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一湘一银一行推出的湘壹贷银行业务有哪些表现如何?


作者:赵学锋等,来源:金融时报。
摘要:
自2014年3月民营银行试点启动以来,截至目前,我国已有17家民营银行开业运营。民营银行常态化设立的实现,标志着我国银行业乃至金融业发展进入了全新阶段,高质量地发展民营银行,无论对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还是进一步深化我国金融业改革,均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本报告对我国民营银行的发展历史、现状进行全面回溯和剖析,并在此基础上对各家民营银行的运营模式和经营特色进行详细分析。同时,结合新时代背景下民营银行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探讨民营银行未来的发展战略,并对进一步促进民营银行健康发展提出政策建议。
目录
一、我国民营银行发展现状
(一)我国民营银行发展背景
(二)改革开放四十年来银行业在民资准入方面的历史回溯
(三)民营银行对行业和市场的贡献
二、我国民营银行经营现状和盈利模式分析
(一)我国民营银行主要经营指标分析
(二)民营银行经营模式
(三)民营银行业务特色
(四)案例差异化分析:以深圳前海微众银行、浙江网商银行、上海华瑞银行等为例,分析民营银行各自的发展路径、创新方向等
三、新时代民营银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民营银行面临的机遇
(二)民营银行面对的困难与挑战
四、我国民营银行未来发展展望
(一)民营银行发展战略预测
(二)民营银行发展政策建议
一、我国民营银行发展现状
(一)我国民营银行发展背景
促进民营银行发展是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激发金融市场活力、优化金融机构体系的具体举措,是加强中小微企业、“三农”和社区金融服务的重要突破口。
民营资本进入银行业在我国并非新生事物,但真正由民营资本发起设立的银行还比较少。从发展背景来看,民营银行的诞生有一定的必然性。
一是小微企业、“三农”、个人等长尾客户群的金融需求难以得到有效满足。传统商业银行大多通过铺设物理网点的方式为客户提供服务,并以抵质押物作为主要的风险控制手段,这种运营模式和风险管控手段并不适用于无抵押物、缺乏信用积累的小额分散客户。
随着小微企业、“三农”、个人消费者的金融需求日益旺盛,市场亟需新生力量借助创新技术在渠道覆盖和风险管控方面有所突破,以覆盖碎片化的长尾需求。
二是信息技术和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信息技术变革催生了大量的“互联网+”经济生态,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和金融科技创新给传统商业银行体系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也为互联网企业等非金融企业进入金融服务领域提供了机遇。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让金融服务线上化、去网点化成为可能,“互联网+”经济生态中生产经营、社交人脉、消费出行等电子数据的积累为长尾客户的信用评估等提供了突破口。
三是政策环境逐步开放。2010年5月,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市政公用事业和政策性住房建设、社会事业、金融服务、商贸流通、国防科技工业等六大领域。
2012年5月,为贯彻落实国务院要求,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原银监会发布《中国银监会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的实施意见》,明确民营企业可通过发起设立、认购新股、受让股权、并购重组等方式投资银行业金融机构,在法律法规上承认民营资本地位,政策环境逐步明朗。
2014年3月,原银监会确定了首批民营银行试点方案,批复筹建了深圳前海微众银行、浙江网商银行、上海华瑞银行、天津金城银行、温州民商银行等5家民营银行。
2015年6月,原银监会出台《关于促进民营银行发展的指导意见》,将组建民营银行由试点经营转为常态化设立。截止到2017年11月7日,获批筹建的民营银行共17家,目前已全部开业。
(二)改革开放四十年银行业在民资准入方面的历史回溯
我国银行业向民间资本开放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与市场化改革的进程以及民营经济的发展壮大具有同步性,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
1978~1992年:尝试允许民资办信用社
1985年农村信用社成立,这可以算作我国民营资本首次进入银行业。这是因为,农村信用社是由地方农民主动入股组成,实施社员民主管理,为地方社员提供融资服务的金融机构,其成立的首要目的就是为地方农民提供帮助,解决需要贷款却没有资产抵押的两难困境。这就使得当时有相当大比例的个人资本和民营资本参股农村信用社,从而开创了民营资本进入银行业的先河。
1979 年第一家城市信用社成立,至1995年底,全国已经成立了5279 家城市信用社,遍布各大小城市,其中有很多城市信用社的资本来自民营企业。总的来看,允许民资开办信用社,弥补了原有金融服务不足,满足了新兴的集体企业、个体工商户的融资、结算需求,为我国改革开放后的经济腾飞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然而,市场准入门槛过低造成机构数量过于膨胀,同时经营管理、风险意识、监管能力等也未跟上,使得许多信用社在不良资产高企的情况下陷入困境。
1993~2002年:第一家民营银行诞生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银行体系改革的深入,民营经济实力逐渐壮大起来,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的需求也逐渐增强,民资进入银行业的壁垒被初步打破,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的数量逐年增加。
从1995年开始,为化解城市信用社形成的风险,城市合作银行获准组建,后更名为城市商业银行。城信社整合重组为民资进入银行业创造了机会,包商银行、泰安银行、营口沿海银行、宁波东海银行等均在此背景下通过改制增资的方式实现了民资控股。
1996 年,中国第一家由民间资本控股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民生银行成立。民营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出现,在中国的银行业发展中具有重大的意义,这使得银行业在向民资开放方面取得了更大的进展。
2003~2012年:民资开放加速推进
民营经济的繁荣发展也使得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的需求不断增长。2003 年,完全由民间资本出资新建的渤海银行经国务院批准筹建,标志着民间资本以新设立民营银行的方式进入银行业的可能性出现;2004年浙商银行获得重组批准,标志着民间资本以产权结构改革方式进入银行业的大门被打开。
2013年至今:民营银行进入常态化设立阶段
2013 年末,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全会决定“在加强监管的前提下,允许具备条件的民间资本依法发起和设立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完善金融机构市场化退出机制”。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后,人民银行、原银监会等相关部门落实中央和国务院政策精神,于2014年初启动民营银行试点。2015年5月,前海微众银行等第一批5家试点民营银行全部如期开业;2016年, 重庆富民银行、四川新网银行等12家民营银行获批筹建。2016年底,原银监会发布《关于民营银行监管的指导意见》,意味着民营银行正式进入依法依规常态化设立的新阶段。
(三)民营银行对行业和市场的贡献
作为我国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民营金融机构特殊的产权结构和经营形式决定了其具有机制活、效率高、专业性强等一系列优点,也因此成为中国国有金融体制的重要补充。民营金融机构的建立必然会促进金融市场的公平竞争,推进国有金融企业的改革。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以个体工商业、私营企业和三资企业为主体的民营经济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小到壮大、从萌芽到繁荣的发展历程。民营经济的出现和繁荣,充实了我国的经济实力,成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非公有经济已进入迅速发展的轨道,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也在持续上升,然而现有的金融体系完全满足不了民营企业巨大的资金需求,导致经济结构与资源配置之间矛盾越来越突出。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是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动脉,无效或者低效的金融资源分配将使得整个产业的运行出现严重的问题。传统的商业银行更倾向于为国有企业和基础雄厚的大企业提供金融服务,民营银行是由民间资本出资设立,它们会更倾向把客户定位于民营中小企业,民营银行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难。
民营银行市场准入有助于银行业市场化改革进程的加速。目前我国银行体系以国有银行为主,在相似的股东背景和公司治理结构下,业务具有一定的同质性,民营银行可以引入差异化的竞争机制和业务模式,让民营银行发挥“鲶鱼效应”,提升银行体系的服务效率,改善竞争格局。
民营银行还有助于推动银行业的转型。在当前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中,银行业面临转型压力,需要从传统的依赖存贷款利差收入转向提供多元化价值服务。
民营银行从一开始就是市场化的产物,需要在市场的夹缝中生存发展,促使其不断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高资金运用的效率,这将倒逼传统银行业转型,促进财富管理、投资银行等新兴业务发展,使银行更好地服务于资本市场,在直接融资体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我国民营银行经营现状和盈利模式分析
(一)民营银行经营现状
1. 规模扩张速度快
截至2017年末,民营银行总资产3381.4亿元,较上年同比增长85.22%。其中,各项贷款余额1444.17亿元,同比增长76.38%。
其中,具有互联网背景的前海微众银行与浙江网商银行增长速度惊人。2017年,前海微众银行的总资产817.04亿元,与2016年的数据相比,同比增长了297.09亿元,增速为57%;营业收入总计67.48亿元,同比增长42.99亿元,增速高达175.54%。而浙江网商银行的资产总额为781.71亿元,较上年增长27.06%;营业收入为42.75亿元,同比增速62.12%。
2. 更多银行实现扭亏为盈
首批试点的5家民营银行都在开业后两年内实现了扭亏为盈,而根据对外公布年报数据的12家民营银行的公开数据显示,2017年,共有10家民营银行实现了盈利。
从总资产报酬率(ROA)来看,10家银行平均ROA水平为0.84%,基本与行业持平,其中首批试点的5家民营银行平均ROA水平为1.03%,高于行业平均水平0.13个百分点。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前海微众银行的ROA高达2.17%。
四川新网银行2017年总资产为163.16亿元,到2018年3月底,这一数据增长至204.55亿元。而从盈利情况来看,尽管四川新网银行2017年全年亏损达到近1.7亿元,但是在2018年二季度实现净利润约1.44亿元,成功实现盈利。
3. 净息差表现突出
根据银保监会数据,2017年,民营银行总计实现净利润19.67亿元,是上年同期的2.09倍。2018年上半年,17家民营银行净利润达29亿元,净息差为4.25%,远高于商业银行2.10%的平均水平。
其中,营业收入表现较好的两家互联网民营银行数据较为突出。2017年,前海微众银行营业收入总计67.48亿元,净利润为14.48亿元,净息差高达7.02%。2017年,浙江网商银行营业收入42.75亿元,净利润4.04亿元,净息差为5.42%。
但另一方面,由于2017年新开业的9家民营银行经营时间较短,实现的净利润仍较少,导致整体资产利润率较低。2017年,民营银行资产利润率为0.76%,同比上升0.04个百分点,但仍低于商业银行0.16个百分点。
4. 不良贷款率较低
截至2017年末,民营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8亿元,同比增长63.81%;不良贷款率为0.53%,同比下降0.04个百分点,与商业银行1.74%的平均水平相比,低了1.22个百分点。
其中,前海微众银行不良贷款率从2016年末的0.32%升至2017年末的0.64%,但仍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拨备覆盖率超过900%。上海华瑞银行不良贷款为904.64万元,均为线上小额消费贷款,不良贷款率为0.049%,不良资产率为0.025%。温州民商银行连续3年不良率为零。这些数据均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5. 资金量充足,流动性比例较高
由于部分民营银行开业时间较短,资金量充足,从而民营银行整体流动性水平处于较高水平。截至2017年末,民营银行流动性比例(流动性资产期末余额/流动性负债期末余额)为98.17%,大幅高于商业银行50.03%的水平。
同时,由于业务开展时间较短,对资本消耗有限,民营银行资本充足水平仍处于较高水平。截至2017年末,17家民营银行注册资本金合计达到476亿元;资本充足率为24.25%,远高于商业银行13.65%的平均水平。
6. 资金来源高度依赖同业负债
众所周知,存贷业务是银行的基本业务,但由于网点和品牌知名度等问题,民营银行自成立之初,就一直面临存款难题。
目前,我国银行吸收存款主要是线上和线下两种渠道,民营银行的网点设立标准是“一行一店”,在只有一个网点甚至没有物理网点的情况下,吸收存款面临较大困难,所以大部分民营银行都转向线上吸收存款,但是由于民营银行线上流量有限,且远程设立账户还有一定限制,吸收存款效果不太理想。
现阶段民营银行负债端多数依赖于股东资金以及同业负债,客户存款占比较低,资金渠道单一, 部分民营银行对包括同业存放、同业拆借、同业存单、卖出回购等在内的短期批发融资方式依赖性较大。
截至2017年末,前海微众银行客户存款占负债的比重仅为7.27%,而同业负债占比高达61.62%,虽然同业负债这一数据较2016年的85%已经有了明显回落,但仍反映出了民营银行存在过度依赖同业存款的问题。
此外,除前海微众银行外的浙江网商银行、天津金城银行、温州民商银行、上海华瑞银行等4家首批试点民营银行的同业负债比分别为51.86%、33.36%、22.16%、17.76%,4家银行均呈现较高的同业负债。
民营银行负债结构普遍依赖股东存款和对公存款,且总负债规模受限,反过来会影响其放贷能力,不利于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快速站稳脚跟,也不利于其服务实体经济、服务民营企业。
2014年,原银监会下发《关于规范金融机构同业业务的通知》,规定同业负债不得超过银行负债总额的三分之一;2017年4月,原银监会下发《关于开展银行业“不当创新、不当交易、不当激励、不当收费”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要求检查商业银行同业融入资金余额是否超过负债总额的三分之一。
对于民营银行来说,同业融资如果受到压缩,就会导致流动性比例等指标下降。
(二)民营银行经营模式
追求差异化定位、坚守普惠金融发展理念,是监管部门设立民营银行的初衷。在此背景下,首批试点民营银行基本确定了服务个人客户和小微企业的业务方向,主要形成四类特色经营模式:个存小贷(前海微众银行)、小存小贷(浙江网商银行)、公存公贷(天津金城银行)和特定区域存贷款(温州民商银行和上海华瑞银行)。
1. 个存小贷
主要面向个人消费者等普罗大众,优点是客户群体广泛,有助于扩大品牌影响力,缺点是贷款客户较为分散,需要较高的评审能力与风险管理能力。
代表银行是前海微众银行,依托于大股东腾讯的互联网渠道和客户资源,为工薪阶层、自由职业者、进城务工人员等普通大众提供特色化、便捷化的存贷款、投资理财、支付结算等金融服务。
2.小存小贷
主要面向小微企业和个体经营者,提供小额存贷款等服务,优点是存款利率低,节约资金成本,缺点是增长速度缓慢,且同样需要较高的贷后风险管理能力。
代表银行是浙江网商银行,客户群体主要是阿里巴巴、天猫及淘宝的商户,线下的小微经营者,三农用户,产品主要为20万元以下的存款产品和500万元以下的贷款产品。
3.公存公贷
以对公业务为主,优点是能够带来大额存款,扩大市场占有率,缺点是与传统银行竞争激烈,而且大企业议价能力较强,业务成本较高。
代表银行是天津金城银行,立足于天津自贸区,重点发展天津地区的对公业务,通过创新业务和互联网金融,着力打造资产驱动、主动负债型的轻资产银行。
4.特定区域存贷款
为特定区域内的客户提供金融服务,优点是便于发挥本地优势,缺点是受区域经济发展形势影响较大。
代表银行有温州民商银行和上海华瑞银行。温州民商银行利用股东产业链优势,为温州地区的商圈、创业园、供应链上的小微企业提供批量化金融服务。上海华瑞银行是首家注册于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法人银行,定位于面向自贸区、辐射长三角的涵盖“结算、投资、融资、交易”的智慧银行,为本地区小微企业提供支付结算、跨境融资等服务。
(三)民营银行业务特色
从首批民营银行试点的“四种经营模式”起步,如今民营银行已逐步探索形成了鲜明的业务发展特色。
1. 业务定位精准,聚焦特定领域
实行差异化发展战略,坚持特色经营,与现有商业银行实现互补发展、错位竞争,是监管赋予民营银行的定位。当前,17家民营银行的业务定位多聚焦于小微企业、“三农”、自贸区和科创企业等金融需求,通过向具有自身特色和优势的客户群体提供有针对性、便利的金融服务,实现差异化精准定位。
一是专注小微、“三农”服务。例如,前海微众银行的业务定位是服务个人消费者和小微企业,并打造“个存小贷”的特色业务品牌;浙江网商银行致力于服务小微企业和科创企业,主要为阿里巴巴电商体系内的卖家、线下小微经营者、农村种养殖户提供针对性的金融服务。
二是专注地区服务。即充分发挥本地人脉、信息等优势,聚焦本土及辐射区域的业务。例如,上海华瑞银行主要为上海自贸区的小微企业和个人消费者提供金融服务;天津金城银行立足于天津自贸区,并辐射京津冀、环渤海以开展“公存公贷”业务;温州民商银行立足温州,以服务温商为主。
三是深耕产业链。即借助股东企业的上下游网络关系,为相关企业提供金融服务。例如,湖南三湘银行以其第一大股东三一重工集团为依托,专注发展供应链金融;武汉众邦银行依托三快科技、卓尔等股东企业的核心交易生态圈,建立卓尔云市、华棉网、中农网、壹药网等交易平台,为相关企业客户提供金融服务。
2. 强化创新力度,产品、服务颇具亮点
原银监会在2015年《关于民营银行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民营银行要稳步推进业务创新、服务创新、流程创新、管理创新,并鼓励民营银行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提供普惠金融服务。
现有的商业银行体系经过长期发展已经比较成熟,业务模式相对稳定,但由于传统惯性的束缚往往难以快速适应新的市场需求变化和创新模式。而民营银行为了满足精准化的客户需求,充分利用自身股东优势,在产品和服务上有所突破和创新,如前海微众银行“微粒贷”、浙江网商银行“310”模式、四川新网银行“好人贷”、天津金城银行“金税贷”、武汉众邦银行“众链贷”等,都已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在业内树立了一定的口碑。
3. 突出互联网技术应用,“线上+线下”融合发力
从互联网技术运用的程度来看,可将现有民营银行划分为“互联网派”、“传统企业派”及“准互联网融合型”。
“互联网派”,主要以互联网资源发挥主导作用,以前海微众银行、浙江网商银行为代表,这两家民营银行背后分别有腾讯和阿里两家互联网巨头作为依托,借助股东方面场景和技术优势,服务传统银行关注较少的80%长尾客户。
“传统企业派”中,主要股东多为地方大企业,这些企业优势在于形成了较大规模的产业链,可以将上下游的企业转化为民营银行的客户,帮助其完成早期的业务积累,如天津金城银行、温州民商银行;其余大部分为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准互联网融合型”民营银行,如江苏苏宁银行、上海华瑞银行等。
值得关注的是,无论是有较多互联网资源背景的“互联网派”,还是起步于传统企业的“传统企业派”,为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都在业务发展中创新发挥互联网科技工具的效能。比如天津金城银行为加快贷款速度,其创新的“政采贷”产品,通过整合内、外部数据逐步建立客户基础数据库和自动化信贷系统,用“网络爬虫”技术抓取政府采购官方网站公示的采购中标信息,结合外部机构各类反欺诈数据,实现了自动定额、自动授信、自动放款,客户足不出户,当天可完成申请、审批、放款全部流程。
(四)代表案例
1. 前海微众银行
自2014年筹建之初,前海微众银行将发展战略确定为“普惠金融为目标、个存小贷为特色、数据科技为抓手、同业合作为依托”并坚守至今。
前海微众银行借助先进的金融科技手段,在2015年5月推出了定位大众客户的首款小额信贷产品“微粒贷”,并结合应用场景陆续推出了一系列小额信贷产品,逐步形成了颇具特色的普惠金融业务体系。
与传统金融产品相比,前海微众银行以“微粒贷”为代表的小额信贷产品具有“无抵押、无担保,循环授信、随借随还,7*24服务、15分钟贷款完成”等特点,让客户“随时可得、按需贷款”。
在服务中小微企业方面,前海微众银行于2017年创新研发国内首个服务小微企业的全线上、纯信用的对公流动资金贷款产品——“微业贷”。截至2018年12月,“微业贷”有效触达34万户小微企业,其中,46%为制造业和高科技行业,38%为批发零售业,还有物流、交通运输、建筑行业等,均是实体经济范畴的小微企业。户均授信金额为传统银行小微贷款的10%,服务小微企业平均雇员人数仅10人,助力授信企业近100万员工的就业。
2. 浙江网商银行
浙江网商银行背靠阿里电商平台,获取客户资源和交易场景,并加入物流数据等实时信息,构建较完整的交易数据网络。相比与传统银行的客户,浙江网商银行主要针对阿里巴巴、天猫及淘宝用户发展小额信贷业务,并基于风控的创新,2017年6月起将这种金融服务从线上卖家延伸到了线下的小微经营者。
浙江网商银行定位于专注服务小微企业和个体经营者的互联网银行,业务依托于实体经济和真实的交易场景,解决小微的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问题,为小微提供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
浙江网商银行基于创新的微贷技术,客户通过电脑和手机端就能7*24小时获得金融服务,实现3分钟申贷,1秒钟放款,全程0人工介入,又称为“310”模式。“310”背后是浙江网商银行长期积累的风控技术能力,包括10万项以上的指标体系,100多个预测模型和3000多种风控策略。这些风控技术,一方面可以让小微企业和经营者不用担保和抵押,凭借信用就能进行贷款,另一方面,将浙江网商银行的不良率控制在1%左右。
截至2018年底,浙江网商银行及其前身阿里小贷累计服务超1300万小微企业和个体经营者,其中已经有超过600万线下小微经营者获得了浙江网商银行的贷款。线下小微经营者平均资金使用时长为50天,6个月内贷款超过3次的经营者却达到35%。
3. 天津金城银行
天津金城银行立足于天津自贸区,并辐射京津冀、环渤海以开展“公存公贷”业务,其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积极发展对公供应链业务,并确立财政、旅游、汽车、物流、医疗卫生、节能环保、航空航天、电子商务八个细分市场,建立事业部体制,深化细分领域专业度,客户多为产业链条上下游优质中小客户。
同时,天津金城银行将“一主两翼”作为主要发展战略目标,“一主”为传统业务,“两翼”为创新业务和互联网金融,着力打造资产驱动、主动负债型的轻资产银行。
在坚持“服务中小微企业”的目标定位下,天津金城银行制定个性化业务,并通过场景化、全方位金融产品布局为用户提供灵活便利的普惠金融服务。如“金税贷”是纯信用贷款,“医保通”依托医保资金回款、“金科贷”依托政府补贴回款、“政采贷”依托政府采购资金回款,信用担保方式符合当前众多中小微企业的需求。与此同时,这些产品大多采用按日计息、随借随还的方式,企业用款1天付1天利息,最大程度提高了资金效用,有效降低了企业的融资成本,有效契合了小微企业“短小急频”的资金需求特点。
4. 上海华瑞银行
上海华瑞银行将其自身定位为“服务自贸改革、小微大众和科技创新”,积极探索具有华瑞特色的数字化智慧型普惠金融服务体系(新普惠)。作为首家注册于上海自贸试验区的法人银行,上海华瑞银行的融资包括为进出口业务提供支付结算、跨境融资等服务,客户以本地区民营企业、小微企业为主。
上海华瑞银行积极探索服务特色,逐步形成普惠金融的三大主攻方向。一是产业与金融相结合,积极打造面向小微企业的智慧供应链特色。深入研究细分市场产业供应链金融需求,围绕核心企业,紧扣场景,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依托大数据风控、物联网技术等科技手段,服务小微,打造供应链综合服务方案。截至2018年末,累计放款近百亿元,户均放款约50万元,单笔最小额8404元。
二是线上与线下相结合,数字零售金融服务能力逐步成型全力构建数字零售金融底层技术平台。集中研发了移动银行、开放平台等服务平台,在线融资、在线支付等产品平台,以及大数据风控、客户服务等支持平台,普惠零售业务所必需的基础设施初步成型。
三是金融与科技相结合,科创生态金融服务能力逐步成型。深耕投贷联动,持续赋能生态。以“风险贷款”为抓手,聚焦精品项目,累计拓展客户700余户,累计放款超120亿元,风险贷款余额20亿,覆盖信息技术、生物医疗、节能环保等多个“硬科技”领域,80%以上为小微企业。
5. 武汉众邦银行
武汉众邦银行秉承“专注产业生态圈,帮扶小微企业、助力大众创业”的使命,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着力打造三个银行,即“打通交易与场景的互联网交易银行,致力于产融深度融合的供应链金融银行,数字化驱动科技赋能的开放型数字银行”。
打通交易与场景的互联网交易银行。互联网不会改变银行金融的本质,但银行需要深度学习互联网的展业模式、服务方式和风控能力。“互联网+”战略的核心是连接。众邦银行以交易场景为依托、以线上业务为引领、以大数据智能风控为支撑,致力于拓展场景服务的迁移能力、延展能力和生态支撑能力,用互联网金融打通产业和场景,将银行“开在”场景中。
致力于产融深度融合的供应链金融银行。“链接交易,邦你出众”,哪里有交易,哪里就有众邦银行。产融结合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精髓。众邦银行通过“众链贷”、“众税贷”、“助微贷”等产品,链接交易,链享未来,为产业供应链中的上下游中小微企业提供供应链金融整体解决方案。
数字化驱动科技赋能的开放型数字银行。服务实体经济,关键在于触达。众邦银行积极打造以体验为中心、以数据为基础、以技术为驱动的新型智慧银行,着力构建数字化发展框架,通过数据导入、数据挖掘、数据沉淀等手段,用数据价值变现作为业务发展的引擎和龙头,搭建涵盖贷前、贷中、贷后全流程大数据智能风控体系。创新推出华中地区首家开放银行,打造BBC金融服务开放平台,通过API、SDK、H5等方式,将完整的综合金融服务快速输出到各类应用场景中,以科技化手段助推行业升级和提升,有效服务实体经济。
6. 四川新网银行
四川新网银行坚持“移动互联、普惠补位”的差异化定位,以及“数字普惠、万能连接”的特色化经营,着力打造成为一家数字科技普惠银行,依托领先的金融科技能力、稳健的大数据风控技术和高效的互联网开放平台运营模式,服务小微群体、支持实体经济、践行普惠金融。
四川新网银行积极开发个性化、差异化、定制化的金融产品,为全国300多个城市用户提供纯在线化、数字化、智能化的个人纯信用贷款产品服务,依托自主搭建的大数据智能风控系统,秒批秒贷、实时放款,及时用满足用户改善生活、生产经营等多方面资金需求。
截至2018年末,四川新网银行服务用户超过1900万人,通过身份证OCR识别,能精确到农村的用户超过200万人,累计放款资金1500亿元,累计放款笔数超过5700万笔,人均借款金额7200元,笔均借款周期83天。统计显示,四川新网银行服务客户呈现出典型的“二八定律”特点,80%分布在三四线及以下城市,80%是大专及以下学历,80%年贷款次数在5次以下,近80%贷款使用周期在12个月以内,有效服务了主流银行服务不到或服务不好的金融“长尾客群”。
在服务民营小微企业方面,四川新网银行通过移动互联、大数据挖掘等技术手段,降低小微群体融资门槛,通过线上申请、审批和放款,提升金融获得感。针对不同小微群体行业属性、资金需求规律等差异化特点,四川新网银行定制差异化产品。如与成都市郫都区、成都市高新区、绵阳市游仙区、天府股权交易中心等政府及相关机构,合作开展小微贷款业务“创客贷”,服务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创新创业者,如与美团、携程、贝壳等大型互联网平台开展深入合作“商户贷”等产品,服务行业小商户,切实解决小微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截至2018年年末,四川新网银行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近10亿元,在贷户数超过6200户,累计发放小微贷款约4万笔,笔均贷款金额约10万元。
7. 重庆富民银行
重庆富民银行作为中西部首家开业的民营银行,坚持差异化市场定位,聚焦数字化普惠金融,致力于打造多重赋能的数字化生态银行。自成立之初就确立了“扶微助创 富民兴邦”的历史使命,致力于通过自主创新,大力研发和应用金融科技,触达场景和消费者。
围绕个人和小微客户综合金融需求痛点,在金融科技浪潮的引领下,重庆富民银行实施智能化驱动产品创新策略,整合金融科技资源,推出了一系列服务小微企业和个人的产品。为解决小微企业融资慢的痛点,2018年4月,重庆富民银行推出了电子银行承兑汇票极速贴现业务,受到了市场的一致好评。
截至2018年底,累计贴现93.52亿元,服务实体企业8000多家,最大单日贴现规模突破2.5亿元,平均单笔贴现金额50万元左右,票据交易量位居民营银行第一,极大的满足了小微企业的融资业务需求。
以支付为纽带,持续扩大普惠金融辐射半径。截至2018年末,重庆富民银行研发的聚付汇业务,服务入网商户75万户,在为小微商户提供便捷交易的同时积累了大量交易数据,为后续向小微商户提供综合金融服务打下坚实基础。此外,在严守监管合规底线原则下,重庆富民银行以金融科技为抓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还将继续加大数字化产品的推陈出新,不断触达小微企业和个人消费场景,提升服务效率。
8. 辽宁振兴银行
辽宁振兴银行是辽宁省首家民营银行,总部位于辽宁省沈阳市。辽宁振兴银行坚持线上线下发展相融合的战略方向,依托A(人工智能)B(区块链)C(云计算)D(大数据)等先进科技手段推动业务发展,不断提升自主金融科技能力,深度开发针对小微企业和个人消费者的场景应用,以科技手段为小微企业和个人消费者提供极致体验的金融解决方案,致力成为国内领先、专而美的科技型银行。
2018年四季度辽宁振兴银行的股东大会和董事会上,通过了新的《振兴银行五年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了未来打造科技银行的发展战略。未来几年,辽宁振兴银行将践行“守正出新、行稳致远”的核心价值观,持续加大科技投入,提升自主金融科技能力,尤其是大数据风控能力,深度开发针对小微企业和个人消费者的场景应用,实现“金融+场景+科技”的深度融合。
为达成科技银行的发展战略,振兴银行还将在机制、管理和科技战略等领域实施一系列变革和创新;在业务开拓上立足与行业领先平台合作,致力发掘和培育场景,构筑场景、流量、数据三大发展基石;在不断提升自身能力的过程中,专注于洞察客户需求,打造爆款产品,为客户提供极致体验的金融解决方案等。
三、新时代民营银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在此背景下民营银行迎来可贵的发展机遇。同时,应当看到,民营银行由“求生存”向“谋发展”转变的过程中,仍旧面临一系列困难与挑战。资金来源单一且展业受到一定限制、公司治理机制不健全、抗风险能力较弱等问题值得关注。
(一)民营银行面临的机遇
今年2月1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金融服务民营企业的若干意见》强调,“支持民营银行和其他地方法人银行等中小银行发展,加快建设与民营中小微企业需求相匹配的金融服务体系”。
可以说,新时代背景下的政策红利以及广大长尾客户的普惠金融需求,蕴藏着民营银行未来发展的最大机遇。此外,民营银行所具备的在股东资源、体制机制方面的优势以及天生具备的互联网和科技基因,也将为其发展提供动能。
1.政策红利释放民营银行发展空间
从2013年6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首次提出“探索设立民营银行”,到2017年1月原银监会正式颁布《关于民营银行监管的指导意见》,民营银行试点改革进入稳定发展阶段。监管的逐步放开以及国家大力支持普惠金融,为民营银行发展带来广阔发展空间。
例如,《关于加强金融服务民营企业的若干意见》提出,“增加再贷款和再贴现额度,把支农支小再贷款和再贴现政策覆盖到包括民营银行在内的符合条件的各类金融机构”,这意味着民营银行将易于获得低成本资金,集中更多资源为民营企业提供信贷支持。
2.普惠金融蓝海蕴藏更多金融需求
目前,我国大量的长尾客户金融需求尚未得到满足,尤其是民营企业、小微企业、“三农”领域,因此民营银行面临着广阔的普惠金融蓝海。同时,民营银行因其更易接近普惠金融受众群体,能够更好地贯彻普惠金融理念、促进普惠金融发展。
与传统金融机构偏好高净值财富人群不同,民营银行具有来自民间、熟悉民企、贴近民众的天然特点,能针对这部分客户精准发力,改善传统银行业金融服务的薄弱环节。
无论是针对特定区域或特定行业提供特色化、差异化服务的小型银行,还是借助互联网的“长尾效应”为原本容易被忽视的群体提供金融服务的网络银行,都能发挥拾遗补缺的功效。特别是在当前国家扶持小微企业、民营企业发展的背景下,民营银行量体裁衣的特色服务或将发挥更大作用。
3.具备体制机制、股东资源、互联网基因等比较优势
民营银行在体制机制上具有一定优势:一方面体现在经营管理的灵活性和创新性上;另一方面体现在更为市场化和更为合理的激励机制建设上,特别是中长期激励机制的建设。民营银行的激励制度和公司的成长挂钩,未来发展空间较大。受互联网公司的影响,民营银行的激励制度主要以股权激励为主,更能激发个人能力和价值创造。
目前,在17家民营银行中,有8家银行定位为纯互联网银行,其中,又有6家银行的主要股东是大型互联网企业。互联网银行建设的关键,不仅需要技术和高质量的数据,更重要的是快速切入金融服务的流量和场景。在这两个方面,互联网背景的股东都可以为其提供有力的支持。
此外,定位在非互联网银行的民营银行的主要股东虽无互联网背景,但发展模式也多以主要股东所在的产业为重点,以细分行业及供应链的融资需求为切入,开展对公业务,与区域性中小型银行的信贷业务类型模式类似。
随着商业模式逐渐转向电子商务和移动商务,商业银行的服务模式必然也将加速向网络金融和移动金融转变。相比传统银行受制于固有的软硬件系统以及僵化的体制机制,民营银行则没有历史包袱,可以从一开始便以迎合时代需求为出发点来设计产品、流程和组织架构,有条件走出一条新型银行的发展道路。特别是一些互联网银行,依托股东背景,在互联网模式下如果能够做到足够差异化的经营策略,便可以突破地域限制,迅速实现业务规模的突破。
(二)民营银行面临的困难与挑战
目前来看,民营银行发展总体平稳、风险可控,正逐渐由“求生存”向“谋发展”转变,部分互联网银行的市场表现也十分抢眼。
然而,我们在对民营银行的调研中发现,民营银行作为新型的金融形态,仍旧面临着资金来源局限、客户基础弱、展业渠道少、品牌新、利差收窄等诸多考验。特别是当前经济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民营银行面临着比传统银行更大的困难与挑战。
从接受调研的民营银行反馈情况来看,资金来源单一且展业受到限制、部分小型民营银行可能面临退出或被收购风险、资本支撑不足且抗风险能力较弱、公司治理机制亟待完善是目前民营银行面临的四大主要挑战。
1.资金来源单一且展业受到限制
在我国银行业面临变革、金融风险不容忽视的当下,监管部门对民营银行准入门槛始终没有放松,虽然监管层鼓励民营银行更好地发挥对传统银行的补充作用,促进普惠金融发展,然而对于民营银行可能带来的风险,监管层慎之又慎,因此,在业务资质上对民营银行开放有限。
根据《银监会市场准入工作实施细则(试行)》,民营银行必须实行“一行一店”模式,即在总行所在城市仅可设1家营业部,不得跨区域。“一行一店”模式使得负债来源主要以同业资金为主的民营银行资金来源更受限制。线下设点的限制使得个人账户和类账户的远程开户对民营银行尤为重要,而未来远程开户是否能放开也充满不确定性。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2015年发布的《关于改进个人银行账户服务加强账户管理的通知》,目前仍未放开远程开立全功能的I类账户,民营银行吸收存款受到一定限制。
此外,与股份制银行、城商行相比,民营银行在很多业务资格上也受到一定限制。根据央行2007年《同业拆借管理办法》,民营银行成立两年内无法进入同业拆借市场;根据央行2013年《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金融债发行管理办法》,民营银行成立三年内难以通过发行金融债解决资金来源;由于不是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正式成员,现阶段大部分民营银行也没有资格发行大额存单吸收存款。
资金来源受限的民营银行会产生一些“营养不良”的症状。首先是规模做不起来,业务受到限制。受存贷比等监管限制,民营银行的负债规模上不来,资产规模也相应地受到限制。银行业申报各种资格时都会有规模要求,一般国企资金在银行存款要求银行成立三年以上,资产规模达到一千亿元以上;申请保险资金的托管资格,资产规模是五百亿元以上,假如是基金的托管资格,资产规模要求则更高。
其次是浪费资本金。当前我国大部分银行面临资本困境,监管加速批准优先股、扫清永续债发行障碍,而部分民营银行则面临另一个尴尬的困境,那就是由于缺少负债,导致资本金利用不充分。资本金充足可以保障债权人的权益,但是资本过多说明银行规模没有达到与资本金匹配的程度。从2017年数据来看,大部分民营银行资本充足率都比较高,不少银行在20%以上,有的银行甚至达到70%。
在资金来源缺乏的背景下,不少银行探索出了一条“联合贷款”的新模式,即通过按比例联合出资、各自多重风控、风险各担的创新模式,直接面向个人消费者(一般是30万元以内)和小微企业(一般是100万元以内)提供在线信贷服务。该模式可以让缺乏资金来源的互联网银行获得较为低廉的资金,但此模式目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民营银行资产负债结构的不尽合理同样值得关注。在其资产结构中,一般性贷款以外的非信贷资产占比偏高。目前看,部分民营银行的非信贷资产(主要是各种投资)规模远大于信贷资产,与其他类型银行相比,非信贷类资产占比明显偏高;在其负债结构中,批发性融资占比(同业负债依存度)相对偏高,一般性存款特别是零售存款占比偏低,这给银行的流动性管理带来了较大压力。
民营银行虽被赋予支持民营、小微企业发展的使命,但现实情况是,其在零售、小微业务方面存在着短板。目前已经开业的民营银行中,无论是定位于“公存公贷”“个存小贷”“小存小贷”,还是定位于“特定区域”“产业链金融”等,实质都是以零售、小微业务作为主要发展方向。
然而,与依托股东平台的互联网平台不同,其他民营银行要发展零售业务,更多还需要依赖于传统的“网点+客户经理”模式。而监管部门目前的“一行一店”政策,对其零售业务的发展空间造成极大的限制。
原银监会发布的《关于民营银行监管的指导意见》中,民营银行的发展战略是“与商业银行互补发展、错位竞争”,主要定位于服务中小微企业、社区金融服务和“三农”。但从实际情况看,多数民营银行在区域性定位以及监管约束下,在服务零售和小微方面与其他类型银行相比并无显著的优势,想要形成独特的业务定位、建立起核心优势,仍面临着很大的挑战。
2.部分小型民营银行可能面临退出或被收购风险
目前民营银行的业务定位主要聚焦于小微企业、个人、“三农”等普惠金融领域,并各自找到一个独特的领域深入发展。同时,现在越来越多的传统银行也都开始重视并着力推进普惠金融业务的发展,普惠金融的发展成为不少传统银行更加重视的业务领域之一。
民营银行有较强的业务创新模式、互联网平台等资源,但是缺乏较广泛的客户基础;而传统银行创新性可能较弱,但是客户基础强。除传统银行以外,小贷公司、农信社等金融机构也是民营银行实现普惠金融业务发展的重要竞争对手。
从金融服务的盈利模式上看,民营银行单位盈利并不高,尤其是信贷业务,主要依靠较大的资产规模实现高盈利。民营银行如果没有较强的股东资源,资产规模做大较为困难。目前,民营银行净息差处于较高水平,但是高息差背后强大的股东支持、高成本的同业负债不可忽略,如何降低资金成本、进一步扩大资产规模是民营银行长期发展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随着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未来部分发展较慢的小型民营银行可能会面临退出市场的风险,或者成为一些大中型银行或金融集团的收购目标。
3.资本支撑不足且抗风险能力较弱
目前,民营银行面临着经济周期与信贷周期的考验,特别是在我国从“去杠杆到稳杠杆”转变的过程中,企业部门盈利下降,对于并未遭受过系统性经济周期挑战、刚刚成长起来的民营银行来说,自然面临着巨大的不确定性。
此外,由于民营银行的客户对象多为小微企业,而小微企业大多具有财务报表不规范、信用记录不完整、抵押担保不足和经营周期短等特点,在宏观经济存在不确定性的背景下,民营和小微企业风险有加大趋势,对民营银行的风险管理将形成严峻的挑战。
在现下,各家民营银行的风控建设体现出各自的特色且运行平稳,不过,值得警惕的是,未来一旦外部不确定性增加,贷款不良率存在升高的可能性,则民营银行将面临全面风控体系能否“站得住脚”的考验,创新风控模式的有效性和成熟度,也有待市场的进一步检验。
展望未来,随着民营银行业务的进一步拓展,资本消耗将加大。然而,民营银行缺乏稳定的利润留存和发行二级资本债资格,资本补充渠道狭窄。另外,股东资质受企业性质、地域、行业和净资产等多方面限制,吸收新股东的难度较大,也在一定程度上为其风险抵补能力带来挑战。
4.公司治理机制亟待完善
由于民营银行的资本来自民间,由民间自发组建,其在股权安排上容易走上两个极端:一种情况是,股权过于集中,从而造成少数人控制银行;另一种情况是,股权过于分散,股东人数太多,他们彼此利益又相互冲突,从而造成事实上的经理人控制。这两种情况都会造成内部人控制问题。
诸多研究结果表明,民营银行最大的问题就是股东贷款,而那些出现问题的民营银行的一个共同特点,是股东一开始就企图用银行来圈钱。民营企业办银行一个很重要的动机,就是希望为企业搭建一个资金平台,为企业融资提供便利。一旦关联企业出现问题,贷款无法偿还,民营银行就会面临巨大风险。
从辩证的角度来看,实际上,民营银行所面临的机遇中潜藏着困难与挑战,而困难与挑战中又蕴藏着机遇。例如,利率市场化既可以促进民营银行的差异化竞争诉求,为民营银行提供发展转型机遇,同时,利率市场化也会使得金融市场波动性增加,从而对历史较短的民营银行把握与处理市场环境波动性产生一定的挑战。因此,如何准确识别机遇中的困难与挑战,同时善于发掘困难与挑战中的机遇,对民营银行来说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
四、我国民营银行未来发展展望
(一)民营银行发展战略预测
总体而言,在未来的经营中,民营银行应当保持战略定力,形成客户基础,并且与时俱进,保持不断创新的能力。在这个基础上,探索差异化经营,加强同业合作,发挥股东及体制机制等自身优势、大力运用互联网模式及金融科技,将是民营银行下一步发展的主要战略方向。
1. 差异化经营,注重小微、民营、普惠等领域
差异化经营不仅正在为民营银行所实践,也将是其未来发展的一项主要战略。民营银行的发展思路虽略有差异,但核心基础还是要走差异化的发展道路,与传统的商业银行错位竞争,仍需以服务好大量长尾客户的需求为主要落脚点,例如注重供应链上下游的小微企业、民营企业、普惠金融、消费金融、区域金融、创新创业等。
2. 加强同业合作
除了和同业形成错位竞争以外,积极合作将是民营银行未来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民营银行要尽量避免与现有银行的正面竞争,在错位发展中形成相对优势。应积极加强与传统银行、券商、保险、基金、互联网金融机构等的合作,在共赢中求发展。合作不仅可使民营银行在发挥自身核心竞争力的优势时,弥补资本金不足的缺陷,还能让同业金融机构拥抱互联网金融,形成优势互补。
以首批5家民营银行为例,其发展思路虽略有差异,但核心基础还是以小微企业为落脚点,与传统银行的主要客户群重叠不多。加之资本金规模较小和监管约束(尤其是对远程开户的限制),民营银行的业务范围和辐射能力受到严重制约,短期内难以对传统银行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冲击。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民营银行与传统银行还会以错位竞争和互补为主,合作空间较大,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渠道方面的合作。与传统银行相比,民营银行在物理网点上处于绝对的劣势,浙江网商银行和前海微众银行甚至没有物理网点。而在现有监管制度下,部分重要业务的办理必须通过物理网点,这意味着民营银行只能通过同业合作,共享传统银行的网点资源,才能弥补自身的一些缺陷。
二是销售业务方面的合作。浙江网商银行和前海微众银行所依赖的互联网平台在标准化金融产品销售方面有着巨大的潜力,余额宝的成功已充分证明了这一点。预计这两家银行会在基金、理财、保险等金融产品的销售上,充分发挥其互联网渠道的优势,通过与传统银行的合作来获取中间业务收入。
而对于其他民营银行而言,在自身业务资质和能力有限的情况下,也需要借助与传统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合作,来拓展产品和服务范围,提升对客户的竞争力。
3. 发挥民营银行独有优势
在谋划未来发展战略时,民营银行应当继续发挥两方面的优势:
一是充分利用股东资源。目前8家银行定位为纯互联网银行中,有6家银行的主要股东是大型互联网企业。这8家银行基于互联网、大数据和平台来开展中小企业小额贷款业务及消费金融业务。互联网模式下的经营模式足够差异化,可以突破地域限制,迅速实现业务规模的突破。
互联网银行建设的关键,不仅需要技术和高质量的数据,更重要的是快速切入金融服务的流量和场景。在这两个方面,互联网背景的股东都可以提供有力的支持。同时,互联网企业的比较优势不同,对民营银行支持的力度也会有很大差异。目前来看,技术能力和流量、场景都比较强大的阿里和腾讯,旗下的民营银行表现相对更为突出。
定位在非互联网银行的民营银行的主要股东虽无互联网背景,但发展模式也多以主要股东所在的产业为重点,以细分行业及供应链的融资需求为切入,进行对公业务,和区域性的中小型银行的信贷业务类型模式类似。与互联网银行相比,这类民营银行的发展速度相对要慢一些。
同时,民营银行的股东基本都是业绩良好的大型民企,在行业和产业链中居于主导地位。未来民营银行围绕这些核心企业,整合产业链上下游的资源和信息,搭建“供应链金融”平台,为核心企业上下游的小微企业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也将成为其业务发展的一种可行模式。可以在支持产业经济发展的同时,形成银行的核心竞争力。
二是充分发挥体制机制的优势。作为新设立的民营企业主导的银行机构,民营银行在管理机制上具有一定的优势。一方面体现在经营管理的灵活性和创新性上;另一方面体现在更为市场化和更为合理的激励机制建设上,特别是中长期激励机制的建设。民营银行的激励制度和公司的成长挂钩,未来发展空间较大。
民营银行的激励制度受互联网公司的影响,主要以股权激励为主,更能激发个人能力和价值创造。因此,近年来,民营银行的“高薪+股权激励”方式吸引了不少其他银行的中高端人才。
但是,更强的激励也伴随着更为苛刻的考核要求和更具竞争性的经营风格。与传统银行的文化存在较大差异,在民营银行中,高层人员频繁流动也是比较普遍的现象。
4. 深耕互联网模式,善用金融科技
互联网模式对于民营银行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未来,部分民营银行将会继续沿着其比较优势,依托股东资源和能力,以金融科技为抓手,继续探索互联网银行的发展模式,成为局部市场的领先者。
对互联网银行而言,基于互联网平台的产品和模式创新自不待言。而对其他相对传统的民营银行而言,互联网渠道建设和互联网金融创新也是必然的发展重点。
原因之一是可充分发挥互联网渠道低成本、广覆盖的优势,弥补物理网点和人力资源的严重不足;二是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可有效缓解信息不对称问题,为批发式开展小微企业和个人业务奠定基础;三是利用互联网平台可实现银行“轻资产”的发展,以突破注册资本金较小对民营银行业务发展形成的制约,并达到优化银行收入结构、提高经营效率的目的。
与以互联网技术为重要标识的金融科技相关,民营银行的真正生命力所长,在于以金融科技创新为核心抓手。未来,民营银行在战略上仍要重视金融科技的投入和应用,注重对科技人才的培养,通过科技手段有效的建立风控体系,补足自身短板。
金融科技的升级可依靠内生变化和外部合作赋能两种方式。其中,后者将成为更多民营银行的选择。在这个过程中,生态、跨界、共赢至关重要。
首先,各家民营银行在金融科技发展中都缺乏有效的土壤支撑,并没有能够得到共赢发展的基础要素保障,需在未来构建生态,优化金融科技的土壤。
其次,技术本身使得金融机构和业务产品的边界变得越来越模糊,因此跨界会成为下阶段合作赋能的重要方向之一。
此外,真正具有生命力的创新模式,是各方都找到金融科技发展中实现共赢的切入点。
在自身的未来战略规划中,武汉众邦银行以交易场景为依托、以线上业务为引领、以大数据风控为支撑、以供应链金融为核心,着力打造“三个银行”,即打通交易与场景的互联网交易银行、致力于产融深度融合的供应链金融银行,数字化驱动科技赋能的开放型数字银行,积极用科技金融拥抱实体经济,为大商贸、大旅游、大健康等产业供应链上下游的小微企业及个人客户,提供账户、支付、信贷、财富管理等一站式金融服务。通过不断努力,最终将自身打造成为国内最具特色的互联网交易银行。
重庆富民银行明确提出打造多重赋能型数字化生态银行的战略目标,借助金融科技助力普惠金融快速发展。以客户需求为痛点,旗帜鲜明地指出要把银行网点开进APP,让客户可以随时随地随心享受银行服务。随着业务的不断发展以及金融科技和大数据风控能力的成熟以及运营体系的完善,以“科技+业务+风控+运营”四维一体的运作模式将成为全行的核心竞争力,从而达到部分或整体输出给合作伙伴或同业金融机构的水平。
在发展愿景上,辽宁振兴银行致力成为国内领先、专而美的科技型银行;在业务方向上,坚持以线上业务为主、线下支持线上、线上线下相结合;在发展路径上,通过与大流量平台合作不断增强发展动能;在核心能力建设上,一方面不断提升科技和风控能力,另一方面注重发掘和培育关键场景;在客户选择上,面向个人、面向小微,并且洞察目标客群在社会生活和生产经营中的难点和痛点,以拓展业务空间;在企业使命上,为小微企业和个人消费者提供极致体验的金融解决方案。
前海微众银行亦在自己的战略规划中高度重视金融科技。未来,该行将在监管部门的指导下,按照“共享能力、制定标准”的指导思想,确立并推动三大目标:一是共建普惠金融生态圈,协助国内中小型金融机构真正形成“利用科技、践行普惠”的能力,不断扩大新型普惠金融服务模式的覆盖面;二是引领金融科技发展方向,实现并巩固持牌金融机构在金融科技方面的领先优势和主导地位,以此正本清源,使金融科技回到监管框架内;三是定义国际标准,推动中国金融科技的标准和实践成为国际标准,不断强化我国对全球金融服务业发展的影响力。
(二)民营银行发展政策建议
1. 进一步扩大民营银行试点范围
从试点民营银行经验来看,民营资本在公司治理、决策效率、市场化激励机制、服务中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等方面已经表现出一定的体制优势,发起设立民营银行对于进一步深化银行业改革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试点的民营银行数量较少、总体体量较小,还难以对整个银行业形成鲶鱼效应,起到的示范效应有限。
因此,在对民营银行试点经验进行总结的基础上,应进一步扩大民营银行试点范围,并对民营银行的试点经验进行推广,充分发挥民营资本的体制优势,带动整个银行业提高效率。在推广路径上,可以优先考虑那些民营资本占有控股地位的银行,然后再将民营银行好的做法向国有资本占控股地位的银行推广。
同时,应吸取20世纪80年代放开民间资本设立信用社导致无序扩张、违规经营乃至引发倒闭风潮的教训,在批设民营银行时注意把握好节奏。为有效防范道德风险,避免民营银行“风险自担”原则落空,应明确新设民营银行加入存款保险的条件,并根据实际风险程度缴纳存款保险。
2. 鼓励民营银行差异化发展
从试点银行经验来看,民营银行已经在差异化经营方面进行了有益尝试。目前试点民营银行体量小,尚不会对银行业造成系统性风险。在这种情况下,应当鼓励各家民营银行根据自身禀赋和所处环境的特点,实施差异化发展、错位竞争。
要在发起设立阶段把好准入关,严格要求民营银行实施差异化定位,并明确相应的发展路径;对于已经开业的民营银行,要做好持续跟踪检查,防止民营银行在无正当理由情况下偏离初始定位,与现有银行继续进行同质化竞争。
3. 推进远程开户,放开“一行一店”限制
在坚持技术可靠、风险与行业银行可控、实名认证、交叉复核的前提下,适时推进包括新设民营银行在内的银行业金融机构远程开立全功能I类账户试点,为互联网银行模式的落地奠定基础。针对发展较为成熟的民营银行,可考虑适时取消“一行一店”的歧视性限制规定。具体操作上,可参照城商行管理,新设分支机构必须在注册辖区范围内。
4. 取消民营银行资金来源限制
一是在存款方面,调整利率定价自律机制规则,将民营银行单列类别,在利率浮动上限、按存款规模差异化定价等方面,给予民营银行差别对待。近期部分民营银行推出新型智能存款产品,因其门槛较低、支取灵活、利率较高等特点,受到了客户欢迎。民营银行数量少、规模小,创新风险总体可控,在监管上可允许民营银行在产品和服务创新方面先行先试,并引导其完善资产负债配置,完善风险管理体系及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合理管控流动性风险。
二是在同业拆借方面,修订现行《同业拆借管理办法》和《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金融债发行管理办法》,为新设民营银行进入同业拆借市场开展流动性管理和通过发行金融债获得资金来源提供便利,逐步缓解民营银行负债来源单一的问题。此外在其他业务方面也酌情考虑与传统商业银行享有同样待遇。
5. 实行差别化监管政策,支持规范运营的银行适度创新
处于初创期的民营银行在业务发展上无成熟经验可循,客户资源有限,经营模式尚处于探索阶段,抗风险能力较弱,在资金、渠道、人才、科技等方面都要落后于成熟银行。建议监管部门对于处于初创期(比如三年内)的民营银行能够适用不同于成熟银行的差别化监管政策,为民营银行监管指标达标设置一定的缓冲期。
民营银行试点既要敢于创新,又要严格监管。对于长期合规合法开展业务、服务实体经济成绩显著的民营银行,允许和支持其在合规经营、规范运作的基础上,适当给予较大的创新空间,放宽限制,引导和鼓励在经营范围、业务资质和产品开发等方面进行适度创新,从而更好地促进实体经济发展。
6. 充实细化事中监管制度
一是加强对民营银行公司治理的监督。注重对民营银行股权结构的指导,推动形成适度集中的股权结构,统一主要股东“风险自担”的范围与内涵。加强股东行为监管,适时评估承诺履行情况,强化股东约束。按照各治理主体独立运作、有效制衡、相互合作、协调运作的原则,推动健全民营银行公司治理机制。
二是完善审慎监管工具,探索分级管理制度。针对民营银行资本充足率、流动性、杠杆率、拨备覆盖率、拨贷比等关键监管指标,可设置更加审慎的监管指标要求和风险应对措施。同时可依据主要经营指标或监管指标制定分类管理制度,若相应指标持续符合上限标准,则可向上申领高等级牌照,若持续不达下限标准,则考虑惩罚性措施。
三是明确监管资源配置。督促各民营银行注册地监管部门配合充足合理的监管资源,以此确保差异化监管框架落地,真正实现民营银行有人管、管得住。可考虑以主监管员为核心形成专门的监管团队,定期跟踪民营银行运营情况,严格落实相应监管要求,适时开展现场检查,加强与银行负责人的交流与沟通,提升监管针对性。
金融时报社《中国民营银行发展报告》课题组
课题组组长:赵学锋;
成员:胡利民 李岚 翟宽宽 周萃 孟扬 杜冰 赵萌 陆宇航 左希;
撰稿统筹:孟扬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湖南三湘银行是什么贷款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