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国际银行招聘真实待遇

  原标题:广东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双区”建设成效

  4月19日,广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请广东省发展改革委(省大湾区办)主任郑人豪,深圳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务副市长黄敏,省科技厅副厅长梁勤儒,省交通运输厅二级巡视员黄凌,海关总署广东分署二级巡视员袁胜强,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副行长林平介绍“双区”建设成效,并回答记者提问。本场新闻发布会由省政府新闻办副主任邓鸿主持。

  广东省政府新闻办副主任邓鸿:

  女士们、先生们,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广东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为迎接党的二十大、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的胜利召开,省政府新闻办今天开始启动系列新闻发布会,全方位呈现党的十八大以来,广东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省社会经济发展取得的突出成果,今天是系列发布会的首场,主题是“双区”建设。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和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是广东的重大历史机遇,也是省委“1+1+9”工作部署的重要内容之一。今天,我们邀请到深圳市人民政府、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交通运输厅、海关总署广东分署、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的负责同志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首先,介绍出席今天发布会的发布人:省发展改革委(省大湾区办)主任郑人豪先生,深圳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务副市长黄敏先生,省科技厅副厅长梁勤儒先生,省交通运输厅二级巡视员黄凌先生,海关总署广东分署二级巡视员袁胜强先生,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副行长林平先生。

  现在,有请郑人豪先生介绍广东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有关情况。

  广东省发展改革委(省大湾区办)主任郑人豪:

  尊敬的各位媒体朋友们,大家早上好!今天非常高兴有这样的机会跟各位媒体朋友介绍一下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发展、推动的情况。

  粤港澳大湾区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高度关心、关注、关切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早在2012年,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后第一次到地方调研就选择了广东深圳前海,要求广东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以更大魄力推动改革开放走上更高的层次,为“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为国家在新时代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作出更大的贡献、更大的探索。2017年7月1日,总书记在香港亲自见证《深化粤港澳合作 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的签署,标志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正式启动。在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关怀下,中央先后于2018年出台《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2019年出台支持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的意见,2020年出台深圳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1年出台建设横琴、前海两个合作区的方案,大家可以感受到,可以说一年一个政策平台、一年一个利好,这在广东改革开放的历史上是少有的,这充分说明总书记对广东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和改革开放的高度重视和寄予厚望。习近平总书记从2018年3月参加全国人大会议广东代表团审议,到2018年10月、2020年10月两次亲临广东视察,都对大湾区建设作出重要指示、提出明确要求,为大湾区建设工作领航掌舵、把脉定向。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总书记、党中央交给我们的重大使命任务,是广东新时代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机遇。广东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全面准确地把握总书记、党中央的战略意图,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坚持“中央要求、湾区所向、港澳所需、广东所能”,充分考虑港澳所需所想,积极回应港澳重大关切,更好支持港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省里成立由李希书记担任组长的省推进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强化统筹推进和组织实施,制定出台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意见、三年行动计划、年度工作要点及系列专项配套政策文件,构建起推进大湾区建设的任务书、路线图,坚持一张蓝图干到底,有力有序推进大湾区各项目标任务顺利落实和开展。经过这些年的努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取得阶段性显著成效,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建设迈出坚实步伐。2021年大湾区经济总量约12.6万亿元人民币,比2017年增长约2.4万亿元人民币;进入世界500强企业25家,比2017年增加8家;广东省现有高新技术企业超6万家,其中绝大部分都在粤港澳大湾区,比2017年净增加了2万多家。大湾区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粤港澳合作更加深入,三地民众获得感更加充实。为了让各位媒体朋友们了解这些年在中央的支持下粤港澳三地共同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合作发展建设的一些成效,下面,我重点从六个方面向大家作个介绍:

  一、着力推进协同创新,粤港澳科技创新资源加快集聚,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影响力显著增强。一是建成一批吸引和集聚人才的创新载体。以建设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为重点,推动创新载体沿广深港、广珠澳“两廊”和深圳河套、珠海横琴“两点”布局,推进创新载体不断发展。目前在粤港澳大湾区,我们的孵化器、众创空间全国最多,发明专利的有效量、PCT国际专利有效申请量全国首位,广东的研发经费支出占GDP的3.14%。目前在粤港澳大湾区,“十四五”时期我们一共规划要建设5个重大的科技基础设施,数量居全国首位,特别是高水平的实验室体系不断地优化,现在在粤港澳大湾区就布局了国家实验室,一个是深圳的鹏城实验室,一个是广州的实验室,全国一共才9个,广东就占了2个。同时还有10家广东省实验室、30家国家重点实验室,以及跟香港、澳门联合的实验室,一共有20家,这里面聚集了众多的国内外院士科学家以及港澳科研机构。另外,按照国家的部署,我们还深入地实施人才强省“五大工程”,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的人才高地。二是创新要素跨境流动更加畅通。科技创新资源对港澳开放共享持续推进,支持港澳高校和科研机构参与广东省财政支持科技计划,省、市科研项目财政资金也可以跨境拨付支持,惠及了十余所港澳高校和科研机构。三是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更加高效。探索形成“港澳高校—港澳科研成果—珠三角转化”的科技产业协同发展模式。这些年在广东的科技创新、孵化、众创,包括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为我们培育形成了一大批新兴的产业集群,这些都是粤港澳大湾区科学和人才工作者共同努力、产学研“一条龙”推动的结果。

  二、着力推进“湾区通”工程,粤港澳三地规则衔接、机制对接不断深化,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加快形成。“湾区通”也可以说是软联通,“硬联通”主要是现代化交通基础设施,软联通主要就是规则衔接、机制对接,推动建设国际化法治化市场化的营商环境。一是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在CEPA框架下对港澳实施更短的负面清单,基本实现与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目前港澳企业在法律、会计、建筑等领域投资营商享受国民待遇。港澳企业商事登记实现“一网通办”,企业开办时间压缩到1个工作日内办结。二是金融市场互联互通有序推进。“深港通”、债券“南向通”、“跨境理财通”等措施落地实施,人民币成为粤港澳跨境收支第一大结算货币。香港、澳门居民通过代理见证开立内地银行个人账户超18万户,拓展银联港澳版“云闪付”APP、微信和支付宝香港电子钱包等移动支付应用场景,大湾区居民享受跨境金融服务更加便利。三是职业资格认可、标准衔接范围持续拓展。在医师、教师、导游等8个领域,以单边认可带动双向互认,3000多名港澳专业人士取得内地注册执业资格。推动制定首批“湾区标准”清单,涵盖食品、粤菜等23个领域70项标准。贸易、营商环境、职业资格方面,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规则衔接、机制对接能够让粤港澳大湾区,特别是能够让广东的珠三角成为香港、澳门各行业人士来就业、创业、生活的一个良好的聚居地和新的空间。

  三、着力推进民生合作,港澳居民来粤生活发展更加便利,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加快形成。一是港澳居民民生领域市民待遇全面落实。居住方面,便利港澳居民在大湾区内地购房政策落地实施,豁免提供相关证明,且可按规定使用港澳银行跨境按揭购房。教育方面,港澳居民及随迁子女同等享受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以及参加中高考的政策落地实施。医疗卫生方面,“港澳药械通”试点实施,大湾区内地符合条件的医疗机构可按规定使用已在港澳上市的药品和医疗器械。社会保障方面,“湾区社保通”政策落地,截至2021年底,港澳居民在粤参加养老、失业、工伤保险累计达27.92万人次。二是更多港澳青年来粤就业创业。就业方面,全面取消港澳人员在粤就业许可,港澳居民可同等享受就业创业扶持政策和服务,目前,在粤纳入就业登记管理的港澳居民超过8.51万人。大湾区(内地)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港澳居民政策落实落地,累计超过1000人次的港澳居民报考,首批考取港澳居民已聘用到岗。创业方面,全省建成“1+12+N”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体系,累计孵化港澳项目超过2300个、吸纳港澳青年就业达3400余人。

  四、着力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三地往来更加快捷,大湾区“1小时生活圈”基本形成。一是建成一批重大基础设施。港珠澳大桥、广深港高铁等标志性工程建成运营,大湾区铁路运营里程近2500公里,“轨道上的大湾区”加快形成。珠江口东西两岸跨江通道陆续建成。目前,已建成4条公路跨江通道以及1条铁路通道,从北向南分别是黄埔大桥、南沙大桥、广深港高铁、虎门大桥、港珠澳大桥;在建4条,分别是佛莞城际铁路、狮子洋通道、深江铁路、深中通道;“十四五”期间规划建设2条,分别是莲花山通道、中南虎城际,远期规划1条为大型的综合性通道(伶仃洋通道)。二是口岸通关效率大幅提升。莲塘/香园围口岸、新横琴口岸、青茂口岸相继开通,创新实施“一站式通关”“合作查验、一次放行”等便利通关模式,2/3出入境旅客通过自助方式通关、基本实现排队不超过30分钟。三是世界级机场群港口群加快形成。白云机场三期、深圳机场三跑道、香港机场扩建等加快建设。大湾区机场旅客吞吐能力超过2亿人次、港口集装箱吞吐量超过8000万标箱。

  五、着力推进重大合作平台建设,横琴、前海合作区起步成势,有效拓展港澳发展空间。建设粤港澳重大合作平台,加大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力度,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先行探索、积累经验,有利于“以点带面”,引领带动粤港澳全面深化合作。近两年,中央又在粤港澳大湾区给我们出台了两个重要的文件,即建设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这两个重要的平台实际上是我们粤港澳大湾区中的先行区、试验区,也是我们特区中的特区,目的就是通过横琴和前海这两个合作区能够加快推动粤港澳三地合作,在规则衔接、机制对接、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方面,在让粤港澳三地共享各种合作带来的发展和推动力方面能够有更大的作用、更大的进度、更大的力度。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总书记说得非常清晰,初心就是为澳门产业多元发展创造条件,有利于为澳门长远发展注入重要动力。一年来,合作区创新粤澳双方共商共建共管新体制,管委会、执委会和省派出机构揭牌运作,“澳门新街坊”综合民生项目启动建设、将为澳门居民提供约4000套住房,合作区累计注册澳资企业4700多家、近两年增长2倍。建设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是支持香港经济社会发展、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的重要举措,对推进大湾区建设、支持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增强香港同胞对祖国向心力具有重要意义。一年来,合作区聚焦与香港现代服务业合作,统筹推进“物理扩区”和“政策扩区”,坚持1/3以上土地面向港企出让,累计注册港资企业1.19万家,2021年前海合作区(扩区后)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755.7亿元、同比增长10.5%。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皇岗口岸重建、香港科学园深圳分园等加快推进,落地高端科研项目逾140个。南沙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功能日益完善,南沙科学城、中科院明珠科学园加快建设。

  六、着力推进“双城联动”,广州、深圳核心引擎功能不断增强,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有效发挥。全力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放宽市场准入特别措施出台实施,深圳综合改革试点首批40项授权事项基本落地,省里向深圳下放1480项经济社会管理权限,推动深圳在要素市场化配置、营商环境、城市空间治理等方面推出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同时,我们支持广州加快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和“四个出新出彩”,中新(广州)知识城上升为国家级双边合作项目,广州期货交易所挂牌设立,国家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等重大平台加快建设。广深两市全方位深化战略合作,核心引擎作用不断增强,有效发挥对粤港澳大湾区和全省建设发展的辐射、带动和引领作用。

  当前,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处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在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赋予大湾区建设新的重大使命。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党中央决策部署,全力以赴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先行示范区“双区”以及横琴、前海两个合作区建设,携手香港、澳门加快建设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省第十三次党代会胜利召开。谢谢大家!

  谢谢郑人豪先生。现在,有请黄敏先生介绍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有关情况。

  深圳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务副市长黄敏: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媒体朋友,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印发以来,中央、国家机关和省委、省政府对深圳给予了悉心指导和大力支持,深圳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全力推动各项任务落实。

  一是中央和国家机关悉心指导、鼎力支持,谋划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顶层设计。《意见》发布后中央和国家机关予以政策支持,先行示范区建设顶层设计逐步完善。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分解56项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重点任务至各部委。《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0—2025年)》等系列重磅政策措施落地实施;2021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建设方案获批复,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准深圳成为全国首个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试点城市,为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注入新的强大动力。

  二是省委、省政府全省动员、全域参与,强力支持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广东省建立起省委、省政府主要负责同志牵头,其他领导同志协同负责的省级层面领导机制,出台《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若干重大措施》。省委召开十二届十一次全会,对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和视察广东、深圳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进行部署动员。2021年广东省出台推动前海改革开放若干措施等重要文件,再次对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给予鼎力支持。

  三是深圳勇挑重担、真抓实干,不断完善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机制。深圳落实主体责任,扎实推动各项战略任务落实落细。出台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六年行动方案、三年重点工作计划、年度工作要点,形成远中近期相结合的路线图、任务书和时间表。建立完善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工作机制,整合市委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市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组建“双区”建设领导小组。聚焦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阶段性目标,制定出台深圳“十四五”发展规划纲要,同步编制54项专项规划,将战略任务项目化、工程化、体系化,形成具体推动抓手。

  三年来,深圳聚焦“五大战略定位”“三个阶段发展目标”和“五个率先重点任务”狠抓落实,先行示范区建设进入全面铺开、纵深推进阶段。目前《意见》部署的56项重点任务中,探索知识产权证券化等11项已经完成,海洋大学筹建等45项取得重大进展,5方面47条经验做法在全国推广,深圳先行示范作用进一步彰显。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国前列。2021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3万亿元,三年年均增长5.5%。质量效益显著提升,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258亿元,三年年均增长6.3%;单位GDP能耗、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分别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3、1/5。产业结构持续优化,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连续三年居全国城市首位,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39.6%、居全国大中城市首位,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提升至76.5%。创新动能更加强劲,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鹏城实验室建设取得新进展,光明科学城、西丽湖国际科教城、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大运科教城等建设提速,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5.46%。开放型经济水平不断提升,进出口总额3.5万亿元,出口总额连续29年居内地城市首位;实际利用外资近110亿美元、三年年均增长10.2%。

  二是法治先行示范城市加快建设。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出台《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先行示范城市的意见》,深圳入选首批“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城市”。获评全国首批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出台深圳经济特区个人破产条例、数据条例等全国首创性法规,制定全国首个行政复议保障标准,率先建立知识产权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积极创建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在全国重点城市营商环境评价排名位居第二,在重点城市网上政务服务能力评估中连续三年位居全国首位。

  三是现代城市文明焕发生机活力。连续六届入选全国文明城市,改革开放精神、特区精神入选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实现全国双拥模范城“七连冠”。打造全国首个以志愿服务优化社会治理的“志愿者之城”,注册志愿者人数超过200万。南头古城等“十大特色文化街区”改造提升全面完成,国深博物馆等“新时代十大文化设施”加快建设。深圳工业设计获德国iF、红点设计大奖数量连续十年居全国首位,“设计之都”城市名片擦得更亮。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国家田径队、冰球队训练基地落户,学校、社会体育设施“开放共享、一键预约”取得突破。

  四是民生事业取得突出成效。人均可支配收入超7万元、三年年均增长6.9%,最低生活保障、最低工资标准均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年,新增基础教育学位30.4万个,公办幼儿园在园儿童占比从5.7%提高到51.6%。南方科技大学入选全国“双一流”建设高校,7所高校入选省新一轮高水平大学建设计划,深圳技术大学等3所高校获批设立,2所高职学校入选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新增病床位1.6万张,新增2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和国家癌症中心南方分中心落户。率先建立二手房成交参考价格发布机制,建设筹集公共住房27.6万套。

  五是生态环境品质获得显著提升。在全国率先实现全市域消除黑臭水体,大鹏湾、茅洲河入选全国美丽海湾、美丽河湖优秀案例。2021年PM2.5年均浓度18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AQI优良比率)达96.2%,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在全国超大城市中排名第一。圆满完成国家“无废城市”试点任务,建成国家森林城市,公园总数达1238个。建成全省首条野生动物保护生态廊道。全国第一个成功全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的副省级城市。发布全国首个全市域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制度体系。

  下一步,深圳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深圳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坚定扛起建设先行示范区的重大政治责任和历史使命,努力把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擘画的宏伟蓝图变成生动实践,率先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谢谢!

  谢谢黄敏先生。下面进入提问环节。按照惯例,提问前请通报所在的新闻机构。

  我们都知道广东正在大力推进大湾区国际科创中心的建设,请问在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建设方面广东取得了哪些具体的成效?谢谢。

  广东省科技厅副厅长梁勤儒:

  刚才郑人豪主任已经系统介绍过了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创中心建设的总体成效、总体进展,下面我针对这位记者朋友的问题,聚焦战略科技力量建设方面做一个通报。

  广东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采取有力措施布局建设一批战略科技力量,取得了重要的进展,有关情况如下:

  第一,举全省之力奋力打造广东“国之重器”,初步建设高水平多层次实验室体系。鹏城实验室加快发展、实现人工智能算力全球领先;广州实验室挂牌建设、在抗击新冠疫情中展现硬核力量。依托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以新机制新模式在全国率先谋划建设10家省实验室,构建起由省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省重点实验室、粤港澳联合实验室、“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等组成的高水平多层次实验室体系,推动广东原始创新能力持续增强。

  第二,以建设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为契机,初步形成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以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为牵引,以深圳光明科学城、东莞松山湖科学城、广州南沙科学城等重点区域为主阵地,成体系布局建设一批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目前东莞散裂中子源一期等设施运营顺利,在惠州强流重离子加速器和加速器驱动嬗变装置等加快建设,江门中微子实验站加快建设,同时我们还布局推进鹏城云脑III等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部分重大基础科技设施已实现面向港澳和全球开放共享,比如刚才提到的东莞散裂中子源,已经有3台谱仪已完成包括港澳地区在内的近500项用户课题,其中港澳用户占比超过10%以上。

  第三,突出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培育了一批以科技领军企业为代表的科技型企业集群。企业创新能力强是广东区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体现。广东强化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大力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全面落实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研发费用政策和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深入实施高新技术企业“树标提质”行动,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领军企业。2021年,全省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超过6万家(全国之最)。支持科技领军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承担国家、省里的重大科技项目,全力攻克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有力支撑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即“双十”产业集群)发展。

  第四,广泛集聚海内外创新资源,探索符合科研规律和国情省情的科技成果产业化模式初见成效。广东大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初步形成“核心战略总部—王牌军—独立团”的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集团军体系”,成为全国3个综合性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之一。积极推进国家大院、大所、央企等在广东布局,聚焦纳米科技、深海深空、集成电路、类脑智能、精准医学等方面的前沿领域,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建设了27家高水平创新研究院。协同港澳科研力量——重点是港澳的高校——布局建设国家应用数学中心、大湾区量子科学中心、横琴先进智能计算平台等一批重大创新平台。深入推进省部、省院产学研合作,全省建成277家新型研发机构,成为广东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生力军。

  总的来说,经过全省上下的努力,广东初步建成一批体现国家使命和广东担当的战略科技力量,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有几个数据也想跟各位记者通报一下:2021年,广东区域创新综合能力排名蝉联全国第一,实现了全国“五连冠”,即从2017年开始,我们区域创新能力跃居全国第一,一直到2021年,已经是“五连冠”,并且广东的优势还在持续地扩大;全省研发经费支出超3800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GDP)比重达3.14%;发明专利有效量、PCT国际专利申请量等重要的创新指标位居全国首位;全省研发人员超过110万人;在粤外国人才占全国约1/5;“深圳-香港-广州”科技集群蝉联全球第二位。我就先通报到这里,谢谢!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

  去年,党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请问深圳市推进前海合作区建设方面 取得了哪些成效?

  感谢你的提问。党中央、国务院印发《前海方案》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圳市坚定扛起主体责任,第一时间成立市领导小组,召开市委全会、市委常委会会议等专题研究部署,制定出台实施方案,推进203项重点事项,举全市之力推动全面深化前海改革开放实现良好开局。2021年,前海合作区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0.5%,税收收入增长15%,关区进出口总额增长20.28%;新推出制度创新成果75项、累计685项,新增全国复制推广7项、累计65项。成效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扎实做好深化深港合作这篇大文章。2021年,前海合作区在地港资企业数量同比增长156%,实际使用港资占前海实际使用外资93.8%。健全对港合作交流机制,与香港中华总商会、全港各区工商联等11家工商协会合作。支持港资企业拓展发展空间,出台产业集聚、金融业等政策,对港企按一般扶持标准的1.2倍执行。促进粤港澳青年交往交流交融,建成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北区,拓展创业空间至13.9万㎡,新孵化创业团队87家;前海港澳青年招聘计划发布岗位1498个。促进大湾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深圳机场卫星厅投入使用,深大城际、穗莞深城际(深圳机场-前海段)开工建设,深中通道、机场三跑道等加快推进。

  二是加快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全面深化改革创新试验平台。推进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大湾区首个5G绿色低碳港口妈湾智慧港开港;前海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拓展至五大类30项,2021年减税降负23.6亿元。加快科技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国家(深圳·前海)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上线试运行。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启动前海港澳e站通建设;德勤评估显示,前海营商环境跻身全球第一梯队。创新合作区治理模式,编制前海合作区总体发展规划、国土空间规划。

  三是加快建设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深化与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实现港澳税务师等16类专业人士仅需备案即可执业。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全国首批本外币合一银行账户试点、大湾区首批“跨境理财通”业务在前海落地实施,前海深港国际金融城签约入驻161家金融机构,其中港资外资占三成。提升法律事务对外开放水平,前海深港国际法务区启用,粤港澳大湾区国际仲裁中心挂牌成立。高水平参与国际合作,建设前海国际人才港,一站式提供451项国际人才服务。

  接下来,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前海开发开放的重要论述精神,坚持依托香港、服务内地、面向世界,以前海“扩区”为契机打造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桥头堡”,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全面深化前海改革开放,不辜负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厚望重托,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粤港澳大湾区跨境要素高效便捷流动一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议题,在《规划纲要》发布以来,海关在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并且促进跨境要素高效便捷流动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取得了哪些成效?谢谢。

  海关总署广东分署二级巡视员袁胜强:

  海关非常重视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工作。《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出台后,海关总署即研究出台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47项细化措施。广东分署及省内海关不断优化监管服务,全力推进大湾区建设任务落地实施,促进大湾区贸易便利化。2021年,广东对港澳进出口1.18万亿元,占广东外贸总值的14.2%。

  一是促进粤港澳大湾区贸易便利化。支持企业自主运用“两步申报”“提前申报”,推进进口货物“船边直提”和出口货物“抵港直装”试点,持续压缩通关时间。积极服务中欧班列等业务,2021年广东省共开行中欧、中亚、东南亚等方向国际货运班列431列,同比增加59.63%。实现粤港、粤澳海关“跨境一锁”,并将合作范围扩大至整个大湾区。推动海关作业“零接触”,通过“互联网+海关”平台、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和“海关旅客指尖服务”小程序等渠道提供海关服务。

  二是支持口岸开通建设和人员车辆便利往来。加快推进新口岸建设,新横琴、莲塘、青茂口岸相继开通。在旅检口岸实施“智慧旅检”,便捷进出境旅客通关。在深圳莲塘口岸、珠澳陆路口岸等推行车辆“一站式”查验模式。积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跨界车辆信息管理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惠及近3000家运输企业、10万余辆车辆。

  三是支持粤港澳大湾区民生和重点项目。推动医疗服务跨境衔接,助力急需医疗器械、药物快速通关。助力大湾区“菜篮子”稳定供应,保障供港澳农产品快速通关。助力香港马匹便捷往返粤港两地,2021年监管进出境马匹5835匹次、货值14.5亿美元。

  四是支持深圳国际航行船舶保税加油等业务开展。2021年,“深圳牌照”出口供应国际航行船舶保税燃料油14票,重量2.27万吨,货值8400万元。

  下一步,海关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按照中央湾区办、海关总署和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全力服务好粤港澳大区和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谢谢!

  2021年9月,中央出台《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释放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又一重大利好,请问目前推进情况如何?谢谢。

  总书记对珠海、澳门的发展十分关心,横琴也是习近平总书记一手缔造的改革开放的典范和服务澳门的一个重要的平台,也是习近平总书记思想的精彩演绎。2009年,总书记在横琴考察调研,亲自宣布中央决定开发横琴岛,亲手拉开横琴开发开放的历史大幕。此后,总书记先后3次亲临横琴考察,亲自为横琴改革发展把舵定向。去年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总书记又亲自审议通过横琴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为新发展阶段横琴发展擘画美好蓝图。所以刚才这位媒体朋友问横琴总体方案出台以后取得了哪些成效,首先我要对各位媒体朋友把为什么设立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的中央意图先给大家作个汇报。

  在总体方案中,要求我们要紧紧围绕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这条主线,牢牢把握“四新”的战略定位,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的新平台、便利澳门居民生活就业的新空间、丰富“一国两制”实践的新示范、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新高地。同时,还要聚焦“四新”重点任务,一是发展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的新产业,二是建设便利澳门居民生活就业的新家园,三是构建与澳门一体化高水平开放的新体系,四是健全粤澳共商共建共管共享的新体制和促进琴澳一体化,对于横琴和澳门,我们还要促进琴澳的一体化发展。

  对总体方案的落地落实,广东省和澳门特别行政区都非常重视。省委李希书记和原省长马兴瑞、现任省长王伟中,都非常重视这项工作,在全省都做了多次的解读、学习、领会,把中央出台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方案深度地领会好、学习好、把握好。从现在来看,横琴粤澳合度区的发展建设稳步推进,而且取得非常明显的突破性的成效,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共商共建共管共享的管理机制已经建立,而且运行良好。横琴方案要求健全粤澳共商共建共管共享的新体制,建立合作区管理委员会、执行委员会、广东省委和省政府派出机构的管理架构,这是史无前例的重大改革。我们加强向中央的请示报告,主动与澳门沟通衔接,积极筹备组建横琴合作区管理机构。去年9月17日,韩正副总理出席合作区管理机构揭牌仪式并讲话,标志着合作区建设进入全面实施、加快推进的新阶段。省人大常委会及时出台关于横琴合作区有关管理体制的决定,实现挂牌即依法履职运作。至今已召开2次管委会会议、12次执委会会议,制定出台管委会工作规则、执委会议事规则、执委会主要职责工作机构和人员额度等重要规章制度。

  二是“1+1+1+N”政策框架体系稳步构建。第一个“1”即合作区条例,因为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涉及到“一国两制”,很多事权在中央,目前双方也在共同争取中央相关的立法部门尽快来制定合作区的条例。第二个“1”即实施方案,目前已经制定出台。第三个“1”即总体发展规划,目前已形成文本初稿。“N”即相关配套政策,总体方案里有很多很有含金量推动横琴深度合作的先行先试文件和举措,目前在中央各相关部委的大力支持推动下,一项一项都在扎实地推动、在落地,特别是个人所得税15%优惠政策已于今年1月1日开始实施,境内外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清单及管理办法等配套政策正抓紧制定;鼓励类产业目录、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放宽市场准入特别措施等重点政策制定顺利推进。横琴尽管跟澳门相比也不小,但毕竟目的还是为推动澳门的产业适度多元,所以我们在编制鼓励类产业目录的时候非常慎重,全面考虑澳门产业、民生和就业方方面面的需要,共同来把允许进入的产业从一开始就编制得更好。澳门不能什么都做,有所为,有所不为。“分线管理”政策即货物“一线”放开、“二线”管住,人员进出高度便利,我们正全力配合海关总署制定政策实施细则,加快建设“一线”口岸和“二线”通关基础设施,力争年底具备封关运作条件。

  三是重大产业科技项目渐次布局。横琴寸土寸金,不能什么都搞,必须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我们坚持以横琴方案确定“四大产业”为主攻方向(科技研发和高端制造业、中医药等品牌工业、文旅会展商贸产业、现代金融业),立足“吸引新澳企、壮大新澳资”,积极引进更多具有粤澳特色、根植性强、带动力强的产业项目落地,不断夯实横琴发展的产业基础。去年12月6日,粤澳半导体基金项目、空客直升机中国总部项目、横琴中药新药技术创新中心等首批13个重点项目集中签约落户,形成合作区加快建设的示范效应。合作区推出商事登记跨境通办服务,澳门企业足不出户即可落户合作区,自揭牌以来新设立澳资企业253家,实有澳资企业4771家,澳资企业参与合作区建设热情高涨。合作区拥有各类国家级、省级科技创新平台达20家。

  四是社会民生领域加快融合。我们聚焦澳门居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全力推进规则衔接、机制对接,着力营造趋同澳门的宜居宜业生活环境,澳门居民在合作区生活就业更加便利。“澳门新街坊”项目加快建设,可为澳门居民提供4000套住房。截至2021年底,合作区登记就业的澳门居民503人,同比增长114%。全国首个港澳建筑工程和专业人士跨境备案系统正式启用,累计63家港澳企业和324名专业人士获跨境执业资格。澳门居民累计办理居住证8679人、购置各类物业7426套、签订门诊统筹424名,全年超5.3万人次澳门居民在横琴就医;澳门机动车入出合作区配额总量增加至1万台;优质教育资源不断投入使用,新增各类学位4100个。

  总的来讲,我们现在有这么良好的机制互动和双方共同的推动,在中央的大力支持下,我们相信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下来会不断地提速,会加快,会稳步地建设得更好。谢谢!

  围绕打造高质量发展高地,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做了哪些重点工作?

  感谢你的提问。深圳围绕打造高质量发展高地,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积极构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新格局,开展一系列重点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一是巩固提升科技创新优势,为高质量发展赋能。以主阵地的担当作为加快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高质量高标准编制实施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实施方案。高水平建设光明科学城,谋划布局脑解析与脑模拟、合成生物研究、材料基因组大科学装置平台等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建设进展顺利,深港澳芯片联合研究院等27个科研项目成功落户。研发投入保持高强度,2021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5.46%、居全国前列。其中,市级科技研发资金投向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占比46%,基础研究能力稳步提升。高水平创新载体加速聚集,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国家5G中高频器件创新中心先后获批成立。仅2021年,获国家科学技术奖13项,广东省科技奖53项、创历史新高,PCT国际专利申请量稳居全国城市首位,获中国专利金奖5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2万家,居全国城市第二位。

  二是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加快建设体现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制定2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和8个未来产业发展行动计划,规划布局20大先进制造业园区,“一群一策”打造优势产业集群,2021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达1.12万亿元、占GDP比重达38.6%。千方百计保障重点产业链安全稳定,创新实施“链长制”,围绕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重点产业链,建立“六个一”工作机制(一张产业集群龙头企业和“隐形冠军”企业表、一份拟招商引资国内外重点企业清单、一份产业集群重点项目清单、一套产业集群创新体系、一个产业集群政策工具包、一份产业集群战略咨询支撑机构清单)。现代服务业稳步增长,2021年增加值增速为7.2%,占服务业比重提升至76.5%;国际金融创新中心加快建设,科技、产业、金融实现良性循环。坚持统筹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发布《深圳市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进一步帮助市场主体纾困解难若干措施》,进一步减轻市场主体负担,出台《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培育壮大市场主体的实施意见》,通过“实招”提振市场主体信心。

  三是增强湾区重要引擎功能,以改革开放释放高质量发展新活力。深圳经济特区47条创新举措和经验做法在全国推广。综合改革试点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40条首批授权事项基本落地;制定放宽市场准入24条特别措施,获批首个全国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试点城市。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加快建设,迭代推出营商环境4.0版政策;出台建设法治先行示范城市五年实施方案,率先开展个人破产试点,出台全国首部综合性数据法规。数字政府改革扎实推进,实现政务服务事项100%进驻网上办事平台,在全国重点城市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评估中连续三年位居第一。科技体制改革持续深化,出台进一步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38条措施;人才体制机制加快完善,制定实施外籍“高精尖缺”人才认定标准,为外籍人员提供R字签证便利。

  下一步,我们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努力成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先行示范者。

  刚才通报中提到了大湾区正在加快打造“轨道上的大湾区”,请具体介绍一下这方面的做法和目前取得的成效。谢谢。

  中国这十年,如果说我们在座的各位朋友都有共同体会,幸福感很强之一就是高铁和轨道上的迅猛建设,确实体会很深,现在不像以前出行到周边地区那么辛苦,高铁非常迅速,轨道发展非常快。广东这些年轨道上的交通也是迅猛地发展,现在全省21个地级市已经市市通高铁,当然有的是350公里时速,有的是200公里时速,有的是250公里时速,但是都是高铁速度,确实带来了极大便利。粤港澳大湾区在建设中,按照中央的部署和规划,按照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我们加快推动“轨道上的大湾区”建设,这里面大概有这么几个层面的进展和成效是非常明显的。

  一是以粤港澳大湾区包括香港和澳门为两点中心,现在出省通道在建和建成的已经有8条,都是高速铁路,向北是方广的大通道,向北是京广大通道,去年又开通了深赣高速铁路,又打通了向北和向华东的通道。原有的向东,即深汕高铁已经开通多年,同时在深圳往厦门的基础上,我们近期还要建设汕头往漳州的350公里时速的高铁建设,这样接下来广州从深圳往福建、上海一路都是350公里时速的高铁,在“十四五”时期要建成。向西已经有到湛江的200公里时速的动车,目前正在全线建设深圳经江门,过江以后从广州也同时在建到湛江的350公里时速的高铁,快的话,2024年底可以开通。在西边还有原来贵广高铁,原来是250公里时速,现在还在提速到350公里时速。同时还在修建从深圳过江往南宁的高速铁路。同时我们还在加快推动广州-清远-湖南永州的350公里时速的高速铁路。刚才给大家通报的这些方向,一共8个放射状的对泛珠三角、华南地区的快速高铁通道,实际上也是粤港澳大湾区轨道上的交通的建设的组成部分,因为都是从粤港澳大湾区出发的。现在香港和澳门实际上这十年也依托国内快速发展的高速铁路和轨道交通,融入了全国的高速铁路和轨道交通,现在香港和澳门出行,只要一过关,都非常方便,包括澳门去年新开通的青茂口岸,实际上当年就是为了澳门的居民便利过关坐珠海的高铁,这些都是非常便捷的。粤港澳大湾区里铁路运营的历程已经超过2500公里,其中高铁里程1430公里。

  二是粤港澳大湾区内部的城际铁路快速联通更加高效。目前粤港澳大湾区广东内部珠三角核心的9个市,特别是广州、佛山、东莞、深圳、中山、珠海、肇庆,这些已经有城际铁路运营里程476公里,有12个城际铁路项目在加快建设,在建的城际铁路里程362公里,还有一批在“十四五”还要加快推进前期工作。为了让珠三角这9个城市的轨道城际铁路能够互联互通发挥最大效益,省委、省政府按照系统的理念,还推动了珠三角这9个市的城际铁路分别由广州都市区和深圳都市区为主来进行建设,让它互联互通,让它跟我刚才通报的高速铁路、城市地铁都能够互相联通,包括跟珠三角周边重大的基础设施,能够跟机场、港口都能够打通。

  三是城市的轨道交通网络更加完善。不断织密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城市轨道交通线网与主要交通枢纽衔接更加便捷。目前,大湾区内地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1092公里(广州603公里、深圳419公里、佛山32公里、东莞38公里),在建里程662公里。

  四是这些轨道枢纽的衔接更加灵活便捷。我们不断地优化枢纽路网的结构,提升互联互通灵活性,推动高铁线路引入中心城区,改善高铁运输服务品质。过去这些年,我们在推动互联互通、高效连接方面下了大功夫,包括下来往西、往东350公里时速的高速铁路都要进广州的中心城区,老广州火车站、广州东火车站,再加上我刚才给大家通报的,跟城轨和地铁都衔接起来,包括规划在建的高速铁路以及珠三角新的机场,以及已经建成的湛江的新机场,也包括已经建成起用的潮汕的新机场,都是互联互通、无缝衔接。我相信接下来“轨道上的大湾区”逐步完善起来以后,我相信粤港澳大湾区的朋友们出行的幸福感都会大幅度地提升。

  下一步,我们将立足畅通国内大循环和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围绕“双区”建设战略,不断完善内联外通的大湾区轨道交通网络,支持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预计到2025年,大湾区铁路(含干线和城际铁路)网络运营及在建里程达到4700公里,全面覆盖大湾区中心城市、节点城市和广州、深圳等重点都市圈,大湾区内地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到1700公里;远期到2035年,大湾区铁路(含干线和城际铁路)网络运营及在建里程达到5700公里,覆盖100%县级以上城市。所以粤港澳大湾区也不光是快速交通,实际上也是新的高质量的生活方式,也是绿色低碳出行重要的发展方向,也是总书记提出来庄严向世界承诺的“到2030年碳达峰、到2060年碳中和”所必须要推动的一项重要的工作。我们相信,接下来轨道上的交通一定会更好地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和广东全省人民。谢谢!  

  广东广播电视台记者:

  除了刚才郑主任介绍“轨道上的大湾区”,我还想了解一下广东省在推进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方面还做了哪些具体的工作?谢谢。

  广东省交通运输厅二级巡视员黄凌:

  近年来,广东交通运输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委、省政府和交通运输部的部署要求,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全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双区”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高质量推进交通强省建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全力打造“轨道上的大湾区”。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成立40周年的大会上提出“要加快大湾区轨道交通建设”,我们接下来重点从三个方面发力:一是加快铁路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广湛、广汕、珠肇等高铁和穗莞深、佛莞、深惠等城际项目建设。刚才省发改委郑主任已介绍过大湾区铁路运营里程,目前在建里程还有975公里。二是改革铁路投资建设管理体制,将大湾区城际铁路划分为广州都市圈和深圳都市圈,投资建设运营管理由省调整至两个都市圈分别实施。我省自主投资建设管理的第一条时速350公里高铁珠肇高铁江门至珠三角枢纽机场段已全线开工,广清、广州东环城际首创国内地方自主运营城际铁路先河。三是抓紧完善管理制度,先后出台了铁路工程的建设管理、质量监督、安全生产监管、市场监管等规范性文件,创新编制了广东省城际铁路设计细则,保障了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促进了大湾区多层次轨道交通融合发展。

  第二,加快完善湾区高速公路网络建设。截至2021年底,大湾区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4972公里,路网密度达到9.1公里/百平方公里,在国内外主要城市群中位居前列。近几年,我们从三个层面重点推进湾区高速公路建设:首先是加强珠江口东西两岸的连通,目前珠江口已建成珠江黄埔大桥、南沙大桥、虎门大桥、港珠澳大桥等4座跨江公路通道,深中通道建设顺利,目前已完成24个沉管安装(长度达3712.8米,接近四分之三进度)。狮子洋通道先行工程已开工建设。莲花山通道的前期工作正在加快推进。其次是进一步强化湾区内部联通,正积极推进黄茅海通道、南中高速、中山西部外环高速等项目的建设,目前珠三角与香港、澳门间已分别建成3条和2条高速公路通道。最后是推进路网扩容,我们正全力加快京港澳、沈海等国家高速公路繁忙路段的扩容升级,如深圳机荷高速公路改扩建采用复合立体方案,既节约用地,又有效提升了交通通行能力。

  第三,高水平建设世界级港口群。粤港澳大湾区港口群是目前世界上通过能力最大、水深条件最好的港口群之一。近年来,在港口码头建设方面,陆续建成广州港南沙港区三期工程、深圳港盐田港区集装箱码头工程等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大型化专业码头。在航道建设方面,建成广州港深水航道拓宽工程、珠海港高栏港区主航道工程等进出港深水航道。广州、深圳、珠海、东莞等4个港口已迈入亿吨大港行列,深圳港、广州港集装箱吞吐量分别位居全球第四、五位。在航运网络方面,以广州、深圳为核心的国际航运网络不断完善,大湾区港口群国际集装箱班轮航线基本覆盖世界主要贸易港口。在港口资源整合方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通过政府引导、企业运作方式,也开展了一些工作。

  第四,不断提升交通运输服务水平。“人便其行”“货畅其流”的现代客货运服务体系加快建设。客运方面,加快大湾区“一票式”联程客运体系建设及联网售票、交通一卡通推广应用。货运方面,推动“公转水”“公转铁”,继续深化运输结构调整;推进盐田港亚太-泛珠三角-欧洲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等示范工程建设。广州、深圳市获国家级“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城市”称号。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部署,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全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工作。谢谢!

  《关于金融支持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意见》发布已有两年多,想请问大湾区在金融政策开放创新方面取得哪些建设成效?谢谢。

  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副行长林平:

  近年来,人民银行广州分行携手港澳,加强各方联动,认真落实《关于金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意见》,持续深化金融改革开放创新,促进金融资源高效、有序、安全流动,为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提供金融支持。具体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金融市场互联互通再上台阶。一是推动“跨境理财通”业务试点成功落地。截至2021年末,参与“跨境理财通”试点业务的大湾区居民超过2万人次,资金汇划5855笔,金额4.86亿元,资金双向流动均衡,交易活跃。二是协助省政府推动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QDLP)试点在全省落地。三是依托大湾区绿色金融联盟,推进绿色金融产品标准、监管规则等在大湾区对接、互认,推动广东企业赴港澳发行绿色债券,组织大湾区内地13家法人银行开展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试点。四是持续推进“珠三角征信链”建设,促进征信领域互联互通。截至2021年末,金融机构依托“珠三角征信链”累计放贷3.51万户,金额1750.34亿元。

  第二,跨境贸易投融资便利化进一步提升。一是自由贸易账户(FT账户)业务稳步发展。截至2021年末,4家试点银行开立FT账户7651个,办理资金业务额折人民币7527.8亿元。二是积极推动本外币合一银行结算账户体系试点落地。截至2021年末,试点银行共开立个人本外币合一账户29.5万户、单位本外币合一账户1.4万户。三是促进跨境人民币使用便利化。截至2021年末,大湾区内地城市与港澳间累计跨境人民币结算量达到21.01万亿元,人民币继续成为大湾区第一大结算货币。四是启动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试点,目前13项试点措施正在有序落地实施。五是持续推进跨境投融资便利化,允许高新技术企业在不超过500万美元额度内自主借用外债,推进外债、内保外贷和境外放款注销登记下放银行办理。

  第三,金融服务创新取得明显实效。一是稳步推进港澳地区代理见证开户业务。截至2021年末,香港、澳门居民通过代理见证开立内地个人账户18.4万户,账户累计发生交易839.7万笔、金额59.5亿元。二是推动银联港澳版“云闪付”APP、微信和支付宝香港电子钱包等移动支付项目应用,应用场景拓展到港珠澳大桥、广深港高铁、莲花大桥等大湾区重点民生交通领域。三是在珠海等地布设了自主创新的个人信用报告自助查询设备,支持港澳台居民使用来往内地通行证、护照等个人证件自主查询、打印本人信用报告。

  第四,金融监管合作不断深化。一是在总行指导下,推进人民银行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工具与香港金融科技监管沙盒联网对接。二是指导成立“横琴(珠澳)金融纠纷调解室”,专责调解涉珠澳金融纠纷案件。三是探索建立跨境洗钱风险监测合作机制,持续推进粤澳同一金融集团内部反洗钱关注名单联动核查试点。四是协助总行起草支持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的金融领域专项文件,探索构建适合合作区发展要求的账户体系。谢谢!

  我们知道综合保税区对于稳外贸、促发展有重要作用,请问广东省综合保税区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方面取得了哪些进展?谢谢。

  海关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2019年3号文的21条政策措施,按照海关总署部署要求,全力支持综合保税区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目前,广东省内综合保税区和其他类型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共16个。2021年广东省内各类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进出口1.01万亿元,同比增长18.1%。

  一是支持综合保税区打造成具有竞争力的加工制造、研发设计、物流分拨、检测维修、销售服务等“五个中心”。

  二是简化进出综保区管理,便利综保区货物流转。运用智能监管手段,创新监管模式,简化业务流程,实行数据自动比对、卡口自动核放,降低运行成本,提升监管效能。

  三是支持综保区各类新型贸易业态集聚发展。支持前海综合保税区开展跨境电商、高端电子元器件保税检测维修、高端装备设备融资租赁、ICT物料供应链中心等业务,打造对外开放重要平台。2021年深圳前海综合保税区进出口1581.1亿元,同比增长8.0%。支持广州南沙综合保税区开展跨境电商、飞机融资租赁、汽车保税存储、生物医药、进境散装粮食等业务。2021年南沙综保区进出口820.4亿元,同比增长46.8%。下一步,海关将继续支持全省综合保税区更好打造对外开放平台,服务广东外贸高质量发展。谢谢。

  谢谢各位发布人。今天的发布会内容比较丰富,时间长了一点。近期,广东省特别是广州市有多点散发病例,省防控指挥部对聚集会议活动有重要要求,这里感谢广东大厦按照省委、省政府有关要求,加强对现场的消毒杀菌,对人员进出查阅“粤康码”和测量体温,有效保障了发布会的顺利举行。接下来,希望媒体记者朋友到过中高风险区或者赋“黄码”,在报名的时候各单位要加强管控,确保发布工作不给全省的疫情防控工作带来负面的影响。我们接下来还有八场发布会,希望广东大厦继续做好现场管理和消毒杀菌工作。谢谢各位记者朋友,谢谢各位发布人,发布会到此结束!

}

很不满意。本来以为澳门的银行会比内地的好点,结果发现压榨更严重,还不如普通银行。

很不满意。公司是在一个共享办公室里,里面环境有点压抑。原画部门没有主美,都是由那些什么所谓的XX来说这里不好哪里不好的。XX就是一个助理而已,她总觉自己高人一等,以为自己管理者,还不看看自己身份,就一个助理而已,和我们同级,在办公室说一下话,就被指指点点的。害得每个员工都不敢说话了,人员之间都不怎么熟,也不怎么打招呼。来这里工作工资普遍比其他公司低的可怜。

入职到现在已经快一年了,公司工作的氛围特别好,不压抑,公司会定期组织大家一起活动,我们叫他为创意大会,大会内容都是一些开通脑洞的娱乐,最后的排名前三的还会有相应的购物卡奖励。 工作之余大家坐在一起聊聊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解决方法,可以直接收获满满的经验,学到更多新的知识;公司另一个让我欣慰的就是很人性化,比如最近面对此次疫情做的应急处理,为了充分保障员工们的人身安全,直到5月18日才正式复工,在家办公期间薪资也是正常发放,这两点是很多公司做不到的!总之一句话,选择星辰教育我选的没错,哈哈哈...加油!

社会保险:享受国家规定的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 商业保险:为全员购买意外伤害保险; 员工慰问及救助基金:在员工或家庭突遭变故时,给予慰问关怀及经济援助; 带薪休假:除法律规定的公休假日及婚假、产假等法定休假外,工作满一年以上的员工,根据工作年限可享受5-14天的带薪年假。每年病假累计30天内发放全额工资,事假累计15天发放50%的工资。

节奏适中,适合女同志,偶尔加班。

#你的工资处于什么段位

还可以吧,三年一晋级,五年一晋档,虽然工资不高,但是在这个十八线的小县城来说,足以养活自己了,适合求稳的同学。当然了,如果你有远大的理想,宏伟的目标,还是不太适合来这里的,因为时间久了,你就会被周围的人同化了,当然你如果喜欢教师这个职业 的话,这里的环境还是非常好的。

#你的工资处于什么段位

在公司期间 拖延和克扣工资现象严重,承诺的薪资经常不会到位,所以员工流动性很大。经常有人离职,新人换旧人,一批又一批。试用期没有五险一金,转正后看业绩交五险。但是公司对外的包装和形象维护的还可以,注重工程质量和管理。同事关系都还不错,因为年纪相仿,进公司不久很快就会有共鸣。 至于发展前景,如果有更好的选择建议去其他地方发展。

1、工作环境:我住在公司附近,走路大概五分钟时间,很方便。所在办公地为紫光发展大厦,在对外经贸大学的对面,午饭时可以去学校里吃饭和溜达。每人一个工位,干净明亮舒适,设施齐全(冰箱、微波炉等) 2、同事关系:星辰的队伍很年轻,好像平均年龄在26左右,所以整体上来说,是比较有活力的。年龄相仿,在三观上会比较容易相互理解,也比较容易相处和沟通。 3、薪酬福利: ①除了常规的五险一金和薪酬外,比较赞的就是学习基金,每月每人会有一定的学习费用,这个费用由公司承担,推动员工自主学习和进步。 ②另一方面,京东E卡、过节礼包、生日礼物等等,还是十分有温情的。零食架子上面有充足的各种零食,不间断供应。 ③最在意的是星辰的学习型组织,大群里每天有学习分享,项目组每周有调研或学习分享,各序列员工每月都会组织相应的学习活动。有人陪着,相互勉励着学习,让自己不断成长,更具价值。

#你的工资处于什么段位

  • 平台还不错,待遇挺好,只要肯干收入还是不错的。
  • 年假做销售的别指望了,要不休假要不挣钱,休息周末自愿是否出勤,加班什么的家常便饭有客户收单的时候不让你加你也会加的。
  • 练就了抗压能力和沟通能力,对以后的工作很有帮助,见的生人多了自然沟通技巧就丰富了。 做销售的没有不累的,每天早上打卡完出门的感觉很奇妙,感觉整个海口都是你的市场又感觉无从下手。做信用卡销售需要给自身定好位,主攻什么样的客户,比如你主攻写字楼那接触的都是白领,需要了解他们的消费习惯和痛点,自己跟他们接触的时候要优雅有气度一点,白领们都很骄傲的对那种比较“便宜”的气质是很抵触的。 再比如你主攻“扫街”或者“商场”,那就需要平易近人的沟通方式了,做好陪任何人家长里短的准备,高高在上的高贵气质在这两种领域是行不通的,客户都是个体或者服务员可能文化基础不高,更在意实在朴实的沟通方式。 再就是规划好自己做业务的时间,比如上午的时间主要可以跑跑写字楼啊这种地方,因为上班族上午相对来说时间不紧有些空余时间一天的任务不着急上午做,这时候你跟他们说他们也愿意跟你聊聊。下午的话上班族最好别去踏访,下午一堆事儿都不愿意搭理你,名片放到就可以走。中午的时候别扫街,街道上都是营业性的,中午忙,不过我有一个小心得慎用,我比较喜欢一点左右走饭店,一点左右基本饭点过去了饭点不太忙了,有些生意不太好的饭点你和老板聊上了还能给你炒两个菜吃个午饭。先写这么多吧,要说的太多了,之前在海口信用卡做的还是有些心得也有些成绩的,感兴趣的可以留言,看到就会回复,我现在做教育行业对之前的经验可以对大家倾囊相告。
}

澳门国际银行于1974年12月4日在澳门注册成立,并于1985年成为中国第一家中外合资银行——厦门国际银行的全资附属机构。2015年,澳门国际银行完成增资扩股,成为以澳门资本为主的本土法人银行。截止2016年底,澳门国际银行存、贷款规模在澳门29家银行中排名第三,仅次于中银澳门和工商澳门,总资产突破一千亿元,资产质量保持良好。 2019年9月26日,澳门国际银行杭州分行正式揭牌开业,进驻钱江新城高德置地广场。杭州分行是澳门国际银行自2017年设立广州分行后,在中国境内开设的第二家分行级机构,是浙江省第一家澳门银行。澳门国际银行此次落子杭州,是按照“服务一带一路,立足粤港澳大湾区,布局长江经济带”的发展思路,深化境内网点布局,助力国家改革开放的重要成果,同时也具有重要的区域合作示范意义,体现了该行积极响应长三角一体化建设的行动与决心。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澳门国际银行招聘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