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土地投资强度度,土地开发强度

& 什么是土地投资 土地投资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什么是土地投资 土地投资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什么是?      土地投资(Investment in Land) 土地投资是以土地为载体,或以土地为 投资 对象, 通过对土地进行开发,促进土地增值,从而获得 投资收益 。 一般直接进行土地投资具有位置固定(属于不动产投资)、 投资额较大、 资金 占用时间长、增值明显等特性。      投资强度是指建设项目用地范围内单位面积。计算公式:投资强度=项目固定资产总投资÷项目总用地面积。强度,包括容积率、建筑密度、建筑高度、绿地率等几项主要指标。在一般情况下,土地开发强度越高,土地利用经济效益就越高,地价也相应提高;反之,如果土地开发强度不足,亦即土地利用不充分,或因土地用途确定不当而导致开发强度不足,都会减弱土地的使用价值,降低地价水平。      土地投资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1、土地使用权性质,使用期限。      2、土地使用或流转有无限制性条件。      3、土地权源是否合法,与其他周边土地在界址权利方面有无争议纠纷。      4、土地价格是否合理?有无增值空间。      5、土地面积是否与实际面积一致,形状是否会影响正常运用。      土地投资可行性分析      无论投资者投资于土地的目的是为了开发还是为了投机,土地的地理位置及物理属性都对投资的成功产生重要的影响。另外,投资时机的选择、开发成本及社会对该土地开发项目的态度也都将影响土地投资者可能的盈利水平。      1.土地的位置      土地的位置从根本上决定了它未来的增值能力。虽然有些投资者在城市边缘地区的土地投资中得到了高额回报,但位置好的地块总是更容易升值。例如,连接相邻城区的交通便利的地段必将随着时间的发展而升值。因为在一般情况下,社区总是朝着相互融合的趋势发展,这使得位于城区之间的越来越受青睐从而具有更高的投资价值。      还有一个规律是距离城市交通要道越近的地块的价值越高。      因此,如果投资者打算购买城市外围的大片毛地并希望通过持有土地来获取增值,他就需要获取关于城市发展方向方面的专业性意见。如果对城市未来发展模式判断错误,就会导致投资者等待更长的时间来实现其收益,而随着等待时间的增长,资金的就会使投资的平均年收益率日趋减少。      土地位置与价值之间的这种关系还同样作用于小型地块。例如,投资者购买了位于旧城改造区或经济开发区内的某地块,并寄希望于该地区快速发展而带动地块升值,如果周边地区的确按照投资者预计的方向发展,那这项投资就可为投资者带来十分可观的收益。      2.土地的属性      土地的物理属性(如地形及土壤成份等)对土地的未来盈利能力同样很重要。一块土地的属性可能对于一类投资者来说是优点而对于另一类投资者来说则是缺点。例如,倾斜的山脚地带在农作物种植方面效率低下但用于建造高级别墅却十分理想。同样,大城市外围的大片生地对养殖业的意义远远低于发展郊外住宅区。      购买市区中的地块必须十分注意土地本身的特性。地块的位置、轮廓、给排水设旆、地基质量及规划变更的可能陛都对它的价值产生影响。单以地块位置而言,一般住宅区希望位于公交便利、环境幽雅宜人的地区,零售商店及写字楼需要靠近交通流量大的城市干道,而工业厂房则愿意尽量接近铁路、公路等交通设施。      土地投资要缴纳企业所得税吗?      虽然只是公司内部的购置,但仍属交易,因此仍然需要缴纳企业所得税。可根据企业所得税法里的计算+是否属于优惠的类别。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      (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目  录  第一章 总  则      第二章 应纳税所得额      第三章 应纳税额      第四章 税收优惠      第五章 源泉扣缴      第六章 特别纳税调整      第七章 征收管理      第八章 附  则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企业和其他取得收入的组织(以下统称企业)为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依照本法的规定缴纳企业所得税。      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不适用本法。      第二条 企业分为居民企业和非居民企业。      本法所称居民企业,是指依法在中国境内成立,或者依照外国(地区)法律成立但实际管理机构在中国境内的企业。      本法所称非居民企业,是指依照外国(地区)法律成立且实际管理机构不在中国境内,但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的,或者在中国境内未设立机构、场所,但有来源于中国境内所得的企业。      第三条 居民企业应当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境外的所得缴纳企业所得税。      非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的,应当就其所设机构、场所取得的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以及发生在中国境外但与其所设机构、场所有实际联系的所得,缴纳企业所得税。      非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未设立机构、场所的,或者虽设立机构、场所但取得的所得与其所设机构、场所没有实际联系的,应当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缴纳企业所得税。      第四条 企业所得税的税率为25%。      非居民企业取得本法第三条第三款规定的所得,适用税率为20%。      第二章 应纳税所得额      第五条 企业每一的收入总额,减除、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及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全部来自于腾讯微信公众号,属第三方自助推荐平台。《什么是土地投资 土地投资需要注意哪些问题?》的版权归原作者「慢钱头条」所有,文章言论观点不代表慢钱头条的观点, 慢钱头条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需删除可联系QQ:
文章来源:
关注慢钱头条微信公众号
慢钱头条微信公众号:hengyucaifu
手机扫描上方二维码即可关注慢钱头条微信公众号
慢钱头条最新文章
精品公众号随机推荐
违规或不良信息
广告、钓鱼诈骗
内容不完整开发强度是城市规划的“牛鼻子”_网易财经
开发强度是城市规划的“牛鼻子”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从形态上观察中国现在的城市,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建成区快速扩张,土地越来越高。所谓建成区,是指城市行政区范围内经过征用的土地和实际建设发展起来的非农业生产建设地段,它包括市区集中连片的部分以及分散在近郊区与城市有着密切联系,具有基本完善的市政公用设施的城市建设用地(如机场、铁路编组站、污水处理厂、通讯电台等)。所谓开发强度,就是在一定空间中建设空间占到整个区域面积的比重,简单来说就是水泥板面积占整个空间的比重。建筑密度和容积率是两个最能反映土地开发强度的指标。建成区面积和开发强度之间一般不存在相关关系。当然,如果建成区面积扩张较快,就会诱发较高的开发强度。从1990年到2000年,中国城市的建成区面积从1.22万平方公里增长到2.18万平方公里,增长78.3%;到2010年,这个数字达到4.05万平方公里,又增长85.5%。然而,建成区的使用效率正在下降。数据显示,中国城市的人口密度,从2000年的每平方公里0.99万人,下降到2009年的0.89万人;建成区的产出强度,从1990年的P/每平方公里0.79亿元增加到2000年的2.97亿元,再到2009年的7.05亿元。我国很多城市化地区,人均刚刚超过1万美元,开发强度已大大高于一些人均GDP达到4-6万美元及以上的国家和地区。上海的总面积是近7000平方公里,开发强度已经达到36.5%,若扣除崇明、长兴、横沙等不宜大规模开发的1000多平方公里的三岛面积,则开发强度近50%。北京的面积是1.6万平方公里,若扣掉不宜开发的1万平方公里的山区,开发强度是48%。国际上,大巴黎的开发强度是21%,大伦敦为23.7%,日本三大都市圈平均的开发强度是15%,东京的开发强度最高也只有29.4%。香港、深圳、东莞大体上属于同一尺度空间单元,香港的开发强度为21%,深圳、东莞分别为46.9%和42.3%。在香港,灌丛、草地、湿地占了整个面积的66%,其中500平方公里以上的面积,也就是说一半被划为受保护地区。长期以来,我国城市建设的一个特点就是“铺摊子”。即便现在认识到应该注意调整经济发展方式,也主要是将眼光投注在产业结构调整上,而忽略空间结构调整。然而,最近在上海市第六次规划土地工作会议上,上海市主要领导强调,编制规划既要积极、更要稳妥,既要有为、也要无为,重视留白。该守住不能变的,就要确保不突破底线,该与时俱进、面向未来的,就要为我们的子孙留足空间。在中“留白”,其真谛就是要在建成区增加生态空间,就是要降低开发强度。
专业人士有一个判断,在我国的城市(镇)中,已经变为水泥板的地方,基本上可以满足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需要。所以,现有市镇再扩大建成区,再提高土地开发强度,不仅几无必要,而且将坚决杜绝。上海还提出,城市终极规模的锁定,建设用地规模只减不增,积极探索高密度条件下建设生态宜居城市的新路子。如果能够做到,对于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和新型城镇化是一大幸事,老百姓对环境质量和幸福生活的追求就有可能实现。所以,在今后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特别是在土地城镇化方面,主要任务是在存量上做文章,不要再去做增量的文章,争取做到建设空间总量上的占补平衡。为此,我们要进行相关的体制改革,相关的标准修订,使开发强度这个指标符合生态文明建设和新型城镇化的要求。
本文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字号: 】 【】 【】
深圳土地开发强度近50% 日后或无地可用
作者:刘力图来源:华夏时报
  深圳土地开发危局 “每两平方米土地,就有一平方米水泥地”  本报记者 刘力图 广州报道  近日,由深圳市规划国土发展研究中心发布的“珠江三角洲全域规划项目”研究报告显示,在城市国土开发强度上,深圳以接近50%位居四个一线城市之首,远超30%的国际警戒线,而广州也已逼近红线。  此外,数据显示,北京以全市土地计,建设用地开发强度为21.3%,若以平原地区计,则建设用地开发强度达到57%;上海则在两年前就提出土地开发强度控制在39%以内。  “再不节约,深圳以后恐怕将无地可用。”深圳市规划国土发展研究中心一位研究人士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地方经济效益常与土地开发利用的强度挂钩,房地产行业带来的卖地财政至今仍很难摆脱。  远超警戒线  上述研究报告显示,截至目前,珠三角建设用地30年来增加了近5倍,增速较高,其中深圳国土开发强度之大尤为显著。  按照国际惯例,国土开发的生态宜居线最高是20%,警戒线是30%,一个地区国土开发强度超过该数值,人的生存环境就会受到影响。  “深圳的国土开发强度从几年前已经保持这一高位,而且没有降低的趋势。”上述研究中心人士表示。  深圳的国土开发强度之大,直接导致该城市的土地资源紧缺。广东省国土资源厅总工程师杨林安曾公开用“深圳每两平方米土地,就有一平方米水泥地”来形容深圳土地所处的窘境。  深圳官方曾预警开发强度过大的事实。深圳市规划国土委公布的《深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年)》草案透露,深圳当时未利用土地只有4360公顷,仅占全市总面积的2.23%,未来深圳新增建设用地将不足150平方公里。  “在四个一线城市中,深圳的用地矛盾最为突出,其中一个表现是深圳每年新供应商品房用地逐步减少,而且对城市更新的依赖逐步增大。”广东省国土资源厅一位区域规划研究人士表示,上述问题已经多次在内部会议上提及,并得到省领导的重视。  2013年,深圳全市商品住房计划供应用地90万平方米,其中,安排新增商品住房用地30万平方米。与2012年相比,两项用地计划分别减少了20万平米和10万平米。  其他一线城市的国土开发强度也较高。早前,国土资源部规划司司长董祚继公开表示,若以平原地区计,北京的建设用地开发强度达到57%,这意味着将近6成的平原地区被钢筋水泥覆盖。  此外,上海官方数据显示,上海的建设用地已占市域面积45%左右,尽管上海市已将土地开发强度控制在39%以内作为战略目标,但这一目标依然高于警戒线。  艰难的控制  记者了解到,目前各地政府采取包括对土地节约的地区进行补贴奖励、将土地开发率与地方绩效挂钩等措施,控制土地开发强度益增的问题。  根据上述珠三角全域规划项目研究报告显示,珠三角部分城市也进入增量约束和存量挖潜的阶段,如深圳、东莞、佛山等市,已经开始做国土减量规划。如深圳是国内首个以地方规章的形式划定城市生态控制线的城市,基本生态控制线划定后的年间,深圳新增城市建设用地总量较之前的5年间,下降幅度超过50%。  然而,在经济下行压力之下,地方政府对降低土地资源消耗的动力依然不足。  “国土资源部会对连续符合用地节约指标的地方奖励,但相比借助土地资源拉动GDP增长来讲,这些奖励带给地方的动力不足。”广东某县级市国土资源部门一位官员曾向记者表示。  上述官员分析,目前,地方依然通过借助土地资源招商引资,尽管在筛选项目上尽可能希望招揽产能效率高的企业,但迫于各种压力,一些低产能的企业也能在最短时间进来投资,这导致一些土地用地指标十分稀缺,后期一些优质项目却无法顺利落地。  “珠三角、普遍存在粗放用地开发的现象,不仅在一线城市,其周边二三线城市的土地开发竞争也越来越大。”上述深圳市规划国土发展研究中心研究人士表示。  公开数据显示,从1986年到2000年,深圳GDP每增长1亿元,土地资源消耗就相应增长24万平方米;而在同期,香港GDP每增长1亿港元,建设用地相应增长仅为2000平方米。  不过,相比全国其他城市,深圳的土地建设用地经济产出效率已经处于较高水平。  上述深圳市规划国土发展研究中心研究人士在对全国多个地方调研后发现,如何在经济转型中,保持扩大招商引资、促进房地产发展与本地区土地资源供应等方面的平衡关系,且能维持经济发展增速,是摆在地方政府面前一道难题。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
特别链接: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土地开发强度指标-学术百科-知网空间
土地开发强度指标
土地开发强度指标
与"土地开发强度指标"相关的文献前10条
在保证日照、通风和绿化率的前提下,文章提出通过高层高密度、围合布局方式、多形式户外公共空间和户外敞地等策略,合理增加保障性住房用地容积率指标,不仅可以实现土地的集约利用,更有助于
以容积率为核心的开发强度指标是土地高效使用和公共利益保障双向绩效的综合考量和核心所在。现针对当前开发强度指标确定价值取向片面、依据性不强、适应性欠缺的问题,探讨城市新建区开发强度
本文以全国206个国家级开发区为样本,利用结构方程模型,从开发区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内部结构入手,探索开发区集约利用途径。研究结果表明:(1)测量模型中只有土地有偿使用率、土地招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状态是其宗地利用状态的集合,研究土地利用决策系统中各决策主体的行为特点和相互影响,对于改进土地利用决策,实现土地集约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土地利用决策过程的分
正容积率作为一项重要的控制指标已在很多国家和地区得到广泛应用。这一概念自20世纪80年代传入我国以来,国内很多专家学者对此进行深入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使得容积率越来越符合中国国
主体功能区划分和土地可持续利用模式设计,对解决我国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之间出现的矛盾具有重要的意义。选取位于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的鄂尔多斯市为研究区,以全市52个乡
中心城区是土地开发强度最大的地区,并引导城市其他地区的开发建设活动。通过研究建筑密度和容积率这两个最能反映土地开发强度的指标发现地块开发强度与用地性质和土地价值密切相关。研究表明
根据赣州市资源状况、环境条件和社会经济等方面与区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密切相关因素,选取地形地貌、土地利用、森林资源、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等指标,建立赣州市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
合理控制土地开发强度是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改善环境质量的重要手段。以建设用地面积占该区域土地总面积的比例为土地开发强度的表征指标,运用GIS软件和经济计量模型,探讨了1996~20
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是国土开发格局优化与区域协调发展的科学基础,开展长江流域国土空间综合评价,可以加强和深化对流域国土空间合理开发的科学认知,指导流域治理与可持续发展实践。根据
"土地开发强度指标"的相关词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font color="#0-819-9993
<font color="#0-
<font color="#0-大家都在搜:
扫描二维码安装搜房网房天下APP
手机浏览器访问搜房网房天下
> > 问题详情
在区域开发中哪类土地的开发强度
浏览次数:0
百度一下吧
不知道下面这条知识能否帮助到您
如何了解小区周边区域规划?有哪些注意事项?小区周边区域规划对于房子的、居住的舒适度都有很大影响,在买房的时候要提前进行了解。
如何了解小区周边区域规划 不能轻信开发商
国家调控不变房价基本会比较稳定尤其四环以内,但是政策一旦松动必然会反弹
百度一下就知道了,
买不起房不要乱说会跌
写字楼的位置决定价格···
质量不错哦,看起来也很好
117600浏览
手机动态登录
请输入用户名/邮箱/手机号码!
请输入密码!
没有搜房通行证,
ask:2,asku:1,askr:1200,askz:34,askd:40,RedisW:0askR:1,askD:1281 mz:nohit,askU:0,askT:0askA:1283
Copyright &
北京拓世宏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Beijing Tuo Shi Hong Ye Science&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 400-850-8888 违法信息举报邮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土地投资强度国家标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