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货膨胀预期上升为什么会导致失业率上升?

【单选题】 在社会经济运行中,当通货膨胀率上升时,一般会导致()。
B、失业率保持稳定不变

根据网考网考试中心的答案统计,该试题:

56%的考友选择了A选项13%的考友选择了B选项23%的考友选择了C选项8%的考友选择了D选项


  • A.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商品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结果
    B.部门平均劳动生产率提高,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结果
    C.社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劳动力价值降低的结果
    D.资本家压低工资,使劳动力价格低于劳动力价值的结果

  • C.理论的作用是无限的

  • A.超导材料比较稀缺,不易普及
    B、超导材料过于昂贵,普通人买不起
    C.超导并不能节省多少能源
    D、超导目前还不能在常温下实现

  • A.我国要充分显示自己在国际上的伟大
    B.美帝国主义企图以朝鲜为跳板,威胁我国边境,我国人民要奋起保家卫国
    C.我国武器先进,军事力量强大
    D.我国要发扬无产阶级的国际主义精神

  • A.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
    B.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C.这一理论的主要创立者
    D.伟大的政治家和理论家

  • B、增强京九线的分流能力
    D、加快中西部的经济发展
}

【摘要】:而菲利普斯曲线却表明失业和通货膨胀可以并存,两者为负相关关系,可以此消彼长。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的负相关关系意味着可以以较高的通货膨胀率为代价来降低失业率或实现充分就业;而要降低通货膨胀率和稳定物价,就要以较高的失业率为代价。在此前提下,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交替关系。短期菲利普斯曲线正是表明在预期的通货膨胀率低于实际发生的通货膨胀率的短期中,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交替关系的曲线。

一、菲利普斯曲线的提出

主义的向上倾斜的总供给曲线的形态表明,在未达到充分而又接近时,存在一个“准”的区域,这时提高总需求水平,一方面会提高总产量和就业水平,另一方面也会使物价上升。然而,提高总需求水平究竟是对提高总产量和就业水平作用更大,还是对提高作用更大?物价水平与就业率之间是否有一种此消彼长的关系?

1958年,伦敦学院的新西兰菲利普斯教授发表了一篇文章——《英国失业和工资变动率之间的关系:1862—1957》。该文考察英国这段时期内货币工资增长率与之间的统计关系,发现两者间存在着显著的关系,这种关系可表示为

式中,ΔWt表示t时期的货币工资增长率,Ut表示t时期的失业率,两者具有负相关的函数关系。把这种关系刻画在图形上就得到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如图6-8所示,图中横轴表示失业率(U),纵轴表示货币工资增长率(ΔW/W)。后来,这条曲线被经济学家称为菲利普斯曲线(Philips’curve,PC)。

虽然菲利普斯的发现依据的是英国数据,但其他研究者很快把这个发现用于其他国家,并得到了普遍的验证。英国经济学家利普赛试图从理论上对失业率与货币工资增长率之间的负相关关系给出解释:失业率越低,意味着劳动力市场上的劳动需求越是旺盛,在劳动供给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势必越易引起劳动力价格——货币工资上升;反之,失业率越高,意味着劳动需求减少,货币工资下降。

图6-8 菲利普斯曲线

同时,西方经济学家认为,工资是的主要部分,因而也是产品价格的重要基础,所以,反映货币工资增长率与失业率关系的菲利普斯曲线也反映了与失业率之间的关系,一般我们今天所说的菲利普斯曲线都是反映后两者关系的,而把反映前两者关系的曲线称为原始的菲利普斯曲线。

菲利普斯曲线在当时之所以受到普遍的重视,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在于它对传统的凯恩斯理论提出了挑战。传统的凯恩斯理论认为,失业和通货膨胀两者是不会并存的,在未达到充分就业时增加总需求并不会引起通货膨胀,只有在充分就业后再增加总需求才会引起通货膨胀。而菲利普斯曲线却表明失业和通货膨胀可以并存,两者为负相关关系,可以此消彼长。

此外,菲利普斯曲线也为政府部门干预提供了依据。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的负相关关系意味着可以以较高的通货膨胀率为代价来降低失业率或实现充分就业;而要降低通货膨胀率和稳定物价,就要以较高的失业率为代价。如图6-9所示,假设经济体能承受的最高失业率和最高通货膨胀率分别为U2和I2,那么位于I2AU2O区域内的菲利普斯曲线就代表了政府可以选择的策略组合。政府可以选择较高的失业率与较低的通货膨胀率的组合(U1,I1),也可以选择较低的失业率与较高的通货膨胀率组合(U0,I0)。如果经济中的失业率过高,则政府可以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提高总需求水平,增加产出,降低失业率,相应的代价是通货膨胀率上升;如果经济中的通货膨胀率过高,政府可以采取紧缩性的政策,抑制总需求过度增长,降低通货膨胀率,相应的代价是失业率上升。这就是所谓相机抉择的做法。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西方国家奉行的就是这套政策。

图6-9 菲利普斯曲线与政策运用

二、扩展的菲利普斯曲线

从20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货币主义经济学家和费尔普斯对菲利普斯曲线所表示的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交替关系提出了疑问。这就是:第一,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稳定的关系曲线吗?第二,在长期中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存在着菲利普斯曲线所表示的交替关系吗?他们批评菲利普斯曲线忽视了通货膨胀预期作用。这样,他们提出了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说明了短期菲利普斯曲线与长期菲利普斯曲线的不同。

(一)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

货币主义者在解释菲利普斯曲线时引入了预期的因素。他们所采用的预期是适应性预期,即人们根据过去的经验来形成并调整对未来的预期。他们根据适应性预期,把菲利普斯曲线分为短期菲利普斯曲线与长期菲利普斯曲线。

在短期内,工人来不及调整通货膨胀预期,预期的通货膨胀可能低于以后实际发生的通货膨胀率。这样,工人所得到的实际工资可能小于先前预期的实际工资,从而使厂商实际增加,这就会刺激,从而增加就业,降低失业率。在此前提下,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交替关系。短期菲利普斯曲线正是表明在预期的通货膨胀率低于实际发生的通货膨胀率的短期中,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交替关系的曲线。所以,向右下方倾斜的菲利普斯曲线在短期内是可以成立的。()

但20世纪70年代之后,菲利普斯曲线所描述的失业与通货膨胀的交替关系发生了新的变化,即菲利普斯曲线向右上方移动了,这种情况被称为“菲利普斯曲线恶化”。这就是说,现在必须用更高的通货膨胀率才能使失业率维持在某一水平,或者说,必须用更高的失业率才能使通货膨胀率降到原先的“可接受程度”即“”之内。于是他们不得不提高“临界点”,以便在新的菲利普斯曲线下调节通货膨胀与失业的水平,如图6-10所示。

在图6-10中,原来的菲利普斯曲线PC1位于社会可接受程度之内,即位于图6-10中阴影部分内(临界点为A点)。但当菲利普斯曲线从PC1移到PC2以后,PC2原来的安全范围,此时无论政府采取什么样的政策措施,都不能将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下降到图中阴影部分所表示的安全范围。于是只得提高“临界点”。图6-10中的虚线框表示提高“临界点”到B点以后的安全范围。因此,向右上方移动的菲利普斯曲线是对西方国家高通货膨胀率与高失业率同时并存局面的反映。

图6-10 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

为什么菲利普斯曲线会向右上方移动呢?货币主义认为,原来的菲利普斯曲线PC1反映的是通货膨胀预期为零的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交替关系,如果通货膨胀率连年上升,特别是政府利用菲利普斯曲线进行相机抉择,用高通货膨胀率换取低失业率的话,就会形成一种通货膨胀预期。如果通货膨胀被预期到了,工人就会要求提高货币工资避免生活水平受通货膨胀侵蚀,如果人们预期到通货膨胀会以4%的速度增加,那么,当货币上升7%时,人们会认为实际工资率只上升3%。因此,如果以往货币工资率上涨6%便能使失业率降到3%的话,那么现在达到3%的失业率必须使货币工资率上涨10%,即以往的货币工资上涨率6%加上4%的通货膨胀预期。

按预期向右上方移动后的菲利普斯曲线依然表示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交替关系。只不过现在的交替关系表现为用更高的通货膨胀率来换取一定的失业率。

(二)长期菲利普斯曲线

长期菲利普斯曲线表示在通货膨胀完全可以预期,失业率为自然失业率情况之下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的关系。弗里德曼认为菲利普斯曲线所描述的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的交替关系只是一种短期现象,长期中并不存在。长期内,菲利普斯曲线变为一条垂直线。

如图6-11所示,假设经济中的自然失业率是4%,长期菲利普斯曲线就是位于4%的失业率水平的一条垂直线,这是由于人们不断调整通货膨胀预期导致的。

经济中初始的菲利普斯曲线位于PC0的位置,初始状态如点A所示,失业率在4%的自然失业率水平上,通货膨胀率为2%。政府通过扩张性的政策,增加经济中的总需求,短期内使得失业率降低为2%,而通货膨胀率上升为5%,经济状态由点A过渡到点B。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的通货膨胀预期调整到5%的水平,要求更高的名义工资,在5%的通货膨胀率水平上,失业率回复到自然失业率的水平,经济状态由点B过渡到点C,菲利普斯曲线从PC0扩展到PC1的位置。

图6-11 长期菲利普斯曲线

假设政府再次实行扩张性的政策,短时间内使得通货膨胀率上升为7%,失业率下降为2%,经济状态由点C过渡到点D;一段时间过后,人们的通货膨胀预期进一步调整到7%的水平,并据此要求更高的名义工资,失业率仍然回复到自然失业率的水平,菲利普斯曲线进一步扩展到PC2的位置,经济状态由点D过渡到点E。

如此,把A、C、E连接起来就是长期的菲利普斯曲线,表现为一条垂直于横轴的直线,表示长期内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不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失业率将稳定在自然失业率的水平上。

在此,我们还必须提到另一种理性预期学派的观点。理性预期学派强调的是合乎理性的预期,而不是适应性预期。理性预期学派认为人们对未来的预期是理性的,无论在短期内还是长期内,他们都能准确地预期未来的通货膨胀。他们对通货膨胀率的预期和实际通货膨胀率是一致的。在理性预期的情况下,无论在短期内还是在长期内都不可能有预期通货膨胀率低于实际的通货膨胀率的情况,也不可能有货币存在。因此,理性预期学派更为彻底地否定了菲利普斯曲线中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的交替关系,认为即使在短期内菲利普斯曲线也不存在,无论是在短期内还是在长期内得到的都是一条垂直于自然失业率的垂线。

经济学家仍对菲利普斯曲线有所争议,但大多数经济学家现在接受了这样一种思想: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存在短期权衡取舍。这就意味着,在一两年的时期中,许多经济政策在相反的方向推动通货膨胀与失业。无论通货膨胀和失业从高水平开始(正如20世纪80年代初的情况),还是从低水平开始(正如20世纪90年代后期的情况),或者从这两者之间某个地方开始,决策者都面临这种权衡取舍。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增加流动性导致通货膨胀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