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基金有必要选择基金投顾吗?

挑选明星基金经理的标准非常简单。

基金经理,业绩代表一切。

不能赚钱的基金经理哪怕研究做的再好都是白扯。

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知识储备吊打博士生导师,没有业绩,白扯!

量化模型做的完美无缺,报告写的天花乱坠,扣人心弦,没有业绩,白扯!

每日加班到深夜,日日盯盘分析k线,熬到满头白发,没有业绩,白扯!

在投资市场衡量一个人是否优秀的唯一标准就是业绩。

巴菲特为何牛逼,因为他几十年的年化复合利率高达21%,业绩全球前几名。

如果他只是一个糟老头子,不会有人会看他的书,学习他的理念,听他在台上夸夸而谈。

正如同衡量一个运动员好坏的唯一标准就是比赛成绩,衡量一个基金经理的唯一标准就是业绩。

一般来说,长期年化收益能够达到15%以上的就是非常牛逼的基金经理。

据Wind数据,截至目前,我国公募基金共有1570位权益类基金经理。

通过筛选,一千多名基金经理中年化收益达到15%以上的只有108人。

牛掰一时可能是运气好,但一直牛掰就真的可以体现出一个人的绝对实力。

NBA的詹姆斯为什么能被称为联盟第一人,因为他在15年的职业生涯中一直维持着最顶尖的战绩。

把他任何一个赛季的成绩拎出来都是傲视群雄,偶尔还可以创造历史之最,刷爆全场。

基金经理一年两年赚钱可能有运气成分,

但如果一个人穿越牛熊,每一段时间的业绩单独拎出来都能跑赢市场,这就是绝对实力。

这说明他选股能力,入场时机,卖出时机,微观技术能力,心态等综合能力都非常牛,没有明显的短板,自己长板还是历史级的,某些方面还有让人绝望的天赋。

而且,一个人业绩一直牛逼,说明他经历过股市各种极端情况,久经考验的战士。在未来,他们大概率还会一如既往的创造优秀的业绩。

根据多多的筛选标准,一般5年是一个牛熊轮回,

所以要选投资经验5年以上,经历过牛熊历练的基金经理。

通过这一步的筛选,还剩下80位基金经理继续脱颖而出。

每个行业真正绝对出类拔萃真的就是那么一小撮人。

在这个市场上谁也不傻,基金公司会笼络最优秀的基金经理,开出最好的待遇让他们管最多的资本。

而投资者也会用脚投票,把钱交给最牛逼的基金经理投资。

我们只需要看看基金公司让哪些人管最多的钱,市场上的投资者最愿意把钱交给谁,

毕竟聪明的钱永远不会骗人。

我统计了全市场143家公募基金公司中,主动权益类基金前20名基金公司的管理规模,

(数据来源:wind,截至,统计口径为wind基金分类中的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

我们还统计了权益类基金经理的管理规模,结果同样令人惊讶不已:

TOP20%的基金经理管理着整个权益市场80%的基金份额。

统计说明:据wind数据,A股权益类基金经理1570位,管理基金规模74409亿;TOP20%基金经理5位,管理基金规模60225亿,占比=80.94%。

二八规则也从侧面说明,真正绝对优秀的其实也就是那么一小撮的人。

持续5年年化收益15%以上的80强基金经理本身已经非常牛逼

但我要做的是优中选优,找出真正被市场公认的最牛逼的30位基金经理。

在80强的基础上,我反复查看、调研了全网资深投资者,同行的各种评价,

研究了近百份访谈,参考了官方非官方的各种基金经理获奖情况等等,

多多最后总结出了A股最赚钱梦之队30强基金经理供大家参考。

PS:名单里除了一些老将,我也兼顾选了近3-5年年化超过20%的成绩少壮派。

这份30强基金经理名单可能并没有囊括完A股公募基金最优秀的基金经理,

我只是尽量保守,选了一些市场普遍公认,确实非常优秀的基金经理供大家参考。

只要紧紧抓住这一小撮基金经理,长期拿3-5年,

我们大概率上就能赚到非常不错的收益。

在这些最顶尖的明星基金经理中,多多要着重介绍三位实力派老将和五位少壮派,

无一例外的是,他们都是市场上公认最牛掰的“神级”基金经理。

点评:从业时间最久,长跑成绩最优秀,最专一的基金经理。

朱少醒朱帅,从业14年零229天时间,历经4轮牛熊,期间不乏2008,2015两次股灾。

累计收益1544.74%,年化复合收益率高达20.6%,要知道巴菲特大神也只做到了21%。

公募基金届最坚挺,最专一的基金经理,长期业绩优秀,不抱团,不惧回撤(喜欢死扛)。

唯一的问题或许就在于朱少帅是一位很喜欢重仓死扛的选手,

如果你的择时能力一般,很可能在买了他的基金后很长一段时间不赚钱甚至亏钱。

点评:激进的风格型选手,牛市表现亮眼,把握回撤的能力一般。

刘格菘老师,人称“牛市终极印钞机”。

常常在行业风格来临时实现翻倍。

他是目前中国公募历史上,直接掌管权益类基金规模最大的人,规模超过695亿元。

在a股市场在3000点上下颠簸,指数微微颤动的2019年,

刘老师旗下管理的几只基金收益率都超过100%,包揽年度公募基金排行榜前三。

他所管理的7只产品今年以来的表现也十分亮眼。

喜欢跟踪热点,热衷于局部翻倍行情的激进投资者,

或者想要在牛市获取超额收益的投资者,最适合选择他的基金。

点评:坚定持有中规中矩大白马,业绩稳健,持续超越指数

张坤张老师,国内最大公募基金公司易方达的头牌。

他的代表作易方达中小盘(110011),在2012年接手以来,

基金总回报高达430.83%,复合年化20.7%,在wind和晨星等基金评价网站上均是最高的5星评级。

在他12年的生涯中,一直维持着最顶尖的状态,出道即是巅峰,一直巅峰到现在,未曾跌落神坛。

易方达中小盘今年一季度的前十大重仓股都是200亿以上的大市值公司,

截止一季度末,易方达中小盘已经:

连续持有茅台24个季度,五粮液21个季度,泸州老窖16个季度,

上海机场10个季度,苏泊尔10个季度,华兰生物6个季度,爱尔眼科6个季度。

全都是市场公认的大白马。

该基金的比较基准是沪深300,成长性却比沪深300要好很多,

未来不出意外的话仍然会稳如磐石,适合稳健投资者选择。

TOP30强榜单中,仅有的两位管理年限在5年以下的基金经理。

他们是基金经理中少壮派的代表,相比前面那些有多年业绩的“老司机”,这两位“年轻一代”的业绩也毫不逊色。

周应波管理中欧时代先锋以来,获得了24.72%的年化回报。

冯明远管理信达澳银新能源产业以来也获得了29.90%的高额年化回报,都非常地出色。

交银三剑客--王崇、何帅、杨浩

交银这么些年给公募市场培养出不少优质的基金经理,除了李永兴外,

王崇、何帅、杨浩也是目前交银培养出的公募基金经理中的佼佼者,

俗称交银“三剑客”,长期年化收益均在20%以上,非常地厉害。

篇幅有限,就不展开介绍了。

如果大家感兴趣,后面我开个专题挨个讲一讲这些股神的传奇。

跟着中国顶尖股神混,死死抱住大腿,咱们10年1000万定会逐步实现。

基金实际上非常简单,99%的人投基金亏损的主要原因是不懂,看完下面这些攻略,将帮你远离亏损,赚10%-15%收益。

我现在基金持仓200多万,盈利60多万,一路走来,我非常知道朋友们的迷茫。

以我的真实经验,大家不要到处问来问去,看一些碎片化的知识。相信我,耐心的花1个小时,认真学学上面几篇完整攻略,基金就能基本学懂。

基金实盘我会每周更新,实盘完全按攻略在操作,实盘能让理论全部落地。大家不妨跟着实盘实践一下。不下水,永远学不会游泳。经过一轮涨跌,你真正赚到钱,你就完完全全搞懂基金了。

这是最快最捷径的一条路,也我真金白银实战的经验。

知乎是非常好的学习平台,我在知乎6年,真心学到很多。我也会努力分享干货,让更多后来者受益。有什么不懂的,尽管问,我一定知无不言!

}

最近市场震荡,风险事件满天飞,1月新基发行也罕见遇冷,前几年“无脑”买基金,怎么都赚钱的逻辑早已失效。

去年,分化的市场陡然增加了投资者选择基金的难度,偏股基金和偏债基金的首尾业绩相差分别高达177.18%和94.91%。

因此,越来越多人把目光投向了组合化的投资工具,投顾开始兴起,FOF迎来大热,两者之间该怎么选也成了最近的一个高频问题。

那么基金投顾和FOF基金到底有什么差别?普通投资者究竟如何选择?同样是养老,买哪个?

我们从性质、分类、投资风格和费率等角度,把投顾和FOF的异同掰开揉碎讲清楚。相信读完本文,你会对上面的问题有清晰的答案。

共同点:都为解决资产配置问题,正处于蓬勃发展期

先说相同点,基金投顾和FOF基金主要有两个共同点,都是为了解决用户资产配置问题而生的,而且都处在蓬勃发展阶段。

资料来源:好买基金、Wind;截至2021年末

*基金投顾规模截至2021年7月

作为组合化的投资工具,投顾和FOF主要投资的标的都是基金,背后的团队一般也都是负责大类资产配置的多元资产管理团队。

传奇投资人大卫·史文森在《非凡的成功》一书中曾提到,个人投资者的投资收益可以分成3个部分,分别是资产配置、标的选择以及时机选择。

其中,标的与时机的选择加在一起对收益的贡献也只占1成,而资产配置独占9成——投顾和FOF要为投资者解决的也正是资产配置这个难题。

分别来看,基金投顾业务2019年开始试点,截至去年末,共有61家机构获得了投顾试点资格;根据2021年7月的数据,当时已展业的18家投顾服务资金规模已经超过500亿元。

从去年11月开始,监管开始着手组合升级投顾进程,此后投顾发展进入快车道,目前应该已经远远超过这个规模。

比投顾早引入2年的公募FOF,在去年迎来规模高速增长,2021年全年新发行FOF基金99只,募集1210.04亿份,超过前三年的总和。

目前共有63家基金公司和券商资管开设了FOF产品线,截至2021年四季度,FOF基金规模达到2233.63亿元。

资料来源:Wind;截至2021年四季报

说完了共同点,下面看看投顾和FOF在性质、适用需求、持仓风格和费率等4方面的差异——

性质不同:投顾是服务,FOF是基金

资料来源:各投顾机构官网、公开资料

基金投顾和FOF基金最本质的区别就体现在它们的名称上,前者是针对基金产品的投资顾问服务,后者是基金的一种。

所以在持牌机构上两者就有所差异,除了基金公司和券商之外,银行和三方机构也可以持有投顾牌照,而公募FOF基金只有持有公募牌照的基金公司和券商资管可以发行。

投顾和FOF性质的差异还体现在投资范围上,投顾可以选择的标的仅限于场外公募基金,而FOF作为公募基金,可以直接投资股票、债券、上市基金等场内标的。

投顾满足更多需求,FOF是“钦点”的养老金第三支柱

上面提到,基金投顾是一种服务,所以它区别于FOF基金的重要一点在于策略设置更加丰富,从而满足投资者更多样的需求。

资料来源:平安证券、好买基金、各投顾机构APP

可以看到,投顾除了传统的按照风险进行分类之外,还有场景模式、目标投策略以及进阶的特殊策略,适用于各种不同需求和目标的投资者。

场景模式很好理解,就是针对投资者不同生命周期中的刚性需求而设计的投顾组合,如养老、子女教育、活钱管理等;

目标投是针对有明确投资目标,但可能对具体的细节不想花太多精力研究的投资者,主要包括止盈策略、跑赢通胀、超越银行理财和全球市场投资等。

虽然这些策略的实质依然是通过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股债基金配比来达到相应的目标收益率,但是更清晰的目标,让投资选择变得更加直观。

特殊策略则与场景模式和目标投相反,满足的需求相对来说没有那么直观,投资者不仅要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甚至对于要投资的标的、行业板块等也要有明确的偏好,包括量化策略、标的策略、行业主题、管理人优选和基金公司优选等。

比如量化策略主要是为了对冲市场风险;标的策略是按照既定的规则进行标的选择(目的包括规避特定风险等);行业主题和管理人、基金经理优选则顾名思义,是对特定行业、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的优选。

相比之下,FOF基金除了按照风险分类之外,基本上就只有上市FOF和养老FOF两种类别。

上市FOF(即FOF-LOF)是去年刚刚推出的FOF创新品种,这些FOF本身都有封闭期,通过在交易所上市,给投资者提前退出的渠道。

ETF-FOF-LOF就是主要投资于ETF指数基金的上市FOF;QDII-FOF-LOF则是主要投资于境外主题基金的上市FOF(目前首批两只仍处于申报阶段),目前的上市FOF相对其他类型的FOF,权益比例普遍较高。

然后就是去年增速迅猛的养老FOF,作为官方“钦点”的个人养老金形式,后续还有可能出台配套的个税递延政策,所以单就养老需求来说,在配套措施出台之后,养老FOF可能会优于养老投顾。

资料来源:上海证券基金评价研究中心

其他类型的设置上,投顾的侧重点是满足更多样化的投资目标,而FOF的品种创新则更偏向流动性和灵活性(如上市FOF)。

投顾策略更分散,但权益仓位更保守

由于投顾策略更加多样,各种策略的数量分布也相对均匀,而FOF基金则是以稳健型居多,规模最大的、也是目前唯一一只规模超过200亿的FOF基金,交银安享稳健养老一年也是稳健型。

以运作时间较长的4家基金和3家券商旗下的72个基金投顾以及2021年3季度以前成立的173只FOF基金为样本,两者的风险类型分布数量如下——

资料来源:平安证券研究所、Wind、各投顾机构APP

在上述样本中,投顾和FOF在各类基金的持仓风格的侧重则恰好相反,如下表所示——

投顾和FOF对于不同类型基金在不同市场环境下的配置特点;资料来源:平安证券研究所、Wind、各投顾机构APP

对于权益型基金,投顾的配置更加均衡保守,而FOF则配置了较多近期表现出色的行业主题基金。

固收+基金的配置方面也呈现相似的特征,投顾会随着市场风格的增加而偏向较低权益仓位的固收+基金,而FOF则更喜欢权益仓位偏高的固收+基金。

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公募FOF由于有着相对排名上的压力,即便从产品数量上来说以稳健型居多,但是在权益仓位的配置上相对更加激进一些;

而投顾在发展初期,监管要求年换手率不得超过2倍,所以对中短期业绩较好的权益基金更加谨慎。

分析完持仓风格的差异,最后说说不少人关心的双重费率问题。

一个收投顾费,一个收基金的各项费用

既然投顾和FOF都是主要投资于基金的产品,而且投顾会收取投顾费、FOF也有认/申购、管理费和托管费,所以双重费率在所难免。具体涉及的费用以及可减免的情况如下——

资料来源:各投顾机构官方信息;证监会FOF收费指引

*以各家投顾机构规定为准

此前我们详细讨论过FOF基金双重费率的情况,结论是根据公开数据,我们仅能算出FOF最大可能的双重收费;对于投顾来说也是一样,我们只能以三方投顾为例粗略计算出最大的可能的双重费率情况。

}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让公募基金行业躁动了一整年的基金投顾试点,终于要在2020年迎来市场的真正检验。

最近,蚂蚁金服和全球最大公募基金公司Vanguard集团独家合作的投资顾问服务「帮你投」在蚂蚁金服上线,这也是国内首家合资基金投顾。

在蚂蚁金服之前,去年10月首批拿到试点资格的五家公募基金公司已经陆续推出了相关产品。而第二批试点的三家公司——蚂蚁、腾安(腾讯旗下)和盈米中,蚂蚁金服抢跑一步。

与此同时,据多家媒体报道,今年3月,包括中信建投、中国银河、中金公司、国泰君安、申万宏源、华泰证券、国联证券等7家券商,以工行、招行和平安银行三家银行,成为了新一批入局的持牌机构。按照前两批试点公司的「抢跑」速度,产品大概率也会在年内上线。

机构的加速入场在情理之中,对于国内的财富管理市场而言,基金赚钱和基民不赚钱的问题长期存在,而源头在于买方专业的缺失和服务的缺位。

很多人将基金投顾试点视作一次市场转折的机会——从卖方市场转向买方投顾时代,这也是整个行业商业模式的一次重构。

尤其,对比海外市场来看,投顾领域本身就孕育了无数金融巨头,也成为许多券商和银行的利润引擎。而伴随着金融科技的渗透,中国的投顾行业可以跳过早期发展阶段,直接进入以信息化驱动的、以低成本实现快速规模扩张的新阶段,将市场空间进一步扩大。

当然,这一切成立的前提是,基金投顾真的能完成从卖方市场到买方市场这惊险的一跃。

出于好奇,馨金融昨天小小试水了一下蚂蚁金服的这个新产品。

「帮你投」的起投金额为800元,用户在接受风险测试之后,系统会根据结果给出不同的目标收益率的建议,以及推荐匹配的基金组合。

(图为公司90后小伙伴的测试结果,被系统评定为锐意进取型投资者。这一策略下,股票型基金占比达到80%)

在最终的转账环节,会跳出风险揭示书,提示投资者收益预估和模拟历史收益不代表任何收益承诺,投顾服务同样存在损失风险,询问客户是否自行决定接受投顾服务。一旦客户同意,接下来所有的投资操作都由模型和专业团队完成。

我们可以对比一下「帮你投」和此前公募基金公司推出的投顾产品,其实从前期操作步骤来看,「风险评估-制定策略-转入资金」的流程大体一致。

硬件指标中,「帮你投」最有优势的是起投金额的只有800元,而公募基金公司的产品则大多落在了1000元,其中嘉实理财则是门槛最高的1000元。

根据蚂蚁金服的介绍,设定800元的起投金额是因为这是一个策略组合能够生效的最低门槛。

但从产品结构来看,公募基金公司更加多元。除了设置不同风险类型之外,还参提供了一些场景选择,比如华夏基金和中欧基金上线了教育和养老主题的投资解决方案。

而从费率角度,「帮你投」产品将每日计提当日服务费,比率为当日资产的0.0014%,合年化资产管理总额的0.5%。但平台并非每日计提,而是按照一定频率(不低于每季度)进行收取。

与基金公司的产品相比,这一收费标准落在了居中的区间内。几家公募基金的投顾产品中,最低的华夏基金,费率在0.20%~0.50%之间;费率较高的南方基金,费率在0.80%到1.50%之间。

参考国外的经验,投顾市场快速兴起之时,也意味着投顾服务的价格战即将开启。

不过与基金代销行业此前的价格战不同,投顾产品以规模计费、向投资者收费的方式决定了其最终的收费标准还是要看策略水平和服务能力。如果不能给投资者带来回报,哪怕是费率再低,没有资产留存就没有收入,而且无法产生规模效应。

我在此前的文章中曾经对比过「用户-销售-基金公司」与「用户-投顾-基金公司」两种模式的不同:

在「用户-销售-基金公司」模式下,销售方也会给投资者以建议,但在「规模驱动」的收益方式下,他们往往很难站在投资者的立场去为其考虑并助其做出最合适的选择。

而「用户-投顾-基金公司」模式下,一方面投资人与中介机构利益更加一致,它将分流传统的基金代销客户群体;另一方面,投顾业务实质是通过增值化服务来换取收入,这将势必对相关公司的专业能力和服务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在这一点上,传统公募基金因为本身具有投研能力和专业团队,在投资策略方面可以自给自足。事实上,在试点之前他们也大多都有自己的智能投顾类品牌,并且沿用至新的投顾产品上,如华夏基金的查理智投,南方基金的司南智投等等。

相比之下,第二批获准试点的几家基金代销公司都在这方面能力欠缺。

因此,蚂蚁金服选择了与专业投顾公司合作、成立合资公司的运作形式,其合作方则是全球最大的公募基金公司Vanguard集团。在双方的合作中,蚂蚁金服只负责提供技术支持,而Vanguard则负责全部的投资策略。

相比于国内的公募基金公司,Vanguard在公募基金的管理经验上似乎更胜一筹。数据显示,截止到去年底Vanguard管理的资产规模达到6.2万亿美金,相当于国内公募基金行业规模的3倍,是国内前十大基金公司的6.7倍。

当然,现在上线时间尚短,很难评判出不同策略或者产品的优劣。

尤其,昨天上线的「帮你投」产品池中,主要还是针国内基金公司的产品,并未有Vanguard自身的基金。Vanguard集团在全球的经验积累是否能在中国资产市场同样奏效,还需要时间的验证。

事实上,除了蚂蚁金服之外,在如何补足短板、展开业务的方面,腾讯方面的动作同样引人关注。

腾讯公司2019年财报显示,其金融科技及企业服务板块的收入从2018年的731.38亿元增长至2019年的1013.55亿元,首次突破千亿大关,而其在总体收入中的占比也从23%提升至27%。

具体到理财方面,理财通的资产保有量在2019年同比增长超过50%,而客户数量同比增长超过一倍。伴随着理财业务的快速崛起,腾讯的布局脚步必然加快,其会选择以何种方式切入市场也变得更加令人期待。

毕竟在机构加速冲刺的当下,谁也不敢落后一步。

目前看来,三批试点机构其实各有优势。

如前文所提,公募基金本身有多年的专业积累和团队优势,而且由于本身运营基金,在投资自有基金时有着更大的成本优势。

他们大多在合同中已经说明,在投资本公司基金时免收申购、赎回等费率。当然,这也有可能导致产品选择的局限性。

而以蚂蚁、腾安、盈米为代表的第三方基金代销公司,则在线上渠道、流量、客户体验等方面有着更大优势。

以支付宝为例,截止到目前,其在平台上服务的理财客户数量已经超过6亿,而且伴随着近几年财富号的崛起,在年轻群体中有了更大的影响力。这些用户也是对于理财需求最旺盛、接受新生事物能力较强的群体。

最后是第三批冲进市场的券商与银行,它们与前两者又有不同。如果我们去看海外市场投顾行业的发展变化,会发现其实券商、银行等在投顾行业中,尤其是早期发展阶段建立起了很大的优势。

究其原因,它们拥有大量的线下网点,可以布局在社区中,在以线下获客和人力服务为主的时期这是很重要的护城河,而且对于高净值客户更具吸引力。

以摩根士丹利为例,其在2010年前后第一次财富管理业务崛起时,就采取了主攻高净值人群的策略。因为这类客群在财富管理方面的需求更加多元、收费资产比例也更高,这使得其业务的营收结构优化,平均每个代理人的营业收入和税前净利润都有所上升。

对于中国市场而言,这种模式也极具参考价值。

第三批试点开启后,券商和银行进入市场,线下渠道带来的信任感、对高净值客服的吸引力依然不可忽视,这本身也是他们的优势客群。与此同时,在近两年以APP为阵地的转型过程中,也在不断巩固优势,增强线上服务能力。

眼下,中国的基金投顾战场还处于很早起的发展阶段,规模小、产品单一,市场竞争尚未完全展开,但是试点机构们的迅速反应、抢跑趋势已经非常明晰。

毕竟,在一场可能颠覆市场格局的变革降临时,没人敢轻易错过。但接下来的战争,要争夺数以亿计的投资者和万亿市场,将是一场从产品、技术到用户体验、长期风险管理能力的长期考验。

本文系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首图来自图虫创意。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首图来自图虫创意。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首图来自图虫创意。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基金值得投资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