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有“自立”,我经常感到走投无路,请问哪支一生只做一只股票精髓能帮助我?请推荐,谢谢!

我去美国西部进行了一次商务旅行。此次美国之行,听到或谈起最多的一个词就是CHINA(中国)。无论什么人,都用不同的声音发出对中国的关注、赞美、惊讶甚而是恐惧。随着中国的国际地位空前提升,在飞机、汽车、餐饮店、咖啡馆、商务活动中,无论谈论什么,最终都会落脚到谈论中国。人们在关心中国经济的崛起。毫无疑问,从有了财富并移民美国的华人的激情中能看到,中国股市正不可逆转地由一个封闭的地区市场走向全球瞩目开放的国际市场,正在成为吸引全球“淘金者”的乐土。面对一波又一波如钱塘江潮涌般的“淘金者”,我突发奇想,这些参与各方都准备好了吗?真的有那么多真金白银在等着所有的人来开采吗?我站在旧金山圣弗朗西斯科,一个早年实现了美国淘金梦的城市,占城市三分之一人口都是当年淘金者华人的后裔。旧金山与其说像一个硬朗的美国牛仔,莫若说更像一个有如玛丽莲·梦露般妖艳无比的金发碧眼女郎。在早已成为世界旅游胜地的渔人码头,一个废弃的栓船桩旁,眼前掠过当年淘金者登陆时的兴奋和空手而归的沮丧表情,我联想起了那个经典的故事。成就旧金山今日辉煌的,不是那些载兴而来、空手而归的淘金者,而是那些为淘金者提供淘金工具的人和提供摆渡船的船夫们。我突然悟到了我该为中国股市做些什么了。中国股市从小平同志喊试一试,从1990年正式开始算起,已经试了将近30年了。这么多年来,我同股市中的弱势群体——中小散户一起,经历了股市中的风风雨雨,并用自己的拙笔,记录下一起走过的每段历程。其中有三个刻骨铭心的关于股市贫与富、生与死的故事,不得不在此一提。故事一:自己的故事20多年前,我在一家大型企业党委宣传部从事新闻工作,并利用业余时间发表了上百万字的作品,并顺理成章进入了省文学院,成为一位合同制专业作家。1992年,还不知股票为何物的我,在深圳红岭大楼16楼,目睹了著名的“8·10”事件。随后,为了采写报告文学《股票,挡不住的诱惑》,自己也没经受住一级市场买中签获暴利的诱惑,开始了走南闯北的一级市场的博彩。并从申购长印、武凤凰、重庆万里、泸州老窖、猴王、武汉中商等股票中挖到了第一桶金。可后来自己从股市挖到的第一桶金,又连金带桶还给了股市。所不同的是,差点搭进了自己的性命。1995年1月6日,这一天是我的生日,所以记得特别清楚。西藏明珠在拉萨发行,因是西藏发行的第一只股票,被全国股民普遍看好。当时发行方式是,向银行存入半年期定期存款,然后视存款数决定中签率。《中国证券报》曾报道,一架飞往西藏的飞机上的申购现金达200多亿元,超过了飞机的价值。我也是飞机上的乘客之一,但后来才知道我是其中最不幸的乘客。谁会料到此行竟成为一生中刻骨铭心之旅。从券商处透支了数百万现金前去申购,一生中第一次携带那么多现金,足足装满了一个登山包和两个密码箱。当搭乘着淘金者的民航班车在距市区10公里的雅鲁藏布江边抛锚时,一位同行者倒吸一口冷气说:“要是这时跑出一帮抢匪,可就中头彩了。”这一车足足拉了几十亿元的人民币现钞啊!在拉萨市农业银行,我目睹了一生中见到的最多的钱——堆积在6张乒乓球桌上如山的现金。当所有的点钞机都因超负荷数钱数坏了之后,最后就省略为大致检查一下万元一扎的钱没开封就行了。钱多得根本不可能一张一张数过来。饿着肚子等候了3个小时,终于存完钱,走进宾馆。当徒步攀上6层楼来到宾馆房门前时(当时拉萨很少有电梯),双眼一黑便什么也不知道了。后来才知道自己因缺氧导致严重脑水肿,躺到医院的急救病床上。再后来才知道,几乎与自己同时送进这家医院的两位山东、上海的申购兄弟,永远再没能走出医院。厄运也许从抬进医院才开始。我在一级市场和一级半市场,用平均价7.6元认购的西藏明珠股票,2月17日,竟以5.5元让人不可想象的低价开盘。当时市场流传着邓公逝世的利空,在一天的交易中,抛盘汹涌。临收市,券商急了,要保住自己的本金,不停催我们卖票,并特许让我们看龙虎榜(一种监控交易的软件),暗示全国的机构大户都在抛这只股票。因多持一天股,每天要付出万分之五的透支利息,我只好在收盘前,以5.6元的价格全部卖出。冒着生命危险去一趟西藏,结果赔了个倾家荡产。更让人欲哭无泪的是,3日后,美国主谈世贸的代表坎特访华,邓公逝世谣言不攻自破,引起股市反弹。西藏明珠一枝独秀,领涨大盘,一口气涨到了23元。逃离股市站在长江边上,此岸是数十万元债务,彼岸是数百万元财富,而命运之神却把我留在了此岸,眼睁睁看着财富大江东去。此时心中只有一个念头:死!每天彻夜难眠,脑子里想的都是死。之所以最终没死成,是想到自己一死固然痛快,而妻女从此将背负沉重的债务枷锁,这对她们太不公平。为了家人,我选择了活,并远离家乡到深圳打工。3年后,当我还清最后一笔亲戚朋友的债务后,我跳进了长江,在畅游中实实在在体验了万劫不复之后获得再生的感觉。感谢股市,给了我人生最有意义的一次体验,让我的生命从此无比精彩。我手里现在还保存着一张券商印制的当日平仓协议。早上开市时,你只要在协议上签了字,就能动用数百万元的资金买股票。倘若股票当日涨了,赚了归己。当日跌了,不管什么价,收盘前由券商强行平仓。股友们将之戏称为,上午开皇冠车入市,下午骑自行车出市。中国第一代股民,大都因这类透支而被无情地扫地出门。在这里,祝福他们!祝福他们拥有这段宝贵的人生历练,获得像我一样受用终生的财富。读到这里,相信读者已明白作者为什么为中小投资者读懂股市苦口婆心、笔耕不辍了。故事二:别人的故事1999年年初,因股市持续低迷,我在当时作为武汉标志建筑的湖北建设银行的证券营业厅大户室认识了陈先生。陈先生是位憨厚而血气方刚的汉子,炒股前自己经营出租车,最多时拥有9辆出租车。随着股市下跌,他不断卖掉出租车,将资金投入股市。殊不知陷入恶性循环,越套越深,后来居然卖掉了最后一辆出租车。眼看着全部家当一天天缩水,他承受不了巨大的心理压力,患上了严重的抑郁症。在一个阴雨绵绵的中午,陈先生突然进入证券营业厅包间,紧握住我的双手,口中念念有词说:道别!他那异样的神情引起了我的警觉。道什么别?从他那写满绝望的表情来判断,不是好兆头。我把他拉到走廊上,打破砂锅问到底。这一问,让我惊出一身冷汗。原来陈先生已写好遗书,准备从这标志性大楼上跳下去。我抓住陈先生,对他不厌其烦地讲自己经历的西藏明珠的故事。我告诫他一句话:死很容易,也很痛快,但他的亲人从此也会死,活着比死还难受。只要活着就有机会翻本。我马上叫证券公司员工,想法尽快通知他爱人来,直到把他亲自交到他爱人手上。而今,陈先生已是开着宝马的职业投资者,成为超级大户。我们也成了忘年交。每每回武汉他都要为我接风,且老是重复那句话:我的命是你捡回来的。我却说:不是我捡的,原本你的命就不该丢。故事三:不该发生的故事2015年5000多点时股市火爆,屡创新高,全民炒股,波及社会方方面面。当然大学校园也不是净土,大学生炒股已成时尚。有一天,在我的QQ上加进了一位某高校大四学生。据他自己说,他还是位学生会的干部。他听消息在400多元买进了几百股当时最大的牛股安硕信息,赚了20多元没卖,别人说这股要上800元。岂料天有不测风云,股灾3.0版,使他手中的安硕信息跌去了200多元。跟大多数股票一样,安硕信息也遭遇了垂直打击。他没能幸免,也不懂逃顶,股价被腰斩。他赔钱不打紧,我的麻烦却来了。只要我一打开QQ,就看见他的留言。他说自己炒股的钱都是并不富裕的家长寄来的日常生活费和借同学的钱,还有网贷的,现在亏了已走投无路、生活拮据。字里行间,流露出轻生的念头。我反复劝告:既然投身股海,就该有承受亏损的心理能力。并一再强调钱财如粪土、生命值千金的套话。其实,说得容易做则很难。扪心而问,自己不也萌生过走绝路的念头吗?这位同学还是一个劲地求我解救他于苦海。我在反复核实了他不是骗子的前提下,按照他提供的卡号,给他汇去了2000元作为生活费(我无意在这里炫耀慈悲心,资助出去的不知有多少个2000元)。我知道这是杯水车薪,不能解燃眉之急,但对他毕竟是一种安慰。他一再表示,倘若解套要加倍还我。可后来再没看见他在QQ上现身,不是不好意思,而是解套无门。或许他已经认亏出局,金盘洗手了,如真那样不啻是福音。我任何时候都没埋怨过这位大学生,他们进入股海不是他们的错,而是这个疯狂的市场让他们失去了理智。2019年初春,我的银行卡上突然多出2万元。我正准备打电话问清楚如何将钱汇回去,突然那位大学生在QQ上现身了。他称,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原来这2万元是他汇给我的。他能履行承诺,是因为他现在有了自己的公司,成为一家私募基金的合伙人,反而是我小看了他的财商。茫茫股海,潜伏着多少暗礁、险滩,从早年原野地震到327国债风波;从苏三山的山中陷阱,到郑百文的一文不值,从银广夏大厦的坍塌,到蓝田的一畦烂田,从现今造假上市的万福生科的万福死科,到欣泰电气的心态电起……中国的散户经历了多少不平和欺诈?作为见证人和受害人,我不再沉默。有市场人士认为炒股是零和游戏,庄家要赚钱,上市公司要圈钱,券商要赚佣金,国家财政要赚税金,大小非要变现,甚至卖报纸的都要赚钱。因此,才有了炒股一赚二平七赔的不公平的公式。为了把这个颠倒的公式再颠倒过来,在茫茫股海中为中小散户点亮一盏明灯,我只有拿起手中的笔,为中小投资者指明投资航向。我试图创造一种新文体,把那些高深莫测的经济学、证券理论翻译成一种轻松幽默的通俗文化信息传递给百姓投资者,拉近灰色理论与百姓投资者的距离,使他们在套牢的痛苦中,能尝到开心果,在绝望中能看到希望,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并能从其他高手的成功故事中,领悟到炒股的精髓。很多年来,我坚持与散户交朋友,了解他们投资的苦和乐,倾听他们的呼声,我几乎牺牲了所有的节假日时间为证券报刊的专栏写稿。这些年,我在为中小散户防范股市风险、辨别信息真伪和法律救助方面,在如何进行价值投资、寻找翻番股投资技巧方面,做了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成为中小散户的知心朋友。我用自己微弱的光,为他们点亮一盏灯,这就是我从业20多年来在风风雨雨的股市中收获到的最大一笔财富。}
很多人带着美好的梦想,兴致勃勃的杀进了股市,但往往事与愿违,长期来看真正赚钱的人只是少数。以前行情不好时,曾经有人说股票如毒品,一旦染上了就很难戒掉,虽然这种类比有些离谱,但仔细想想也挺形象的。但凡买了股票的人,几乎没有一天不牵挂的,有的甚至从早忙到晚,白天盯盘,晚上上网看新闻和股评,对股票投入了大量的财力和精力。只可惜,这种投入不一定就能带来对等的回报,尤其是像去年这种行情,能够在股市里捞到利润的可以说是凤毛麟角。大部分人都去畅游伤心太平洋了。可就是这个让多数股民都倍感伤心的地方,却总是带给人无限的期望,无论是投机客还是投资者,都对股市痴心不改,即便有人亏损累累,也会心甘情愿的追加投资。其实,对股票痴迷并没有什么错,只是选择的对象一定要好,而且要和你般配,否则一旦痴心错付,那自然也就徒留伤心了。假如你找到了合适的投资对象,并坚持和他一起共度难关,等到苦尽甘来之时,相信那份喜悦的心情是一般人都体会不到的。股票是个很容易让人上瘾的东西,除了给人带来巨大的财富预期之外,还因为其变幻莫测的走势和跌宕起伏的悬念令参与者永远都不会感到乏味。我曾经和几个朋友打过这样一个比方,观看股市盘面就好比欣赏一部长篇电视连续剧,每天都在上演着不同的剧情,剧情时有高潮,时有平淡,既能带给你兴奋和愉悦,也能给你带来忧郁和悲伤,正如精明的导演不会让观众猜到剧情的发展一样。股市这部大片也不可能按投资者的预期来演绎,当股市的走势与广大投资者的预期有所背离时,大家通常会去探究背后的原因,尽管我们能找到各种理由来支撑自己的观点,但真实的原因却很难浮出水面,始终就像一个谜团萦绕在普通投资者心中。其实有时候我也比较奇怪,很多人涨的时候不卖,跌的时候也不卖,但却成天盯着行情看,把大量的精力浪费在股价的波动和对大盘的预测上,涨的时候往往会空欢喜,而跌的时候呢却又要饱受身心的兼熬。如果仔细想想,应该会觉得这样很不值,但大部人又无法跳出这个怪圈,这就好比有些人拼死拼活的赚钱,却没有精力去享受人生,尽管他们也清楚这样可能不值,但努力赚钱已经成了他们的一种习惯,一旦摆脱这种状态可能就有些无所适从了。中国股市最懂得赚钱的一种人:都是用这种“笨”方法的!除了胜率高,还可以顺便帮你管理仓位有效做到止盈止损主要是很简单我称之为主要由止损和买入两个系统组成Part1 止损系统我们先来说一说这个系统的止损系统基本原理很简单7、13、20这三条线每跌破一条线卖出三分之一仓位直到三条线全部跌破清仓300607开始破7日均线之后18日跌破13日均线最后24日跌破20日均线我们按照止损系统操作再看一个000502开始破7日均线出1/3之后23日跌破13日均线出1/3最后25日跌破20日均线清仓按照止损系统操作不仅及时避免了浩浩荡荡的大跌而且还有可能去买了别的更好的股票节约时间又提高资金利用率但暴涨的股票需要注意必须在破7日均线后就清仓否则会少赚不少...这个止损系统既可以让你吃足利润又可以控制风险是不是很不错~Part2 买入系统接下来我们来说买入系统依然是7日、13日、20日平均线通过控制总仓位来决定每次买入的量比如:总仓位控制在6成还是举个例子吉大通信10月31日站上7日线我们买入1/311月1日站上13日线我们买入1/311月2日站上20日线我们满仓只要不破线,你就安心等着该干嘛干嘛直到11月4日跌破7日线,我们出1/311月20日再出1/311月23日清仓我么看一下这波行情的收益然后紧接着呢~11月27日直接突破3线我们分别买入至满仓然后12月6日下穿三线因为之前暴涨,所以直接清仓我们再算一下这两波的收益~当然,你要是跟最低点买入最高点卖出的62.3%比,那是差远啦这个方法用途广泛基本可以达到85%准确率高抛低吸捉反弹都是把能手你看这只股一年里按照这个方法买入卖出一共可以做7次交易只有在第6次没有盈利但也没有亏多少所以你就应该明白这个系统最大的克星就是横盘震荡如果三线缠绵在一起这里我就要非常郑重地跟大家说了!高成功率的系统为何高?那都是拿利润换来的一个人的投资成果,既取决于你付出的努力和拥有的知识,也取决于投资生涯中股市的愚蠢程度有多大。”可大多数最爱抱怨的人,恰是“既不拥有起码的投资技能,又总是成为市场愚蠢中的一份子”。这样的人,如果拿出“骂市场”的1/3的篇幅,来写写自己在这个市场里的德行。才算是有希望了。市场就是面镜子。你天天看到的是内幕消息,那么你就会成为消息追逐者;你天天看到的是赌博,那么你就会成为赌徒;你天天看到的是均线指标,那么你就会成为交易者;你天天看到的是企业经营,那么你就会成为投资者。没人规定在股市里一定要如何,自己种下“因”自己收到“果”,如此而已。投资与种地:在气候适宜的地方(显著的长期商业机会),找一块肥沃适宜生长的土地(生意属性上佳,优势周期向上),选一些基因优良的种子(强大竞争优势,优秀治理,财务稳健),在合适的时节耕种下去(安全边际)并合理劳作(年报监测、品种调整等)。坚持下去,好收成就不会渴望不可及。“闲着没事儿干瞎琢磨”和追求“信息灵通”的源泉都来自于“战胜市场”。战胜市场本无可厚非,否则都买指数不就好了吗?问题是,试图每年每个季度甚至每个月都要战胜市场的时候,企业的实体运营怎么可能满足这种“效率”呢?专业人士的一个要命地方,就是太习惯市场时间,而太不习惯企业时间了。成熟的投资人会发现,几乎每次你成功的买入或者卖出行为,都与大众的主流情绪是相冲突的。与其说这是投资人在逆向,不如说其实投资人根本没做变动---依据的是一直以来的判断和逻辑,只不过时机到了就动手而已。恰恰是大众总在2个相对的方向上做折返跑,还美其名曰“做滑头”。失败,亏损的人往往是清醒了,但这些人摔的越重是因为他们曾经爬的很高。而爬高的人是只会眼睛看着天,而不在意自己已离地3万3千3的。所以,这就形成了一个悖论:清醒的人往往是趴在地面上的,而最需要警惕的气球上的“成功者”却还在往泡泡里面灌氢气。交易为何会蕴藏那么多失败,因为它一直在用成功引诱你。就像我第一次打保龄球,就曾击出过全中,而很多次练习后,我也不过偶尔全中。一个起点太容易的运动,往往意味着你要达到成功彼岸的困难越大。交易最大的困难不是它太难,而是它从最初就太容易,太容易入手,也太容易取得成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一生只做一只股票精髓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