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为什么不希望股市涨为何一跌再跌

中国经济一直保持着平稳的增长,近年来虽有下滑,但总体上还是表现不错的,股市之所以跟跌不跟涨,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新股高价发行,早已透支了上市公司的成长性,股市上涨了,个股涨幅就有限,但是股市下跌了,这些高估值个股就要价值回归。二是,股市走牛,新股发行、再融资、定向增发的节奏会加快,这会给A股市场进行了大抽血,如果遇到牛市,股市上涨肯定会受到掣肘,而在熊市,股市抽血进程加快,会加速A股市场的下跌。现在管理层已经决定,即使股市再跌,A股融资功能是不会中断的。三是,A股市场成立了二十多年,迄今“只进不出”,没有退市制度,这就导致了A股没办法优胜劣汰,在这种情况下,差的股票不能清除掉,A股市场整体股票的质量不高,若遇到股市上涨差的股票也跟着涨,但是一遇股市走熊市了,差的股票跌得就更加历害了。经济向好,一定要股市估值适当,市场融资速度适中,要有优胜劣汰的机制存在,如果新股一开始估值偏高,市场根本不管股市死活急着融资,更没有优胜劣汰机制,让差的股票退不了市。这样的情况一直存在于股市中,经济再好,也反映不出股市晴雨表的功能。常言道“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但实际上, 股市只有在市场机制完善的前提下才是经济的晴雨表。至少,就我国而言,目前的A股和经济的关联性还没有到“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的级别。这些年我国的GDP持续高增长,可是A股却熊得一塌糊涂,一方面是A股市场机制尚不完善,目前还是还是流行炒概念、跟Z策为主,另一方面,却又是A股上市企业真实业绩格局的反应——要知道,建立在数据上我国经济向好背景下,虽然上市公司整体业绩数据也总是整体增长格局,但是要知道这种统计是以A股总市值和总业绩的平均,其中这些年业绩持续增长的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平安、贵州茅台等市值万亿级或近万亿级别的超级权重股俨然是一个打100个以上的存在,把整体业绩的平均水平拔高,而在普通的中小上市企业中相当部分的上市公司业绩是同比下降乃至亏损的,业绩不错的往往都如格力电器等晋身白马蓝筹股了。这些年A股已经强化了企业基本面的业绩因素,市场也呈现了分化,蓝筹股整体走出了慢牛,但数量占比较高的业绩差的中小创题材股一路下跌乃至暴跌也成为了A股杀跌的主力军,拖累股市整体下行,蓝筹股毕竟只是少数,双拳难敌百手。但是在A股,现实情况却不是这样,有几方面的原因:1 股票看的是预期中国经济虽然是中高速增长,比大多数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都要快,但是总体的经济增长率是下降的,也就是说假设原本预计可能增长6.5%,现在增长6.2%,虽然整体上还是中高速增长,但是实际上在投资者看来,这是一种不好的预期。2 股票成分股不同当股票市场的大多数企业,大多数行业都被包含在股市中,那么才能够说这股票指数是反映经济的,可是现实情况却不是这样,过去十年中国发展最好的企业纷纷去境外上市,留下来的往往是增长率一般的企业。自然无法带动股市增长;因为增长的企业并没有在股市中,如华为、小米、阿里和腾讯、京东等等。因此,股指并不能代表经济。3 上市制度上市制度导致了第二条情况,很多企业没办法在国内上市,很多企业也没能在股市退市,所以这样以来,市场中好股票比例降低,自然市场就好不了;4 IPO2008-2018年,这十年间,A股新发行了1500左右股票,光2017年一年就有400多只股票,这种放水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市场的投机行为对股指的影响,2008年那种大投机也就不太可能发生了。过去带动股指走向6000点的企业纷纷进入了成熟期或者是衰退期,但是新的企业却迟迟不能在A股上市,而能上市的企业往往增长率有限,甚至出现一上市就变脸的情况。股市没有什么是百分百的,一切都是在“概率”和“可能性”上进行优化,提高自己的胜率。不论是基本面分析、技术面分析还是资金管理、心态控制,都是在评估某一次出手的获胜概率,就像战场上将军对一场战争、一次战役的谋划和部署,没有百分百的事情,都是综合评估各方面情况,得出一套最有利于自己取胜的作战方案。股市的确定性基于概率,来源与股市最基本的原理,那就是:股价的最终决定因素就是企业,企业的发展决定股价的动态。这一最朴素的道理,在市场炒作的迷雾下,已经让太多的人迷失方向。那么什么是大概率和小概率的事情?顾名思义,大部分人能做到的事情就是大概率,反之亦然。大部分的人在二十多岁会结婚,是大概率事情,大部分人这辈子会普普通通平平淡淡是大概率事件,坐飞机几乎不可能掉下来是大概率事件,普通人炒股大部分会亏钱,这也是大概率事件。有了概率的思考方式,我们就会明白,在股市的博弈中,基本面、技术面、心理面、资金面等等都是我们衡量概率胜算的要素之一,股市是个大熔炉,各种理念、方法都要大融合,价值投资、趋势投资、技术分析、图形分析、基本面分析等等要素都可以自成一家,做得好都可以在市场活的很好。这些年我是经历了一个以上的循环:先看图形炒股,发现不好使,就用基本面来玩,后来发现很多时候基本面好的股票在市场轰轰烈烈的时候不涨,涨的时候大盘也不好了,又拿不住股票,然后再换趋势投资,不灵了,再换价值投资……..然后再来一个循环。这个概率综合得分多少才是一次出击的核心思考点,就比如当前的大势,不论是想进场抢反弹,还是想中线建仓,在你的周期上,你获胜的概率有多大?单就大趋势及汇率宏观这一项,获胜的概率就大打折扣,其他的行业再好,个股再好,又有多大意思?覆巢之下无完卵。一般要具备以下几个概率思维:1.概率思维投资永远没有百分百确定。超额的收益往往伴随着风险。如果不承担任何风险,想要博取超过市场平均水平的超额收益几乎不可能。所以,最终,投资成为了一个概率艺术。我所理解的投资本质,是建立在概率基础上的,机会和风险错配产生的投资机会。既然是概率艺术,就有两大要素:正确率、正确时的收益。2.正确率就是胜率高胜率和确定的大概率是投资复利的前提。当时很多人过分关注了胜率,而忽略了概率的存在,好的决策有时也会带来坏的结果,而坏的决策也会带来好的结果。相比关注胜率的结果,建议大家多去关注决策的过程,学会把主要精力放在投资决策中,然后靠足够长的时间和足够多的数量让概率发生作用。有时候,要尝试接受偶尔的不好的投资结果。3.正确时候的收益其实正确率只是一方面。重要的是每次正确时能带来多少收益(减去错误造成的损失)。可能有一个人,亏了100次,但是在1次投资中就翻身了,一级市场的天使轮就是这样。这又涉及到对每一次机会的仓位的控制,这又是另外一个话题了。想选只长牛股?下面这五个指标,你不得不掌握第一指标:市盈率市盈率是股票每股市价与每股盈利的比率,是判断股价水平是否合理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指标之一。一般股票市盈率保持在20-30之间是正常水平,低于这个水平说明股价低风险小,相反,高于这个水平说明股价高风险大,选择购买的时候需谨慎。深圳同威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李驰在其《白话投资》一书中推荐使用PEG作为衡量股价是否合适的标准,即用市盈率除以利润增长率再乘以100,PEG小于1,表明该股票的风险小,股价低。第二指标:每股净资产判断这只股票所属公司的前景好不好,一定要重视每股净资产这个指标。每股净资产是公司历年经营成果的累计体现,主要反映的是股东权益的含金量。一家上市公司无论上市有多久,只要净资产是不断增加的,尤其是每股净资产是不断提升的,就可以说明这家公司正在不断成长,是在走上坡路的。相反,如果公司每股净资产在持续下降,这家公司的发展前景就会令人堪忧。也就是说,每股净资产数值越高股票质量相对较好。一般而言,每股净资产高于2元,可视为正常水平或一般水平。第三指标:市净率在股市行情并不乐观的时候,就要学会多看股票市净率了。市净率指的是每股股价与每股净资产的比率,也是股票投资分析中重要指标之一。对于投资者来说,想要选择风险系数较低的股票,市净率必须要看,因为这个指标越低的股票,其风险系数越少一些。尤其在股市行情低迷的情况下,市净率更是作为股价安全边界衡量的重要指标之一,不可忽视。第四指标: 每股未分配利润每股未分配利润,是指公司历年经营积累下来的未分配利润或亏损。这个指标是公司未来可扩大再生产或是可分配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一个存量指标。分析这个指标的时候需要明白,这只是一个适度的值,并不是越高越好。未分配利润长期累积不分配必定会贬值。这个指标可以真实地反映公司的历年滚存的账面亏损,因此需要倍加重视。第五指标:现金流现金流指标是众多投资者在股票投资中参考较多的指标,主要分为自由现金流和经营现金流。自由现金流表示的是公司可以自由支配的现金;经营现金流则反映了主营业务的现金收支状况。经济不景气时,现金流充裕的公司进行并购扩张等能力较强,抗风险系数也较高,反之就可以说明抗风险系数较低。股市中很多人输都输在心理,与技术无关。那么,所谓的人性的弱点是什么?·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说你去赌场赌钱,带着一万块钱进去,然后赢了一万块钱,这时候很多人都会产生一个心理现象,就是把带进去的那一万块钱放到一边,把赢了的这一万块钱放在桌子上作为赌资继续赌博。很多人的心理活动是这样子的,带进来的一万块是我的辛苦钱、血汗钱,我先放起来,保证它的安全;赢了的这一万块钱其实是白来的,我即便输了也没什么大不了。怎么样?听起来是不是很有道理?很多人是不是都会有这样的心理活动?但是这里面其实有非理性的成分。只要你把这一万块钱和另外一万块钱都带出这个赌场,这两万块钱是完全没有区别的,都可以去买同样的东西,你为什么做这样的区分呢?无非就是你设立了不同的心理账户,把钱分了类。这里我们就要提起行为金融学。这是一门将心理学尤其是行为科学的理论融入到金融学之中,力图揭示金融市场的非理性行为和决策规律,从而解释、研究和预测金融市场的发展的新兴学科。在我们日常的投资中,时常有很多心理和决策是不理性的,今天就要列出一些我们比较容易陷入的误区,希望大家能够避免。1、自骗机制佛洛依德曾提出的“心理防御机制”中的“自骗机制”似乎非常符合股市中部分投资者的心理特质。自己骗自己是一种非常常见的行为反应,当事人对一件事持有高估的态度,很容易将事实的真相扭曲和美化,以致脱离了现实。·比如很多人说起某只股票:XX股票行业龙头,题材好,业绩好,市盈率低,政策扶持,未来趋势,就是好就是妙就是呱呱叫。前途看似一片光明,然而投资者并没有对这些政策进行审慎的研究和了解,去思考到底会给公司盈利带来什么样的影响、会不会反应在股价上。·还有一类人,买入的股票股票大幅下跌,就各种责怪。怪庄家打压股价,洗盘、怪朋友、怪证券老师、怪证监会、怪星星怪月亮。股票出利空,说是“利空出尽是利好”。股灾来了自己没卖,说“别人恐惧的时候我贪婪”。买入的股套牢到现在,说我坚持巴菲特的“价值投资”。2、处置效应处置效应,也就是所谓的“止盈持亏”。即过早卖出上涨的股票,而持有下跌的股票过长的时间。投资者之所以不愿意尽快止损,是因为只要不止损就只是账户上的浮亏,并没有真正兑现,只要继续拿住就会涨回来。·你在买卖股票的时候,是看你整个投资组合的收益,还是看每个单个股票的收益呢?其实不管是哪支股票挣来的钱或者赔掉的钱都是一样的钱,你关心的应该是整体的收益。可是现实当中,很多人都会关心每一支个股的收益,这个股票如果赔了钱就不愿意去卖掉,要等着它反弹,另外一个股票如果挣了钱,可能就会把它卖掉,落袋为安,这样的心理行为其实非常地普遍。当然,这个例子并不是要告诉大家亏了就卖。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是人经过漫长的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进化的过程中养成的心态平衡的潜意识。人会在逆境时,用希望鼓励自己坚持下去。只有这样,人才能生存下去。所以,“止盈持亏”也算是“希望”在股市中的体现。3、锚定心理锚定心理是人们对事物做出判断的时候,容易受到第一印象的支配,就像船上放出来,然后沉入海底的锚一样把人们的思维给固定住,用成语总结即先入为主。·比如一姑娘25岁时找过一个高富帅,因为情感上的原因没谈成,之后每找一个男朋友都要和那个高富帅比,心想当初那么好条件的我都没要,后面要找的起码不能比那个差。姑娘没有看到自己年龄渐大的现实,眼睛就盯着25岁时抛下的那个锚,这就是典型的锚定效应。·锚定效应在股市交易的时候也很常见,4900点的时候为什么舍不得卖?是因为看到前几天5100点的价格,觉得不甘心,心里想着等涨到5100的那个价格我再卖,结果再也没等到。4500点的时候被4700点锚住。4000点的时候被4200点锚住。3500点的时候被3800点锚住。一路下跌,一路被锚定,一路不甘心。这就是为什么连续暴跌的时候股民往往呆若木鸡,丧失操作能力,而当大盘开始反弹的时候如梦初醒,纷纷挥刀割肉。因为一反弹,股价容易达到之前锚定住的位置,于是就很有割肉的冲动。4、羊群效应在资本市场上,“羊群效应”是指在一个投资群体中,单个投资者总是根据其他同类投资者的行动而行动,在他人买入时买入,在他人卖出时卖出。在投资股票积极性大增的情况下,个人投资者能量迅速积聚,极易形成趋同性的“羊群效应”,追涨时信心百倍蜂拥而至,大盘跳水时恐慌心理也开始连锁反应,纷纷出逃。·回想07年我国股市的红红火火,当沪指冲到4000点以上时,已经有人指出股市市盈率过高,担忧股市泡沫的破裂带来整个股市的大崩盘。当股指迅速蹿升到5000点时,贪婪的股民开始嘲笑那些提出担忧的人们是在杞人忧天。当股市更迅猛的站上6000点后,更多人开始坚信股市站上10000点绝无问题。然而是泡沫就终有破裂的时候,当实体经济终于无法支撑股市过快的增速时,股市的崩盘开始了。在迅速的崩盘中众多股民又开始了新一轮的“羊群效应”,纷纷抛售手中的股票,甚至直到2000点以下,股市的平均市盈率仅有15倍左右都不敢再入场。想了解更多的干货,可以关注我的公众号:狙击涨停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国家为什么不希望股市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