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的第二块硬盘(从盘)分区是分主分区无法扩展卷还是扩展分区

探讨:硬盘的分区和grub配置安装
用圣才电子书APP或微信扫一扫,在手机上阅读本文,也可分享给你的朋友。
  越来越大的硬盘让人们有了更多的选择,一些玩LINUX的人也开始尝试更多的操作系统,使用UNIX的人也开始尝试使用LINUX,而WindowsXP在做某些工作还是比较方便,本文就是基于这样一个想法,让三种系统共存在一个硬盘里,并很好的工作。本文的主要探讨的内容是硬盘的分区和grub配置安装的一些要点和基础知识的讲解,并不太深入细节,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
  1.在阅读本文之前,我们有几个约定:
  引导程序选用GRUB--这个新的引导程序的强大和灵活不用我来说了,知道的的就知道了,不知道它的建议去找找它的资料,然后把LILO给换了。:)它的功能是我选用它的原因。
  我们使用一个硬盘作例子,如果你有多个硬盘,你需要更改文中的一些硬盘名参数。
  最后一个约定很重要,那就是你用本文作指导时,请先备份你的资料,尽管我已经很小心并试验了全文中的各个部分,但是仅是在我的机上成功实现,我并不担保在你的机上成功实现。
  2.我们先来明确几个概念:
  一块硬盘最多可以分成四个主分区,原因是在硬盘的起始引导扇区MBR中只能记录四个分区的信息,其中一个比较让从windows下转过来人容易误解的是扩展分区也是属于一个MBR主记录的分区之一。这也就是说,如果你把一个硬盘分四个主分区,那么就不能分扩展分区了;如果你要分一个扩展分区,那你就只能最多分三个主分区了。
  因此,我们只能分四个主分区,并且只有一个分区是活动的,它是系统开机读入MBR之后默认访问的分区,从这个分区的引导扇区读入引导该分区操作系统的信息并引导该系统,但是像LINUX的lilo和GRUB进驻MBR后,MBR的引导方式又多了一种,那就是可以直接指定一个分区,并从中加载指定分区的引导扇区并引导这个分区的操作系统。
  顺带说一下扩展分区,众所周知,可以在扩展分区里划分多个逻辑分区。扩展分区的信息由MBR记录,而逻辑分区的信息则是由扩展分区的引导扇区记录的。
  这一部分很重要,下面的将重点使用这部分知识:
  在LINUX中,硬盘的分区是这样命名.
  如果你只有一个硬盘,并把它装在IDE1上,那么你的硬盘名在LINUX中称为hda,在硬盘中的分区规则则是:从1开始划分主分区(注意,这里的主分区包括了扩展分区,下面提到的主分区也是如此理解),比如,你在硬盘里划分了三个主分区,第一个称1,第二个称2,第三个称3,以此类推。那逻辑分区呢?因为一块硬盘只能有四个主分区,那命名规则中把1,2,3,4分给了主分区,那么逻辑分区只能从5开始命名,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看到逻辑分区总是从 5开始的原因了。好了,这样,我们就可以唯一的给我们的硬盘命名了,举个例子,你的第一块硬盘的第一个分区称为hda1,第一块硬盘的第二个分区称为 hda2........,第二块硬盘的第一个分区称为hdb1,第三块硬盘的第二个分区称hdc3,以此类推。但是如果你的第一块硬盘分二个区,第二个分区(hda2)是扩展分区,并在扩展分区里分了两个逻辑分区,那么你的命名方式将是这样的:第一分区为:hda1第二分区(即扩展分区):hda2第二分区第一逻辑分区:hda5第二分区第二逻辑分区:hda6
  这时你用fdisk -l,查看分区信息时将会有类似如下显示: Device Boot Start End Blocks Id System/dev/hda1 * 1 638 5124703+ 83 Linux/dev/hda2 639 2+ 5 Extended/dev/hda5 4048+ 82 Linux swap/dev/hda6
  grub的硬盘命名方式和LINUX中稍微有所不同:
  对IDE1主盘,IDE1从盘,IDE2主盘,IDE2从盘命名为hd0,hd1,hd2,hd3,也就是用0-3代替了a-d,对每个硬盘里的分区用也是以0开始的数字代替了原本以1开始的LINUX下的命名,而扩展分区的逻辑分区是从4开始命名的,这样,在LINUX下的命名在GRUB可是要减1了,由上举个例子,第三个硬盘的第二个分区将命名为hd2,1上述的例子中的分区对应如下: /dev/hda1 -------(hd0,0)/dev/hda2 -------(hd0,1)/dev/hda5 -------(hd0,4)/dev/hda6 -------(hd0,5)
  OK,所有的准备知识都已经讲完,要是你对以上内容还有疑问,建议找找其他的相关内容参阅。
  3.正式的安装:
  3.1 分区考虑:
  安装的难点是FreeBSD和WindowsXP都必需要安装在主分区内,这样就需要我们对硬盘的分区有所考虑。
  在一块40G的硬盘里作为例子,可以更加的说明问题:
  既然FreeBSD和WindowsXP都必须要安装在主分区内,而LINUX可以安装在扩展分区中,也可以安装在主分区中。那么,这意味着我们必须要分至少三个主分区,其中一个为扩展分区,另外两个分区分别给FreeBSD和WindowsXP,扩展分区里的逻辑里安装LINUX。但我不想厚此薄彼,干脆就分四个主分区,其中包括了一个扩展分区,里面分两个逻辑分区,这样,我们的分区方案(以LINUX的命名方式描述)就定下来了: /dev/hda1 第一主分区/dev/hda2 第二主分区/dev/hda3 第三主分区/dev/hda4 第四主分区(即扩展分区)/dev/hda5 扩展分区第一逻辑分区/dev/hda6 扩展分区第二逻辑分区
  3.2 对硬盘格式化,使用fdisk进行低级格式化(即常说的分区):
  我这里选用Dos下的fdisk,你也可以使用其他的分区工具,比如LINUX下的fdisk,但建议只用一种分区工具对硬盘分区,因为使用多种分区工具的话可能会产生兼容上问题,而使分区表无法使用。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划分分区的大小。但有一个比较好的建议是在扩展分区里划分一个小的大约是内存的大小两倍的逻辑分区给LINUX用作SWAP分区,而活动分区随便,不作要求,这全得益于GRUB的引导方式不是只能从活动分区引导操作系统,而是它能定位特定分区并启动该分区的操作系统。这里不打算详细写出分区步骤,这方面的参考资料太多了,用google搜一下,跳出的网页足以让你看上一个星期。(夸张了一点点)
  3.3 安装步骤的选择:
  可以先安装FreeBSD或是Windows,再安装LINUX,原因是LINUX现在都有自带GRUB的安装,我们要使用GRUB引导三个系统,就可以在最后安装LINUX时把GRUB安装在MBR上,而不会给FreeBSD和Windows的引导程序覆盖掉。在这里我选择先安装 FreeBSD.
  3.3.1 安装FreeBSD
  在FreeBSD下将主分区称为SLICE,命名方式IDE第一块硬盘里的四个主分区称为wd0s1,wd0s 2,wd0s3,wd0s4。
  LINUX里的命名方式来述说,把FreeBSD放在/dev/hda1分区里,用光盘安装,插入FreeBSD安装盘,光盘启动之后有一些交互的安装,安装指导请参阅其他相关资料,到了分区界面下时,选择wd0s1安装FreeBSD,然后按T改变这个分区的类型,165是FreeBSD的分区类型FFS的代号,然后按w写入完成,在选择引导程序里,可以选:BOOTMANAGER,最后退出,接下来安装下面的步骤,此处省略。
  3.3.2 安装WindowsXP
  这个步骤要说明的就是把它安装在第二个主分区,即/dev/hda2中,在分区界面里选择第二个分区,建议使用FAT32格式化该分区,这样可以使LINUX可读可写该分区,用NTFS则在LINUX下不可写入,只能读。下面的安装步骤都不用说了,是地球人都会按NEXT了。
  3.3.3 安装LINUX并配置GRUB
  这个步骤安装LINUX,安装LINUX的文章更多,有许多非常优秀的文章,如果你还不会安装LINUX,可以先去看这些文章再读本文,我这里只讲一些要点,在分区界面里,把第三个分区,即/dev/hda3用做LINUX的安装分区,同时你在扩展分区里划了准备用作SWAP的分区的话,记得把它一起加上格式化。OK!!,可以了,在下面的步骤里,你要选择把GRUB安装到MBR中,必须要这样做。安装在其他地方是不可以用GRUB来引导的,可能安装这些时GRUB并不能识别你在第一分区的FreeBSD,或者在你硬盘里的其他一些操作系统,不要紧,我们可以对GRUB做一些修改,使它引导这些操作系统。在这里给出在本例中的GRUB配置。
  一般来说,Windows是可以被检测到的,但FreeBSD可能会有些问题。
  在GRUB的配置中,主要是对/etc/grub.conf作修改:
  可能安装好LINUX后的/etc/grub.conf文件和下面的很类似:  # grub.conf generated by anaconda## Note that you do not have to rerun grub after making changes to this file# NOTICE: You do not have a /boot partition. This means that# all kernel and initrd paths are relative to /, eg.# root (hd0,5)# kernel /boot/vmlinuz-version ro root=/dev/hda6# initrd /boot/initrd-version.img#boot=/dev/hdadefault=0timeout=10splashimage=(hd0,2)/boot/grub/splash.xpm.gztitle Linux (2.4.20-8)root (hd0,2)kernel /boot/vmlinuz-2.4.20-8 ro root=LABEL=/1initrd /boot/initrd-2.4.20-8.imgtitle Dosrootnoverify (hd0,1)chainloader +1
  我对主要的行作一些解释,以#打头的是注释行,可以不用理它。
  default=0 是指默认选项是第一个title标记的操作系统将引导,这里是LINUX
  timeout=10 指十秒之内用户没有作出选择的话,将以默认的选项操作系统引导
  title Linux (2.4.20-8)这行是title标记,后面的内容在GRUB菜单中被显示
  root (hd0,2)这行是指从哪个分区引导操作系统,即GRUB定位分区操作系统
  kernel /boot/vmlinuz-2.4.20-8 ro root=LABEL=/1 这行是从指定分区中给出内核的路径,以便引导系统
  rootnoverify (hd0,1)和chainloader +1表示从特定分区使用链式的引导方式,本例来说即GRUB定位hd0,1这个分区里,找到该分区的操作系统的引导程序,启用它,让它来引导该分区的操作系统。一般来说,windows系列就是这样引导的。
  另外我们这里title Dos标记引导的是WindowsXP了。
  现在这个40G的硬盘里的三个操作系统可以引导两个了(如果你的WindowsXP不能引导的话,把/etc/grub.conf改成上面类似的样子,再进行下面的步骤);
  接下来要修改/etc/grub.conf以使它可以引导FreeBSD,
  加入下面的内容到/etc/grub.conf中:  title FreeBSDrootnoverify (hdx,y)chainloader +1
  要是你理解了上面以Dos为标记的引导块的语句,就不难理解这个FreeBSD的引导块的语句了。上面的意思是定位到hdx,y分区(本例中为hd0,0,这正是我们安装FreeBSD的分区),然后启用该分区的引导程序,由该引导程序来引导FreeBSD。
  还有一种方法也可以实现FreeBSD的引导,你也可以尝试一下,但不一定都成功。 加入以下几行至/etc/grub.conftitile FreeBSDroot(hd0,x,y)kernel /boot/loader
  其中,x为你的FreeBSD的分区,y为FreeBSD/所在的SLICE.
  OK!保存修改。如果一切顺利的话,重新启动机器,将看见有三个可选项,LINUX,FreeBSD和Dos,试着进入每个系统,所有配置正确的话将看见每个系统都可以进入。如果你发现有某个系统不能进入,请找到一些GRUB的资料,它将给你详细的指导。
  &作者:佚名&&& 来源:网络
小编工资已与此赏挂钩!一赏一分钱!求打赏↓ ↓ ↓
如果你喜欢本文章,请赐赏:
已赐赏的人
我的电子书挂双硬盘后,有两个主分区,如何把后一个转换为逻辑分区?
挂双硬盘后,有两个主分区,如何把后一个转换为逻辑分区?
09-01-24 &
双硬盘看似一件简单的活路,却也有不少讲究的地方,下面就让我细细道来。 在装双硬盘前,首先应确定机箱中是否还有装二硬盘的位置,若只有余5寸槽的位置,则需要先准备一固定架。另外还要确定一下电源插头、功率是否足够。在一条排线上装两个硬盘时,应将两块硬盘按自己的意愿分别设置成主盘和从盘,这样安装后才能正常使用。主、从盘的设置可按以下两种方法进行。 1、由硬盘跳线器设置 所有的IDE设备包括硬盘都使用一组跳线来确定安装后的主、从状态。硬盘跳线器大多设置在电源联接座和数据线联接插座之间的地方(也有设在电路板上的),通常由3组(6或7)针或4组(8或9)针再加一个或两个跳线帽组成。另外在硬盘正面或反面一定还印有主盘(Master)、从盘(Slave)以及由电缆选择(Cableselect)的跳线方法。 各类硬盘的跳线方法和标记说明大同小异,比如昆腾硬盘的跳线器通常有9针4组,其中一根叫“Key&,用于定位以便用户正确识别跳线位置。 screen.width-333)this.width=screen.width-333&& 2、由硬盘跳线器和40芯特制硬盘线配合确定 这种主、从盘的设置是先将硬盘跳线设置在“电缆选择有效”后,然后再根据需要将主、从盘联接在对应的硬盘线插头上。硬盘主、盘状态的设置取决于硬盘与硬盘线的联接插头。通常联接硬盘线中段插头的盘是主盘,联接在硬盘线尽头插头上的盘就是从盘。采用这种方法设置主、从盘时,必须将联接在同一条硬盘线的所有IDE接口设备(包括光驱等)跳线器设置在“电缆选择”位置。 能决定硬盘主、从盘状态40芯硬盘线是特制的。制作方法是将普通40芯硬盘线的第28根线(从第1根红线或其它标记开始数)在两个硬盘插头之间的位置上切断后做成的,切线时注意不能弄断其它线。使用特制硬盘线确定主、从盘状态的优点是使用方便。当需要交换硬盘主、从状态时只要将联接的硬盘线插头位置对调一下即可,不需要拆下硬盘来重新跳线。 安装双硬盘需注意以下事项: 1、在新增或升级硬盘时,尽量优先选择品牌相同的硬盘。因为不同品牌硬盘在同一条硬盘线上使用可能会出现兼容问题。如果电脑启动时检测不到或只检测出一块硬盘的情况时,在确认两块硬盘跳线设置都没有错误前提下可先断开原使用的硬盘再重新开机,如果这时电脑能检测出新加硬盘,那么就是两块硬盘兼容有问题。解决方法是将新硬盘放在第二硬盘线上使用。如果必须使用同一硬盘线,那么就将两块硬盘的主、从关系对换一下。 另外如果新增加的硬盘与光驱等设备一起接在第二硬盘线上时,要注意光驱等设备的主、从盘设置不与新加硬盘相冲突,否则也会出现主板检测不到新增硬盘或者找不到原光驱问题。 2、要注意盘符交错的问题。在多分区的情况下,硬盘分区的排列顺序有些古怪:主硬盘的主分区仍被计算机认为是C盘,而第二硬盘的主分区则被认为是D盘,接下来是第一硬盘的其它分区依次从E盘开始排列,然后是第二硬盘的其它分区接着第一硬盘的最后盘符依次排列。这就有可能导致安装双硬盘后,系统或某些软件的不正常。 要使加第二硬盘后盘符不发生变化,解决的办法有两个:如果你只使用WIN98的话,比较简单,在CMOS中将二硬盘设为NONE即可,但在纯DOS下不认第二个硬盘。二种方法是接上双硬盘后,给第二个硬盘重新分区,删掉其主DOS分区,只分扩展分区。这样盘符也不会交错。当然若第一硬盘只有一个分区的话,也不存在盘符交错的问题。此外,某些计算机硬盘厂商,为解决硬盘盘符交错问题提供了一些辅助软件。 3、安装双硬盘后要注意散热,两个硬盘间空隙不能太小,且尽量不要超频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用《硬盘分区魔术师 PM 》可以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双硬盘看似一件简单的活路,却也有不少讲究的地方,下面就让我细细道来。 在装双硬盘前,首先应确定机箱中是否还有装二硬盘的位置,若只有余5寸槽的位置,则需要先准备一固定架。另外还要确定一下电源插头、功率是否足够。在一条排线上装两个硬盘时,应将两块硬盘按自己的意愿分别设置成主盘和从盘,这样安装后才能正常使用。主、从盘的设置可按以下两种方法进行。 1、由硬盘跳线器设置 所有的IDE设备包括硬盘都使用一组跳线来确定安装后的主、从状态。硬盘跳线器大多设置在电源联接座和数据线联接插座之间的地方(也有设在电路板上的),通常由3组(6或7)针或4组(8或9)针再加一个或两个跳线帽组成。另外在硬盘正面或反面一定还印有主盘(Master)、从盘(Slave)以及由电缆选择(Cableselect)的跳线方法。 各类硬盘的跳线方法和标记说明大同小异,比如昆腾硬盘的跳线器通常有9针4组,其中一根叫“Key&,用于定位以便用户正确识别跳线位置。 screen.width-333)this.width=screen.width-333&& 2、由硬盘跳线器和40芯特制硬盘线配合确定 这种主、从盘的设置是先将硬盘跳线设置在“电缆选择有效”后,然后再根据需要将主、从盘联接在对应的硬盘线插头上。硬盘主、盘状态的设置取决于硬盘与硬盘线的联接插头。通常联接硬盘线中段插头的盘是主盘,联接在硬盘线尽头插头上的盘就是从盘。采用这种方法设置主、从盘时,必须将联接在同一条硬盘线的所有IDE接口设备(包括光驱等)跳线器设置在“电缆选择”位置。 能决定硬盘主、从盘状态40芯硬盘线是特制的。制作方法是将普通40芯硬盘线的第28根线(从第1根红线或其它标记开始数)在两个硬盘插头之间的位置上切断后做成的,切线时注意不能弄断其它线。使用特制硬盘线确定主、从盘状态的优点是使用方便。当需要交换硬盘主、从状态时只要将联接的硬盘线插头位置对调一下即可,不需要拆下硬盘来重新跳线。 安装双硬盘需注意以下事项: 1、在新增或升级硬盘时,尽量优先选择品牌相同的硬盘。因为不同品牌硬盘在同一条硬盘线上使用可能会出现兼容问题。如果电脑启动时检测不到或只检测出一块硬盘的情况时,在确认两块硬盘跳线设置都没有错误前提下可先断开原使用的硬盘再重新开机,如果这时电脑能检测出新加硬盘,那么就是两块硬盘兼容有问题。解决方法是将新硬盘放在第二硬盘线上使用。如果必须使用同一硬盘线,那么就将两块硬盘的主、从关系对换一下。 另外如果新增加的硬盘与光驱等设备一起接在第二硬盘线上时,要注意光驱等设备的主、从盘设置不与新加硬盘相冲突,否则也会出现主板检测不到新增硬盘或者找不到原光驱问题。 2、要注意盘符交错的问题。在多分区的情况下,硬盘分区的排列顺序有些古怪:主硬盘的主分区仍被计算机认为是C盘,而第二硬盘的主分区则被认为是D盘,接下来是第一硬盘的其它分区依次从E盘开始排列,然后是第二硬盘的其它分区接着第一硬盘的最后盘符依次排列。这就有可能导致安装双硬盘后,系统或某些软件的不正常。 要使加第二硬盘后盘符不发生变化,解决的办法有两个:如果你只使用WIN98的话,比较简单,在CMOS中将二硬盘设为NONE即可,但在纯DOS下不认第二个硬盘。二种方法是接上双硬盘后,给第二个硬盘重新分区,删掉其主DOS分区,只分扩展分区。这样盘符也不会交错。当然若第一硬盘只有一个分区的话,也不存在盘符交错的问题。此外,某些计算机硬盘厂商,为解决硬盘盘符交错问题提供了一些辅助软件。 3、安装双硬盘后要注意散热,两个硬盘间空隙不能太小,且尽量不要超频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以上由提供
当前位置:
> 详细页面
给电脑第二块硬盘安装系统
时间: 10:01来源:作者:ぺ倒べ_r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系统教程栏目
热门系统教程
在笔记本电脑早已普及到会议室的这个年代,商务人士拿笔记...
热门系统下载
最新系统教程
热门软件下载
Copyright&2011 系统之家(www.xitongzhijia.net) 版权所有 闽ICP备号-1
本站发布的系统与软件仅为个人学习测试使用,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不得用于任何商业用途,否则后果自负,请支持购买微软正版软件!
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处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win7主分区扩展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