占比终于达到了惊人的……2.1%,呃……这个属实挺尴尬,若按之前增速推算,在完全理想的情况下,超过美元还需135年。知乎国际战略家们应该更具现实感,说个真实的且正在发生的故事:美国对香港特首进行金融制裁,全港所有的银行(包括中资银行)没有一家敢给她开卡,她只能每个月领30多万现金回家,这一年多家里堆了五六百万港币现金,且只能是港币。金融意义上,她被永远困死在香港了,至今仍然如此。这就是美元霸权、金融霸权。一句话:谁跟被制裁人做业务,谁就别做美元业务。可气?可笑?可怕?很复杂,各人有各人的立场和体会吧,但这就是现实。可以空谈国际战略,但首先要知进退、识长短。靠妄想和热血只能徒增笑料。「12.恶意抛售美国国债的金融推演」话题拉回美债投资,我们可以简单进行一番技术推演。先和大家报告一下中国外储投资的战绩,综合年均回报率大约是3.65%左右。可见的现实是:中国在现有国际金融格局下,若清空美债每年损失几百亿美元的稳健收益。或者拿巨额资金冒着巨大的风险去赚高收益,中国不投美债别人会投,若恶意把1万亿全抛了,只能让美债震动一番,最终也不能怎样。相对30万亿的规模,1万亿真的翻不了天。只要美债的评级和信誉没有崩塌,永远会有接盘者,抄底的人就是稳定市场的人。美债评级常年是AAA(中债是A+),在全球国债产品中,均衡安全性、流动性、收益三者之后,美债几乎是唯一选择。否则全球不会有7.7万亿美元的外国资本来投资,这已经相当小一半中国的GDP了。美债是要抢购的,拍卖投标才能买到,这一点说明了一切。你可以不相信我的分析,但应该相信全球100多家央行的智慧。再跟大家报告一下:截止目前,美债总规模约30万亿,其中外国共持有约7.7万亿,这里面中国持有约1万亿,占美债总规模约3.3%左右,注意:仅美国国债这个单一品种,在美国债券市场日均交易量常年稳定在6000-7000亿美元,规模庞大且流动性充裕,即便1万亿全部暴力清空,要不了一周的时间,就会被国际金融机构完全消化。同时,如果是明显恶意抛售,美国可按其国内法的规定对债权暂停、冻结、甚至罚没。这方面,在美国是有法律依据的。有人说美国出手反制时,会打击美债自身信用,会导致信用崩盘。但若明显恶意抛售在先,美方启动国家紧急状态,依据法律规则行事,然后进入相关流程,这对信用不会造成实质性打击,全球市场参与者又不傻,看的清楚明白。届时,自杀式的清空美债变得毫无意义。我们无法想象中国作为全球第一大外汇储备国和贸易国,会无厘头式的清空美债,好像一场荒诞的闹剧!拿着1万亿美元的现金头存你到底要做什么!炒房?炒股?炒比特币?囤冬储菜?玩古董字画?买P2P理财?还是等着贬值?或是七月十五在路口烧了?「13.这段,我要替美元和美债辟谣!」美债付息的相关问题,一直有人说美债付息压力极大,连利息都付不出的时候就崩溃了,美国彻底玩完。针对此类谣言,依然是和大家报告数据:截止2021年底美债应付利息5624亿美元,实际净利息支出3523亿美元。这两个稍后逐一分析,这里可以推导出另一个时点性数据,5624亿/30万亿=1.86%,也就是说,当前美债余额长、中、短期的平均年利率是1.86%,高吗?很低!那3523亿美元是什么呢?美国财政部也会搞一些政府投资,去年赚了2101亿美元,所以实际净利息支出仅为5624-2101=3523亿美元。关于1.86%的利率,这个利率和之前的美债收益率不是一个概念,美债收益率是债券发行后,作为金融产品在二级市场上各个买家倒来倒去的收益率。而这个1.86%则是联邦政府承诺的平均票面利率,是联邦政府真正的融资成本。引入一组数据:2021年美国联邦财政收入4万亿美元,全美(含州)财政收入7.3万亿美元。相比4万亿的联邦财政收入,3523亿净利息支出怎么样?其实还要更宽裕,2021年联邦财政的总支出是6.8万亿(收4+赤字2.8),其中净付息3523亿,占总支出约5%。看到这,你觉得这比例如何?另外大家别忘了,2020年美联储开启QE量化宽松,把联邦基金利率降到0-0.25%。两年的时间,美国财政部以极低的利率借到了7万亿美元,低利息借钱等于摊薄了平均利率。注意!让人叹为观止的是:联邦政府在这么短的时间、用这么低的利率、借到了这么多的美元。足足7万亿!这个数字是什么概念呢?世界第三大经济体日本,全年GDP为5万亿美元,等于借到了1.5个日本,或者是0.4个中国。这是何等的国际信誉和融资能力!这还只是抗疫啊,要是打仗呢?(某些人鼓吹中美一战:都知道打仗就是打钱,单论融资能力这一项,你可能会看到借3个中国打中国的情况出现,融资40-50万亿美元来争夺世界领导权,我一点不意外,对美国而言这个项目值得。请问中国向谁借?巴基斯坦吗?还是屏幕前的你?)下图是财政部官网显示的应付利息:2021财年美债应付利息5624亿美元下图是美国财政部官网显示的净利息支出:2021财年净利息支出为3523亿美元说到国家融资行为,就会说到美元升值贬值以及相关的国际阴谋论。纵观2020年至今的疫情经济,美国货币和财政几乎是同时发力,这就是宏观政策双翼齐飞,宽松的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在货币政策方面降息扩表,通过降息加快资金效率、降低资金成本,进而来保生产、保消费。通过扩表增加商业银行的货币供给,确保金融系统不发生流动性危机。在财政政策方面,对中低收入者按月直接发放现金补贴,对中小企业提供税务减免、现金补贴、无息贷款、加大政府采购力度、推出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等等。(注:就连在中国人人喊打的贾跃亭,他的FF公司也混到了900万美元补贴)货币和财政双翼齐飞,这一大轮史上最狠经济刺激计划砸下去,美联储资产负债表从4.5万亿飙升至9万亿,联邦债务余额从23万亿直怼到30万亿,广义美元存量M2从15万亿暴增至22万亿。两年多过去了,当初的无限QE已经基本结束了,这么多钱砸下去总会有动静,经济自然是托住了,2021年美国5.7%的实际增速,预计2022年为4%,2023年在3%左右。如此实际增速对美国这种体量来讲是很高的。当然,副作用也非常明显,高通胀如约而至,美元贬值近10%。汽油和牛肉都快翻一倍了,所有的商品全在涨价,通胀率达到7.5%为40年来最高,全美都在高喊“Fuck Joe Biden”并演变成一种流行文化,这老头支持率跌惨了,中期选举参众两院岌岌可危。现在,美国政策180度翻转,又开启了史上最狠QT,全面收紧货币政策,更计划在2022年底前把通胀打回2%,美元贬值势头被遏制,美元指数从最低89现在爬回至95左右,(美元指数USDindex:就是美元对一篮子货币的汇率指数,体现美元对全球主要货币的升值贬值,常年在70-120区间波动)。伴随着美联储加息缩表,美元指数未来升破100几乎毫无悬念。宽松挖的大坑慢慢要回填的。不,看架势这是要快速回填。坦率的说,2020年3月美联储应对疫情冲击反应和措施都是过激的。但不管怎样,我们熟悉的美联储加息缩表又回来了!美元又进入强势周期了!想跟大家说明一个事:美联储放水、联邦政府举债,双翼齐飞是要托底和提振本国经济,和那些国际阴谋论没有半毛钱关系。比如什么“美元收割全世界、美债是世界最大骗局、转移分摊通胀、多印美元买外国便宜货,印钱全世界买单、操控打击他国产业”……等等诸如此类。这种阴谋论和地摊文学其实根本站不住脚,只能骗骗不了解美国社会和国际金融市场的外行人。当时,因为疫情爆发导致封锁,美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治理面临空前巨大考验:彼时贸易战硝烟未散,疫情全面爆发城市封锁,失业率峰值一度飙升至14%,黑命贵运动风起云涌,又正值是大选年……美国社会内部诸多问题,谁他妈有空管你外国咋回事。另外,阴谋论也完全不合经济逻辑。美元多印一分就贬值一分。对内,钱多印了那商品不也是涨价了吗?对外,美元照比人民币多印了,美元贬值国际购买力减弱,进口中国货的成本自然增加了。除非中国出口企业是傻子就不涨价,那你自己活该。所以,通胀是无法被主动有计划和目的转移分摊的。再说,中国对美出口只占美国消费市场的7%左右,且主要集中在几个行业,根本无法完全覆盖消费领域,怎么分摊美国通胀?中国货在美国市场究竟是什么成色要理性看待,不能听风就是雨,真以为遍地中国货。估计是有些人刚学会“输入性通胀”这个词就开始胡乱应用,这词只能说明通胀来源方向,并不代表通胀的拟人化动机和目的,更不能被分摊转移。任何事情都有成本和代价,经济学是社会科学,既然是科学,就无法作弊也没有漏洞可钻,等式两边是恒定的。什么转移分摊通胀、多印钱买便宜货……可笑。要不咋说以《货币战争》为代表的金融小说属实是坑人不浅。朋友们切记,那是小说!那是小说!那是小说!也包括现在网上各种官媒、自媒、大V、野生经济学家、民间金融大师、网络热心键盘侠、知乎国际战略家……他们的角色,要么是文学爱好者,要么是业余写手,充其量算半个作家,是码字的,千万别搞混了。这些阴谋论要识破其实不难,你笨想:真要是美国/美联储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发动的经济战争,他国早就出面制止了,也可以向国际组织申请仲裁、谴责、警告、诉讼,但关于这方面的你听过一次吗?换个角度,真要是经济战争,外交部早抗议了,以华春莹的嘴,不得把美国喷死啊?凭赵立坚的眼神,都得把美联储吓哭了。再换个角度,这些民间战略家和野生经济学家要是真发现了天大秘密参透了国际大势,说的好说的对说的准,有经天纬地之才,他早就被政府请走了,至少做个副总理,央行副行长、商务部长,何必还要卖字讨生活?朋友们,对不?其实,大家如果仔细观察就会发现,都是各种媒体啊、各种公众号啊、各种野生经济学家啊、各种民间金融大师啊以个人名义来写这些国际阴谋论,而真正代表官方专业管理机构的比如国务院、人民银行、外汇管理局、商务部、国家发改委等等,也包括一些官方的文件、智库的报告,从来没有一句类似的表述,从来没有!大家都是同行,是专业的,是顶级的,是代表一国政府的,如果谁那么说话,全世界都会笑死。说到这,你仔细回忆之前,是不是这样。朋友们,今后请仔细留意。专业机构、官方机构典型表态,都是就事说事谈专业对策,一句废话都没有。例如:人民币汇率承压,XX波动,XX将常态化;鉴于国际XX变化,XX将进入XX的新格局;XX压力空前巨大,全力做到稳XX、保XX;为应对XX冲击,加大XX政策工具力度;抵御XX风险,加大XX,减少XX,稳定XX……没有废话,没有煽情,没有文学色彩。像什么收割、打压、利用、欺压、陷阱、买单、印钱、无耻、狠毒、攫取、挖坑、幕后、榨干、打爆、隐藏、操纵、剥削、吸血这类用来抓眼球的动词和形容词一个都没有,一个都没有!逆周期调节,朋友们都听过吧?逆的,就是美元周期。调节的,就是政策方向和力度。懂行的都知道,这就是明告诉你了:美联储加息缩表,中国不会也不可能加息,会继续执行货币宽松政策。为什么?因为加不起!眼下,中国企业和个人都抗不住加息和流动性紧缩的冲击波,那样只会引爆下一个恒大,那样金融信贷会塌方,那样三驾马车中的消费真会负增长。所以,美联储加息缩表所形成的美元回流效应中国只能硬抗。你加我降,一进一出,外储和汇率一定承受巨大压力,就这么简单!这就像公式一样准确无误。对冲政策无法改变趋势,只是尽可能降低冲击。关于这一段,你能看到的大众信息却是:中国不跟反手一击…中国走出独立步伐…降息打爆美元霸权…华尔街血流成河…美联储不作不死中国笑看风云…看看,多么可笑。能把逆周期说的如此高大上,却距离真相十万八千里。逆周期又不是什么羞耻的事,有必要如此粉饰吗?太多文学色彩的小说和故事,吸引流量倒是一把好手,还真他妈有人信,下方回复赞曰:醍醐灌顶,楼主大才!国际美元阴谋论到底是咋产生的?这里面的经济道理是什么?还真是大道至简,甚至把话说穿了还挺无趣的:美元宽松或紧缩只取决于本国经济需要,因为美联储是美国的央行,America First是必然的也是正义的。完全不考虑也不应该考虑其他国家的感受。美元收放之间所产生的好处和代价,美国本土是第一受益人也是第一受害者。至于,因为美元被他国作为第一储备货币,以及由此产生的一切次生灾害,嗯……只能是活该了,连对不起都不需要说。美元储备越多影响越大,世界没有尽善尽美,你狂赚美元顺差的时候不也是得意忘形四处显摆吗?公平!别说谁欠谁!别说谁坑谁!只是一场彻头彻尾的金融交易!当初美元为何无限宽松?保经济。此时为何又加息缩表?降通胀。和中国有什么关系?两万亿。(2万亿美元资产)中国为何不同步加息?加不起。那中国能咋办?硬周旋。最后结果能如何?看运气。就这么简单,就这么无聊,就这么无趣。所以,网络写手们不喜欢这个故事。这个故事怎么可能有流量?所以各路牛鬼蛇神登场:有的,是确实不懂所以放飞思绪自己硬编;有的,穿上爱国主义外衣鼓动大众情绪;有的,懂一些皮毛添油加醋换成另一个惊悚骇人的故事。这就是阴谋论和地摊文学的前世今生,同样的无趣,但更加的无耻!说回正事,有人问在美元体系下怎么办?三个方法:1.主动退出美元体系,这需要巨大勇气和代价。2.自建体系取而代之,这需要惊人实力和运气。3.在体系内闪转腾挪,这需要高超技巧和底牌。中国目前只能选择第三项,别无他法,官方不但比你懂,而且还比你务实!各国经济周期不一样,阶段不一样,产业结构不一样,宏观政策自然不一样,当然和美国不同步。也有幸运的,比如英、法、德、日、加、澳等,和美国的大节奏比较接近,冲击自然就小很多。美联储有放有收,并不是单边政策,中国不跟风那就做好顶风的准备。眼下,国际贸易就是用美元结算,美国就是第一大消费市场,中国作为全球第一大贸易国和外汇储备国,欲戴王冠必承其重,天下哪个事是好处占尽代价不付的?这还需要废话吗?「14.美方反制与东升西降」辟谣之后,话题再往回拉一层。手上外汇储备多,为了保值增值最佳选择是投资美元和美债来抵御风险。若听信那些野生经济学家和民间金融大师鼓噪的“美元崩溃论、美债阴谋论”必受其乱。说到这,现实的案例就出来了。2022年1月份,因为美元升值,直接导致中国外汇储备中的非美元资产减值亏损285亿美元,外管局负责人当面出来解释和澄清。这285亿美元亏的那叫一个酸爽。哪怕直接持有美元现金都不至于如此,更遑论投美债还有额外利息呢!这就是现世报。你说巧不巧吧?以此推演,如果在美元和美债低位时抄底进场或增持的国家,此时和未来的收益何等可观?目前格局下,中国若把美债武器化必会遭遇金融反制,这么多年大大小小案例不胜列举。最著名的如二战时,美国就冻结了纳粹德国的美债。战后连本带息也都还给了新德国。所以,美债信誉极高。1万亿美元是天文数字,但也别拿中国的1万亿美债太当回事,更不能武器化,在技术层面上也无法武器化。题外话:当下这个世界,承认也好不承认也罢,大体上来说是美国主导的世界,双方玩博弈争长短,可以。若撕破脸论生死,自杀。美方有四大金刚:美元、美债、美企、美军。分别代表了铸币权、信誉、经济、武力。有相关知识储备的朋友应该明白我说的是什么。这是一个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以目前的状况看,所谓东升西降,这个很有商榷空间。大家来看一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的最新一期全球经济展望:2022年全球各地区GDP增长预测2021-2023年GDP增长预测注意下图,经过2021的低基数效应,美国实际增长5.7%,中国实际增长8.1%,都取得了罕见增长率。在2022年的预估中,美国增速依然高达4%,中国则回落至4.8%。2020年世界经济一个大深蹲,V型反转之后我看到的是美国经济的强大韧性和后劲,2022年预估中美两国都进入4%的增速区间,几十年来第一次!注意:中美经济增速都在4%区间!!!这意味着什么?这在之前是很多人无法想象的数据,这是一个被中文网络忽视掉但却极为重要的一个数据,2022年将成为一个转折点。是趋势反转吗?是死亡交叉吗?当两国增速差距小于1.5个百分点的时候,由于美国基数大,二者GDP总量差距不是越来越小而是越来越大,加之美国开始进入加息周期,美元升值在所难免,人民币汇率承受空前压力。所谓2030超美之说可休矣!很遗憾,事实和许多人想的恰恰相反。中国失速也好、换挡也罢,文明点说叫注重质量。在现实中搞清楚状况比什么都重要,很多事情可以创造GDP,唯独舆论自嗨无法创造GDP。“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凭空而来吗?“经济新常态”是信口胡诌吗?“六稳六保”是无中生有?“卡脖子、双循环”的问题究竟是什么问题?国际环境何至于复杂严峻?有许多问题不是055和歼20可以解决的,况且其自身就是大问题……有一定社会经验和认知能力的朋友,可以回顾一下切身感受,相信冷暖自知。天下无不散之宴席,哪怕是豪门盛宴。所谓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最乐观的估计是“东平西升”,我已经很客气了。最后说回问题,从经济的角度看,抛售美债是无奈之举,一定代表了经济体运行出了问题,不但不代表牛逼,反倒代表懵逼。网络上的一帮业余媒体每天俄罗斯带头抛售美债云云、我国紧急抛售美债多少亿云云、美国尿了、美元崩溃……这全都是笑话,属于地摊文学级别。要么就是断章取义,用技术性的减持来制造耸人标题:我国再抛百亿美债,美国大惊失色,华尔街血流成河……这,真的很没意思。和大家报告一下,日常性美债交易,增持或减持,遵循的逻辑是经济需求而非其他目的。就好像你去银行存款和取款,只关乎你个人财务状况,无关乎其他。就好像你的孩子上学交学费要去银行取款,旁边有人解读说:你抛存折提现是为了做空这家银行,做空银债,这家银行吓尿了,并鼓励你把存款全提现一分不留。你必然会骂这人有病。老子的事要你管?你懂什么就在这胡咧咧。当然,中文网络现在是极端民族主义盛行,什么话都敢说,居然看到有人说买美债是汉奸,居然还有人点赞。这种言论和情绪不但对外汇管理工作毫无用处,而且也会在社会上造成错误的认知,挑动情绪成本比较低,但代价是很大的。知乎战略家和无良自媒体拉帮结派、成伙做势,为满足个人私欲挑动舆论、煽动对立,对事实不忠诚不老实,理想信念丧失,做两面人,金融野心极度膨胀、专业品质极为恶劣、国际观极度扭曲、严重破坏市场经济秩序,且在十八大之后不收敛不收手……呃……有点像中纪委通报……「15. 突然就疯了!自己心里没数吗?」关于美元滥发、美债爆表、金融崩溃、美国衰落这类的词语最近常见,总还是要说上一说。首先是关于美国崩溃论,不值一驳也懒得在专业层面展开论述。我只是想不明白一个事:一个国家有3.3亿人口,6大类(也许)共2000多个民族,99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GDP总量达23万亿美元,经济实际增速还能达到5.7%;拥有7800亿美元/年打造的200万人顶级军队,近30万海外驻军分布在全球140个军事基地,全球第一大军事集团北约的领导国;全球第一大农业国、第一大科技国、第一大军工国、第一大芯片国、能源自给国,全球市值前100大公司独占59家,全球高校排名前100独占43所,坐拥7.4万亿美元全球第一大内需消费市场;拥有价值100多万亿美元的全球第一大金融市场,货币是全球第一大储备货币且支付占比全球贸易的40%,国债评级常年AAA+,全球第3-10大国均为铁杆盟友,全球的高官富商把钱、女人和孩子偷偷往那里送……这样的国家,你跟我说要衰落了崩溃了,而且分析的有模有样,说是2030如何如何,2050如何如何。荒谬如斯,无言以对。这个事特别难以理解。难道是一些人臆想太深而导致出现幻觉了吗?你要崛起就崛起呗,为了配合你崛起还要搞崩溃一个,是因为两边一进一出崛起速度更快吗?是因为剧本必须是百年国耻一朝得雪才精彩吗?这种不务实的人啊,永远有多远,你就滚多远。绝对嗑药了,疯了疯了简直疯了……总感觉有点不对劲,一些人想寻求大国子民的荣誉感可以理解,但居然到了如此程度,大家是否注意到以下这些反智的现象:官方机构表态谨慎,民间舆论却热血沸腾;从业者们普遍悲观,外行人却高唱赞歌;凡是中国的,强强强!凡是美国的,崩崩崩;中国的问题不是问题,举手之间迎刃而解;美国的问题天大问题,亡国灭种至死方休;野生经济学家,一语道破天机,全球尽在掌握;草根金融奇才,横空出世,美元霸权从此崩溃;网络自封军神,键盘推演,美军折戟太平洋;民间战略大师,文章谈笑间,美利坚灰飞烟灭;这他妈都是哪跟哪啊……?突然想起一个事,代表经济晴雨表的股市,中国最强上市公司,50倍PE市值2.6万亿人民币,A股股王是大名鼎鼎的——茅台……中流砥柱如斯,这真是一个国家的耻辱!还不如让中石油做股王来的让人容易接受些。港股的龙头腾讯更是耻于提及,竟然是个靠卖游戏道具赚钱的公司。这个晴雨表真是颇具现实魔幻主义色彩,让人一时语塞。美股股王苹果,市值3万亿美元且P/E仅为30,全球市值最高的上市公司,年营业收入3658亿美元,净利润高达1089亿美元,市值相当于全球第五大经济体。有两个不严肃但却成立的等式:苹果市值 ≈ 茅台×8 ≈ 广东+江苏GDP美股十大公司市值 ≈ A股总市值美股前十都是像苹果、微软、谷歌、亚马逊、特斯拉、Meta、台积电等这些科技、互联网、高端制造企业。A股前十除了国有银行就是茅台和五粮液!从市值和结构来看,企业界的成色可见一斑,不知道用堕落来形容算不算刻薄。「16.国家宏观账本,结论自己判断」美元和美债最近两年确实快速增长,这是不争的事实。产生外溢影响的真实情况究竟到了什么程度,站在不同立场、不同信息结构、不同认知水平会得到不同答案,我们可以看一些准确的官方数字,把数字摆出来,无论持何种立场至少会有程度上的认知,得到的也是自己的答案,而不是野生经济学家和民间战略大师的答案,若能横向做对比,则会更加清晰,更有掂量。美元M2:21.6万亿(美联储公布截止2022.1)美国GDP:23万亿(美国商务部截止2022.1)美债余额:30万亿(美国财政部截止2022.1)先看货币杠杆率(M2/GDP):意思就是用多少钱创造了多大的经济规模,体现了资金效率和货币价值。数值越小越好。M2/GDP=21.6万亿/23万亿=94%广义美元存量占比GDP的94%,算不算超发?算不算滥发?会不会崩溃?如果是,到了什么程度?这个答案是你自己的。该数值这两年的确是快速增长,但94%在全球横向对比来说依然属于中等水平,况且美联储已经着手开始QE转QT,加息缩表已无任何悬念。另外,很多人不是愿意比吗?这回,你在心里比一比吧?我若没记错,东方大国应该是238/114=?吓得我数都不敢算了。再看政府债务的杠杆率(债务余额/GDP):意思就是靠政府借钱能撑起多大的经济规模,数值越小越好。为了不留死角,这里我们计算广义的、全口径的政府债务,也可以叫做公共债务。30万亿是联邦国债,3.8万亿是地方债,5.2万亿是联邦机构债。美国(几乎)没有国有企业,没有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没有行政事业单位负债,公共债务均为标准化产品,没有非标融资和表外融资。计算如下:美国公共债务/GDP=(30+3.8+5.2)/23=170%如果双方对比,这里面涉及体制问题,二者口径需一致,即政府债务+政府或有债务+政府有救助义务的债务。风控穿透到最底层看实际控制人、最终还款人、实质担保人。各项分别为:国债22、地方债31、隐性债50、国企负债192、行政事业单位负债12。合计为307万亿。没计算金融国企(银行、保险、证券、信托)的约200万亿负债。则:中国公共债务/GDP=(22+31+50+192+12)/114=270%以上二者对比的口径都是公共债务,涉及的体制问题在此就不展开了,我想问:170%高不高?270%倒没倒?都说270%稳中向好,那170%算轻装上阵?要说170%濒临破产,那270%算天崩地裂?还有一个有趣的角度,我们先引入两组官方数据,2021全美财政收入7.3万亿美元,2021中国一般预算财政收入20.3万亿元。大家都不吃不喝去还账,看看什么效果。公共债务余额/全年财政收入:美国:39/7.3=5.34年
中国:307/20.3=15.12年我们把三组数据放在一起,看的就更加清晰了。宏观数据全球的统计方法大同小异,细微的口径差异小到可以忽略不计。有些人胡诌什么两国M2、GDP核算方法不一样等等,诸如此类知道一知半解就四处卖弄的言论不值一驳。美中两国数据对比关于对比,倒不是非要分出高下,只是希望朋友们用自己熟悉的国家尽量去感受和推测不熟悉的国家,然后回过头来再分析美元、美债,站在国际视角而不是中国(一小撮)热血民众视角则会更有掂量。这比直接诉诸于情绪和感觉要准确得多。我们善意的把双方公布数据都当做是真实的来计算。世界前两大经济体的宏观账本在这摆着,那么结果和答案在各位心中。所以,还是说美元和美债,滥发乎?崩溃乎?(笔者按:冷静点,美元印的是多了些,这不急匆匆开始往回收了嘛;美债借的是猛了点,把后几年的顺手都给借出来了。货币和财政双宽松,跟着就是双紧缩。宏观政策本就是呼呼吸吸,均属常规操作,本轮除了数字大一些、速度快一些,与以往并无本质不同;冷静点,宏观政策都如此,这个游戏玩多少年了、多少次了,真没那么天崩地裂鬼哭狼嚎。你可能是头一回,看多就淡然了,看懂就释然了……)「17.后记……」好的,关于外汇储备、美债、国际金融今天就说这么多吧,有机会再细聊美元、美联储、华尔街、货币发行锚定物、股债汇楼四大市、全球宏观策略等话题,远离那些幼稚可笑的国际阴谋论和地摊文学,谎言再动听只能害人,真相再枯燥却能救人。打字挺累的,我用的都是大白话,能听得懂就算,再听不懂也实在没办法了,我已尽力通俗……正文中没有涉及到的细节问题、延展问题,请参阅评论区我的回复,有代表性和有价值的问题均做了详细回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华融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