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债券会不会违约,最后有谁兜底?

很多人一直关心的债会不会违约,就这个问题答案是毋庸置疑的,不会!

一、什么是土地财政和城投债务

我们首先了解一下两个概念,土地财政自然不用说,就是卖地。而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就相对复杂。毕竟在一五年以前,地方政府还不能自主发债,输血主要还是依靠城投开展,即使一五年以后可以自主发行,但是相对于城投的负债规模,地方债所能解决的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问题。

同时,随着时间的发展,各个区域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和城投债务的依赖程度也在发生演化。从目前情况来看,除了个别地区尚可依赖土地财政之外,,绝大多数地区明显更依赖城投公司进行融资。

截至今日,单就的存量已经达到11万亿多,其中还不包括城投发行的类产品。假设城投债券占有息负债的规模为25%,也许并不过分,进而测算已经发债的城投公司发债规模已经达到超过45万亿,同时结合尚有很多城投并没有发行过债券和上文提到的资产证券化类产品,估计城投的总体债务规模超过50万亿。

无论是央行、财政、发改等各个部门,还是证监会、银保监、交易所、交易商协会等,都在持续发文提示城投债务风险,并采取了一定的措施。这从侧面也说明了,城投公司自身融资需求很旺,而作为监管部门不希望也不能让城投过快、过大的增加有息负债规模,进而导致信用风险过早、过快暴露,也是理所应当的事情。

3.地方政府和城投公司关系越来越深

地方政府要发展经济,发展民生,解决部分就业问题,就不得不解决资金问题。城投,作为发展至今,被证明为解决资金问题最有效的手段,地方政府不可能轻易放手。

城投每年数万亿的融资,对地方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对一方民众来说,有了良好的基础设施,才能较好的进行招商引资、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提升就业;对一方官员来说,有了良好的基础设施,才能更好的实现个人抱负和发展。而一旦失去城投、失去基础设施,上述的这些可能都会化为乌有,无论作为个人,还是集体,应该都是不愿意看到的。

如何解决城投债务的问题,肯定不是简单的一刀切,比如:直接违约或者国家一次性兜底。

系统性直接违约可能直接带来的是金融危机、经济危机,毕竟买债的都是金融机构,而金融机构大多买债的钱都是来自社会的单位和个人。

国家一次性兜底可能带来的是通胀,甚至主权评级下调。

城投债务存量毕竟这么大,区域经济发展、融资情况又参差不齐,出现系统性的城投违约可能性很低,毕竟成本实在太高。

【免责声明】感谢原创作者的辛苦付出,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微信:)进行删除或与您共商解决,感谢阅读!想了解更多内容欢迎进入政信定融读者群内交流,加小编春秋好友入群(微信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

简介:关于平台地方方面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平台地方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为应对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于2009年启动的信贷狂飙,终于在2012年迎来了首轮偿债高峰.据审计署数据,未来三年内将有35%的地方平台贷款到期,总额约4万亿元.而一些平台项目的贷款条件和偿债能力先天不足,随着还款期限的曰益迫近,还贷资金却难有着落.为避免出现汹涌的偿债违约潮,允许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展期,巳成为极有可能的政策选择.有消息透露,在某些情况下,贷款到期日将被延后多达四年.

于2009年迅速增长的地方融资平台,是这一轮地方债的借债主体.2009年,央行和银监会发文提出“支持有条件的地方政府组建投融资平台,发行企业债等融资工具,拓宽论文范文政府投资项目的配套资金融资渠道”.此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数量及融资规模飞速发展.

一哄而上的平台贷款,现已到开始偿还的时候.根据审计署公布的数据,截至2010年底,全国省、市、县论文范文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共计/biyelunwen//jinri//jinri/154327.html"> [3] 政府融资平台和风险控制硕士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关于政府融资平台和风险控制相关论文写作技巧范文5000字

}

1114日,又一关于地方债的重磅文件出台。国务院办公厅当日对外公布《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应急处置预案》(以下简称《预案》),明确我国将把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事件划分为四个等级,实行分级响应和应急处置,必要时依法实施地方政府财政重整计划。

记者梳理后发现,围绕地方债务风险防控,此次最引人关注的当属“必要时依法实施地方政府财政重整计划”。

《预案》明确,对于实施财政重整计划的地区,除必要民生以及政府运转支出外,视债务风险等级,其他支出应保持“零增长”或者大幅削减。当级地方政府还得暂停土地出让收入的各项政策性计提,土地出让收入扣除成本性支出后应全部用于还债。必要的时候,还可以处置国有股权等政府资产用于还债。

此外,《预案》明确,对于地方债务,中央实行不救助原则;对属于离任领导的责任也要依法追究。

上海财经大学公共政策与治理研究院副院长郑春荣告诉记者,此次政策的出台是地方债治理向前迈出的一大步,明确了相关方的责权利,使得地方政府在举债之前要先想好偿还问题,倒逼地方规范举债。

“今后,我国GDP和地方财政收入仍继续保持中高速增长,为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防控提供了根本支撑。”就在本月初,财政部有关负责人介绍地方债情况时如是说道。

财政部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末,我国地方政府债务16万亿元,如果以债务率(债务余额/综合财力)衡量地方政府债务水平,2015年地方政府债务率为89.2%,低于国际通行的警戒标准,预计到2016年末负债率不会出现大的变化。

1114日,财政部有关负责人就出台《预案》答记者问时表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取得了积极成效,风险总体可控。但当前地方政府债务领域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主要是局部地区偿债能力有所弱化,个别地区债务率超出警戒标准,违法违规融资担保现象时有发生,一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存在不规范现象等,需要引起重视。

接近财政部的人士向记者表示,《预案》的出台,意味着我国政府债务管理形成了“闭环”,在此前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融资、实施债务限额管理、纳入预算管理等举措基础上,从风险预警和应急处置环节加大了对地方举债的刚性约束。

郑春荣分析指出,中国有近300个地级市、2800多个县以及4万多个乡镇,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一,不排除某些地区发生政府债务违约现象。《预案》的出台,并不是说明我国地方政府债务有所谓的危机,而是从规范管理的角度,防止、控制债务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预案》明确,地方政府对其举借的债务负有偿还责任,中央实行不救助原则,省级政府对本地区政府性债务风险应急处置负总责,省以下地方各级政府按照属地原则各负其责。

郑春荣分析说,当前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量最大的是地级市和县级政府。强化省级政府责任,有利于避免出现中央政府的信息不对称。

哪些债务适用此项政策呢?财政部有关负责人的解释为:纳入限额管理的地方政府债务,包括地方政府债券以及尚未置换为政府债券的存量政府债务;清理甄别认定的存量或有债务,包括政府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和可能承担一定救助责任的债务。

针对不同债务类型,处置的办法也有区别,比如,地方政府债券由地方政府依法承担全部偿还责任。

此外,对非政府债券形式的存量政府债务,《预案》称,债务人为地方政府及其部门的,必须在国务院规定的期限内置换成政府债券,地方政府承担全部偿还责任。若债权人不同意在国务院规定的期限内将偿债义务转移给地方政府的,仍由原债务人依法承担偿债责任,对应的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由中央统一收回,地方政府作为出资人在出资范围内承担有限责任,依法实现债权人的风险和收益相匹配。

而对存量或有债务中的担保债务,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按照《担保法》及其司法解释规定,除外国政府和国际经济组织贷款外,地方政府及其部门出具的担保合同无效,地方政府及其部门对其不承担偿债责任,仅依法承担适当民事赔偿责任,但最多不应超过债务人不能清偿部分的二分之一;担保额小于债务人不能清偿部分二分之一的,以担保额为限。

“这一规定有利于商业银行、投资者等资金融出方建立正确的投资风险意识,不要再有‘万一债务违约,上级政府一定会来救助’的不良预期。”郑春荣说。

记者注意到,《预案》提出,根据政府性债务风险事件的性质、影响范围和危害程度等情况,将地方债务风险事件划分为Ⅳ级(一般)、Ⅲ级(较大)、Ⅱ级(重大)、Ⅰ级(特大)四个等级。

《预案》还特别提到,当政府性债务风险事件等级指标有交叉、难以判定级别时,按照较高一级处置,防止风险扩散;当政府性债务风险事件等级随时间推移有所上升时,按照升级后的级别处置。

针对每一个级别,《预案》分别给出了4~6种情形,只要满足其一,便可界定。

Ⅰ级(特大)债务风险事件为例,是指出现省级政府发行的地方政府债券到期本息兑付出现违约以及省级或全省(区、市)15%以上的市县政府无法偿还地方政府债务本息,或者因偿还政府债务本息导致无法保障必要的基本民生支出和政府有效运转支出等五种情形。

《预案》明确,对因无力偿还政府债务本息或无力承担法定代偿责任等引发风险事件的,根据债务风险等级,相应及时实行分级响应和应急处置。具体办法包括在建政府投资项目能够缓建的,可以暂停建设,腾出资金依法用于偿债等。

前述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对Ⅳ级、Ⅲ级债务风险,主要由市县政府立足自身化解;对Ⅱ级、Ⅰ级债务风险,除上述措施外,省级政府可依据市县政府申请予以适当救助。另外,当地方政府出现极大风险时,中央政府可适当指导。

在应急处置方面,财政重整计划最为显眼。财政重整是指高风险地区通过实施一系列增收、节支、资产处置等短期和中长期措施安排,使债务规模和偿债能力相一致,恢复财政收支平衡状态。

前述财政部人士表示,实施债务高风险地区财政重整,是地方政府债务应急处置的重要内容,也是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做法。

记者发现,只要出现Ⅳ级(一般)债务风险事件,市县债务管理领导小组或债务应急领导小组认为确有必要时,就可以启动财政重整计划。并且,市县政府年度一般债务付息支出超过当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0%的,或者专项债务付息支出超过当年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10%的,债务管理领导小组或债务应急领导小组必须启动财政重整计划。

具体而言,《预案》规定,财政重整期内,除必要的基本民生政策支出和政府有效运转支出外,视债务风险等级,本级政府其他财政支出应保持“零增长”或者大力压减。具体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三不一退”,即不得新批政府投资计划,不得新上政府投资项目,不得设立各类需要政府出资的投资基金,已经设立的应当制定分年退出计划并严格落实;

二是“削减经费”,包括实行公务出国(境)、培训、公务接待等项目“零支出”,大幅砍掉政府咨询、差旅、劳务等各项支出;

三是“缩编裁员”,即机关事业单位暂停新增人员,必要时采取核减机构编制、人员等措施;四是“清理补贴”,即暂停地方自行出台的机关事业单位各项补贴政策,清理各类对企事业单位的补助补贴。

另外,地方政府还得暂停土地出让收入各项政策性计提,土地出让收入扣除成本性支出后应全部用于还债。

根据《预案》,财政重整“工具栏”还包括处置政府资产。《预案》对此的规定是:指定机构统一接管政府及其部门拥有的各类经营性资产、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国有股权等,结合市场情况予以变现,多渠道筹集资金偿还债务。

郑春荣指出,财政重整走向前台是地方债管理向前迈出的一大进步。以税收为主体的财政收入具有稳定性,因而解决地方债务风险的根本是解决流动性危机,财政重整计划带有一定的惩罚性,同时也给地方政府收支行为划出了“红线”,形成了硬约束。

此外,《预案》对如何追责的规定也是一大亮点。根据《预案》,只要发生四级以上的地方债风险事件,就要适时启动债务风险责任追究机制,不仅依法追究本届政府任内相关责任人的行政责任,还明确规定政府主要领导同志不得重用或提拔,对属于离任领导的责任也要依法追究。

在郑春荣看来,原来地方政府通过各种方式举债,处在一种“软约束”状态。而地方债管理形成“闭环”后,明确了责权利,强化了上级政府的责任,地方举债将进入更好的运行轨道。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作者:胡健)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什么叫债券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