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备考虑做一些投资,现在的行情投资私募会比公募赚钱吗?

中新经纬客户端5月13日电 (魏薇 实习生杜伦慧)5月11日,一段网络流传的视频显示,多名投资者在海银财富总部门口聚集。据多家媒体报道,此次事件系投资者购买的五牛上海中城国际大厦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近期到期,因受到市场波动以及新冠疫情等客观因素影响,导致实际退出没有达到预期。

针对此次事件,五牛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下称“五牛基金”)副总裁、项目负责人祝欣刚,海银财富管理有限公司(下称“海银财富”)副总裁惠晓川接受了中新经纬客户端采访。对于个别投资者所说的“暴雷”一说,惠晓川予以否认,并表示这个项目大概率本金会有一个比较好的安全边际。

据财联社报道,近日有投资者称,海银财富中城国际大厦系列已经到期基金未能如期清算,投资者在持有三年到期后,本金只能拿回9%,剩下部分被推迟至2021年2月20日前。

上述报道中称,此次延期兑付的私募基金为五牛上海中城国际大厦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从基金业协会备案信息可以看出,五牛上海中城国际大厦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一共备案了1、2、3、5号共4个产品,成立时间从2017年4月至5月,私募基金管理人为上海五牛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2017年4月更名为“五牛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五牛上海中城国际大厦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备案的4个产品 来源:基金业协会官网

5月12日,海银财富紧急发布了《海银财富致投资人的一封信》,信中称,中城国际大厦系列基金已于到期日前启动清算方案,并且整个过程没有违反基金合同中关于基金管理或基金清算相关约定的行为。

海银财富方面解释道,中城国际大厦系列基金为基金业协会合规备案的地产股权并购基金,属于中高风险浮动收益类产品。该产品投向为上海徐家汇(002561,股吧)核心区域5A甲级写字楼中城国际大厦,投向清晰,投资逻辑合理,募资备案合规。

海银财富表示,因为受到市场波动以及新冠疫情等因素影响,导致实际退出没有达到预期。在此过程中,管理人高效应对,积极寻找交易对手,优化交易方案,尽力确保投资人的投资利益,并已于到期日前启动清算方案。整个过程没有违反基金合同中关于基金管理或基金清算相关约定的行为。

信中还称,中城系列基金自开始清算以来,已经多次举行定向沟通会,并提供了项目信披报告以及各类交易文件供投资人审阅。

海银财富给投资人的一封信 来源:海银财富

天眼查显示,海银财富全称为“海银财富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总部位于上海,目前在全国有20多家分公司,注册资金5亿元,法定代表人为巩巧丽,该公司股东分别为海银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和王沛,持股比例分别为85%和15%,穿透来看,韩宏伟为该公司实际控制人。基金管理人五牛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1月,注册资本8亿元,法定代表人和公司实控人为韩啸。公开报道显示,韩宏伟和韩啸是父子关系。

海银财富官网写道,2014年,该公司旗下海银基金销售公司获得证券投资基金销售资格。该公司产品线涵盖类固收、公募产品、证券投资类产品、股权投资类产品、海外投资类以及其他类。

知名地产分析师严跃进对中新经纬客户端表示,通常来讲,投资写字楼项目不至于出现延期兑付,但是现在的写字楼的收益不高,一些投资者贸然投资私募产品,该产品又将钱投向了地产物业,写字楼物业近两年涨幅有限,前期私募基金销售可能夸大了项目的经营能力,使投资者对风险认识不足,投资者应该理性看待金融机构的产品,尤其是和地产物业、写字楼物业相关的产品,适当关注写字楼市场的前景。

中新经纬:产品为什么出现延迟兑付的情况?2021年2月兑付剩余部分这个时间是如何确定的?

祝欣刚:第一,整个项目作为股权类项目,在基金合同里面是有约定的,资金的清算是以最后资产变现为时间节点。第二,如果在预期到期日之内没有完成资产变现,管理人需要尽快将资产变现之后,进行一定的清算和分配,所以资产变现的动作其实是在到期日之前就签订了相关的协议,但是实际的资金到账受制于付款条件,没有一次性在到期日之前到账,所以会启动基金相关的首次清算和后续二次清算的流程。投资人可能对这个内容不是特别理解,他们可能认为已经到期了,就应该在到期日把所有的资金拿到,这是常规的银行理财和股权类投资基金之间的一些差异。

对于最后兑付的时间,我们和投资人所谈的明年的时间节点,其实是基于跟交易对手签订的相关收购备忘录,与交易对手约定最晚付款日是2021年2月20日,所以我们给投资人的回复,也是基于交易对手提供的最晚付款日。可能最晚会在这个时间收到交易对手的股权对价款,之后我们会启动二次分配,严格意义上来说,最晚的二次分配的日期,应该是在收到股权对价款之后的10个工作日之内,才能完成在托管行的资金清算,最后再分配给投资人。

惠晓川:一般来说,商业地产在退出过程中,这种大宗交易本身流动性较低,它是一种低频交易,不像住宅类地产属于高频交易。再加上今年的运行情况,坦率来讲,我们提前半年时间就开始向市场潜在买家进行询价。考虑到最后的资金清算、给出的价格等因素,这个买家是退出效率最高的买家。

今年恰好赶上疫情,商业活动受到冲击和影响,买家在这样的环境下,一次性把所有款项付清是很困难的,这个买家在锁定之后支付了定金,并且答应按照交易合同的约定,分批次地、逐笔地把我们整栋资产剩余的尾款清算掉,然后我们再根据最后所有资金的回笼,按照基金的份额再清算给投资者。

中新经纬:在产品推荐过程中,工作人员是否存在一些夸大收益,或者保证本金的行为?

祝欣刚:在推荐材料中,有非常明确的风险提示,私募基金管理人不保证资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的收益,也就是“不保本保息”的一个说明。此外,本资金受市场风险、政策风险、流动性风险等因素影响,在极端情况下,投资人仍有面临委托资金不能按期退出甚至亏损的风险,其实我们在定向推荐时,和投资人签订合同期相关合同时,都有相关约定。

在给投资人做市场推介时,我们也会谈到对于市场的一些判断,比如对未来项目的周边市场价格,以及项目的租金率,还有财务模型,会有多种情况下的投资测算。但我们在做测算时也会特别注意说,仅为市场预期情况下的一个测算结果,最终是以退出时的实际情况为准。

所以,我理解可能投资人把这些信息认为是我们承诺收益,但是实际情况是我们也有当时的路演材料,包括基金合同里面也有明确的文字描述。

中新经纬:投资人称,2017年中城国际项目的收购价格约64000元每平方米,今年该项目交易价格仅68000一平米,该价格是否合理?

祝欣刚:市场价格波动是一个正常的情况。对比周边的一些物业,在我们旁边的嘉汇国际广场2018年三季度卖给首农集团的成交单价约为每平方米6万元,腾飞大厦2019年一季度出售40%股权,对应单价约每平方米5.35万元。我们项目的价格是基于市场水平的价格,没有出现大幅偏离,并不是所有中国的房地产都会三年翻一倍。

中新经纬:您认为写字楼的租金回报是否符合预期?疫情之下,写字楼的空置率是否提高?

祝欣刚:2017年收购时,我们最初预测一线城市的写字楼租赁需求相对来说比较旺盛,同时我们预期会有一个比较好的收益表现,但在实际中发现,近三年以来,尤其是上海,受周边城市和区域新增供应的影响,整体租户的租赁意愿、支付能力的一些波动,实际出租率与收购初期相比没有出现大幅增长,基本上是持平状态。其次,在写字楼出租方面,有一个惯例,通常租户进来后,会给予一定的免租期,同时在中介机构提供服务时会支付一定中介费用,这些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最后的资金收入。截止到4月27日,实际收到的租金资金收入约9469万元。

中新经纬:投资者最终是否能收回本金?

祝欣刚:首先,中城国际大厦这一系列基金,其中两支的到期日期是4月27号,另外两支到期日分别为5月14日和5月18日,基金启动清算是在4月27日,也就是有两支基金是正常情况,两支基金属于提前清算。其次,由于底层资产没有全部变现完成,因此后续的变现依照和交易对手的约定时间来变现。第三,在清算周期过程中,在与交易对手完成股权交割之前,项目的车位、租金还会有一些收入,但中间还会存在一些费用支出,我们最终会在清算时逐笔清晰核对之后支付给投资者。

惠晓川:这个项目大概率本金会有一个比较好的安全边际,并不像一些投资者说的“暴雷”了。我们会尽最大的能力去保护投资者的基本权利,但是监管“刚性兑付”的这条红线是不会踩的。

中新经纬:接下来海银财富还要面对几个地产类股权基金的项目到期,这种情况是否还会发生?对于地产类股权类投资产品今后是否要慎重考虑?

惠晓川:目前是疫情导致了商业地产的交易活跃度受到一定的冲击和影响,包括租户也都受到了影响。但我们仍然对商业地产抱有信心。

对于接下来所有的商业地产,我们还将本着站在投资者的视角,尽可能找到最合适的买家。包括从出价、沟通成本等方面都会考虑到。此外,在和投资者的沟通过程当中,要将投资者预期做到前面,不要等快要产品清算的时候再和投资者讲,要提前和投资者做沟通。后续我们还会进一步优化对投资者的信息披露,确保每个人都收到了披露的相关信息。(中新经纬APP)

}

“投资中最重要的两点:

第一,知己知彼,了解股票市场。

“投资一方面要尊重趋势,另一方面最好在理性的阶段去发挥理性的作用,在最后的泡沫阶段去享受泡沫的力量,但是要清醒,要么左侧先跑,要么右侧看着不对就跑。”

“投资本质上是认知的变现。”

“股市在很大程度上是受主观情绪的影响,当然长远来说股市最终会反映经济发展的产业规律和价值规律。”

“投资是生活的一部分,你要刻意的让自己的生活和投资建立起钩子。”

“机构投资占比提升并不会让市场变得更加均衡,反而因为机构投资整体的思路非常同质化,思维方式都是一样的,所以在某个相关方向上会变得更加极致。”

“我们在赚到钱的时候,想想你究竟有多少是享受到了整个产业发展的红利,享受到了你认知产生的阿尔法,有多少你是割了别人的韭菜,你比别人在这方面更强一点,是因为你战胜了别人,而不是你获取了真理。”

“企业的基本面趋势有时候是推动估值变化非常核心的一个因素,而这个因素也是我们可以研究,可以不断复制方法论的。”

每个人差异在于你的信仰是无脑的,还是通过自己认知得来的。”

以上是兆天投资执行董事、总经理范迪钊8月1日在聪明投资者举办的第35期价值研习社上,就把握“我”的投资时代,发掘非惯性思维的制胜机会这一话题,分享的最新精彩观点。

范迪钊是一位具有21年证券从业经历的投资老将;

2008年,范迪钊加入国泰基金,先后从事投资公募及社保基金经理等职位,之后荣升国泰基金权益投资总监。

在国泰期间曾获得过一年期、三年期、五年期金牛奖。

2015年初,范迪钊毅然决然“奔私”创业,由此创立了上海兆天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兆天投资自创立以来,私募产品净值增长年化回报超过20%,获得过上海证券报金阳光,东方财富最佳私募产品等奖项。

别看范迪钊是一名7后,但他却拥有一颗零零后的心态,他酷爱摄影、汽车,对一些新鲜事物的接受程度让很多9后自愧不如。

正是时刻保持对世界的好奇以及清醒的自我认知,范迪钊对投资的理解有着独特的理解,经常挖掘一些小众线索。

他认为投资离不开时代,比如在主讲环节,他提到“时代一粒沙落在每个人头上可能是一座山,我们要做的就是怎么把山变成一座金山。”

其中,他拿美国举例子:

美国长达150年的股票市场中,如果拉长到2年周期看,没有一个2年是亏钱的,而且随着时代的变更交替,行业的趋势也随着时代变化而变化。

范迪钊由美国股市讲到中国所处的时代,他认为投资要顺应时代的趋势,而中国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关于投资理念,范迪钊说他是基于基本面趋势投资,他还指出市场上大部分的基金经理都是基本面趋势投资,只是大家不说。

此次参加聪投举办的价值研习社,范迪钊坦言对在座聪投用户的热情感染,因此在演讲过程中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主讲环节长达一个半小时,其中范迪钊罕见提及自己过往的投资趣事。

问答环节,范迪钊与聪投创始合伙人艾暄之城进行了深度对话,两人不仅在投资方面有一些共识,更是多年的好友,因此现场对话中碰撞出很多火花。

后面的观众提问环节,其中涉及到新消费、国潮以及互联网虚拟经济等热门话题···,听的让人酣畅淋漓。

下面是聪明投资者整理的全称精彩内容——

范迪钊:很多事情做一次是容易的,但是一直持续做真的考验功力。

投资其实也是这样,当你运气好,碰到一个股票一战封神,这是有可能的,但是持之以恒做到5年、10年、20年,像巴菲特做了五、六十年,确实是很不容易的事情。

做任何事情都是这样,我们今天分享的主题叫把握我的投资时代,这里面有两个关键词,一个是“时代”,一个是“我”。

第一,我想强调我们任何人的投资都离不开时代。

像我是70后,说白了成长于80年代,大学在90年代,真正的工作是在2000年,刚好看着中国一步一步的变得越来越强。

另外我想说的就是“我”这个词,在同样的时代下,每个人选择是不同的,每个人的选择都是结合自身特点,自身能力,做投资也是这样。

投资没有说只有一个标准,一套方法,一定是要结合自己自身的能力圈,自身的性格,自身的认知,价值观,去选择合适你的投资方式。

这是我今天想要讲的主题的最核心两点。

上个礼拜,中共中央办公厅出了一个关于教育的行政管理办法。

当天晚上中概股尸横片野,我正好很晚回家,十一点的时候,我坐的车经过张江软件园,软件园门口排着好多出租车。

我看到就这个景象,又想到中概股尸横片野,有很强的对比,你说大家不努力吗?

做教育的,大家其实一直很努力,为什么说做互联网的996?就是因为他们非常努力。

但是股票市场、公司的未来、前途都会因为政策而发生逆转性的影响。

所以人的选择,一方面是自己努力,另一方面其实它是很大程度上受到时代的影响。

所谓的“时代一粒沙落在每个人头上可能是一座山”,我们要做的就是怎么把山变成一座金山,就是落在头上变成一座金山。

就像20年前我们只要买了房子,你不需要太努力,就可以过的很好。

努力是一方面,选择还是挺重要的,这就是我想说的,投资一定是要跟时代紧密结合的。

每个时代都有各自的特征比如美股市场

我这里画了一张图,这是美国的股票市场。

美国股票市场历史悠久,过去150年的收益率的情况按年份来分,从上到下分别是每年收益率、5年年化回报率、10年的年化回报率、20年的年化回报率。

收益率有红有绿,在美国绿代表涨,可以看到很难把握投资时机,因为不知道哪年会赚钱,但如果拉长到5年的周期来看,很明显可以看出在美国投资是有运气的。

如果在一战以前投资美股,基本上不太可能亏,每5年的年化回报都在10-20%。

如果生错了时点,比如在70年代石油危机的时候就很难赚钱了,所以投资一方面是基金经理的能力,但另一方面,基金经理也摆脱不了整个市场的影响。

如果拉长到20年的周期来看,没有一个20年是亏钱的,所以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说投资大师都出在美国的原因。

就是因为它的本土市场太好了,只要耕耘在这个市场里,拉长周期看,一定是能赚钱的。

不信看看美股的发展演变

这是过去20年美国股票市场里面行业的分布的情况。

可以看到整个股票市场刚开始的时候全部是金融,因为金融离钱最近,后面随着火车、汽车的发展,交通运输的占比提高了很多。

到了战后,从50年代以来,整个大的趋势是 TMT的占比持续提升,尤其是这二、三十年,TMT的占比持续上升,信息、科技、医药这三个行业的占比也在不断的提升。

比较意外的是金融,也在上升,金融行业在美国那是YYDS,永远的神,占比一直在持续的上升,所以我们说投资一定要顺应行业的趋势。

这个时候要闻自己两个问题:

第二,你投的行业对不对?

从美国过去这么多年来看,如果做对行业收益就不会太差。如果投在TMT或者医药上,整体收益应该不错。

未来10年、20年,哪些行业有特别大的发展机会,如果投到一些没有太多潜力的行业里面不是不可以,但是会非常累。

全球前十大公司的平均“年龄”越来越小了

接下来看全球排名前10市值的公司变化。

这是从1980到2020年,过去40年收集的数据。

80年代几乎都是石油公司, 还有IBM,AT&T这类通讯公司,因为1970年经过石油危机以后,整个能源的重要性越来越强。

到了90年代日本起飞的时候,全球前10名日本占了八家,而且都是银行、电信,美国那时候被比下去了,只有两家公司排名全球前10。

2000年是科网泡沫的时候,这个时候变化非常大,日本公司只剩两家公司,还都是电信相关的,剩下的全部是美国的科技股。

2010年以后中国的占比非常高,中石油、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其实中国历史上市值最高的公司不是腾讯,不是阿里,而是中国石油。

这里也反映了当时中国的整个经济,中国正好是经济发展的黄金10年,中国企业的利润非常好,所以带来了这样一个变化。

再看2020年,过去10年是移动互联网崛起的时点,在这个过程当中美国是一枝独秀,所以我们看前十大公司里面,七家是美国的公司。

七家全部是美国的科技公司,中国有两家,现在只有一家,阿里已经掉下去,台积电上来了。

所以这个图里面可以看到,行业变化是非常大的,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10年前投到这里任何一家公司,收益都是非常明显的,但如果投中石油,你永远也翻不了身了。

过去几十年排行榜前10名公司的年龄在不断变小,也就说明了它的成立周期在缩短。

1980年以前的这些公司都是老牌公司,现在这些公司有两家00后,Facebook和特斯拉,大部分是90后,亚马逊、谷歌、腾讯、阿里,苹果和微软是70后,但整体上年龄非常小。

所以这反映了整个世界的变化越来越快,从商业组织的角度出发,因为互联网的出现,使得整个商业组织的扩张速度比以前快很多,以前的财富积累很慢。

这就是我说的投资具有时代特征。

中国正处于中华民族复兴、碳中和、数字社会的时代

中国目前处于什么样的时代,首先这是习大大的一句话,现在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当然它更多层面上是从政治角度出发,讲的是整个世界的格局、政治格局。

但是我们发现在经济层面、社会层面也正在发生很多变化,很多我们原来习以为常的东西突然不再有效了。

正因为过去长期以来养成的一些经验可能越来越无效,所以我们要换一种眼光去看社会,看投资。

对于中国来说,有三个时代特征:

第一,时代特征叫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时代。

第二,叫碳综合的时代。

第三,叫数字社会时代。

中国人的勤劳是国家进步最大的动力

先讲中华民族的复兴时代。

首先,巴菲特自己在去年的股东大会上说过,他说伯克希尔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是搭了美国的顺风车。

伯克希尔真正腾飞是在六、七十年代,在黄金20年起来的,再加上80年代到2000年左右,又是20年。

所以其实这两波大的行情使得整个公司的财富积累快速扩张,其实这5年做的很一般,但是人家前面基础做的那么大了,后面不需要太努力,就可以非常好。

所以它本质上是搭了美国婴儿潮以后,美国经济腾飞的快速成长的红利。

中国现在有什么样的顺风车?

第一,我们自己制定的百年计划到2049年,我们国家要建成一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说白了就是要当全球老大,我们的经济总量要全球最大。

第二,人均要处于一个非常先进的位置,综合实力一定是全球最强的。

在这样一个目标环境下面,对我们投资有什么样的指导?我们需要思考什么样的问题?

第一,我们要不要怀疑这个东西能否实现。

第二,中国人的勤劳是国家进步的最大的动力。

全球很难找到一个民族,像中国人那么勤劳。

国际劳工部的统计数据,中国人的人均劳动时间是全球最长的,我觉得这里全球最长,其实两个层面。

第一是中国整体劳动人均时间最长。

第二因为女性的工作时间是远远超过其他国家女性的工作时间,这是个很有意思的数据,所以整体来说其实中国人是非常勤劳的。

碳中和是连接中、美、欧的一条纽带

第二就是碳中和时代,国家承诺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这个变化非常大,因为经济发展,产业发展是和能源分不开的。

二战以后能源是最重要的资源,能源结构的变化一定会带来产业格局非常大的变化,因为做任何事情都离不开能源。

我们看这张图,中国2025年到2060年能源结构的变化,2025年大概是52%的铜、18%的油、10%来自于天然气,也就是说差不多80%是来自于化石能源。

是2060年的目标是煤炭3%、油8%、天然气3%,加起来14%,也就是85%自于清洁能源。

清洁能源包括光伏、风能、核电、水电以及生物质,这么大的结构变化一定会带来产业格局的变化。

有一个观点是错的,很多专家说发展电动车是不对的,因为它本身没有减少碳排放,因为现在电力都是火电,它会产生大量排放,但是这是静态的去看待问题。

我们看产业的政策,一定要看未来20年、30年的趋势变化,如果到2060年我们发电的能源都来自于清洁能源,那么这就是一个非常正确的选择。

从全球格局来说,我觉得碳排放必须要做下去,如果没有碳排放作为纽带,中国、美国、欧洲可能会分割的更快,大家在利益上会越来越远,政治上会越来越远。

数字社会时代经历了三个过程:

信息的数字化、人的数字化、物的数字化

互联网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三个过程。

第一个发生在90年代,是所谓的“信息的数字化”,我当时在读大学,我第一次接触互联网觉得很新奇,电脑上跳出一个网页,上面有各种各样的新闻,跟原来相比完全是颠覆性的影响。

当时的互联网其实主要是信息的数字化,也是媒体的数字化,所以当时最大的网站都是一些门户网站,比如雅虎、新浪、搜狐、网易等。

2000年以后开始进入到所谓“人的数字化”。

随着智能手机出现,移动互联网开始兴起,人在很大程度上也被数字化,你的定位,浏览的网页信息等等都被数字化了,数据都被互联网公司采集了。

我们在很多互联网公司里面都有一个数字化的标签,这就是“人的数字化”,体量从原来 PC端的几亿级达到现在大几十亿的数量级。

现在过渡到了“物的数字化”,任何东西都可以上网,包括汽车。

整个互联网经济一直在不断的迭代变化。

互联网是一个自由的地方,没有权威的地方,大家都可以发言,甚至都是匿名的,像乌托邦一样。

但是发展到现在,和传统的社会治理架构发生了矛盾。

传统的社会治理结构是金字塔式的,我们不断的选出精英作为他们的代表,一层一层,人越来越少,它的信息传递都是经过层层筛选,这样的结构也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结构。

但现在的信息传递都是扁平化,不需要精英去指导我怎么做,也不需要精英告诉我应该看什么。

这几年整个社会变得越来越不稳定,最典型的就是美国,美国原来的社会治理,我们认为是一个比较好的方式,在过去30年,我们觉得美国的社会治理水平,政府管制水平是比较高的。

但是过去5年、10年越来越乱了,能够选出反精英的特朗普作为总统,本身就是挺奇怪的一个事情,而且传统的精英分子对他没招,说白了如果不是因为新冠,他大概率还是能连任的。

传统的社会治理方式和互联网时代发生很严重的冲击,中国为什么没有这么明显?

中国其实也有撕裂,但是中国的金字塔结构在社会治理中下沉的非常深,从这次疫情当中可以看到,我们的网格化管理做得非常细,但是不代表没有冲突。

比如上次成都中学生跳楼的事件,就反映了信息传递和社会治理方式的冲突,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强烈的影响。

其实就是传统的治理方式越来越不适应互联网信息的快速传递,这种不适应也会反映在投资上面。

做投资首先需要“了解股票市场”以及“认清自己”

有人都听过很多策略,听过很多经济学家的分享,但依然炒不好股票,为什么炒不好股票?

基金经理在分享的时候,讲的都是成功的东西,背后一把眼泪一把鼻涕的都没说,包括很多实战上的经验。

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什么样的投资理念可以提高投资的成功率?

第一知己知彼了解股票市场

很多炒股的人对股市的本质都没有具体了解。

股市不是一个赌场,但持有这种理念的大有人在,还有很多理想主义者把股市当成是一个价值发现的场所,这两种观点在某种程度上都对。

长期来说股市一定是经济规律的反应,毕竟大家都是上市公司,都是独立的经济体,最终一定要符合经济规律

但是股市有它的现实性,社会上一切不合理的现象,股市上都有。

社会上有很不合理的现象,在生活当中经常会有些人不学无术,投机倒把,但是赚到了钱,股票市场也是一样。

很多你看不上的方法或者觉得错的方法,人家真的赚到钱了,赚到钱以后,说不定人家境界高了,档次上去了,在提升能力后又赚到了钱。

有句话叫谨慎的人收获了智慧乐观的人获取了财富

很多人都觉得自己的方法有道理,但是永远赚不到钱,因为股市是社会现实的反应,很多不合理的东西一定也是存在的,或者说有些方法其实都挺有效的。

我们怎么去认识这个事情?

第一个不要太理想化,但是也不要太过现实。

认清自己就是要知道你自己真的信什么东西,投资从长期来说,一定要做真正相信的东西,还要看你自己有没有能力去坚持这个信念。

价值投资为什么得到大家的推崇,因为价值投资听起来很漂亮,很理想化,像哲学一样让人信任。

但是这种投资方式对人的考验是非常大,所谓的价值投资,一定是一个长期且无聊的过程,而且很痛苦。

因为大部分的时间别人都是不理解的,你要坚持这种不理解,一个人长期不被理解是有很大压力的,首先要问问自己有没有做好承受压力的准备,永远不要高估自己的承受能力。

长远来看股市会反应经济发展的规律和价值

短期很大程度会受主观情绪的影响

还有就是要了解股市,因为股市、投资者、盈利模式都是多样化的,有光看图赚钱的,也有人看基本面赚企业业绩的钱。

股价是对未来的预期的贴现,它具有一定的主观性,但并不是那么科学的东西。

去年流行的DCF估值,把茅台、爱尔眼科等未来现金流不断的折现,为它现在100倍的市盈率做解释,因为可以看得很长,所以未来现金流折现下来就是支撑。

但未来预期贴现,第一,未来怎么预期?第二,贴现率到底怎么算?

所以大家不要被这种事情所迷惑了,这个东西其实是为了结果做解释,本质上主观和客观是相互影响的。

股市在很大程度上是受主观情绪的影响,当然长远来说股市最终会反映经济发展的产业规律和价值规律。

站在10年的维度,它一定会反映这样的规律,比如10年前,多少钱买腾讯,估值多少完全不重要,重要的是这10年以来腾讯的业绩增长了多少倍。

但是你不能把这个理论放到去年买腾讯,站在两三年的维度来看腾讯,可能短期的很多政策因素、估值因素、情绪因素就非常重要。

这两年股市每次都是机构搞一波,游资搞一波,最后散户没搞起来。

2015年,机构搞完了,游资搞,或者是游资先搞机构再搞,最后散户又搞一波,所有的低价股全部涨起来,过去每次牛市其实都是这样。

2007也是这样,行情到最后一定是散户最后冲进来,搞了一个巨大的泡沫,然后一拍两散就结束了。

这几年投资结构正在发生变化,散户的力量在逐渐减小,说白了“韭菜”越来越少,都被割完了,都去买基金了,通过基金去投资了。

机构占比提升后并没有使市场变得

更均衡;很多投资发乎理性止于泡沫

这两年我给自己定了一个标准,成交量在15,000亿以上时,就要小心一点,因为它不再像以前一样,大量散户可以把成交量继续往上推。

反过来当机构投资者占比提高以后,市场没有变得更加理性,因为机构投资者整体上想法更加的一致。

因为想法都一致,所以你会发现现在很多行情走得非常快,然后非常极致。

去年核心持仓的品种走的都很极致,然后今年2月份一把崩掉,现在往另外一个方向又走得很极致。

就像我昨天看到群里面在传流传一个文章叫《对消费医药基金经理的劝降书》,劝你们这些搞消费,搞医药的,多一点社会责任感,多一点价值观。

去年年底的时候,我们同样看到过这样一篇文章,就是对看空白酒的投资者的劝导,文体简直一模一样。

所以机构投资占比提升并不会让市场变得更加均衡,反而因为机构投资整体的思路非常同质化,思维方式都是一样的,所以在某个相关方向上会变得更加极致。

大多数的投资机会都是发乎理性止于泡沫,无一例外,每次买的时候都是很理性,都是非常有道理,但最后炒到后面都很疯狂。

无论是2014年、2015年移动互联网那一波,还是过去两年的核心资产,包括现在的电动车,开始炒的时候都是很理性的,越往后面越疯狂。

另一方面要发挥理性的作用

如何从理性的角度发掘一些投资机会?比如现在看好的电动车、光伏,在这个时点上怎么办?首先现在比较好的时点肯定已经过了。

从结构上来说,我更看好新能源上游,比如资源股或者一些化工等等。

整体来看,现在电动车就很尴尬,因为这个十字路口已经过了,已经分叉了,这个叉已经越分越远,这时候要不要追投,确实是挺难的一个事情。

但是我们希望在下一个十字路口的时候,大家能够发现这样的机会。

比如今年2月份、3月份全部跌下来以后,那个时候你如果比较理性的去入手,后面就是赚多赚少的问题。

所以投资一方面要尊重趋势,另一方面最好在理性的阶段去发挥理性的作用,在最后的泡沫阶段去享受泡沫的力量,但是要清醒,要么左侧先跑,要么右侧看着不对就跑。

一波牛市,基本上超过一半以上的时间都是处于很亢奋的非理性状态,真正的理性状态是非常少的。

第二,我们要结合自己的特点,找到理性的缝隙切入进去。

投资实际上是认知的变现

而每一种投资背后需要的能力都是不一样的

去年我买了一家电商SAAS公司,就是在微信上做微店的 SASS,我们买的比较早,去年年初买的,很便宜,甚至四、五毛钱的股价都没人买。

当时我觉得它的逻辑很通顺,私域流量的崛起、电商的去中心化、直播电商等等,这个兴起以后,我觉得会对做社交电商的SARS公司带来很大的帮助,尤其是腾讯的视频号起来,也会对这些公司有很大的帮助,所以当时冲着这个逻辑去买。

买了以后确实也得到了市场验证,包括公司的数据反映很好,所以去年一年股价可能涨了七、八倍,我们也赚了比较多的钱。

第一,受今年一季度港股市场,包括整个市场大盘回调的影响,先跌了一半。

第二,随着二季报的数据,公司突然增长增速下来,又跌了差不多一半。

最近政策对电商的隐私的保护,所有的私域流量拿不到客户的联络信息。

今天我们回过头来想,到底是对还是不对?

第一,我赚了钱,我是对的。

第二,从客观的事物反应来说,他并没有像我想象那样,一路上去以后永远不回头了。

所以我们在赚到钱的时候,想想你究竟有多少是享受到了整个产业发展的红利,享受到了你认知产生的阿尔法,有多少你是割了别人的韭菜,你是比别人在这方面更强一点,是因为你战胜了别人,而不是你获取了真理。

我相信每个基金经理都有这样的案例,钱是赚到了,但是这个公司最后不行了。

如果一个人的性格比较活跃的,他比较关注一些新的东西,对新东西的接受程度比较高,成长股的投资方式可能比较合适他。

如果一个基金经理整天在办公室,保温杯泡好几个枸杞,回到家天天看研究报告,可能比较适合价值投资,他的性格比较稳定,抗压能力比较强,比较坚持。

所以每一种投资背后需要的能力都是不一样的。

投资本质上是认知的变现,对于股市的认知,对自己认知的变现,一定要提升自己对各行各业的认知能力,这也是很重要的。

让生活和投资建立起钩子

10年前投资传媒行业赚了很多钱

投资是生活的一部分,你要刻意的让自己的生活和投资钩起来

我听过黄执中讲的一堂课,他说为什么我辩论的时候娓娓道来,那么有说服力,经常会举一些段子,一些故事。

他说不是我准备了这么多故事,其实是我就这么几个故事,但是我让这些故事产生了很多钩子,讲这个道理的时候,我通过这个维度把这个故事用上,勾上这个道理来讲,另外一个故事我也勾上。

同样一个事情,套在各种各样不同的道理里,听起来都是娓娓道来的,都像新的一样,但其实这个故事都讲烂了。

做投资是这样,生活也是这样,多去想想这件事情与投资有什么关联,能不能给你提供一些投资线索。

我举个例子,2011年我在公募的时候,很早就配置了传媒行业,10年以前传媒行业是一个非常不起眼的板块。

那个时候,华谊兄弟和华策刚上市没多久,都很小,包括乐视,那时候乐视只有二、三十亿。

我是最早配的,因为我以前有个爱好,就是在网上下载高清电影,大家知道以前看电影只能下载盗版的,在10年以前是很正常的事情。

但是从2010年、2011年开始就不让下了,好多链接都失效了,好多种子的分享网站被关掉了,包括当时比较著名的电驴CHD也被关掉了。

第一,为什么关掉?说明国家开始对知识产权加大保护力度。

第二,在投资上有什么启示?就是做知识产权的公司会不会有机会?

做内容很辛苦,辛辛苦苦拍个电影很快就有盗版出来,你怎么赚钱?

所以当时我们意识到了政策方向的变化,当然光有逻辑也不行,必须去调研,这时候作为专业人士有优势可以去上市公司去拜访,去调研,去了解情况。

去华谊、华策、乐视转了一圈,尤其是乐视,我应该是所有公募基金最早买乐视的,2011年的时候你看年报,我曾是它前十大的基金股东。

这公司有一点特别吸引我,它当时囤了很多正版版权,因为当时其他的网站都不买正版版权,乐视在那个时候买了很多的正版的电视剧,电影的版权。

它当时买的时候,一集热播剧的版权只有1万块钱不到,半年的时间版权涨到了10万一集,这样投资机会就出来了,这些有大量的正版版权的,包括自己制作内容的公司,像华策、华谊,它的价值就提升了,在互联网上卖版权也可以卖很贵,所以当时我们投资了很多。

那年是很熊的一年,我在全市场排名前10,就是因为买了一些传媒公司赚的钱。

所以这就是我们说从生活当中找到了一个钩子钩到投资上。

去年我在小鹏身上赚了两倍,而且很快,几乎一个月时间就赚了两倍。

我去年一直在琢磨一个事情,我要换辆车,但还是要在电动车里做选择,在换车过程中,我不断的去4S店体验。

在体验的过程中,我突然发现小鹏的新车跟我想象的不一样,我原来觉得小鹏是一个品牌力相对来说比较差。

因为它第一款G3相对来说是一个看起来不那么时髦的车,但是我去试驾之后,我觉得那辆车非常好。

我觉得市场可能对它也有偏差,因为我已经算是一个比较追求时髦和新鲜东西的人,对我来说是一种冲击,我相信很多人比我感知的还要晚一些。

然后我找他们做了一些研究,发现它们在智能驾驶方面其实有很深的积累,在信息领域、智能驾驶上投入很多研发,而且它是全栈自研,不像其他的可能是买别人的方案去做。

小鹏10月份在美股上市以后,股价表现一直比较平,我当时就察觉到:

第一,市场对小鹏的认知,一定还没有达到应该有的位置。

第二,市场肯定对智能驾驶越来越关注,会认识到小鹏在智能驾驶方面的一些优势。

所以我当时就在比较平的位置购买了小鹏,后来花旗就发出了个报告,一下子把它推起来了,两个礼拜涨了两倍。

这种机会也挺偶然的,但是反过来说,当你在生活中建立很多钩子以后,你会发现经常会有一些线索。

大部分的机构投资赚的都是估值的钱

再讲一下我们的投资方式。

大部分人会说我是价值投资,有些人说自己是成长股投资,我觉得都不准确。

因为对我来说,我自己定义叫基本面的趋势投资。

我们不要去否认趋势投资,事实上百分之七、八十以上的基金都是基本面的趋势投资,大家只是不说而已。

为什么很多人都愿意说我在赚企业盈利的钱,在赚企业增长的钱,大家都是这么标榜。

前两天我看陈光明写的那个东西挺好的,很客观,他说:你在讲这句话的时候,你先看看你自己换手率。

你如果一年股票换个两三遍,三四遍,你怎么好意思说你赚的是企业增长的钱?企业一个季度才增长多少?你不拿个3年、5年你怎么好意思这么说赚企业增长的钱?

一个公司估值出现变化,有宏观的因素,也有周期因素,有行业流动的因素,也有政策因素,但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企业的基本面趋势。

企业的基本面趋势有时候是推动估值变化非常核心的一个因素,而这个因素也是我们可以研究,可以不断复制方法论的。

所以大部分的机构投资者其实采取的都是去研究企业基本面趋势的变化,最后赚估值的钱,或者说估值和盈利双升,就是所谓的戴维斯双击,赚这部分钱。

就我自己而言,我研究的出发点就是什么样的公司估值能够提升?什么样的行业估值最容易得到提升?

所以我选择的行业一般是估值容易提升的行业。

认知能帮你把握战略拐点

比如2019年的电动车

经常有人会问我,说电动车的投资很好,但是价格很贵,我该怎么参与?

第一,从历史上来说,这么多年以来,电动车很便宜的时间段是很短的,而且次数很少。

比如以宁德时代为例,上一个绝对估值处在很低的位置,是在2019年三季度,当时可能就30多倍的市盈率,那时候它跌的非常厉害。

因为2019年补贴退坡以后,整个电动车的销量很差,所以在那个点上出现了非常好的买点,就是所谓的战略性买点。

那个节点上你是否因为电动车销量差,对电动车行业失去了信心,这就是考验你认知的时候。

如果在那个点上你对电动车仍有很强的信心,看它估值跌的那么便宜买进了,恭喜你,你抓到了一个战略性的买点,这个买点可能未来很多年都不会出现。

就是在这些战略性的拐点面前,一定是在挑战你的认知,因为这个时候它跌的这么低,一定是有很多短期的负面因素会出现,一定会影响你认知的。

反过来说你对这个行业的认知,说白了就是你有没有信仰。

当然信仰也不是莫名其妙来,信仰一定是你认知的足够深以后才产生信仰,我们不需要无脑的信仰。

每个人差异在于你的信仰是无脑的,还是通过自己认知得来的。

我们认为电动车未来两年的生产增速可能

会翻倍,电动车行业最终的分化会很明显

我们在做预测的时候,都有这样一种思维模式:

第二,保守一点,打个折扣。

今年预测电动车生产有50%的增速,明年降一点40%,后年30%,大家都是这样预测,研究员这样,行业协会也是这样的,国家做规划的时候也是这样。

但是作为一个To C的消费品,它的实际的增长曲线是这样吗?

我们看到历史上它都不是这样,当一个To C的东西,它的市场份额、占有率提升到了一个临界点以后,它是加速增长的。

当年智能手机的普及就是这样的过程,前几年增速也很快,因为它是低基数,所以增速很快,但是突然当的渗透率上到10-15%,一个临界点后,突然加速,它几乎是在三、四年间就全部普及了。

人的行为就是这样,我影响你,你影响他,他再扩散一下,就这样扩散出去了。

我们觉得它的生产在未来两年的增速不是50%、40%、30%,他可能翻倍,渗透率会提升很高的份额。

工信部的规划是2025年到20%的市场份额,但是我觉得这个数字可能明年就能实现,今年可能会提到10%以上,接近15%,明年可能就到20-25%以上。

市场占有率的占比上升可能不是5个点慢慢提升,它可能5个点,10个点,15个点这样提升。

因为市场的思维惯性,一定会存在一个预期,或者说真实世界和市场预期中间一定会产生一个缝隙,这个缝隙里面你如果能够挤进去,把位置卡住,那就很主动了。

所以5月份是个很好的点,那现在这个点好不好就不好说了,这个东西短期涨了那么多,到底会不会调,谁也不知道。

但是如果你对这个行业足够了解,你会知道未来半年电动车行业最主要的矛盾就是非常旺盛的需求,和在某些领域里面的供给瓶颈之间的矛盾。

我们在投资上要关注这些有瓶颈的地方,这也是市场关注的焦点。

从兴趣中挖掘投资机会:

最重要的是把兴趣和投资结合起来

问:关于新能源,新兴产业,很多东西都是源于你自己的兴趣,因为你在这方面有很强烈的爱好,但是怎么落实到研究中,怎么去挖掘?

范迪钊:对我来说很多东西是发乎兴趣的,因为产生兴趣,所以即使你觉得在投资上面没什么用,你也会去关注他,现在觉得没有意义的事情,以后有可能会有利于你。

投资是件功利性很强的事情,但是过生活,没必要把功利性看的那么强,但是这样可能反而会更好。

因为兴趣,所以会对他产生持续关注,持续关注以后,会对他有足够多的认识,而不是行情来了才突然去关注,我觉得这样的认知是比较功利的,只是针对当下,并没有很持续。

当然最重要的是我们怎么去把它结合起来?

这个其实还是来自于比较扎实的投研的角度去分析它的商业模式,所以主要是在他没有行情的时候,你也不要放弃对感兴趣的东西的关注。

其次在有行情的时候,要结合你自身的认识和市场认识,找到最合适的时间差。

遇到过最大的压力是公募

问:我要问一个比较常规的问题,你犯过最大的错,以及你遇到最大压力的时候,你怎么面对?

范迪钊:压力最大的应该是在公募,应该是2008年的时候。

做投资有一点跟做实业不一样,做投资你的情绪会因为行情的变化受很大的影响,我心态算是好的,但是一样会难受。

上涨的时候你会觉得你就是个价值创造者,下跌的时候你发现你做的事情毫无意义,买什么都亏,这个感受是非常明显的。

2008年的时候当时情绪很高,你做了以后立马就亏了,而且是专户,专户亏了20%,领导立马就找我谈话。

领导说你们先歇一歇,说的很客气,那边有一个社保基金的助理,你要不去看看,但是人家不需要助理,你没活干。

但是反过来说,闲下来以后没事干,但是我自己可以做研究,原来做研究的时候是金融、地产行业,那个时候看多了一些消费股票,然后就给基金经理推荐了这些股票。

人最困难的时候是什么?是没有存在感,很多人在这种情况下就辞职了,但是存在感是可以自己去找的。

当时我经常给基金经理推荐股票,领导一看我,觉得还不错,第一很听话,第二这个人还很积极,后面再有机会就想到我了,觉得这个人还是可以的。

所以做投资就是这样,这是我的体会。

从喜欢的事物上找到一些细微的点

问:如何在自己擅长的领域与投资挂钩?

范迪钊:第一,如果它跟投资有关,想把这个爱好跟投资结合起来,那这个爱好就变的不那么纯粹了。

就因为喜欢,没有别的,比如说我拍照花了好多钱,根本没赚钱,我还买了好多的器材,因为这是爱好,是很纯粹的。

第二点,如果你是一个善于观察和思考的人,从生活的各种细节中,可以去找到一些关联度,比如这是我喜欢这个东西,我感觉可以找到一些细节,从一些细微的点上找到跟投资有关联的东西。

另外,我经常有意识的从生活中去找一些投资的点,比如前两年的华熙生物,

我会买它的产品回来试,试了以后你会发现确是还不错。

这种就是刻意的引导自己从生活中往投资上靠,我觉得这也是很重要的,很多东西试一下,会发现很多发现。

我是一个新鲜感比较强的人,所以在投资上过多尝试,但是还有另外一些生活比较稳定的人,会有另外的方法,都是可以。

互联网与现实世界的矛盾越来越大

问:我最近看扎克伯格在访谈的时候说,他要把脸书向元宇宙转型,在我看来元宇宙和过去的互联网不同,是由技术主导的,它真的是一种虚拟世界,像头号玩家一样,未来所有的应用都在元宇宙中发生,它意味着我们很多的生活方式都发生在这样一个土壤里面。

我觉得可能很远,但也可能会很近,我不知道你怎么看?

范迪钊:其实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这跟我刚才讲的另外一个话题是相关的,互联网发展到现在,跟主权社会有很大的一个冲突,包括元宇宙,这都是很热的一些话题。

Facebook创造了一个新的虚拟世界,大家在这个虚拟世界里面有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包括消费。

就互联网的本质来说,确实存在这样一种合理性或者需求,而且它有可能性会变的很大。

反过来想,Facebook搞了一个虚拟世界,那么现实世界跟虚拟世界究竟发生了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我其实一直在思考,我觉得这里面会产生很大的冲击。

我的意思就是说,我们现在看到的互联网巨头的优势是非常明显的,他现在做这个商品优势也非常明显,这也是为什么它比传统的行业会做得更大一点,而且它是一种无边界扩张。

我不相信存在没有薄弱点的商业模式,所以目前我看到最大的矛盾就是互联网世界和现实世界中间的摩擦会越来越大,矛盾越来越大。

在中国这个东西就更明显了,我相信在美国最终也会出现,如果Facebook这种理念最后能实现,包括数字货币的理念实现,那美国算什么?这是需要考虑的。

但我相信在未来肯定会有变化。

我比较喜欢新消费,比如国潮

普通投资者比较容易把握医疗服务

问:上半年消费,医药这两大板块的业绩表现比较平静,现在是不是上车的好时机?

迪钊消费是个大的战场,我觉得消费需要分别去看待。

当然我自己对白酒不太关注,因为我从来不喝,不是说白酒不好,只是说我不太关注,我更喜欢代表着未来的生活方式变化的东西。

但是对于一些新消费,比如去年我投了电子烟,包括b站、奶茶,这也是年轻人喜欢的消费方式,是一些比较新的消费品牌,这些东西我是比较喜欢的。

其实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这个事情。

你可以去感受现在的消费变化,比如一些国潮品牌,这两年发展的非常迅速,因为现在的年轻人和我们以前的想法不太一样,以前在我们看来,国外的品牌是有光环的,对现在的年轻人来说没有光环,是平等对待的。

随着国内设计做起来,这块的市场空间是很大的。

医药要分创新药和仿制药,仿制药已经变成一个制造业了;创新药本身需要很强的专业能力。

我们说一个创新药好,但不知道它好在哪里,没有感性的认识,这需要研究这个技术是做什么的,所以对于普通人来说比较困难。

对于普通投资来说,大家能把握就是医疗服务,比如医美,现在年轻人都比较熟悉,5年前朋友圈里面那些美女都在卖面膜,然后面膜品牌起来了,这两三年,这些卖面膜全部改成做医美的,其实都是一样的。

这两年就上涨的很快,这其实也是一个大的方向,大的赛道。

投资引领研究,研究驱动投资

作为一个机构投资者,怎么用什么方法来驱动基金经理投资?

迪钊投资引领研究,研究驱动投资,我觉得从这两方面方面来说,因为机构投资者也分不同的位置。

资金有大有小,有千亿级、百亿级、十亿级,每个人选择的方式都是跟他自身相关的,对于大部分机构投资者来说,不管是公募还是私募,都是基金经理在引导研究。

我们在公募的时候也是这样,基金经理首先自己有一个筛选的标准。

大家在听路演的时候都有这样的疑惑,所有的研究员都在推荐他自己觉得不错的股票,听起来都挺有道理的。

不可能一个研究员讲完,你马上就能指出他的问题,因为他之所以推荐,一定研究得很深,他一定比你了解这个股票,你从逻辑上是很难反驳他。

所以基金经理都是有自己的标准,换句话说就是有个筛子,如果不在我这个筛子里面,你说的天花乱坠,说再好我也不会买,这个标准很多时候是硬性的。

研究驱动投资是什么概念?对我来说,研究员更多是像触角一样去接触市场。

我们的投资判断很大程度上是基于从研究员身上获得的信息做出来,判断本身是自己做,但是这个判断基于很多信息,这些信息在平时不起眼的过程中传递。

研究员就像触角一样,他帮你分散在这个市场里去抓信息,然后我们在这个基础上做判断。

所以第一,我们引导研究员在哪个方向上多做一些功课、研究。

第二,研究员把整个市场的信息尽量快,尽量多的反馈给我,我在这个基础上去做投资。

这是我觉得要把握的两个体系或标准。

最好的商业模式是让人上瘾的模式

如何看待“奶头乐”经济?比如说游戏,抖音这些。

迪钊第一,这是人的本质,是人的天性,人的及时消费是人最本质的需求,说实话这都是好的生意模式。

我们说最好的商业模式是让人上瘾的商业模式,所以像白酒、香烟,都是好的商业模式。

但反过来说,这种模式在互联网上变得非常的谨慎,因为它的传播非常广,确实他们最近在政策监管的环境下过得比较艰难。

躺赢的公司可能大家要小心,就是纯粹因为满足了人最底层需求而且快速发展的公司大家还是要小心,他有可能会受到非常严厉的打压。

第二在这里面我觉得要区分。

比如游戏现在已经被打过一段时间了,政策该搞的都搞了,该清理都清理了,所以对游戏来说可能相对安全。

但是对于很多的传媒公司来说未必,比如影视公司,我们知道影视公司原来存在很多潜规则,有很多的财务问题,包括明星的问题,这两年在这块政策越来越严,对于所谓的粉丝经济也要小心,粉丝经济我觉得才刚开始。

尤其是最近的这些事件,代表政府开始对粉丝经济高度关注了。

还是要分类别看,比如说像B站这种,相对来说会安全一点,当然只是因为现在的互联网监管政策不明朗。

为什么我们不建议大家现在去抄底?

因为确实不知道的政策最后到是什么程度,但是一旦政策明朗,我觉得有生命力的公司还是值得关注,因为它的弹性比较大。

}

个人在一级股权负责风控。身边同学朋友有在公募也有在二级私募的。

同样是小私募的话,二级投研岗优于一级投资岗。

投资的前提与关键是充分的研究。

二级投研岗的研究对象都是已上市的公开成熟企业,其历史沿革、股权结构、组织架构、治理结构、董监高情况、员工情况、产业链上下游、行业竞争格局、企业技术与行业地位、财务情况,诉讼与担保情况等,全部都能在招股说明书、定期的年报、中报、季报,及各种定期与临时公告中找到。

专业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及证券公司保荐代表人,都帮你梳理审核过一遍两遍好几遍了。

可不用提,全国有多少家证券公司研究所都在同时覆盖同一家上市公司,他们的研究报告在不少渠道也是能找到的。

这些资料,足够你学习,在适合的框架与有经验的领导的带领下,你的成长速度会很快。

反之,一级投资岗,经常面对的标的企业,可能是没融过资的,也可能是只融过一两轮的,其行业情况、法律情况及财务情况,需要你重新去做尽调比对分析,这是非常花费时间的。

两者的重心是完全不一样的:

二级投研岗是基于大量的信息池,删繁就简,精力是在做判断,做逻辑的思考。

一级投资岗是没有足够的信息,精力有八成在搜集与整理信息。

而针对这些学习资料,如果本科专业知识学得不够牢固的话,我是建议通过考证的方式,强迫自己去形成一个系统化体系化的知识框架,并与工作中的学习资料或项目实践工作相结合相印证:

边学边练,以练助学,以学带练。

二级私募投研岗,涉及股票债券等诸多品种,较适合的证书是CFA,更为侧重资产组合管理的大框架知识。资料方面可以先薅一个一级PE投资机构补贴的免费羊毛课感受一下整体考试内容框架与难度:

一级投资岗投一个项目,假设有现成的非专项基金,从投出去,到最终能实现退出,平均四年,算很快的。

这中间,你还得每月每季度去做投后管理,给企业赋能,为企业提供增值服务,帮企业成长,顺利实现IPO。

一个项目等到四五年后真的退出的时候,你卡擦EXCEL表格一算,年化收益率不到15%。

要是一整个基金清算下来,年化收益率有15%,那必须得放上公司的宣传册上,还得加粗,标的企业LOGO要放得大大的。

你做了很多研究,也实地调研过了,商业模式、投资逻辑完全搞清楚了,给基金经理这么一推荐。

基金经理觉得:“小伙子靠谱”,马上买了两千万。

这两千万,基本上半年一年内,是赚是赔,立马见真章。

在这个过程,市场的信息仍然很多,有看多的,有看空的。纷纷扰扰的信息,你还能坚持你的投资逻辑吗?

不管你选哪一边,资金会推动着股票走它该走的路。

是赚是赔,都是在你的投资逻辑下的真金白银的选择。

比如,今天贵州茅台收盘1955.87元,明早买入放半年一年,能赚吗?

应届生在一级股权投资岗,完全是一名执行的角色,职级一般是投资助理,平时做的杂事非常多。重要的事情都是由投资总监去处理。

薪酬结构这一块的话,一般是:基本工资+募资奖+跟投分红+年底奖金

刚毕业,一般没啥资源,也搞不定资金方内部的各种审批关系,募资奖一般是没有的。

跟投分红更不用提了,应届生钱本来就不多,能跟投的金额也不大,时间又久,基本上也可以忽略。

只能靠基本工资与年底奖金(可能有也可能没)。

但在二级私募投研岗,有些私募基金对于研究人员推的好股票是有奖励的。

这块是可以期待一下的。

当然,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不要光看贼吃肉,也要看到贼挨打。

股票市场年景不好的时候,研究员推啥票都不涨。这时候的压力也超级大。

综合来看,能抗得住压力、对研究非常感兴趣的、希望能更快成长的,建议去二级私募投研岗。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投资工厂要考虑什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