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联资本所倡导的新S基金投资理念是什么?

《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

中 国 人 民 银 行

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对支持绿色产业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金融的需求不断扩大。为全面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精神,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落实政府工作报告部署,从经济可持续发展全局出发,建立健全绿色金融体系,发挥资本市场优化资源配置、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支持和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经国务院同意,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重要意义

(一)绿色金融是指为支持环境改善、应对气候变化和资源节约高效利用的经济活动,即对环保、节能、清洁能源、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等领域的项目投融资、项目运营、风险管理等所提供的金融服务。

(二)绿色金融体系是指通过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股票指数和相关产品、绿色发展基金、绿色保险、碳金融等金融工具和相关政策支持经济向绿色化转型的制度安排。

(三)构建绿色金融体系主要目的是动员和激励更多社会资本投入到绿色产业,同时更有效地抑制污染性投资。构建绿色金融体系,不仅有助于加快我国经济向绿色化转型,支持生态文明建设,也有利于促进环保、新能源、节能等领域的技术进步,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升经济增长潜力。

(四)建立健全绿色金融体系,需要金融、财政、环保等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的配套支持,通过建立适当的激励和约束机制解决项目环境外部性问题。同时,也需要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加大创新力度,通过发展新的金融工具和服务手段,解决绿色投融资所面临的期限错配、信息不对称、产品和分析工具缺失等问题。

(五)构建支持绿色信贷的政策体系。完善绿色信贷统计制度,加强绿色信贷实施情况监测评价。探索通过再贷款和建立专业化担保机制等措施支持绿色信贷发展。对于绿色信贷支持的项目,可按规定申请财政贴息支持。探索将绿色信贷纳入宏观审慎评估框架,并将绿色信贷实施情况关键指标评价结果、银行绿色评价结果作为重要参考,纳入相关指标体系,形成支持绿色信贷等绿色业务的激励机制和抑制高污染、高能耗和产能过剩行业贷款的约束机制。

(六)推动银行业自律组织逐步建立银行绿色评价机制。明确评价指标设计、评价工作的组织流程及评价结果的合理运用,通过银行绿色评价机制引导金融机构积极开展绿色金融业务,做好环境风险管理。对主要银行先行开展绿色信贷业绩评价,在取得经验的基础上,逐渐将绿色银行评价范围扩大至中小商业银行。

(七)推动绿色信贷资产证券化。在总结前期绿色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试点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扩大参与机构范围,规范绿色信贷基础资产遴选,探索高效、低成本抵质押权变更登记方式,提升绿色信贷资产证券化市场流动性,加强相关信息披露管理等举措,推动绿色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常态化发展。

(八)研究明确贷款人环境法律责任。依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借鉴环境法律责任相关国际经验,立足国情探索研究明确贷款人尽职免责要求和环境保护法律责任,适时提出相关立法建议。

(九)支持和引导银行等金融机构建立符合绿色企业和项目特点的信贷管理制度,优化授信审批流程,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对绿色企业和项目加大支持力度,坚决取消不合理收费,降低绿色信贷成本。

(十)支持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在开展信贷资产质量压力测试时,将环境和社会风险作为重要的影响因素,并在资产配置和内部定价中予以充分考虑。鼓励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对环境高风险领域的贷款和资产风险敞口进行评估,定量分析风险敞口在未来各种情景下对金融机构可能带来的信用和市场风险。

(十一) 将企业环境违法违规信息等企业环境信息纳入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建立企业环境信息的共享机制,为金融机构的贷款和投资决策提供依据。

三、推动证券市场支持绿色投资

(十二)完善绿色债券的相关规章制度,统一绿色债券界定标准。研究完善各类绿色债券发行的相关业务指引、自律性规则,明确发行绿色债券筹集的资金专门(或主要)用于绿色项目。加强部门间协调,建立和完善我国统一的绿色债券界定标准,明确发行绿色债券的信息披露要求和监管安排等。支持符合条件的机构发行绿色债券和相关产品,提高核准(备案)效率。(十三)采取措施降低绿色债券的融资成本。支持地方和市场机构通过专业化的担保和增信机制支持绿色债券的发行,研究制定有助于降低绿色债券融资成本的其他措施。

(十四)研究探索绿色债券第三方评估和评级标准。规范第三方认证机构对绿色债券评估的质量要求。鼓励机构投资者在进行投资决策时参考绿色评估报告。鼓励信用评级机构在信用评级过程中专门评估发行人的绿色信用记录、募投项目绿色程度、环境成本对发行人及债项信用等级的影响,并在信用评级报告中进行单独披露。

(十五)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绿色企业上市融资和再融资。在符合发行上市相应法律法规、政策的前提下,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绿色企业按照法定程序发行上市。支持已上市绿色企业通过增发等方式进行再融资。

(十六)支持开发绿色债券指数、绿色股票指数以及相关产品。鼓励相关金融机构以绿色指数为基础开发公募、私募基金等绿色金融产品,满足投资者需要。

(十七)逐步建立和完善上市公司和发债企业强制性环境信息披露制度。对属于环境保护部门公布的重点排污单位的上市公司,研究制定并严格执行对主要污染物达标排放情况、企业环保设施建设和运行情况以及重大环境事件的具体信息披露要求。加大对伪造环境信息的上市公司和发债企业的惩罚力度。培育第三方专业机构为上市公司和发债企业提供环境信息披露服务的能力。鼓励第三方专业机构参与采集、研究和发布企业环境信息与分析报告。

(十八)引导各类机构投资者投资绿色金融产品。鼓励养老基金、保险资金等长期资金开展绿色投资,鼓励投资人发布绿色投资责任报告。提升机构投资者对所投资资产涉及的环境风险和碳排放的分析能力,就环境和气候因素对机构投资者(尤其是保险公司)的影响开展压力测试。

四、设立绿色发展基金,通过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动员社会资本

(十九) 支持设立各类绿色发展基金,实行市场化运作。中央财政整合现有节能环保等专项资金设立国家绿色发展基金,投资绿色产业,体现国家对绿色投资的引导和政策信号作用。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政府和社会资本共同发起区域性绿色发展基金,支持地方绿色产业发展。支持社会资本和国际资本设立各类民间绿色投资基金。政府出资的绿色发展基金要在确保执行国家绿色发展战略及政策的前提下,按照市场化方式进行投资管理。

(二十) 地方政府可通过放宽市场准入、完善公共服务定价、实施特许经营模式、落实财税和土地政策等措施,完善收益和成本风险共担机制,支持绿色发展基金所投资的项目。

(二十一)支持在绿色产业中引入PPP模式,鼓励将节能减排降碳、环保和其他绿色项目与各种相关高收益项目打捆,建立公共物品性质的绿色服务收费机制。推动完善绿色项目PPP相关法规规章,鼓励各地在总结现有PPP项目经验的基础上,出台更加具有操作性的实施细则。鼓励各类绿色发展基金支持以PPP模式操作的相关项目。

(二十二)在环境高风险领域建立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制度。按程序推动制修订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相关法律或行政法规,由环境保护部门会同保险监管机构发布实施性规章。选择环境风险较高、环境污染事件较为集中的领域,将相关企业纳入应当投保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的范围。鼓励保险机构发挥在环境风险防范方面的积极作用,对企业开展“环保体检”,并将发现的环境风险隐患通报环境保护部门,为加强环境风险监督提供支持。完善环境损害鉴定评估程序和技术规范,指导保险公司加快定损和理赔进度,及时救济污染受害者、降低对环境的损害程度。

(二十三)鼓励和支持保险机构创新绿色保险产品和服务。建立完善与气候变化相关的巨灾保险制度。鼓励保险机构研发环保技术装备保险、针对低碳环保类消费品的产品质量安全责任保险、船舶污染损害责任保险、森林保险和农牧业灾害保险等产品。积极推动保险机构参与养殖业环境污染风险管理,建立农业保险理赔与病死牲畜无害化处理联动机制。

(二十四)鼓励和支持保险机构参与环境风险治理体系建设。鼓励保险机构充分发挥防灾减灾功能,积极利用互联网等先进技术,研究建立面向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投保主体的环境风险监控和预警机制,实时开展风险监测,定期开展风险评估,及时提示风险隐患,高效开展保险理赔。鼓励保险机构充分发挥风险管理专业优势,开展面向企业和社会公众的环境风险管理知识普及工作。

六、完善环境权益交易市场、丰富融资工具

(二十五)发展各类碳金融产品。促进建立全国统一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和有国际影响力的碳定价中心。有序发展碳远期、碳掉期、碳期权、碳租赁、碳债券、碳资产证券化和碳基金等碳金融产品和衍生工具,探索研究碳排放权期货交易。

(二十六)推动建立排污权、节能量(用能权)、水权等环境权益交易市场。在重点流域和大气污染防治重点领域,合理推进跨行政区域排污权交易,扩大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加强排污权交易制度建设和政策创新,制定完善排污权核定和市场化价格形成机制,推动建立区域性及全国性排污权交易市场。建立和完善节能量(用能权)、水权交易市场。

(二十七)发展基于碳排放权、排污权、节能量(用能权)等各类环境权益的融资工具,拓宽企业绿色融资渠道。在总结现有试点地区银行开展环境权益抵质押融资经验的基础上,确定抵质押物价值测算方法及抵质押率参考范围,完善市场化的环境权益定价机制,建立高效的抵质押登记及公示系统,探索环境权益回购等模式解决抵质押物处置问题,推动环境权益及其未来收益权切实成为合格抵质押物,进一步降低环境权益抵质押物业务办理的合规风险。发展环境权益回购、保理、托管等金融产品。

七、支持地方发展绿色金融

(二十八)探索通过再贷款、宏观审慎评估框架、资本市场融资工具等支持地方发展绿色金融。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地方通过专业化绿色担保机制、设立绿色发展基金等手段撬动更多的社会资本投资于绿色产业。支持地方充分利用绿色债券市场为中长期、有稳定现金流的绿色项目提供融资。支持地方将环境效益显著的项目纳入绿色项目库,并在全国性的资产交易中心挂牌,为利用多种渠道融资提供条件。支持国际金融机构和外资机构与地方合作,开展绿色投资。

八、推动开展绿色金融国际合作

(二十九)广泛开展绿色金融领域的国际合作。继续在二十国集团框架下推动全球形成共同发展绿色金融的理念,推广与绿色信贷和绿色投资相关的自愿准则和其他绿色金融领域的最佳经验,促进绿色金融领域的能力建设。通过“一带一路”战略,上海合作组织、中国-东盟等区域合作机制和南南合作,以及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撬动民间绿色投资的作用,推动区域性绿色金融国际合作,支持相关国家的绿色投资。

(三十) 积极稳妥推动绿色证券市场双向开放。支持我国金融机构和企业到境外发行绿色债券。充分利用双边和多边合作机制,引导国际资金投资于我国的绿色债券、绿色股票和其他绿色金融资产。鼓励设立合资绿色发展基金。支持国际金融组织和跨国公司在境内发行绿色债券、开展绿色投资。

(三十一)推动提升对外投资绿色水平。鼓励和支持我国金融机构、非金融企业和我国参与的多边开发性机构在“一带一路”和其他对外投资项目中加强环境风险管理,提高环境信息披露水平,使用绿色债券等绿色融资工具筹集资金,开展绿色供应链管理,探索使用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等工具进行环境风险管理。

九、防范金融风险,强化组织落实

(三十二)完善与绿色金融相关监管机制,有效防范金融风险。加强对绿色金融业务和产品的监管协调,综合运用宏观审慎与微观审慎监管工具,统一和完善有关监管规则和标准,强化对信息披露的要求,有效防范绿色信贷和绿色债券的违约风险,充分发挥股权融资作用,防止出现绿色项目杠杆率过高、资本空转和“洗绿”等问题,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

(三十三)相关部门要加强协作、形成合力,共同推动绿色金融发展。人民银行、财政部、发展改革委、环境保护部、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等部门应当密切关注绿色金融业务发展及相关风险,对激励和监管政策进行跟踪评估,适时调整完善。加强金融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信息和统计数据共享,建立健全相关分析预警机制,强化对绿色金融资金运用的监督和评估。

(三十四)各地区要从当地实际出发,以解决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为重点,积极探索和推动绿色金融发展。地方政府要做好绿色金融发展规划,明确分工,将推动绿色金融发展纳入年度工作责任目标。提升绿色金融业务能力,加大人才培养引进力度。加大对绿色金融的宣传力度。积极宣传绿色金融领域的优秀案例和业绩突出的金融机构和绿色企业,推动形成发展绿色金融的广泛共识。在全社会进一步普及环保意识,倡导绿色消费,形成共建生态文明、支持绿色金融发展的良好氛围。

}

我们已与文献出版商建立了直接购买合作。

你可以通过身份认证进行实名认证,认证成功后本次下载的费用将由您所在的图书馆支付

您可以直接购买此文献,1~5分钟即可下载全文,部分资源由于网络原因可能需要更长时间,请您耐心等待哦~

}

王珊珊 张晗,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中国ESG研究院

负责任投资又称ESG投资,是将环境(Environmental)、社会(Social)和治理(Governance)三方面因素(简称ESG)纳入投资决策的一种投资策略和实践,是对传统的财务分析和投资组合构建技术的补充。2006年,由时任联合国秘书长科菲·安南发起设立负责任投资原则组织,它是一个独立的非政府组织。作为全球ESG投资理念的主要倡导者,负责任投资原则组织旨在推动投资机构在投资决策中纳入ESG因素考量,同时帮助其提升ESG投资能力。负责任投资原则组织成立以来,ESG投资逐渐成为被广泛认可的投资理念,组织成员快速扩大。目前,全球60多个国家的3100多家机构加入了负责任投资原则组织,成员机构管理的资产总规模超过100万亿美元。在中国,ESG投资理念也越来越受到投资相关利益者的重视。对于投资对象的ESG评级已经逐渐成为投资评价的重要依据。为此,陆续有国内机构关注ESG评级体系的建设。

一、我国ESG评价体系

针对当下热门的“气候变化”议题,投资人更加关注发行人如何能在全球低碳经济转型中,采取诸如能源结构改善、开发脱碳技术的前瞻性行动,更有可能在“气候变化”的持续挑战中保持稳定发展。投资者需要了解哪些发行人已经做好了应对气候变化等环境和社会风险的准备,哪些发行人又能在未来ESG挑战中“游刃有余”。在这样的投资需求下,MSCI建立了ESG评级体系,以衡量发行人应对与财务相关的长期环境、社会及公司治理(ESG)风险的应变能力,帮助投资者了解其投资组合的ESG风险和机遇。

MSCI通过定量模型确定了每个行业的重大风险和机遇,并构建了一套指标框架。该指标体系主要由3大范畴(Pillars)、10项主题(Themes)、35个ESG关键议题(ESG Key Issues)和上百项指标组成。根据ESG对各个行业的不同的影响程度,MSCI会按照不同的权重将这些议题分配到每个行业。MSCI ESG的最终评级结果与所处行业有关,根据环境和社会风险对不同行业的影响程度和影响时长,MSCI为每个GICS子行业设置了环境和社会范畴的关键问题权重;治理议题始终是重要的,会对所有公司得分进行加权和分析。也就是说,公司最终的ESG评级得分并不是一项绝对的分数,而是公司相对于同业表现的相对成绩。

通过学习和借鉴国际先进惯例,在国内,对ESG的评级主要有两类来源:一是基于投资相关企业的评级体系;二是基于高校研究机构的评级体系。二者有很多相似甚至重合的部分,但由于机构自身的定位以及研究的出发点不同,也存在一些差异。各个机构收集企业环境绩效信息和社会绩效信息,并根据其对ESG的理解来设计评估方法,对企业的ESG表现进行评分,再以此为基础开发构建了各自的ESG指数。总体来看,各研究机构的评价体系都相对健全,评价方法系统科学,并且都进行了实际应用获得了较好的效果,以下我们将从指标构建、评估方法、评估结果和体系应用四个维度,简述各机构ESG评价体系的异同。

在指标构建上,各研究机构的指标体系均包含三级,在环境、社会责任、公司治理维度选取合适的二级指标,并构建相应的关键业绩指标构建使得指标得以衡量。从各维度所涉及的二级指标来看(见图1),环境维度(E)多聚焦于信息披露、正负环境绩效量化指标(污染物排放等)、环境负面事件等;社会(S)维度则聚焦于产品与消费者、企业员工和股东、信用及安全、慈善等方面;在治理(G)维度主要涉及公司治理、外部监督、商业道德等方面。相较于社会和治理维度,环境维度所涉及的定量指标最多。值得一提的是,商道融绿和商道纵横的ESG评价体系均关注到了行业的特性,设置通用指标和行业指标,增加特定的行业议题与指标。

图1 各维度主要二级指标

在评估方法上,各研究机构均对所得数据进行了处理和权重调整,使得ESG评分在不同行业及时点上具有较强的可比性。例如,和中证基协的ESG评价体系均提到了对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所有机构的ESG评价体系都对不同指标设置了权重。

在评价结果上,各个机构多采用评分的方式展现企业的ESG表现,分为4-10级,评价体系较为细致,详见表1所示。

表1 研究机构评价结果分级

在体系应用上,各研究机构的ESG评价体系均进行了应用,并取得了良好效果。应用结果主要分为三类:第一,发布相关的ESG研究报告,供决策部门、投资者、社会公众等使用。例如,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发布的《中国上市公司ESG评价体系研究报告》,商道纵横针互联网与软件服务业、医疗保健业等特定行业发布的《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操作手册,润灵环球每年会出版《润灵ESG评估报告》。第二,发布相关的ESG指数,例如融绿-财新ESG美好50指数、中证180ESG指数等。第三,终端等向投资者全面展示ESG评分数据,例如嘉实、商道融绿等机构联合WIND数据库展示上市公司的 ESG评级结果,供投资者在投资实践中参考应用。但是,现有的ESG评价体系的应用都不具有普遍性。更多的是影响各个机构自己的投资或研究行为,还没有形成社会公认的评价指标体系。

二、我国ESG评价体系建设的发展现状

比较而言,企业的评价实践相较于高校要更积极一些,而高校的评价指标体系更完善全面。截止到目前,已经形成相对完整评级体系的机构有七家,其中有六家为投资机构。接下来,本文逐一梳理了这些机构的评价体系。

绿色金融课题组于2015年年底正式启动了“ESG绿色评级与绿色指数”项目及相关的研究工作,是国内首个量化评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评级体系的商业银行。在指标设计上[1],整个框架体系涵盖三个层级,其中第一层级采用国际通用的概念框架,包括环境表现(E)、社会责任(S)和公司治理(G)三类大项;第二、第三层级,则充分借鉴了传统的绿色信贷和风险识别经验,并广泛征求国内外专家意见,筛选确定了17个维度和32个关键指标。

在评级方法上,以打分卡作为获得最终ESG评分的方式,将所有关键业绩指标的权重进行了归一化,对指标体系中的量化指标和突发事件给予了较大权重,并结合中国国情突出了环境因素在整个评价体系中的权重。在指标应用上,课题组选择上证成分指数(简称上证180指数)所包含的企业进行了试评,形成“中证180ESG指数”[2],总体来说180家企业在历次评级的得分大体呈现正态分布,均值与方差的变化不大,一定程度上显示了评级体系自身的稳定性。

(二)商道融绿ESG评级体系

商道融绿是国内较早进入绿色金融和负责任投资领域的服务机构。在指标设计上,商道融绿ESG评价体系包含三级指标[3]:一级指标为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三个维度;二级指标为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下的13项分类议题,如公司治理下的二级指标包括商业道德、公司治理负面事件等;三级指标将会涵盖具体的ESG指标,共有200余项三级指标。其中,评估指标还很有特色地分为通用指标和行业特定指标。

在评级流程上,融绿ESG评级体系分为“信息收集”“分析评估”及“评估结果” 等三项流程。在信息搜集阶段,将完成搜集企业自主披露的ESG信息及通过融绿ESG负面信息监控系统搜集上市公司的ESG负面信息;在分析评估阶段,将完成对企业自主披露的信息对照国内法规、标准及最佳实践进行评估,对负面事件根据严重程度及影响等进行评估,并将评估结果进行交叉审核;在评估结果阶段,根据不同行业ESG的实质性因子进行加权计算,并最终得到每个上市公司的ESG综合得分。在结果应用上,商道融绿联合Wind向市场公开提供年及年各期上市公司的 ESG评级结果,供投资者在投资实践中参考应用。

(三)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的ESG评价体系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委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开展《上市公司ESG评价体系》课题研究。在指标设计上,一级指标的环境责任维度包括整体信息环境、风险暴露等4大类一级指标;按照上市公司的不同利益相关者,社会责任维度分为股东、员工、客户和消费者等6项一级指标;公司治理维度考虑公司战略管理、公司治理结果等4项一级指标;然后,在一级指标下设置相应的二级指标。

在评价方法上,由于数据的可得性和重要性不同,评价指标体系将定量指标作为关键指标和评价基础,定性指标作为调整指标,并对指标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避免不同指标绝对值大小差异和分布差异对整体指数的干扰,评估结果分为“A、B、C、D”四个等级。在评估应用上,2018年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正式发布了《中国上市公司ESG评价体系研究报告》,开启我国ESG投资实践新进程,对推动基金业承担社会责任、服务绿色发展有重要意义[4]。

(四)润灵环球责任ESG评级体系

润灵环球(RKS)是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权威第三方评级机构,致力于为责任投资者(SRI)、责任消费者及社会公众提供客观科学的企业责任评级信息[5]。在指标设计上,润灵环球从E、S、G三个维度进行评估,每个维度下按行业特性,识别出投资者关注的关键议题,针对GICS的68个行业分类中的56个行业,找出了公司治理议题、环境议题、社会议题,对环境、社会议题实施动态管理,并会根据政策法规、投资人关切等因素随时调整。每个关键性议题(除部分公司治理议题),按照管理过程评估其管理的有效性,即管理规划-管理执行-管理绩效,共涉及100多个指标。

在评估方法上,评估的所有数据和信息均来源于企业自主披露的E、S、G信息,以及互联网公开数据,定量指标、定性指标、前瞻性指标会被赋予不同的分值,最终的评估结果分为“AAA、AA、A、BBB、BB、B、CCC”七个等级。在评估应用上,润灵环球(RKS)自主研发了国内首个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评级系统,发布润灵ESG评估报告,并于每年年末召开A股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高峰论坛,该论坛已成为上市公司社会责任领域的权威沟通平台。

(五)商道纵横ESG评价体系

商道纵横在ESG指标和评级的级别设定参考了香港联交所《ESG报告指引》,以样本报告的相应指标披露率高低总结实质性议题与指标。该ESG评价体系从环境、社会责任的角度出发,在实质性指标的设置上除了基础议题与指标外,根据行业特性也设置了相应的新增议题与指标。例如,在互联网与软件服务业[6]新增了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商业伦理与社会价值观指标,在医疗保健业[7]新增了药品质量、污染物排放指标,在房地产业[8]新增了绿色建筑、绿色供应链指标。在评估应用上,发布分行业的《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操作手册。

(六)嘉实ESG评价体系

嘉实基金是国内首批加入联合国负责任投资原则组织(UN PRI)的基金公司之一,嘉实ESG评分[9]是国内首家由资产管理机构打造并公开亮相的ESG评分体系。在指标设计上,嘉实ESG评分框架借鉴了国际成熟框架并纳入具有中国特色的指标,在环境、社会与公司治理维度找到了8个关键议题,23个关键事项。

在评估方法上,指标设计以定量指标为主,80%以上的底层指标为量化或0-1指标,并设计了量化评分体系和机制。在评估应用上,日前嘉实基金旗下嘉实远见科技与万得达成合作,在Wind金融终端全面展示嘉实ESG评分数据,双方携手致力于共同推进ESG投资在国内资本市场的落地和发展。

(七)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ESG评价体系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是国内首家以推动绿色金融发展为目标的开放型、国际化的研究院。作为年轻的专业化智库,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一直致力于绿色金融以及ESG方面的相关研究[10]。在指标设计上,中财绿金院的指标体系相对全面,覆盖了企业各个运营环节和相关利益者,但该评价系统中依据定性的考核指标较多,评价者对被评对象的熟悉程度和主观态度会形成较大的主观影响。

在评估应用上,中财绿金院搭建了中国公司ESG数据库、绿色债券数据库、地方绿色金融发展数据库、气候金融数据库以及能源金融数据库[11]。联合发布了绿色领先指数、中财-国证深港通绿色优选指数、中证-中财沪深100ESG领先指数、ESG的消费指数(与合作)、美好中国ESG100指数等[12]。同时,开创了绿色评估的方法学和ESG评估的方法学,开创了ESG信用模型。

三、我国ESG评价体系的发展展望

(一)指标构建:完善ESG指标体系的构建

如前所述,现在已经有了几类相对完整的评价指标体系。但这几类指标之间还是存在差异的。有些指标更为量化,例如环境,更容易形成共识,在几类指标间差别也不大。但在社会和治理两个方面,不同机构会在全面性,可量化,准确性等方面有不同的考虑,从而导致各自的指标体系迥异。特别是对无法量化的方面存在较大偏差,难以形成共识。因此,在未来的研究过程中,为了能够对所有企业有统一的评价标准,如何搭建一个完备的,得到共识的评价指标体系就成为研究工作的首要任务。

(二)基础保障:健全信息披露机制

随着全球资本市场ESG投资的兴起,以及监管机构对ESG信息披露的重视,越来越多的ESG评级体系和指数相继推出。未来,上市公司势必面临更多ESG的考核。在分析中我们发现,即使在目前国内已经有研究机构构建的较为系统的ESG评价体系的使用上,也存在披露信息不完备,不健全等问题[13],无法对企业的实际ESG各方面有系统的评价,也无法形成企业间的系统的比较。但随着一系列政策的逐步落实,例如《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的整体部署[14],我国将于 2020 年强制上市公司披露环境信息。在新修订的《上市公司治理准则》中,证监会确立了上市公司ESG 信息披露框架,为上市企业披露 ESG 信息制定了标准模板,提高各企业之间该信息的可比性。我国企业的ESG 信息正在由“自愿”向“强制”缓慢过渡,为我国ESG指标体系的研究创造较好的基础数据保障。

(三)市场机制:完善机构间的竞争与合作机制

中国工商银行、商道融绿等研究机构以及中央财经大学等高等院校都对ESG指标体系构建、ESG与投资等相关领域进行了较为丰富地研究,研究成果在市场实践中取得了良好效果,例如“中证180ESG指数”、“绿色领先指数”、“美好中国ESG100指数”等,可以发现,我国ESG评价指数的发布多为多方合作完成。目前而言,相关研究机构对于ESG评价体系的探索更为成熟,而高校尚处于起步阶段。但是,由于高校与研究机构在ESG评价体系构建中的出发点不同、任务要求不同,研究机构和高校的ESG评价体系建设能够在互相融合、互为补充的良性关系中实现发展。通过相互合作,高校专家能为ESG评价体系建设提供扎实的理论基础,而研究机构的技术和数据优势,能为高校有关ESG的相关研究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因此,进一步完善ESG评价体系研究的市场竞争与合作机制,有助于加速我国ESG评价体系的完善。

(四)实践应用:强化ESG评价结果的落地

ESG的评价评级将最终作用于投资者的投资决策过程。无论是ESG评价体系的制定、ESG指数的发布还是ESG评级报告的展现,研究机构的ESG指标体系构建要以ESG评价结果的落地实践为目的,拓展指标的应用场景广泛,例如基本面研究、量化筛选、风险管理、基金研究等场景,对上市公司、发债主体以及投资组合的ESG表现进行多维度分析。同时,向投资者进行ESG投资理念的传递也是研究机构应当关注的话题,我国的证券市场投资者多为中小投资者,中小投资者存在权利分散、专业化程度偏低等固有缺陷,因此应培养我国投资者的ESG投资理念,逐步锻炼其投资能力,强化其投资意识,从而减少中小投资者的投机行为[15],维护证券市场的良性发展。

[1] 中国工商银行绿色金融课题组,张红力,周月秋,殷红,马素红,杨荇,邱牧远,张静文.ESG绿色评级及绿色指数研究[J].金融论坛,):3-14。

[2] 中证指数有限公司.指数表现. 年7月发布。

[3] 碳交易网.商道融绿ESG评价体系. 年4月7日发布。

[4] 新浪财经.中国上市公司ESG评价体系研究报告。

[6] 商道纵横.互联网与软件服务业《环境、社会与公司治理报告》操作手册.2019。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银行研究中心(BRI)是国家级智库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NIFD)下属专业性研究机构,负责人为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教授。中心主要从事国内外银行业政策与实践研究,研究领域包括,国内外监管政策研究、银行经营管理、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等。此外,中心致力于搭建银行业产学研交流平台,为监管机构、银行业机构以及企业提供应用性研究成果和咨询服务。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ESG投资理念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