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人知道2024年香港储蓄保险的利与弊保险市场里,哪些储蓄分红险是主流?

一提到收益率偏低的储蓄险,就会被很多人diss说,傻子才买储蓄险。即便介绍的香港储蓄险,收益已经比大陆同类产品高很多,但还是被嫌弃。希望大家明白一个道理,风险和收益永远成正比的。储蓄险是用时间去赚收益的!世界上没有那么多高收益低风险的好事,而且真有这种好事也轮不到你的头上。储蓄保险不能让你一夜暴富,但可以让你的未来安枕无忧,拥有终身稳定的现金流!No.1储蓄保险适合那些现金流充足,每年都要交保费,对正常生活影响不大的人。顾名思义,储蓄保险的基本功能是“储蓄”+“保险”。不是投资!不是投资!不是投资!储蓄保险的功能不是为了得到高收益,而是为了得到一个安全缓冲,在任何人都无法预测的未来能够获得足够的保障。把储蓄保险和余额宝相比,对许多人来说是不公平的。本质上,它们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产品。一个是保险,另一个是基金。如果我们只看储蓄的功能,也许将其与银行存款相比较更为合适。No.2从储蓄的功能开始,即储蓄。短期是不可比的。如果你买了储蓄保险并在短时间内(通常在5年内)提取,那是浪费钱。所以如果你不做好长期持有的准备,你不仅不会赚钱,还会赔钱。目前,内地银行5年以上定期存款年利率是2.65%,按10年期支取计算。储蓄保险的XIRR 是基本上从15开始,储蓄险的实际收益率一直在增涨,实际收益率可以做到6%+。未来40年、50年和60年,内地储蓄保险收益的费率仍将维持在4%,而香港的储蓄保险可高达6%-7%。因此,如果您选择长期持有,香港储蓄保险比中国大陆同类保险要好。No.3再从保险的功能出发。储蓄险的保障功能,有其余任何产品都无法比较的优势。A、第一个保障功能储蓄保险具有人寿保险的性质。如果你在被保护期间意外死亡,你可以得到一定的赔偿。中国内地储蓄保险利率较低,意外死亡理赔可能较多。香港储蓄险这部分功能很弱,可以忽略不计。总的来说,大部分储蓄保险并不是针对人寿保险的功能,但总比什么都没有要好。B、第二个保障功能大家都比较熟了,小钱撬动大保障,长期型产品兼备储蓄功能。– 儿女的教育金:如果投保人填写你自己,被保险人填写你的子女,已故受益人在投保时填写你自己,那么用于未来子女教育储蓄的钱,即使你离婚了,如果你不作为投保人签字,也不能动。当您的孩子成年后,您将保单的所有权转让给作为保单持有人的孩子,那么这些钱就可以由孩子支配。– 自己的退休金:如果在婚前,以自己的父亲设置为投保人,自己作为被保人,母亲作为受益人,那么这张保单,保单里的权益,即便离婚,属于婚前财产,ex也动不了。当然,如果是婚后买储蓄险,就比较难操作了,得指望信托了。-资产隔离:另,一些企业家个人资产和公司企业的资产是混同的,如果他规划出一定资产来买储蓄险,可以把个人资产和公司资产区分开来,一旦公司经营不善,也算是隔离风险。C、第三个保障功能储蓄险可以附加投保人豁免功能(仅提示有此功能,大部分需加费,划不划算另行讨论),一份保单缴费年限10年、20年、30年,这几十年里谁知道会发生什么。一旦作为投保人由于健康问题或意外导致丧失劳动能力或者死亡,无法继续支付给自己/父母购买的养老险,给儿女购买的教育险。那么,“投保人豁免保费”功能,可以转嫁风险,投保人不用再继续交费,而被保险人享有的保障继续,换句话说,你自己/父母/儿女今后该拿的钱一分都不受影响。总体看香港的理财险收益率确实高于内地。很大的原因,还是内地保险公司投资范围太受限了。内地保险监管严格,大环境主张保险姓保,基本上海外不能投,股票不能碰。据我所知好几家保险公司年金险,投资的都是银行定期和信托类产品。安全是安全了,但收益率不高,保险公司自己赚不了啥钱,就别指望分给客户了。而香港保险,投资范围是全球。全球范围内的债券、存款、股票、不动产,想怎么投基本不受束缚。我看了一下充x未来的持仓比例,债券及存款25%-45%,股票及不动产能达到55%-75%。啧啧,看看人家这投资范围,也怪不得人家收益高了。No.6总结一下:不管是内地的开门红年金险还是香港分红险,都需要长期持有,起码要10年。持有时间越长,收益越高。持有时间短,前期退保会有不小的损失。这类理财险适合资金充裕,偏好低风险,并且能长期投资的人群。三个要素缺一不可。如果你想博取短期收益,或者未来资金需求频繁,就不要买这种长线理财产品。另外,内地和香港两者相比,如果是理财险,更建议去香港买。收益率确实更高,人家还是美元保单,这都是咱比不了的优势。}
最近,香港保险可太火了!不夸张得说,如果前几个月你去香港最大购物中心之一的海港城,会发现那里挤满了内地游客,你随便拉个人,他会告诉你,不是来购物的,而是来买香港保险的。甚至一些人去香港,仅仅只是为了买份保险。大陆游客赴港投保出现报复性反弹,根据香港财经时报的报道,2023新增保单保费或将飙升15倍,达到300亿港元。其中背后的原因是多元的:一是因为香港封关多年,过去两三年被抑制的境外保险需求,在通关后被大量释放;二与大陆保险利率不断下降有关,很多人把目光转向收益更高的香港储蓄险,有多高?
有些港险收益甚至能做到6%-7%;三与国外连环爆雷有关,大量海外资产撤资,回流至香港;四是国家放宽个人养老金跨境理财,允许个人养老金纳入香港金融机构的理财产品,让民众可透过香港的金融平台,扩阔投资选择。而剩下的原因,是不能聊的了。(手动狗头)在香港保险如此火爆的当下,趁这个时间点,我来客观地介绍一下,并谈谈港险与内地保险到底有什么区别,以及它的利与弊。如果你听保险行业的人,分析港险与大陆保险的区别,开口就聊收益差别,聊条款区别,那基本可以判定这人是个棒槌了。大陆和香港的最大的区别是啥,肯定是监管环境啊。监管环境才是安全性、稳定性,以及条款是否能执行到位的决定性因素。所以我们不妨就从香港的监管聊起。香港保险业170年的浮沉,首先离不开其背后的监管制度。1、社会制度与法律体系香港的监管无论从政治制度还是经济结构来看,都和内地都有极大的不同。香港实行的是资本主义制度,不同于内地实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核心在于通过对供求关系、竞争机制、价值规律调节来实现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属于高度自由的市场。所以香港的保险市场非常开放,服务对象面向全球,保险主体众多。大陆一共仅仅有200多家保险公司,而相当于十五分之一个北京、七分之一个广州的香港,这样的“弹丸之地”上就汇聚了160多家保司,可以说竞争相当激烈。其次,我国内地的保险监管主要以法律监管为主,一切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而香港的保险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保险业条例》。也就是说,如果买了香港的保单,一切都得按照香港的法律体系来执行。保险公司的发展呢,则取决于决策层的决策,根据经营情况灵活调整,并没有很严格的限制,也就是说,如果某个公司本身非常具有实力,那么给它的限制越少,则越有利于其发展。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自律。所以香港保司厘定保费、制定条款等事项,大都是由业内人士自律执行的。2、监管机构2017年前,保险业监理处作为香港政府授权监管保险业的专门机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保险公司条例》,对保险公司进行监管;2017年以后,香港保险业监管局承接起了对保险公司的监管,原先的《保险公司条例》更名为《保险业条例》,成为香港保险业的法律基础。同时还整合了原先的三大自律机构:保险代理登记委员会、香港保险顾问联会和香港专业保险经纪协会直接管理香港保险公司以及保险中介人。不过作为监管方,香港保险业监管局几乎不会去干预保险公司的经营。只要保险公司认为自己风险可控,符合监管部门规定的偿付能力要求,想开发什么,投资什么,保险公司自己说了算。主打还是一个自律。3、监管内容首先是保险公司的成立,我们都知道,在大陆要想成立一家保险公司有多难,要求股东是必须干干净净的,而且净资产不得低于2亿人民币。但香港最低实缴股本只要1000万港币,门槛低了很多。其次是对偿付能力的监管,大陆都采用“偿二代”了,而香港目前还采用偿一代管理体系,要求保险公司偿付能力不能低于150%。若偿付能力低于100%,会被强制停止新业务。目前香港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基本都在300%以上,有的甚至超过600%,相比大陆一部分保司,动辄就因为偿付能力触碰红线而被风险处置,严重的甚至接管改名,香港的保司似乎稳定很多。究其根本原因还是因为评价体系的差别,大陆要求实在是高。最后是定价要求,虽然中国大陆地区产品的预定利率可以各保司自主确定,但是监管部门对这个上限是非常严格的,因为给消费者承诺的过高收益率不能实现的时候,会引发保司亏损、甚至破产,最终可能传导到整个行业的风险。当年喊停4.025%预定利率的年金险,如此。去年年底通知要求各家公司全面排查增额寿的问题,亦是如此。而香港就没有对于预定利率上限的要求了,利益演示收益率要求只针对投连险。因为港险绝大多数都是分红型产品,保证部分不高。具体我们放到后面再说。总得来说,除了偿付能力的要求,香港的监管要比内地宽松很多,如此环境,也给了香港保险更多的灵活性,不过也有弊端,如果有参与者不遵循套路,扰乱市场秩序,那么整个香港保险行业都会乱成一锅粥。就像几年前闹得沸沸扬扬的香港X盛发生的大规模爆雷事件,对香港保险行业无疑是一巨大的冲击。另外,不同于大陆的铁索连环,港险的安全性很大取决于公司自身的经营状况。代表政府的保险监理处则只负责监管保险机构准入、偿付能力等核心层面。也就是说,香港的保司需要自己对自己负责,监管不会过多地干涉,自身实力不足,就很大可能破产倒闭,不像大陆有这个保证基金那个公积金来救济。保司强大,才是最大的底气。虽然香港目前还没有出现过人寿保险破产倒闭的案例,而且法律规定,真的有被清盘的那一天,这家保险公司的业务会被另一家保险公司来接手被清盘的保险公司的长期业务。但是呢,新旧股东的经营策略有异,保单的非保证部分收益肯定会受到影响。所以,拿大陆不挑保司那套,来选择港险,特别是储蓄险,是会水土不服出问题的。挑经营状况好、信誉高的大品牌保司,才是选港险第一步,经营好的保司不容易倒闭而且有更好的分红收益。很显然,这种方式更适合成熟发达的市场,以及更理性的市场参与者,所以香港这几年也在一直加强对监管体制的构建,比如最近发布的香港保险监管新规,要求保险公司披露分红实现率和过往派息率。在内地,这个可支配盈余是不透明也不公布的,分红是完全不确定的。未来保司也将迎接越来越严格的监管局面。然后我们再具体到保单,香港和大陆的保险又有哪些差异。1、有哪些差异?具体我做了张表,可以参考:下面的内容基本围绕这个表格来讲。(1)币种不同我们平时买保险,用的都是人民币,毋庸置疑。而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之一,在货币的流通上,以美元和港币为主,很多保单都是以美元计价的。你在香港可以买到港币保单、人民币保单、美元保单,而且货币可以自由兑换,进行全球资产配置。所以这也是为什么这么多有钱人会买香港储蓄类保险,因为它是作为配置海外资产的手段之一。(2)重疾险差别大两地的重疾险区别点还是比较多的:首先香港的重疾险有分红,这个分红将以保额的形式体现,内地重疾险虽很早就取消了分红,但一些产品有额外的保额;其次香港重疾险轻症责任是占重疾的保额的,轻症赔完,重疾就不能再赔了,而且对原位癌也有一定要求,而内地重疾险从原位癌不分部位,到赔付比例,都更有优势;然后是保费豁免,香港重疾险每理赔一次轻症,则豁免12个月的保费,内地的豁免,只要是轻症、中症、重疾都不用交保费了;最后赔付尺度也有差异,比较典型的就算脑中风后遗症,内地要求确诊180天后仍然留下神经系统的永久性功能障碍,而香港一般只要求“持续最少四周”。
相比来说,疾病定义这块,香港比大陆要稍微宽松一点。最后还有保障内容等等一些细节上的不同,这里就不再一一阐述了,总之,存在一定差异。(3)储蓄险形态区别香港的储蓄险以分红型储蓄险为主,其实更像一种股债灵活配置型基金,保证收益通常不足1%,但是分红收益预期年化能有有6%-7%的复利,而内地产品以固定收益为主,更像一种存款替代,不是同一个东西。普遍以固定3.5%的复利为主。所以从收益上看,内地的增额终身寿险与香港储蓄险还是存在差距的。我们可以看一下香港储蓄险的收益,要比大陆的储蓄险最高的3.5%还高上很多,虽然后期基本能到6%-7%左右,但因为是分红险预期收益,收益并不保证。那么,为什么会和有这么大的差异呢?2、形成差异原因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前面提到的监管环境的差异,根据统计,自2014年以来,内地保司每年的净投资收益率最多也就能做个5%上下。
从保司的角度出发,最初几年的实际成本支出起码也在5%以上。
监管一看,这哪行啊,收益率才5%,不能让寿险预定利率定太高。
所以监管率先发难:孩子,别飘,未来你兑现不了。
于是2019年的时候,监管为了防范行业的利差损风险,就直接给产品划了条线明确规定,普通型人身保险上限的预定利率为3.5%。而香港的监管宽松,没有预定利率上限的要求。另一方面是两地的的投资方式不同。内地保司在强监管之下,他们的钱只许进行低风险、稳健的投资。主要投资的是“借债”性质的资产,哪怕是股市行情再好,也不许去满仓一把梭。香港的保险公司呢,则没有太多约束限制,可以进行全球投资。保险资金带来的收益也会更高。资金投资中,股票投资占比0%-75%,债券投资25%-100%。更像境内的股债灵活配置型基金。我们都知道,最近几年人民币和美元国债收益都在下行,固定收益类资产的收益率,一直在下跌。债券类资产的收益很低、分配比例低,导致香港保司无法给客户提供较高的长期保证收益。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港险的储蓄分红险大多保证收益都非常低。但香港保险公司持有的权益类资产主要是美国股票,指数的走势却一直在稳定向上。因为权益类资产配置较多,非保证收益就非常高。而内地保单主要局限于国内,以人民币债券为主,而股权类资产比例相对较低。收益率只是因为债券占大头,且收益固定,所以保证收益较高,但预期收益不高。还有一方面,在保单收益分配上,2020年银保监会下发了《关于强化人身保险精算监管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演示的红利分配统一为70%。也就是说,内地储蓄保险,保险公司盈余的红利会按照最低的70%来分配给保单持有人。香港储蓄保险这个比例相对来说较高,比如英国保诚、安盛等公司,承诺将不少于90%的“可分配盈余”分配于保单持有人。综上所述,在收益方面,港险确实有很大的优势。那么港险还有其他的优势或者劣势吗?1、优势优势一:重疾险有分红,扛通胀 在医疗通胀的当下,保额固定的重疾险在未来很有可能会缩水。前面提到香港的主流重疾险都有分红,也就是保额会增长,如果保险公司真的能按照计划书的演示金额派发红利的话,购买分红型的重疾险,几乎不用考虑未来的通货膨胀影响。优势二:多币种配置,全球理赔香港的一张保单能涵盖多种货币,它们之间可以互相转换,对于普通人来说,无论身处世界何地,都能根据一些特定场景的需要,灵活转换保单货币,比如出国留学工作等等;对于有钱人来说,币种配置的多样化,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抵御某种币种贬值或是其他原因导致的风险,避免资产大幅缩水。此外,因为香港保险面向全球,也支持全球理赔,只要其他国家有合作的机构就行,这对经常出国、世界各地跑的人来说,还是挺方便的。优势三:功能实用除了收益外,香港的储蓄险还具备几个实用的功能:比如可以无限更改被保险人,以往的情况是,被保人身故时,保单就中止了,港险能够在被保人身故时,把被保人更改为家人,这份保单的收益可以继续享有,不断从中获得长期收益。毫不夸张地说,甚至可以作为资产传承,做到父传子,子传孙……无穷匮也。比如保单可以拆分,内地的增额寿险只能通过减保或者退保来取现金价值,实现保单的灵活性,港险可以将保单拆成多份,根据需求分配给不同的受益人,从而避免退保带来的损失,还可以通过货币转换功能,将拆分后的保单指定为不同的货币,更加灵活,传承性更强。再比如简易信托功能,被保人在身故前可以设定这个功能,被保人身故后,不会将保险理赔金一次性向保单受益人发放,而是根据要求分期发放,很大程度上避免受益人“挥霍”的问题。除此之外还有司法隔离、第二被保人等等功能,就产品而言,香港的保险产品更顺应市场的需求,特别在传承信托功能上发挥的淋漓精致。当然,港险也并不是说得那么完美,它的劣势也十分明显。2、劣势劣势一:分红不保证虽说港险的收益确实很香,但毕竟是分红储蓄险,拿到的分红属于保险公司“可支配盈余”的分红,保险公司这笔钱(保费)经营不错,就给你分一点红,如果没有盈余,就一分钱也拿不到。从历史数据来看,产品表现参差不齐,有高的持续维持在100%左右的,低的50%-70%甚至更低的都有。有很大波动。可能你最后只能拿到1%的保底收益。劣势二:健康险价格方面相较内地没优势在内地互联网保险风靡之前,港险确实是有一定的价格优势的,主要是和内地老牌保险公司相比,就说重疾险,那时候很便宜,主要是因为香港的死亡率低、重疾发生率也低,出险可能性小,保险公司承担的风险相对少,保费也会低一些。但自从互联网保险开始兴起,各种高性价比产品层出不穷,香港保险在价格上已经没有什么大优势了。劣势三:投保理赔麻烦如果你想买港险,就必须本人到香港签订合同才能生效,在内地签订的属于非法保单,也不受香港法律和保监保护的。要想缴纳保费,还得去开一个香港银行账户。而且港险没有理赔时效的限制,很难保证理赔的速度,短暂3-6月,长则一两年,都是有可能的。如果发生理赔纠纷,还得向香港保险投诉局申请调解,但是该机构120万港币以上的案子是不管的,只能在香港请律师走法律程序。不管是时间还是费用,成本都是巨大的。这时候,就得看找的保险顾问是否靠谱了。劣势四:健康告知严格港险的健康告知遵循最大诚信原则,基本属于无限告知,什么意思?就是不管保险公司有没有问到,有健康异常就都得需如实回答。另外,以重疾险为例,内地健康告知中的检查异常,一般只问及1年或2年内,而港险却会问及5年甚至7年内的异常。非常严格。文章的最后再解答一下一些大家常会问到的问题。Q:可不可以不去香港就能买到港险?A:以目前的监管环境,是不可以的。前面也说到过,内地居民投保香港保单,需亲赴香港投保并签署相关保险合同。如果投保人不身处香港,并不按照正常流程投保,那么这个保单不会被香港保险业监理处认可,更不会受到香港法律的保护。Q:如果在买香港的重疾险或医疗险,在内地医院治疗,能得到理赔吗?A:香港保司都有一份内地的指定医院名单,通常是三甲医院,客户只要在内地认可的医院就医,也可获香港保险公司理赔。Q:港险适合哪些人买?A:对内地居民来讲,香港保险应该还是一款很中产的产品,投保成本较高,港险比较适合有外汇资产配置需求,适配计划孩子留学、移民、海外退休等这类型高净值客户配置。Q:保险理赔金是否受外汇额度限制?A:有一定限制,目前,我国外汇局实行每人每年限购5万美元额度的外汇政策,额度超过5万美元,就需要向银行提供实际用途证明材料,再由银行提供给外管局进行申报。但保险资金进账是不受5万美元外汇额度限制的。对于境外汇入的保险理赔款,只要告知银行合法资金来源,就可以做支票托收直接进入账户,也没有要求一定要开通香港账户才可以进账。Q:除了港险,还有哪些主流的理财产品比较好呢?A:内地的年金险、增额终身寿都是不错的选择,收益非常稳定,安全性高。其他可参考:想想怎么存钱吧…写在最后,其实内地人千里迢迢赴港买保险,跟之前那些“为了安全而赴港购买奶粉等”的人是同一个道理。港险确实挺优秀,对于跨境资产配置有很大的优势,但,你说安全吧,它不归内地保险法管,山高水远的,理赔时很有可能发生纠纷,你说收益高吧,分红险波动又太大……说实话,并不适合所有人。港险与内地保险孰好孰坏,这个问题并没有标准答案,每个地方都有坑人的销售,每家保司都有好坏的产品,而且挑港险跟大陆保险的逻辑完全是相反的,其背后是因为监管环境的差别。所以这些问题如果无人领路,很可能一坑接一坑。问题的关键正在于,保险毕竟是金融行业,你得足够了解其背后的逻辑,深思熟虑后再做选择。买保险,十买九坑?关注肆大财子,打破信息不对称:1.从事保险行业十余载,凭多年的经验,诊断解决各种疑难保险问题!2.探讨最新热点,分析理赔案例,解读政策条款,分享产品方案。3.教你买保险,少花几万冤枉钱,专业且客观中立。·保险购买攻略:史上最全保险攻略:避开95%的坑,少花10几万元!为什么业务员推荐的保险几万块,网上的保险才几千?小保险公司的产品那么便宜,靠谱吗?网上买保险理赔难吗?·全网高性价比保险产品测评+全网最全保险选购攻略:全网最新重疾险攻略+产品测评全网最新储蓄险攻略+产品测评全网最新医疗险攻略+产品测评全网最新少儿重疾险攻略+产品测评全网最新定期寿险攻略+产品测评全网最新成人意外险攻略+产品测评全网最新少儿和老人意外险攻略+产品测评全网最新防癌险攻略+产品测评}
作为海内外保险从业11年的保险老兵老说,我写了很多海内外保险产品分析,热门产品做了深入研究,但我们知道购买保险不仅是产品,更是未来幸福生活的规划,例如,养老金计划,当我们做这个计划时,我们需要从整体出发,根据我们目前的情况和对未来退休生活的期望,比如什么时候退休,退休后每个月需要多少钱,什么时候开始准备,以及如何准备一系列的研究,香港有很多储蓄保险产品,所以哪些产品更适合养老金,哪些优缺点,哪些更适合自己的计划,今天我想根据产品类型做一个全面的分析和比较,以便您参考,以便做出更好的选择。今天我们主要分析三类,分别是分红型年金、分红型终身寿险、分红型增额寿险今日分享内容:1、分红终身寿险做养老规划有哪些优缺点?2、分红型年金保险做养老规划有哪些优缺点?3、分红增额寿险做养老规划有哪些优缺点?一、分红终身寿险做养老规划有哪些优缺点?分红终身寿险是今年的热门产品,代表产品有香港盈御多元货币2、意味着丰富,全球货币储蓄计划,匠心传承,密汇,富饶传承3、万年青储蓄计划等这类产品的保证部分相对较低,收入主要来自股息。一般预期收入在20年5.5%左右,30年6%左右如果没有固定的返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时间提取比如富通的匠心传承、永明万年青储蓄计划、友邦即将上线的盈御3主要是早期提取,比如225、556、如果养老规划比较晚,这类产品是不错的选择,以下三个案例可供参考:案例一:富通匠心传承22559岁时,他每年支付10万元和2年,总保费为20万元。第二年年底,他每年提取总保费的5%,即1万元至终身。99岁时,他已收到39万元。此时,账户仍有39万元,总本金为72万元和3.6倍,预计回报率为5.56%方案二:富通匠心传承567759岁时,他每年支付5万元和5年。从第六年底开始,他每年提取总保费的7%,即1.75万元至终身。99岁时,他提取了61.2万元。此时,账户仍有27万元,总提取88.2万元,本金4.4倍,预期收入为5.81%方案三:年轻人养活自己的未来从35岁开始,一年交2万,交5年,总保费10万,60岁开始每年提取2万,85岁时提取52万,此时账户还有57万,共提取109万,本金10.9倍。我们可以看到,规划杠杆越年轻,35岁的案例可以有10.9倍的杠杆,这类产品做养老规划的优点是预期收益高,因为保障部分相对较低,保险公司会投入大部分资金来赚取更高的收益,还有很多功能,比如可以有各种各样的货币选择,更换被保险人,死亡理赔可以有很多方式给受益人,这样不仅可以对冲货币贬值的风险,还可以实现继承的功能,对于想要兼顾养老和继承的朋友来说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二、分红型年金保险做养老规划有哪些优缺点?分红型年金保险是指既有固定返还,又有分红,固定返还是指按照约定的期限返还一定金额,如保单第几周年或被保险人多大年龄。例如,有些产品可以返还保费的2%或2.2%,分红一般是指周年红利和终期红利,代表性产品有赤霞珠、息享年年2、友邦爱无忧等产品的保证部分比较高,所以预期收益没有那么高方案一:立桥人寿享息年年60岁时,张先生支付了100万元的保费。自第一个保单周年以来,张先生每年可提取4万元(2万保证+2万非保证)80岁时总提取80万,此时账户还有122.4万,总收入202.4万,本金的两倍 方案二:宏利赤霞珠方案二:红利赤霞珠37岁女士一年交5万美元,交5年,总保费25万美元每年固定年金返还5948美元,相当于总保费的2.34%。如果账户中没有提取增值,每年都会有终期红利。65岁时,账户总额为67.5万,本金的2.7倍这类产品的特点是保证收入相对较高,所以整体收入较少,没有多种货币可供选择,不能更改被保险人,因此继承功能有限,如果你只想做一个养老金计划,想要更稳定,可以有更高的股息收入,那么这种股息类型的年金保险可以选择。三、分红增额寿险做养老规划有哪些优缺点?分红式增额寿险,由于保证部分较高,保险金额增加,以及最终分红,因此被称为港版增额寿险这类产品主要以中国背景下的中央企业保险公司为代表,如太平辉煌世代、太平洋世代新享等,15年左右即可返本,长期预期回报在5左右案例:太平洋世代鑫享35岁张先生,一年交1万,交5年,总保费5万第20年时保单预期收益为11万,本金2.2倍第40年时保单预期收益为30万,本金3倍因为保证部分比较高,所以整体收益就会少一些这类产品的特点就是保证部分高,预期收益会比分红型终身寿险低一些,没有多元货币可以选择,可以变更被保人,拆分保单,达到一定保费还可以入住国内养老社区,太平洋总保费30万美金,太平180万港币就可以对接国内养老社区如果想追求稳健的长期收益,这类产品是不错的选择了解保险,从港险好朋友开始!好朋友· 做您港险最好的朋友欢迎咨询交流我们耕耘的不仅是一份保险更是一份浓情的责任与关怀让您知己知彼,理智资产配置!}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香港储蓄保险的利与弊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