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汽车工业总产值全国维修产值?

2014,江苏新政出台、创新叠出…这一年,江苏也是蛮拼的。[]
回望这一年,21个关键词带你回顾江苏检察2014。[]
这些国际友人以江苏为家、情系江苏,对江苏发展做出杰出贡献。[]
& &&&& & 正文
2013年国民经济发展稳中向好 国内生产总值增7.7%
【字号:&&】【】
  中新网1月20日电国家统计局今日公布,2013年,面对极为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党中央、国务院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科学创新宏观调控方式,国民经济呈现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
  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56884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7%。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7.7%,二季度增长7.5%,三季度增长7.8%,四季度增长7.7%。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56957亿元,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值249684亿元,增长7.8%;第三产业增加值262204亿元,增长8.3%。从环比看,四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8%。全年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上年下降3.7%。
  一、农业生产再获丰收
  全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达到60194万吨,比上年增加1236万吨,增长2.1%。其中,夏粮产量13189万吨,增长1.5%;早稻产量3407万吨,增长2.4%;秋粮产量43597万吨,增长2.3%。全年棉花产量631万吨,比上年减少7.7%;油料产量3531万吨,增长2.8%;糖料产量13759万吨,增长2.0%。全年猪牛羊禽肉产量8373万吨,比上年增长1.8%,其中猪肉产量5493万吨,增长2.8%。生猪存栏47411万头,比上年下降0.4%;生猪出栏71557万头,比上年增长2.5%。全年禽蛋产量2876万吨,比上年增长0.5%;牛奶产量3531万吨,下降5.7%。
  二、工业生产增势平稳
  全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7%。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9.5%,二季度增长9.1%,三季度增长10.1%,四季度增长10.0%。分经济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6.9%,集体企业增长4.3%,股份制企业增长11.0%,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8.3%。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6.4%,制造业增长10.5%,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6.8%。分地区看,东部地区增加值比上年增长8.9%,中部地区增长10.7%,西部地区增长11.0%。分产品看,全年464种工业产品中有340种产品产量比上年增长。其中,发电量增长7.6%,粗钢增长7.5%,钢材增长11.4%,水泥增长9.6%,平板玻璃增长11.2%,十种有色金属增长9.9%,焦炭增长8.1%,硫酸(折100%)增长5.8%,烧碱(折100%)增长6.6%,化学纤维增长8.1%,乙烯增长8.5%,微型计算机设备增长7.8%,集成电路增长10.4%,汽车增长18.4%,其中轿车增长16.6%。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率达到97.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113471亿元,比上年增长5.0%。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7%,环比增长0.71%。
  1-11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5333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3.2%,其中,主营活动利润5370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4%。在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27个行业主营活动利润比上年同期增长,12个行业主营活动利润比上年同期减少,2个行业由上年同期主营活动亏损转为盈利。1-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85.64元,以利润总额计算的利润率为5.77%。
  三、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436528亿元,比上年名义增长19.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9.2%)。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144056亿元,增长16.3%;民间投资274794亿元,增长23.1%,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63%。分地区看,东部地区投资比上年增长17.9%,中部地区增长22.8%,西部地区增长23.0%。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9241亿元,比上年增长32.5%;第二产业投资184804亿元,增长17.4%;第三产业投资242482亿元,增长21.0%。在第二产业投资中,工业投资181864亿元,比上年增长17.8%;其中,采矿业投资14750亿元,增长10.9%;制造业投资147370亿元,增长18.5%;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投资19744亿元,增长18.4%。全年基础设施(不包括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投资71695亿元,比上年增长21.2%。从到位资金情况看,全年到位资金480381亿元,比上年增长20.1%。其中,国家预算资金增长17.0%,国内贷款增长14.4%,自筹资金增长20.8%,利用外资下降3.7%。全年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357815亿元,比上年增长14.2%;新开工项目389256个,比上年增加66194个。从环比看,12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1.41%。
  全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86013亿元,比上年名义增长19.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9.4%),其中住宅投资增长19.4%。房屋新开工面积201208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3.5%,其中住宅新开工面积增长11.6%。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130551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7.3%,其中住宅销售面积增长17.5%。全国商品房销售额81428亿元,增长26.3%,其中住宅销售额增长26.6%。全年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购置面积38814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8.8%。12月末,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4929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5.2%。全年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122122亿元,比上年增长26.5%。其中,国内贷款增长33.1%,自筹资金增长21.3%,利用外资增长32.8%。
  四、市场销售平稳增长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4380亿元,比上年名义增长13.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5%),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单位)消费品零售额118885亿元,增长11.6%。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02462亿元,比上年增长12.9%,乡村消费品零售额31918亿元,增长14.6%。按消费形态分,餐饮收入25392亿元,比上年增长9.0%,商品零售208988亿元,增长13.6%。在商品零售中,限额以上企业(单位)商品零售额110704亿元,增长12.7%,其中,汽车类增长10.4%,家具类增长21.0%,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14.5%。12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名义增长13.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2.2%),环比增长1.24%。
  五、进出口增长有所回升
  全年进出口总额4160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7.6%,其中,出口22100亿美元,增长7.9%,进口19503亿美元,增长7.3%。进出口相抵,顺差2597.5亿美元。进出口总额中,一般贸易进出口2197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9.3%,加工贸易进出口13578亿美元,增长1.0%。出口额中,一般贸易出口10876亿美元,增长10.1%,加工贸易出口8608亿美元,下降0.2%。进口额中,一般贸易进口11097亿美元,增长8.5%,加工贸易进口4970亿美元,增长3.3%。12月份,进出口总额3898亿美元,同比增长6.2%,其中,出口2077亿美元,增长4.3%,进口1821亿美元,增长8.3%。
  六、居民消费价格基本稳定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6%。其中,城市上涨2.6%,农村上涨2.8%。分类别看,食品价格比上年上涨4.7%,烟酒及用品上涨0.3%,衣着上涨2.3%,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上涨1.5%,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上涨1.3%,交通和通信下降0.4%,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上涨1.8%,居住上涨2.8%。在食品价格中,粮食价格上涨4.6%,油脂价格上涨0.3%,猪肉价格上涨0.3%,鲜菜价格上涨8.1%。12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5%,环比上涨0.3%。全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比上年下降1.9%,12月份同比下降1.4%,环比持平。全年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比上年下降2.0%,12月份同比下降1.4%,环比持平。
  七、居民收入继续增加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总收入29547元。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955元,比上年名义增长9.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0%。在城镇居民人均总收入中,工资性收入比上年名义增长9.2%,经营净收入增长9.8%,财产性收入增长14.6%,转移性收入增长10.1%。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24200元,比上年名义增长10.1%。按城镇居民五等份收入分组,低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11434元,中等偏下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18483元,中等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24518元,中等偏上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32415元,高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56389元。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8896元,比上年名义增长12.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3%。其中,工资性收入比上年名义增长16.8%,家庭经营纯收入增长7.4%,财产性收入增长17.7%,转移性收入增长14.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中位数7907元,比上年名义增长12.7%。按农村居民五等份收入分组,低收入组人均纯收入2583元,中等偏下收入组人均纯收入5516元,中等收入组人均纯收入7942元,中等偏上收入组人均纯收入11373元,高收入组人均纯收入21273元。2013年全国居民收入基尼系数为0.473。全年农民工总量26894万人,比上年增加633万人,增长2.4%,其中,本地农民工10284万人,增长3.6%,外出农民工16610万人,增长1.7%。外出农民工月均收入水平2609元,比上年增长13.9%。
  八、货币信贷平稳增长
  12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10.65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3.6%,狭义货币(M1)余额33.73万亿元,增长9.3%,流通中货币(M0)余额5.86万亿元,增长7.1%。12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71.9万亿元,人民币存款余额104.38万亿元。全年新增人民币贷款8.89万亿元,比上年多增6879亿元,新增人民币存款12.56万亿元,比上年多增1.74万亿元。
  九、人口就业总体平稳
  2013年末,中国大陆总人口(包括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军人,不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以及海外华侨人数)13607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668万人。出生人口1640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2.08‰,死亡人口972万人,人口死亡率为7.16‰,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92‰。从性别结构看,男性人口69728万人,女性人口66344万人,总人口性别比为105.10(以女性为100),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7.60。从年龄构成看,16周岁以上至60周岁以下(不含60周岁)的劳动年龄人口91954万人,比上年末减少244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67.6%,60周岁及以上人口20243万人,占总人口的14.9%,65周岁及以上人口13161万人,占总人口的9.7%。从城乡结构看,城镇常住人口7311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929万人,乡村常住人口62961万人,减少1261万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为53.73%。全国居住地和户口登记地不在同一个乡镇街道且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口(即人户分离人口)2.89亿人,比上年末增加959万人,其中流动人口为2.45亿人,比上年末增加812万人。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697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73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3824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138万人。
  总体看来,2013年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向好,成绩来之不易。但也要清醒认识到,我国经济正处于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尚待缓解,经济企稳回升的基础仍需巩固。下一阶段,要认真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把改革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以改革促发展进步、促转型升级、促民生改善,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原标题: 2013年国民经济发展稳中向好国内生产总值增7.7%
  原文链接:/gn//5754796.shtml
  稿源:中新网
  作者:
作者:&&编辑:钟江为、娄静
中国古典审美意识里,美的胸乳,都像尤...
2月4日,“国民老公”王思聪再爆料炮轰...
&|&&|&&|&&|&&|&
中国江苏网(江苏中江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移动网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因特网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查看: 1435|回复: 3
来自 广东精华
索 引 号:/分类: 城乡建设(含住房) ; 其他 发布机构: 省住建厅 发文日期: 日 名  称: 湖北2013年建筑业总产值突破八千亿元 规模全国第四 文  号: 无 主 题 词:
湖北2013年建筑业总产值突破八千亿元 规模全国第四
  2013年,省政府出台了《关于促进建筑业发展的意见》,全省各地从实际出发,采取有效措施,推动建筑业加快转型发展,全年建筑业总产值达到8343亿元,同比增长21.5%,规模由2012年全国第7位上升到第4位。全省5个项目获得国家建设工程质量最高奖——鲁班奖,为历年最多,12个工地被评为国家“AAA”级标准化工地。
  大力实施品牌带动战略。鼓励大型优势企业进军高端市场,推动专业承包企业向设计施工一体化发展,打造湖北建筑业特色品牌,培育百亿元产业集群,建立技术创新体系,提升了湖北建筑业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在全国率先组建了“建筑产业发展战略联盟”。67家知名院校、金融机构以及实力强劲的建筑施工、勘察设计、建材生产等企业,依托“平台”,开展生产经营、科研、银企项目合作取得实质进展。
  加强市场管理和工程质量安全监管。以保障性安居工程、大型公共建筑等政府投资工程为重点,组织开展了“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和安全生产大检查、大整顿,促进了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可控。荆门市建立了有效的质量安全监督执法机制,中心城区连续四年保持质量安全零事故。(刘姝)
来自 广东精华
湖北省十大建筑名片为:中国建筑领跑者—中建三局、中国建桥军团—武汉桥建、中国建筑之乡—新洲建筑、中国钢构市场生力军—钢构集群、中国建筑防水之乡—石首防水、中国爆破界优势品牌—定向爆破、中国园林古建之乡—大冶古建、中国建筑装饰幕墙大王—凌云幕墙、全省建筑劳务品牌—孝感劳务、全省重点发展产业集群—黄冈窑炉。
来自 广东精华
湖北日报讯& &刚刚过去的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省委省政府提出把跨越式发展写在“十二五”发展的旗帜上,鼓舞士气,振奋人心。建筑业作为湖北GDP车轮飞速向前的引擎,激越地发出时代的强音,总产值快速跃升:2007年首次突破2000亿元;2009年超过3000亿元;2010年达到4344.39亿元,新签合同额首次突破1万亿元,实现增加值首次突破一千亿元,占全省GDP的6.5%,2011年建筑业总产值预计超过5400亿元,名列中部6省前茅,同时跻身全国前6名。  建筑,作为一个时代的美学元素和现代文明的主要推动力量,承载着6000万荆楚儿女的荣耀与梦想;建筑鄂军,正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只争朝夕,稳中求进,阔步迈向中国建筑业第一方阵。  中国建筑领跑者——中建三局  被誉为“中国建筑领跑者”的中国建筑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建三局”),在业界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它是世界500强企业上市公司——中国建筑重要子公司,是具有多功能、集团化经营的国有大型建筑安装骨干企业。  秉承“敢为天下先,永远争第一”的企业精神,中建三局先后创造了举世闻名的“深圳速度”,主承建了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当时为世界楼顶高度第一高楼)、央视新址CCTV大楼(目前国内最大公建单体建筑)、香港环球贸易广场钢结构工程(香港第一高楼)3项顶尖工程,市场遍布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和香港、澳门地区,以及巴基斯坦、也门、印度尼西亚、佛得角、阿联酋、加拿大、刚果(布)等国家。  2010年,中建三局合同额突破1000亿大关,达1345亿元;营业收入突破500亿大关,达529亿元。企业综合实力多年排名中国建筑系统第1名,连续5年位列武汉百强企业第3名,连续3年位列湖北百强企业第4名,荣获100项鲁班奖(国优)。  目前,中建三局正全面建设“综合实力最强、发展质量最好、企业品牌最优、员工幸福指数最高”的“四最”企业,稳步实现“中建顶尖、业内领先、客户首选”的企业愿景。  中国建桥军团——武汉桥建  以中铁大桥局、中交二航局、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铁四院、省交通规划院、武钢等10多家代表企业组成的“武汉建桥军团”,形成从设计、施工到钢梁制造的造桥“一条龙”全系列产业链。迄今为止,长江上建造的所有大桥,国内所有的跨海大桥,众多穿过山涧的铁路大型、特大型桥梁,都有武汉建设者的身影,全国七成以上的桥梁都是“武汉造”。  从长江建桥起家,穿越崇山峻岭,横亘青藏高原,跨越茫茫海峡,10余万人的“武汉建桥军团”已先后在国内勘测、设计了2000多座桥梁,承建了1000多座桥梁,打破一个又一个建桥禁区,在我国建桥史上留下了一道道靓丽彩虹。翻开世界桥梁名册:世界10座最大跨径悬索桥,中国占了5座;10座最大跨度斜拉桥有8座在中国;10座最大跨度拱桥有7座在中国,上述5座、8座、7座中,均有“武汉烙印”。  中铁大桥局堪称世界上建桥最多的企业,在国内外共设计、建造了1300余座大桥,总里程1500余公里;中交二航局作为后起之秀,也有多项世界之最,主持修建了世界最大跨径斜拉桥苏通长江公路大桥、世界最长跨海大桥杭州湾大桥、世界最大跨径钢拱桥重庆朝天门长江大桥、世界最大隧道锚的贵州坝陵河大桥,并创造了同时建造8座长江大桥的骄人战绩。  国际桥梁与结构工程协会副主席葛耀君说:“世界建桥看中国,中国建桥看武汉!”  中国建筑之乡——新洲建筑  新洲,是革命老区,距武汉市中心城区约80公里。在这样一个人口近百万的远城区,15万余人投身建筑行业;一群昔日的“泥瓦匠”,盘出百亿元级的大产业;书写这一传奇的新洲区,现在成了闻名遐迩的“中国建筑之乡”。  一把泥刀走天下。从这里诞生700多个项目经理,培育特级建筑企业资质1家、一级21家、二级20家,特级和一级建筑企业数列全省区县之首。新八建、新七建、新建总、新十建、祥和、常阳新力、卓峰等一批响当当的建筑企业渐成品牌。2009年,新八建承建的武汉市第三医院综合楼项目荣获鲁班奖,2011年,新七建承建的湖北笫二师范学院图书馆项目又获鲁班奖,全区建筑业总产值和税收分别可望实现300亿元和6亿元。  建筑业的快速发展,不仅集结为“新洲建筑方阵”,还产生了一大批爱心企业和慈善大使。发展不忘家乡,致富感恩社会。近年来,新洲建筑企业和企业家精心打造爱心品牌,积极为贫困学子、贫困户、孤寡老人、残疾人、抗震救灾和家乡建设等慈善事业捐款2亿多元。  中国钢构市场生力军——钢构集群  以中建钢构、中国一冶、中铁科工、武船重工等为龙头的武汉钢构集群占据了国内钢结构市场的半壁江山。由产、学、研合力聚集的产业有机链,向来被人认为是形成一个强大产业集群并不断壮大的必备条件。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具有钢结构建设领域的研发与人才优势;而铁四院、武汉建筑设计院也有着钢结构领域的设计实践与经验;特别是武钢等钢材生产供应的巨大能力。毗邻武汉的“中国建筑之乡”团风县钢构及配套企业投资总额达32亿元,巧借天时地利,旋风般地崛起了一个近20家钢构生产企业扎堆的钢构集群。中国首屈一指的钢结构建设领域的巨大产业链,足以使钢构集群逐鹿世界钢结构建设领域的国际市场。  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大厦工程用钢量10万吨以上,中央电视台新址工程用钢量超过12万吨,香港环球金融大厦工程用钢量也在10万吨以上,这批“国字号”都是武钢10万吨级以上用钢量大户。武钢用于钢结构工程的产品均为最具竞争力的高技术、高附加值、高利润的“三高”产品。  中国建筑防水之乡——石首防水  石首防水是石首市劳务经济的支柱产业和当家品牌,现有防水施工企业70多家,防水材料生产企业40多家,从事销售及施工的企业有80多家,吸纳从业人员12.3万,年创劳务收入达到23亿元,形成了“生产、销售、施工”于一体的产业链,占据国内55%以上高端市场,石首市先后获得“中国建筑防水之乡”、“全国劳务输出示范县市”等殊荣,“石首建筑防水工”荣登湖北省十大劳务品牌榜首。  石首防水涉及公路、铁路、桥梁、隧道、地铁、楼盘等各类工程,已在辽、冀、陕、晋、京、津、苏、沪等地区设立劳务基地300多个,其中可容纳农村劳动力万人以上的福建、广东、四川、海南等地的劳务基地就有7个。石首建筑防水工先后成功地完成了武汉国际会展中心、隔河岩电厂大坝、武汉长江隧道等重点施工项目,建筑防水业务延伸到日本、韩国、缅甸、泰国、印度等10多个国家。  中国爆破界优势品牌——定向爆破  定向爆破是将被爆介质体按设计方向抛掷和倾倒的爆破方法。湖北省爆破界利用自身优势,形成了教学、科研、设计、施工、监理、监测一条龙的完整产业链,其综合实力位居全国第一,现有涉爆单位134家,从业人员2万人。武汉在拆除高耸构筑物及建筑物方面积累了成功经验。尤其是武汉市政集团爆破公司在定向爆破方面实施的“精细爆破”领先全国,被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冯叔瑜评价为“工程爆破领域的第三个里程碑。”  近几年来,武汉市政集团爆破公司共完成各类爆破工程1000余项,均实现了安全、高效的目标。在成功拆除武烟煤锅炉房工程中率先引入“绿色环保爆破”新理念,采用多种技术方案控制“粉尘”对环境的危害,效果明显。在武汉某化肥厂成功实施100m钢筋混凝土烟囱双向折叠爆破拆除,为亚洲首例。在武汉王家墩商务区内首次成功实施楼房双向三折叠控爆拆除。公司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中国工程爆破协会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一等奖4项。  中国园林古建之乡——大冶古建  大冶园林古建兴起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近年来在国内市场名声大噪。现有园林古建企业9家,其中一级资质3家、二级资质4家、三级资质2家,从业人员4万余人,年完成产值达15亿元。  大冶古建企业“走出去”意识很强,承接的仿古建筑工程遍布全国。该市殷祖镇是名副其实的“园林古建之乡”,已由过去单纯的维修,发展成为石、木、瓦、油、画工种齐全,集管理、预算、设计、施工于一身的庞大古建队伍。现在这批能工巧匠活跃在全国各地,甚至走向世界,先后承建了一大批旅游风景区、公园、市政广场及寺庙、道观、文物古迹修缮等工程。其中山西鹳雀楼油漆彩绘工程、江西万安凤凰广场、湖南常德万佛殿等一大批古建项目被评为优良工程。  大冶市充分依托地方优势,把园林古建产业作为特色富民产业来抓,制定做大做强的扶持政策;支持殷祖古建园林艺术申报湖北省“一县一品”文化品牌、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建设集古建材料生产、古建技术研发于一体的殷祖镇古建科技园;全力打造古建劳务品牌,延长古建产业链条,不断增强市场竞争力。  中国建筑装饰幕墙大王——凌云幕墙  武汉凌云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建筑幕墙工程、铝合金门窗工程、室内装饰工程的设计与施工,先后承建境内外工程达1500多项,并在北京、天津、上海、广州等11个城市及冰岛、迪拜、科威特等国家设有办事处或分公司,是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大型建筑装饰企业。凌云公司共有34项参建的工程获得鲁班奖,有21项工程获得全国建筑工程装饰奖,是业内获此类殊荣最多的企业。  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澳门观光塔等19座高塔,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金茂大厦、武汉保利文化广场等一批国家重点工程,我驻英使馆、科威特哈马拉大厦、迪拜劳力士写字楼等一批境外幕墙工程,都出自武汉凌云之手,被业界誉为“中国塔王”、“幕墙大王”。  凌云人始终瞄准国际幕墙前沿技术,拥有一流的系列幕墙CNC加工中心、CAD设计中心、氟碳喷涂生产线和幕墙检测中心,年幕墙加工和氟碳喷涂达60万平方米,填补了幕墙施工史上一个个空白。作为国内幕墙施工的领军人物,凌云在业内产生了引领和带动效应,省内一批幕墙施工企业茁壮成长,矗立起中国幕墙走向世界的一座座丰碑!  全省建筑劳务品牌——孝感劳务  孝感劳务是湖北省十大劳务品牌之一,还是孝感市经济发展的“台柱子”,乡镇财政的“钱柜子”,人民群众致富的“钱袋子”。目前,孝感建筑业总产值已占到全市经济总量的1/10以上,成为该市一大支柱产业;建筑劳务收入已占全市农民纯收入的20%,形成了“一年解困,三年建房,五年娶新娘”的小康模式。一大批建筑劳务企业家积极回乡创业和投身公益事业,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30万孝感“建筑大军”足迹遍及20多个省、市、自治区,年揽“外快”60多亿元。他们与全国19个省市区和北京住总、城建集团、新疆建工集团等500多家大中型建筑施工企业确定了长期稳定的协作关系,创建了一批精品名优工程。仅在北京就参与承建了2600多个工程项目,其中北京水泥厂、地质图书馆等50个项目被评为鲁班奖。孝感建筑劳务人员中产生了一大批企业家和全国、地方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冷双德、刘合军、曾剑、刘仲清等分别获得“北京市爱国立功标兵”、“哈尔滨市外来务工十杰青年”、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全省重点发展产业集群——黄冈窑炉  多年来,黄冈市按照“优结构、重特色、树品牌”的发展思路,逐步壮大窑炉产业,实现了从简单砖砌隧道窑到钢结构组装现代化、自动化控制的各类窑炉;从现场制作到工厂化、专业化制造;从陶瓷一个行业进入到电瓷、玻璃、砖瓦、建材、冶金、化工、环保多个领域;从单一筑炉到设计、制造、加工、施工、安装、调试、维修一条龙服务的嬗变。现在黄冈窑炉工是我省劳务品牌,黄冈窑炉产业被列入我省重点发展产业集群。  据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工业协会和中国砖瓦协会调查,黄冈窑炉在当前陶瓷窑炉界和砖瓦窑炉界所占市场份额达到了50%以上,全市现有窑炉企业达36家,从业人员10余万人,2010年总产值突破30亿元,先后获得国家专利和科研成果奖30多项。其中华窑集团已成为我国集科研设计、加工制造、施工安装与调试一体化服务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取得了境外窑炉承包资格,“华窑”商标为中国驰名商标。黄冈大批窑炉产品远销美国、澳大利亚、俄罗斯、印度、伊朗、马来西亚、叙利亚、埃塞俄比亚等世界几十个国家。
来自 湖北精华
说这么干什么不就是种房子厉害。解决民生问题怎么不说?
社区推荐 /1
2月1日下午,湖北省人大会议通过了《湖北省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农作物秸秆露天禁烧和综合利用的决定》。秸秆的综合利用十条措施,你认为哪些最重要?欢迎投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3年中国工业总产值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