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触火线直接接地不接地人能感觉到麻吗

为什么金属外壳的电子设备往往有漏电问题?
Mac 笔记本外接两相电源时,有较普遍的外壳漏电问题,用手触摸会感到麻麻酥酥;其他金属外壳电子设备也大量存在这个现象。 这似乎与一个名词“感应电”有关,具体原因是什么?请问对人体有没有危害?
3.28更新看到了 的不同意见;也看到了知乎类似的回答,但是里面也没有详细解答笔记本金属外壳为什么会带电(首先声明,绝对不是什么静电ESD,静电只是一瞬间)所以充实了下我的答案,抛砖引玉,让讨论更激烈吧!——————以下为正文————————————先说个概念:接触电流“当人体或动物接触一个或多个装置的或设备的可触及零部件时,流过他们身体的电流。”(GB/T 《接触电流和保护导体电流的测量方法》)题主所提到的Mac金属外壳上感受到的电流,就是接触电流。笔记本本身不会产生接触电流(也可能会有,但忽略不计),这个接触电流主要是从适配器传过来的。适配器中接触电流产生的原因是由于适配器内部的危险带电部分和保护地之间的元器件泄漏而来,比如电容,所以接触电流也叫“泄漏电流”。【注:一般的电容肯定不会接在电路与外壳之间。但是,我这里提到的电容专门指的是Y电容。Y电容用在EMI滤波电路中,目的是提高产品的EMC性能;但是造成的隐患就是会有电流通过Y电容流向外壳,导致人触摸外壳就会有被电的感觉。答案中提到的“电脑的金属外壳和它的内部元件也构成了电容器”,当然这也会产生接触电流,但是和通过Y电容产生的接触电流相比,微乎其微。】谷歌找了个图:2个红色的圈就是Y电容,连接L和地、N和地那么,适配器产生的接触电流又是如何传给笔记本呢?适配器的输出给笔记本供电,一正一负(正极一般就是十几伏的电压,而负极就是笔记本的功能地,用来连接笔记本的外壳、USB接口的功能地、HDMI接口的功能地,而这个负极往往和适配器的地是连通的)。那么这就给适配器的接触电流传给笔记本创造了条件。正常情况,适配器产生的接触电流绝大多数都会通过适配器的接地线传回大地;而一小部分传给了不接地的外壳、不接地的数据线等,所以人体感觉不到;而当接地不良或者没有接地的时候,适配器产生的接触电流不能通过适配器的接地端泄走,就会传给笔记本的金属外壳以及USB线;当人触及笔记本外壳时,接触电流就会直接通过人体流向大地,从而产生题主所说的感觉。为了防止接触电流造成危险,所以需要限制这个电流大小。这个是适配器测试时很重要的一项安全性试验。只要是合格产品,接触电流值都会在安全范围之内。凡是交流供电的设备(主要是含有Y电容的适配器、开关电源等),必然会产生接触电流,只不过绝大多数都被大地泄走了;而测试设备的接触电流时,是断开接地线进行测试的,也就是说,即使产生题主那种情况,也不会有危险。————特别注意区分一个有关接地安全的概念————设备产生的接触电流绝大多数都会通过接地线传回大地,这时接地线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这个接地保护是产品正常工作条件下就会产生的。此时如果产品或者墙插的接地不好,对于合格产品,也是没有危险的。至于大家初高中物理说的冰箱、洗衣机等金属外壳产品,使用接地的三个插脚的插头来防止漏电。这时设备接地是考虑产品内部的危险带电件一旦松动脱落,搭接在金属外壳上的故障条件。这个接地保护是在产品故障情况下产生的。此时如果产品或者墙插的接地不好,就会有生命危险!!! 珍惜生命,远离山寨劣质品
受@neocon 指教,感觉自己还是图样啊。问题产生的原理请参见@neocon 答案:1、安规电容(为了提高电路的电磁兼容性而接在笔记本电脑适配器火线底线之间和零线地线之间的电容)导致的漏电;2、电路中交流电工作引起的漏电(请看下面我的答案),但是这部分电流较小。解决方法就是严格接地,而苹果产品所谓的三脚插头不是严格接地的。 ,里面提到换成三脚插头之后没有完全解决问题,我自己查看了一下苹果产品的充电器(iPod, iPad, iPhone):左边两个是iPod和iPad的充电器拆解之后的样子,第一个是连接USB线的,第二个是插在电源上的(可换三脚插头)。从图中可以看出只有两脚导电,分别是火线和零线。(圆形金属片只起固定作用,不导电)iPhone的插头只有两脚,不可更换。Mac充电器与iPad充电器具有相似的结构。因此,换上三脚插头之后地线是悬空的,没有真正的接到大地,所以仍然会产生泄露电流流到身上的现象。(不能知道充电器中是否存在零地短接的现象,不过这个也是不符合操作规范的)左边两个是iPod和iPad的充电器拆解之后的样子,第一个是连接USB线的,第二个是插在电源上的(可换三脚插头)。从图中可以看出只有两脚导电,分别是火线和零线。(圆形金属片只起固定作用,不导电)iPhone的插头只有两脚,不可更换。Mac充电器与iPad充电器具有相似的结构。因此,换上三脚插头之后地线是悬空的,没有真正的接到大地,所以仍然会产生泄露电流流到身上的现象。(不能知道充电器中是否存在零地短接的现象,不过这个也是不符合操作规范的)————————————分割线————————————反对neocon的答案。这个问题的原因是“电容”导致的漏电,而不是所谓的“接触电流”。试想如果一个厂家在制造电器的时候把电源接到外壳上这个厂家还想不想好好的做下去了?电容(或者电容器)是储存电荷的电器元件。两块平行的金属板,两端接上电源,金属板上就会带上等量异号电荷,同时两板之间的电势差(电压)与电源的电动势(电压)。这就是最简单的电容器。显然如果是一个直流电源,两板充电完成之后电路中就没有电流了(充电的过程有电流)。而接上电压的大小和方向都随时间变化的交流电源,电容就会不断地充电放电,看起来就像是交流电“通过”电容器一样。这就是电容的“隔直通交”特性。但是并不是我们制造的电容器才能叫电容。例如电脑的金属外壳和它的内部元件也构成了电容器,电脑内部电路中有交流电在工作,如果用手去摸外壳,那么电源-(电脑电路-外壳)-人-大地构成了一个简单的交流电源-电容回路,其中括号内的代表电容。如此就有电流流过人体,所以就会感到手麻了。如果有三脚插头,多出来的那一脚就是连接电器外壳的。这样就算外壳上有感应电荷,也会顺着第三脚直接流回大地,而不会通过电阻较大的人体了。因此,在冰箱、洗衣机等有金属外壳,并且内部有交流电工作(例如电动机)的电器,必须使用三脚插头。如果发生漏电,可比电脑严重多了。知乎处女答……找个自己能答的问题不容易啊。
这个不是感应电流……
是接地不良,如果不是电源插座的问题,那就是机器或是变压器内部导线的绝缘壳有破损。
Mac 笔记本外接两相电源时...两相是错误的说法, 其实是两线单相:零线和火线; 三线单相多了直通大地的地线,地线一般与机壳相连,保证了人、机壳之间永远0电势差。解决办法:做一个地线, 一段连到暖气片/水管上, 一段用磁刚或电夹连到机壳。注意检查家里的插座有无零火线颠倒的情况。
首先,提出这类问题的时间一般是冬季最多,因为天冷,很多人都爱穿羽绒服、毛衣等等。冬季室内干燥而羽绒服啊毛衣很容易在身上积累静电。你走两步别说摸到单相双线金属外壳的各种水果设备打你,就是金属门把手啊铁皮柜啊这些都要打你。为啥?因为你没接地有大电压差啊,不过电流很微弱问题不大。解决办法:建议摸这些设备前先拿着钥匙等物体先碰碰其他金属物体再摸设备。如果不是这个原因,经常摸设备有麻麻的感觉,分两种情况:1.某个设备再哪儿充电都麻麻的,其他设备没这个问题,可以考虑是设备或者它的适配器的问题。解决办法就不多说了。2.几个设备在某处都有这个问题,而在其他地方没这个问题。那么就很可能是这个地方的电路没有做可靠接地。解决办法:比较新的建筑可以从房间的主接线端子箱的地排用地线接到房间内的等电位联结端子盖板内,一般是贯通的主钢筋。老建筑可以从房间的主地线连接到金属的水管上,没有主地线就直接把三线插线板的地线接到金属水管上。
生活中经常会碰到的有两种会电人的“电”:两人有时握手瞬间产生的甚至可见的“啪”、经常下车被车门“啪啪”、冬天脱毛衣产生的“啪啪啪”,,,这类我们俗称静电,电压可能上万,但是电流非常小,对人健康基本没什么影响,也很难避,还是接受吧...(据说对心脏起搏器、部分电子产品可能会产生影响)常见于电子、电器产品外壳,我们摸上去会感觉“发麻”甚至“疼痛”,这些大部分是由于“漏电”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接地不良,出现这类问题时要注意安全,因为随着设备老化、故障等原因,漏电现象可能越来越严重...感觉"发麻"只是说当前状态漏电比较小(导电的外壳与大地接触不良,你跟它并联接地),难保以后不会出现问题。特别是日常用的热水器(一般采取多重保护)、洗衣机等电器,一定要保障接地可靠,出现漏电现象要及时处理,为自己和家人的安全负责,毕竟跟“啪啪啪”是有本质上的区别...
我的电脑也有这样的问题。接在有地线的插座上就没事了
地线没有接好,或者,现在国内比较常见的,零地短接,很多野马施工队是习惯这样做的,零地短接后就会产生问题中提到的现象。解决办法也简单,确保自己家的电源正确接地了就可以。
扩展一下来回答。由于大多数人的心脏扛不住30mA以上(这个数字百度的,数量级是对的)的电流流过,所以家用电器和电子设备都需要采用绝缘或者接地的措施来保护使用者。绝缘的手段是让危险的电压或电流离用户远点,让用户碰不到。很多产品用塑料外壳把产品包严实了,用户碰不到里头的电路,基本上就安全了。但现在的产品讲交互性,不可能一个开关开机就完事。没有按钮键盘显示什么的电器,怎么卖得出去。可要采用绝缘性能在产品生命周期里保证过关的交互设备,还是挺难的。所以有了二次侧这种思路,把用户需要接触的东西的供电与危险的电网(一次侧)通过变压器隔离并且降压。这个二次侧的电路就不会电伤人了。还有用金属外壳的产品,可是危险性也不小呀,万一不小心摔摔振振挤挤压压,外壳碰到了里头的一次侧电路。那用户就危险了。所以还有了接地这个守门员一样的安全措施。其作用就是把金属外壳上可能出现的危险电压短路接到大地,这样对人体的伤害就减小了很多。毕竟人体的电阻也不小,大约是千欧级别。题主提到金属壳体或者可接触到的二次侧电路(如usb口,耳机接口)的漏电问题是由解决emc问题采用了安规电容或者一二次侧电路之间的绝缘结构寄生的电容引起的,可以由接地去消除这种漏电带来的不适。上述这些风险有安规认证机构来帮助消费者监督厂商去采用合理的设备来规避。相关的测试项目有:接地电阻测试,耐压测试,绝缘电阻测试,漏电流测试等
这个问题:1. 首先,可以通过使用万用表的交流电压档测量出,这个所谓“电人”的电流是一个交流电。量级从几伏特到甚至上百伏特。一般二十多V已经能感觉麻麻的。一百多伏特是刺痛。当然,这个交流电不会太大,这个多少要视乎情况而定。(这里的情况是用电环境的情况,如在家庭环境和在工厂环境是不一样的。之前说的上百伏特的情况在工厂环境时有发生,尤其是周围的设备使用负载较重的时候)估计会有个位mA级别吧。2. 可以肯定的是,双脚的电源适配器(就是只有火线和零线的插头)一定会有这个交流电产生的,感觉或不感觉到只是电压大小的差别;这个交流电是从电源适配器中的直流插头中的‘地’,插入笔记本后,与笔记本的外壳‘地’接触后,传到笔记本外壳的。金属外壳的笔记本,如MAC的金属表面就会同时带有这个交流电成分。3. 不确定的部分是,@neocon的回答里面强调的是适配器里面Y电容的存在导致这个交流电的产生。但是问题是,你能确定Y电容所接的‘地’与直流插头中的‘地’是相连的吗?我个人表示疑惑。一般交流‘地’与直流‘地’应该是隔离的。有些厂家的设计会将两者用一个nF级别的电容相连。对于50Hz低频来说,应该是通过不了这个电容的。但我认为问题的症结就是在这里。可能有些厂家会用uF级电容,可能有些厂家会直接相连也不一定。。。4. 另外,@neocon的回答里面没有提及关于为什么同一个电源适配器在不同用电环境中,所产生的这个‘漏电流’的大小会不一样。个人感觉可能跟三相不平衡相关,但还在找资料。希望有这方面经验的达人可以帮忙回答。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火线零线接地线颜色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