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出海,怎样才能更容易成功?

阿里:在海外打造“数字自由贸易区”

2017年伊始,果真如马云此前所说,阿里巴巴不再提电子商务这个说法——因为这只是一个“摆渡的船”,而是抛出五个贯穿阿里这一年所有发展的新词:“新零售、新制造、新金融、新技术、新能源”。1月13日下午,阿里巴巴集团CEO张勇在全员公开信中表示,2017年是阿里巴巴集团“五新”战略开始的一年。

这一年,阿里几乎成了“出海记”监测到的海外新闻最多的中国公司之一。以“新零售”为核心,阿里不仅重构了国内的传统商业,同时也在打造全球新零售场景。

对于阿里巴巴而言,最有成就感的应该算是“世界电子贸易平台”(eWTP)战略的实现与落地。自2016年3月的博鳌论坛上马云首次面向全球提出了eWTP倡议,一年多来马云不遗余力推动普惠式全球化,让越来越多的国家、组织和企业加入到这一倡议中。

3月22日,马来西亚数字经济发展机构(MDEC)宣布与阿里巴巴集团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联手在马来西亚打造中国以外的第一个eWTP“试验区”,并建设“数字自由贸易区”,用以推动中国与东南亚的跨境贸易。这一数字自由贸易区将推出多种服务以便利跨境贸易,降低市场壁垒,为中小企业提供更为便利的融资渠道。 11月3日,阿里巴巴宣布,其首个海外eWTP试验区——马来西亚数字自由贸易区在吉隆坡全面启用运营,据称将eWTP试验区从一个想法变成现实仅用了一年的时间。数字自由贸易区运用先进技术后,清关时间从1天优化到3小时。

12月11日,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举行的第十一届世贸组织部长级会议期间,eWTP与世贸组织(WTO)、世界经济论坛共同宣布建立长期对话机制,汇聚来自政府、企业和其他各方的意见,为全球电子商务提供一座连接实践和政策之间的桥梁。

除推动eWTP外,一直以来,阿里以“新零售”为内核持续全球化战略布局。在东南亚市场,阿里通过持续的战略投资成为了本土电商Lazada的实际控制人。

在印度,阿里之前投资了两大本土电商Flipcart和Snapdeal。随后阿里又把目光转向了本土在线支付产品Paytm(类似印度的支付宝)。目前阿里通过三轮投资控制了Paytm的母公司。2017年初,Paytm在移动端推出了Paytm Mall,也就是印度版天猫。

11月20日,阿里巴巴集团宣布投资约224亿港币收购中国大型超市运营商高鑫零售36.16%股权。阿里巴巴寻求扩大电商领域,正在加强对实体店运营商的收购。高鑫零售是法国大型零售企业欧尚集团和润泰集团的合资公司。

5月27日,天猫在美宣布成立“天猫硅谷新品实验室”。Intel、新材料全球领导制造商3M、全球顶尖创新设计公司IDEO以及Microsoft、Radius、Brookstone等众多全球顶级技术创新公司,作为天猫硅谷实验室的合作品牌方集结于此。6月12日,阿里巴巴旗下天猫推出“天猫出海”项目。“天猫出海”是以天猫作为主引擎,利用阿里巴巴核心电商板块,依托过去十几年打造的涵盖交易、支付、物流、营销、数据、技术等方面的新经济基础商业设施,将天猫生态模式逐步复制并落地到东南亚、印度以及全球市场,提高当地电商效率,服务海外消费者。

“天猫”出海同时,阿里“国际版淘宝”全球速卖通也在迅速发展,今年4月其全球买家破1亿。今年5月,阿里巴巴集团公布了2017财年第四季度财报及2017财年全年业绩。财报首次披露,2017财年,在速卖通、Lazada平台的年度活跃海外买家数合计达到8300万。整个2017财年,国际消费平台全球速卖通年度活跃买家达到6000万,目前运营包括俄语、西班牙语、法语在内的16种语种的站点。

}

疫情全球蔓延,“出海”企业怎么看、怎么干?

发布时间: 14:32 来源:中国报道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现阶段中国企业海外生产经营受到一定冲击,复工复产、物流运输限制、供应链运转等都受到限制;同时,由于疫情蔓延和部分媒体的炒作,不少国家民众的担忧情绪加剧,甚至使中资机构和中方施工项目受到冲击。在双重压力下,“出海”企业如何渡过难关?

这种情况下,中国外文局中国报道社、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中国外文局国际传播文化中心联合组成“中国企业在疫情下的国际传播研究”项目组,依托中国企业国际传播专家咨询委员会,邀请各界专家学者进行了圆桌论坛“云访谈”,为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和海外形象塑造建言献策。

企业国际化经营面临严峻挑战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扩散传播。世界卫生组织3月8日最新数据显示,全球已有超过100个国家和地区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这种情况下,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面临哪些挑战?

张金凤: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企业的国际化经营提出了严峻挑战。近期直接表现是中国对外物资、人员流动大幅减少,外贸商品出口和原材料对外供货断档,大批基础设施承建项目放缓建设进度,中国游客出游几乎停滞,不仅给中国相关企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同时也对中国对外经贸、文旅合作带来重大影响。在疫情日益在世界范围内蔓延的形势下,这种挑战和困难有可能进一步强化。而且,越是在同中国经贸合作关系密切的国家,疫情带来的冲击越大。

于运全:总体而言,我认为在三方面比较显著:一是对经济大环境的影响。新冠肺炎疫情可能致使全球经济陷入衰退,而全球经济活力减少包括消费需求的降低又对企业国际化经营提出严峻挑战。二是各国政策影响。为阻止疫情蔓延,国际上众多国家针对性地采取了一些边境卫生检疫措施、人员流动限制等政策,而这些政策造成了中国企业海外项目在所需的设备、材料、员工方面面临着更大困难。三是舆论影响。由于疫情蔓延和部分媒体的炒作,不少国家民众的担忧情绪加剧,一些国家甚至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排华”倾向和对华歧视,这些可能使中资机构和中方施工项目受到冲击。

刘树山:具体来看,一是企业员工不能及时到岗,这直接影响到海外市场商务活动的开展和在建项目的实施。二是设备物资供应受限,部分海外项目原定从国内采购的设备物资不能按时交货,且境内运输、出关、海运、通关检疫时间变长,部分海外客户甚至停止接收我国企业出口产品。这可能导致项目工期逾期、成本增加以及合同纠纷。三是海外人员心理压力增大。一方面,中国工程承包企业目标国多为亚非拉等发展中国家地区,公共卫生管控和医疗水平相对较低,一旦出现疫情蔓延,防控难度更大,严重时可能导致项目终止、人员撤返回国的风险;另一方面,受疫情影响,华人在国外一定程度上会遭遇偏见与歧视。

李锦:因为疫情蔓延,项目发包方可能要求更改甚至拒绝承包商与中国分包商、供应商签署分包、设备供货合同,供应链转向其他国家与地区;新冠肺炎疫情导致项目工期拖延,使得中国海外企业的产品生产停滞,项目无法按期投入商业运营,影响到海外中国企业的经营成本、施工进度和生产效率,将给中国海外企业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东道国政府如果对本国民众控制不力,或放任反华舆论,将对中资机构和中方施工项目受到极大的冲击和影响;因为国内企业断供而停产,各国不得不四处寻找替代品,导致中国制造在全球供应链中的核心地位松动,制造业将出现外流风险。在国际舆论中,这些与中国企业有关的话题,始终会被关注、被报道。

受疫情影响,在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面临的严峻形势下,中国企业在国际传播方面面临着哪些挑战?有哪些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

李继东:近年来中国企业大力加强企业的社会责任建设,在这次抗击疫情中,一些企业也开始在当地开展捐赠医疗防护物资等,助力在地国、城市、社区防范、抗击新型冠状病毒,同时充分利用社交媒体等传播。但面对这一突如其来的疫情,我们在诸多方面准备不足。而中国企业海外应对疫情的行为言论,其实也是中国治理能力的一线体现,企业要基于我国信息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高度来通盘考虑。这就需要广泛深入研究国际企业在应对疫情期间的经验教训,以及前一阶段国际企业如何支援武汉乃至中国的实例;及时把握当地疫情舆情,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倡导集体主义精神,体现中国企业的责任与担当。

刘树山:中国的海外企业针对疫情做了一些积极的工作,也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但总体来看,疫情下中国企业海外“保持沉默”还比较普遍,发声渠道不多,发声偏小、偏弱,一些中国企业对海外受众的关注点把握不准,海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亟待提升。

凌朔:需要注意的是,从1月下旬到3月上旬的50天中,疫情形势发生变化,中国疫情形势出现好转,海外疫情日益严重,海外经济形势和经济前景也在发生较大变化。在海外企业复工复产过程中,特别是人员流动时,宜遵守当地法律法规形势,避免因违反相关管理规定而产生负面新闻,波及企业自身。近期在中国周边一些国家,一些企业员工节后返工时,遭到强制隔离、隔离条件差甚至拒绝入境等情况,首先应予充分理解,进而积极沟通解决。遵守当地规定,及时报告疫情,也是体现企业可信度与社会责任感的举措。

要善于从“挑战”中找到“契机”

那么,要进一步有效应对疫情造成的系列影响、传播中国企业国际形象,有哪些建议?

黄友义:近期,中国企业可以在三方面开展公共外交,树立正面形象。第一是多介绍如何在疫情期间抓好防控疫情和坚持生产经营的经验。新冠肺炎在国际上很可能要存在相当一段时间,这对中国企业在保护职工安全和维持生产经营两个方面的故事都是展示中国企业好故事的机会。第二是在海外经营的企业要多关注疫情发展,一方面是保证自己的利益,同时也要对当地职工和合作对象多加关心。除去提供医疗安全设备,还可以把国内行之有效的普及防控疫情的措施用当地语言简明扼要告知当地职工和家庭。这样可进一步展示中国企业的义利观。第三是国际化的企业要借机会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国际化形象塑造能力,包括练就让自己的管理者和发言人利用发言答问的机会消除误会,化解偏见,树立企业良好形象的本领。

于运全:在广受国际舆论关注的背景下,中国企业要善于从“挑战”中找到“契机”,重点把握好以下四个关键点:

一是解答好国际关切的“疫情疑虑点”,针对国际社会对全球供应链等问题的关切,中国企业要多阐释,争取做好海外客户的理解和支持。二是体现出企业的“人文关怀点”。面对疫情,中国企业要主动做好员工的人文关怀,主动传递信息,对不实信息进行澄清,全面、客观地介绍新冠肺炎疫情的进展情况、防控措施,消除恐慌情绪,为员工特别是外籍员工解疑释惑,凝心聚力。三是展现出企业的“社会责任点”。疫情时期,中国企业更要展现出自身的社会责任担当,把海外社会责任担当举措传播好。四是传播好抗疫的“先进科技点”。疫情暴发后,中国企业特别是互联网企业充分运用自身优势防疫抗疫,取得了积极效果,数字经济、远程办公、智能城市、大数据应用等成为外媒关注的方面。

李继东:首先要讲好中国企业在抗疫中的故事,这是基础和关键。其次因地制宜,解决所在地实际难题,充分发挥当地社区媒体、社交媒体、自媒体的作用,从微观入手讲述与当地人们切身利益相关的故事。再次,淡化自我,也就是不要只彰显自己企业,流于自话自说,而要站在对方需求、困难及其得以解决的角度来讲故事。最后,充分发挥企业的特殊作用,所谓在商言商,用产品和服务说话,用实际行动言说,切实彰显质量和服务优质的中国企业形象。

凌朔:随着疫情在全球范围的扩散传播,一些在海外的中国企业已经着手对当地疫情展开捐助、捐赠活动,在当地赢得不错口碑。与此同时,一些企业从自身产品入手,及时转产疫情期间可能出现的短缺商品门类,如医疗防护用品、基本日用品、食品等,为当地市场供应“及时雨”,收获平时难以收获的良好口碑。

多元化传递中国信心、讲好中国故事

综合来看,要做好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工作、做好企业国际形象传播工作,各方还需要从哪些方面努力?

黄友义:从长远看,无论国际经济形势朝哪个方面变化,中国企业都会进一步发挥中国公共外交的一线主力的作用,起到其他机构无法起到的作用,挑起其他机构无法承担的重担。实现中国企业这种国际担当需要考虑以下几点。

第一,中国文化与国际经营密切结合。中国企业在国难之际承担重担体现了中国企业的特有文化,这种文化既有“匹夫有责”的传统文化理念,也有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现实意识,中国企业要在对外传播中主动自觉地对外展示这种文化理念。第二,集体意识和个人利益的结合。企业宣传不仅要讲整体形象,而是要更加注意把个人鲜活的故事传播出去,让人看得见摸得着,增加亲近感。第三,对外讲好故事和有效管理的结合。企业要更加主动地在当地媒体和智库学者之中建立关系,更多地利用在当地有影响力的人去影响当地受众。第四,中国观点和当地语言的结合。中国企业在国际化经营中必须学会用国际化的语言讲述自己的故事,要特别重视研究所在国度的话语体系,讲话时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刘树山:综合来看,中国海外企业可以采取这些做法:一是主动与海外利益相关方沟通,主动宣传中国在疫情管控方面的信心和成绩,争取合作伙伴的理解。二是依托大使馆及央媒海外机构发声。一方面,可以通过使馆统一对外发声,接受当地媒体采访,或在当地媒体发文;另一方面,中国企业加强与央媒驻东道国分支机构的联系,为其提供新闻报道素材,依托央媒海外机构发声,展示中国企业疫情期间为两国经贸合作做出的贡献。三是依托企业海外社交媒体账号发声。注意要把握海外传播内容,回应当地社会关切,寻求当地关注的公共话题;传播“情感共通”的故事,注重强化讲出故事的利他性,提升故事的感染力和影响力。

张金凤:从宏观方面来看,目前国内生产生活秩序正加快恢复,但一段时间内,企业复苏可能还存在困难。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我国政府有关部门需要既加强宏观协调,又精准施策,积极推动企业复工复产,努力做好稳外贸、稳外资工作,开拓多元化国际市场;要做好龙头企业复工复产保障工作,维护全球供应链稳定;要积极帮助企业解决复工复产中的困难,积极抓好中资企业在国外标志性重大项目的建设进程,以实际行动体现中国企业迎难而上、重诺守信、同舟共济、共克时艰的责任和担当。

李锦:企业在国际传播中,一是要主动设置国际舆论议程,加强本企业的海外信息公开,引导舆论走向;二是建立国际舆论监测预警与风险研判机制,第一时间识别海外疫情出现与阻击舆情,有针对性地提出传播方案;三是完善建立海外项目、分公司的舆情信息沟通与应对机制;四是要以海外受众需要,精准研判、精准回应,为所在国企业与职工答疑解惑;五是要化危为机,利用互联网技术与应用正重塑全球传播格局机会,以新媒体为重要平台,向国际社会讲好疫情下的中国企业故事。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企业如何才能成功走出去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